|
10++/10 #NYFF 塔楼既是空间结构,亦是文本结构。一层重逢,二层相识,三层同居,顶楼重生;人物的物理距离随着抬升不断缩小(唯有顶层时有对性的暗示与相拥),而导演的内心却随着攀升而不断解放(伴随着某种意义上的孤独),因此洪并未呈现单一的上升结构,而是螺旋式的迂回与并进,“上升”与“下降”并行。同时通过“窗”与“门”的视角呈现了一种“内”与“外”的相对性:在塔楼中央的楼梯向“外”望去或其实望向房间“内”部,而面向“外”的窗却引向“内”(窗台/露台的私密与无法逃脱)。塔楼不仅拥有垂直结构(包括那个地下的“深渊”),亦有平面上的考量:位于一层店面后的楼廊既是向往“内部”的入口也是相对“自由”的一个塔层间交换的场域。某种意义上是极为滨口龙介的,那辆古董车存有过去的创伤,也代表着人物“进入”“离开”塔楼的尺度。 |
|
15号下午的放映旁边一对年轻中国情侣迟到很久入场,女的一坐下就开始玩手机男的先是睡着了一会儿醒了随着剧情会发出“啊?”的声音,女的就会放下手机问怎么了,结束后两个人对剧情一头雾水,还说片子过曝的画面看的眼睛疼,聊得如此火热,why don’t you two go get a fucking room? 糟糕观影体验和前一天Women Talking放映观影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想起了去年北影节在场内接电话的人。Tiff 2022 |
|
攫取塔楼上的四个片段,生活在楼梯的螺旋之间最终勾连成循环的图像,上楼、离开之间幕起幕落变得模糊。洪常秀在剧作上留下许多空白间隙,一切悬而未决,因而愈发迷人(也许更像阿巴斯了?)。观影时每每对洪的投射产生疑惑,但也许只是准确道出了世事的无常变幻,人和人之间可能最终也就是一场游戏而已,所以吃肉酗酒、愤怒妒忌叠加起来好像也无关紧要了,有些真切的痛苦被埋藏在轻巧的结构之中。私心觉得是洪常秀近年最好的一部,so heartbreaking |
|
★+。满分,时间迷宫。Walk Up, Grow Up,除海边外最爱的一部。 #TIFF22 |
|
#TIFF22 男人步上楼梯时 |
|
洪常秀对结构之不稳定的着迷(不仅是电影的,也是生活的结构),来源于他对客观现实的怀疑,在这里,一层层楼都是时间的切面,在静谧的幻觉中,每一次从切面离开,人都将不再是原来的自己,而世界也不会是同一个世界,但洪总是说:是或不是又如何?总会来到新的切面,变为旧时间的旁观者。 |
|
洪常秀仿佛一个喜欢去别人家里唠嗑的人,从这一家唠到那一家 |
|
楼层隐喻和自嘲自黑都抵不上洪常秀自恋给我带来的生理性厌恶~ |
|
老洪的电影拍来拍去还是这副「鬼样子」,单一场景下企图依靠空间的流转营造不一样的氛围感,由下至上通过视角的不断提升将玄虚炒到极致。信件、香烟、餐桌等几件套一个不少,絮絮叨叨翻来覆去的台词+强对比度黑白画面眼也疼耳也痛。观感差《引见》《在你身边》太多了。不过老洪的电影每逢出片,都会留给了评论区太多「不说人话」的机会。翻翻短评区前五十条你会深刻感受到什么叫「强加」与「过度解读」,看来这些假影评人是时候去世一部分了,能救救电影!! |
|
怎麼回事啊! 本來對空間的利用有期待,現在我就能記得我解讀出了「老男人還是最需要像燒酒一樣的『居家』女人,紅酒般的女人或許是短暫的,而威士忌一樣的女人才是永遠得不到的」(。 ⬅️真的不能怪我吧,老男人性化女的之心路人皆知的年代 |
|
依旧是今年最享受的观影之一,四个章节始于地面,依次上楼,止于天台,又在一次没有蒙太奇的转场中重回地面,场所的发生在登高,“导演”却逐渐剥去自己坚不可摧的外壳,堕入现实的污垢中,然而电影却一点点向梦敞开,回到起点的悄然一瞬才发现一切早已贯穿始终。有时会怀疑这样的姿态是傲慢的,尽管分毫毕现地去创造和假设人际间的不均,却在结构的转换和语调的反转中又将它们吹灭拂去了——但转念一想,意识到共时性正是洪尚秀对抗秩序、等级和流程的方式,正因为线型时间并不存在,所以真实的分野无限广阔,幻想不比现实虚假,现实也并不梦更可及。拮据和阔绰,潦倒和得意并存的方式便是,承认它们同样真实,皆是恩典;这正是为何他制造差异却又视若无物,结构消亡在建造之中。 |
|
所以洪下一步是去济州岛拍那十二部电影? |
|
许久未见如此结构化的洪,但变奏为通过对秩序的强调反而突出秩序之于迷宫的矛盾性,逐步上升的空间,比起高度不同所带来的情感层次演变,更注重的或许是各个楼层的工整排列组合下,数个梦境或宇宙间彼此无法束缚却又始终若即若离受困于同一具敏感躯壳的微妙关系,似有似无间一个个或隐或现的巧妙机关成为支撑着这栋随意重塑的精神建筑的永动机,洪此次借助塔楼所具象化的,或许是过去作品中一直未曾显形但始终起到统领意义的独属于其影像世界的逻辑样貌,让人疑惑而后转为惊讶的结尾,这神来之笔的一场戏幽默之余,也在黑白中流露出洪的得意,他邀请观众回到起点重新登楼,共同参与这多维的循环游戏,于是电影结束的银幕外空间便可能成为天台之上的又一层梦境或宇宙,而最后一幕权海骁也的确抬头向天空望去,他曾看到的神迹,银幕前的我们或许也在见证。 |
|
或许洪尚秀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外面狂风暴雨,他依然可以岁月静好。在简单的密闭垂直空间,最好发挥的是时间结构了。 |
|
喜欢一个人在家播放老洪的片子当白噪音 |
|
随螺旋楼梯而上,时空亦发生松动,电子门锁声类似意识连通的信号,每登高一层便显现一具分身,攀附着前一具长出新的变体。虚与委蛇的奉承、相敬如宾的寒暄、互诉衷肠的暧昧、半梦半醒的孤独、放达不羁的渴求,男人形象的波动反作用于女人,闯入的、消失的、拒之门外的、目送着离开的、离去又折返的。电影由稳固的塔楼结构变作漂浮着的蜂巢,平行的场所容纳着人物关系的演练,终于回到地表,抽完一根烟,再来一根,以决定用何种姿态重新出发。 |
|
用楼梯的设计进行时间空间的转换还是挺奇妙的,最后又回到开始的地方。“我不能拍改编电影 我做不到” 哈哈哈哈哈。 |
|
密闭环境下三段时间的交互很有意思,就像塔楼的螺旋楼梯,叙事结构与场景(建筑)形成呼应关系。叙事主要通过人与人的对话,这已成为导演的风格,他自己也在电影里调侃了这一点,还蛮有意思的。个人感觉相比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我更喜欢这部。 |
|
没有那么神乎其神,但反而看到了真诚。规程的空间拟造了上帝的视角,隐约觉得洪和人群的距离似乎更大了。男主和所有人的攀谈、吃饭、或是产生联系,都充斥着一种不安感,亦真亦幻且仿佛下一刻每个人都会无迹可寻地离开。在床上的酣睡,以现实性代替了梦境的无数可能,一个人的中年,也仿佛是象征着永恒的存在状态。其实,洪的创作似有章法可循,在此处,似乎在生死和庸常之间,他徘徊在了这象征层层突破心理状态的阁楼里。 |
|
無論結構如何編排,中年男人日常的小遲疑、小疲憊和小感慨,都已經首先叫人興趣闕如了。 |
|
8.7 在相对固定的空间(楼)里建立了多重时间的现实,多组人物及相关细节形成相对错综复杂的隐秘联系。济州岛是他方,电子门声是verse,吉他声是副歌,酒精和睡眠依然是幻觉的催化剂,作为时间跳转分割功能的吉他声像是能对银幕现实进行施法的音乐,再加上祈祷,仿佛人物坚信会有神迹。电子门区隔着内部和外部,人物离开后似乎一时都不会回来,洪总是不会完全把门关上,不将内部和外部封死,留下疑点,观众虽然获得许多线索但无法真正确认发生的现实,这也是洪一贯的创作核心之一。而电影仍包含了许多于现实中确凿的真实:如艺术与资金的关系,创作需要资金同时也被资金谋杀,房客与房东之间何尝不是导演创作者与制片出品方之间的关系呢。 |
|
洪尚秀给他的演员拍片子,李慧英一部,金敏喜一部,他一部,盲猜下一部是有关电影学院的学生或者教授 |
|
男性,你们被揣摩得已经够多了! |
|
TIFF 2022|观影37|这次除了时间的迷宫,洪尚秀开始在空间上探索新的玩法,每一层楼都一是新的一幕。吉他的弦乐也是他自己创作的,看着是闲来之笔,但也是他的正常水准。用时间的跳跃来对比人的矛盾,宗教信仰、饮食习惯都被他拿来调侃。挺喜欢这个透露着包豪斯风格的四层塔楼,这个谜一样的场景,真的给人灵感。羡慕导演可以这样自由创作,他的电影是我每年的期待。 |
|
很久沒有看這樣精巧設計過的洪了。從地下室、餐館、一路walk up到閣樓,從小窗口到狹小的內里與廣闊的露台,從敞開著門到無人應聲,從開車、不開車到成為故人的殘餘線索,電影之路也從耀眼到曲折終止再成為恐懼之中的信仰……說不盡的細節中洪尚秀說盡了他的四種狀態,幽默戲謔還帶著熟悉的尷尬與天真,濟州島是個蓬萊州似的歸宿,所有時間也最終回環到迷宮的一角。 |
|
4.5 结构上比较接近林奇(内陆帝国),凝缩与移置、实在与虚拟、重复与差异的梦境幻想游戏,大脑电影,但因为幻想主体是猥琐天王权海骁,内核就是布努埃尔式的超现实主义讽刺味的精神肖像作了。下半段后半部分的连串爆破式幻象接力——经由女设计师送来的一封邮件,给出的两段似曾相似的差异结构,非主体的声音召唤出欲望表达,到权海骁幻想自己被女人服侍着打完炮,吃着烤肉,喝着烧酒,吹嘘看到上帝显现鼓励自己创作十二部电影的段落——给人以一种实实在在的脑结构里的潜在意识的影像展示,确实过瘾。 |
|
你是一个大艺术家,要照顾好自己——据说不管拍没拍出来个电影,__%的男性导演都抱有这样的思想。 |
|
在地下层是他父亲形象与情人形象的对立,在第二层是他金钱态度与贫穷现实/爱的责任理想与逃避人格的对立,在第三层是他所有理想的反面,是他对自我准则的完全背离。
洪尚秀的自我直面不再以辛辣的讽刺为主,却总少不了尖刻的自嘲,幻觉在一瞬间进入又在一瞬间回归,梦之下是人面对自我时猛然的壮烈。 |
|
C+/ 一个摇撼栏杆的动作,话语堆叠的空间里突然有了身体。/// 看的时候总感觉你洪同时是权海骁和李慧英,那么结合《小说家的电影》里李慧英和金敏喜的CP可嗑性,大胆推断你洪是跨性别拉拉,并开始兴奋脑补金敏喜拿着罗马大帝x你洪的场景(大雾)。 |
|
SSIFF| 三个韩国人聊着天喝完了四瓶红酒,还要去取威士忌,影院内的欧洲人都笑了,你们对亚洲的酒文化知之甚少啊哈哈哈。 |
|
从女儿出去买酒到买酒回来这一个连接点期间,塔楼发生的想象故事十分有趣精妙,每年一看的洪尚秀依然没让人失望,在本作里洪依然以自己擅长的对话去驱动人物和时间,巧妙用塔楼的空间、密码锁和停车来作为浮标打开了这个文学和想象的故事。整个观看的过程依旧在洪的电影里徘徊和周折,处于一种虚荣和挫败的人生假设中去推演故事的始末,熟悉的男女之情,已经《北村方向》里玩过的真实和想象的重叠,人生萧瑟如最后突如其来的风,离开的、留下的,一层楼有一层楼的风景,而人生又是在哪一层会蓦然的转变。洪依然还在用最小的成本去展示电影和文学关联的魅力,再次感慨这样的创作精力和构思,摄影机真的成了洪那个笔墨不竭的水笔。 |
|
6/10。对话的膨胀(漫长的吃饭闲聊)和场景的削减,全景固定镜头,使观演效果具有一种剧场的仪式性,横跨数年的事件被压缩为主人公脑海中的时间,观者对塔楼房客的看法也是透过二手信息来补充,例如男导演和塔楼员工的交谈中,女设计师被员工描述成势利的人,当男导演搬进第二层,女设计师不断拆他的信、擅闯他的空间,这暗示她被压抑的性欲。男导演有一次独奏吉它的放松时刻,激起了房中人未曾实现的艺术抱负,餐厅老板善熙失意的画家求学经历,与男导演疏远的画家女儿十分相似,或许男导演和善熙的恋情是父女关系的想象版本,在他独处时辗转入睡的片段,重构时空呈现心理的画外音预演了两人的未来关系,善熙买回来牛肉为男导演精心烹饪,天台上二人饮酒、煮肉、抽手卷烟,男导演出于创作的焦虑袒露看见过上帝后,他的幻想返回到第一层,抬头望向苍天。 |
|
以空间的变迁指代时间的流逝,电子密码锁是通往每段叙事的开启音和破坏“现实”的注脚,这次算是有惊喜,并重回他拿手的结构大法;空间结构呈上下垂直状,每一层都是某种心境的投射和演绎(且演绎主体在发生微妙变化),而时间则再度呈现合拢封圆——暗示着每一层的真相都是生活的发现。 |
|
#4th HIIFF# 影展甄选-大师新作。洪常秀2022年第二部,说实话成色其实好过《小说家的电影》(但这部应该也是被戛纳拒了……),最近几部跟李慧英合作都挺精彩,洪常秀似乎又找到了新缪斯啊。这部《塔楼上》又回到洪常秀盛年如《剧场前》之类影片的结构巧思,四段式恰好对应这座小楼的四个楼层,这个空间结构反应在叙事里实在是蛮有意思;四个故事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并以许多重复的元素相关,极大提升了观影趣味使得有种解谜游戏的乐趣。洪常秀一人包办编导摄影和作曲……真是手工作坊新境界了。缺点除了依然有些自恋并缺乏些反思,大概就是片中没有金珉禧出镜了(担任了制片人)! |
|
四层楼×四段式,空间性最外显的一部洪常秀,时间秩序反倒隐蔽模糊了起来。不过,实而塔楼空间从未充分(更遑论完整)呈现给观者,限制性视角带来空间上的神秘与留白,而时间的痕迹倒散布在对话和姿态中——尽管并非清晰明确一览无余,你甚至可以怀疑影片究竟是看似断裂零碎实则顺时演进的线性叙事,还是虚实杂陈的梦境回环结构。对艺术创作及观赏、男女关系和不尴不尬的真言谎话的探讨一如既往(因而也无甚新意),好在权海骁对细节的演绎足够有力。而且与过往作品比较起来,影片至少在形式上也颇有些差异,比如对曾经必不缺席的推拉镜头的弃用,在段落长镜之余竟然还出现了类似空镜蒙太奇的镜头组合,还有塔楼中一度让我想及装置艺术的陈设(堆叠的抽象画作与无尽的各色酒瓶)。PS:宗教对话恍如[在你面前]变奏,独自在床的声画分离+1。(8.0/10) |
|
创作逻辑回归洪的中期,但文本被外部结构严格统御。游戏、调弄的乐趣消解了真情。“塔楼”的图像结构创造了太多幻象,形式魅力已超越电影本体,精巧的,也是轻易的。 |
|
差不多的创意,差不多的构图,差不多的道具,差不多的演员抽着差不多的烟、喝着差不多的酒、吃着差不多的饭、唠着差不多的嗑。 |
|
时间在塔楼上折叠,穿引,跳荡,春华秋实无一不足,却都落不下什么,男人的春情一会肉一会菜的,老当益壮得把幻想中的胆大拿来当了粉饰的主调。一面又有女人的势利或虚伪,人来人往,逢场作戏,总在哪个时间的关口,做上片刻所谓主角,但又不过是彼此修罗。 |
|
3.5。用塔楼不同的楼层分割不同的幻想的概念挺好,只是权大叔被安排的猥琐过于直白,使所有的暧昧交流都有点寡淡无味。虚妄感没被拍出来,而是被线性情绪坐实了。众演员中其实年轻的朴美姬演的最好,洪导的善恶飘忽情绪不定感在她身上味道最足,这次压倒了本该气场高能的权大叔。 |
|
4.5 对白太流畅了 又荒诞又自然 并且能把三个时空结合在一起 变成一个时空 并且发生在一个空间 让人不知是做梦还是穿越 每一层都是一个故事 像是不同的章节但又层层相连 |
|
反正我就不喜欢洪常秀 |
|
有时最爱如今的老洪,带着小作坊玩影像玩叙事结构,剧本中加入些自己的现实生活和未选择的路未曾实现的目标,在自我审视与超我之间不断徘徊。塔楼能将时空坍缩挤压到一处,在不同的思维阶段里游走。这是自由的创作,所以,观众也是幸运的。 |
|
父女询问的目的一直在被打断,电影开场二十分钟,话题的转移已发生两次。设计师像是这座塔楼的城堡女主人,只对那些她喜欢的人敞开怀抱,不感兴趣的人即使从底层往塔尖一路往上走,再弯弯绕绕也没法深入其内部为主人所接受。这种弯弯绕绕的路径,是老洪电影里的人们虚伪名利场的一种写照,也是一种自恃的勇气和态度。店门外的下坡路也颇有意思,是从城堡逃离或放逐的一种空间姿态。
塔楼的旋转梯让我想起侯麦的《午后之爱》,而两者的内容也恰好是相似的。那段由电影里的导演弹奏的吉他旋律也仿佛《夏天的故事》里的人鱼之歌贯穿始终,悠长而惆怅。
故事看似以男人为中心,但最脆弱的人亦是他,他的欲望让他更加匮乏更加收缩。这三段情感关系真是有意思……景选的未免太妙。 |
|
洪尚秀近几年最让人舒服的一部电影,没有多余的废话。 |
|
老洪的片这么简陋,大家还能给他套结构也真的辛苦大家了… 依旧是喝酒聊天,这部里面放了很多老洪的真心话,想知道那个第一的中国小说在老洪眼里是哪一部?会不会是让老洪拍郭敬明的小说哈哈哈哈哈 |
|
不想费口舌谈结构之精巧和一体多面的人物,也不必重提洪在谈话场景中利用观众视线完成搭建的最后一环。在塔楼上,最令我惊喜的莫过于洪的自反,他构建了一层内里的“梦”而又不断通过注入“现实”来稀释“梦”,到结尾我以为他呈现出完全的现实之时猛然意识到现实已经在前面破碎。吉他像是【在你面前】的延续。 |
|
洪常秀导演又开始玩叙事结构了,我的注意力在他如何模糊戏剧空间,又如何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调动观众的参与,让观众在脑海对故事进行不断的重塑,最后通过塔楼的空间重塑get到男主角不断上升的心理变化,不得不说洪导的这招实在是高。 |
|
为什么爱看人物交谈——因为所说的与未说的、眼神、肢体、环境,都暴露了太多信息。有时还和记忆中的气氛相重合,得以会心一笑。是回溯,是观察,是放松。 |
|
陌生人之间的勾连暧昧,最亲密示爱下的虚伪厌恶,投身下一个爱侣以对前任全盘否定。怎么写才能在平淡无奇的对话里,如此精微而准确地表达这些波浪汹涌的、丑陋的人类情感。 |
|
沒想到老洪成為我的2023第一部電影。@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