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演欲得不到发泄的妄想症患者在丛林里自我膨胀并自取灭亡 |
|
为熊生,为熊死,为熊辛苦一辈子;吃熊亏,上熊当,最后死在熊身上;熊尽人亡。 |
|
没有原音重现 可惜了了……其实我觉得这人神经十分有问题…… |
|
灰熊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场关注野生灰熊而导致殉难的纪录。阿拉斯加的森林对他来说是一个乌托邦,是对人类文明与丑陋的逃离。但乌托邦的存在何尝不是一场盲目片面的一厢情愿。他爱了一辈子的灰熊吃掉了他,而他鄙视的人类却用生命来维护了他。理想与现实一样的美好一样的黑暗,只是你到底选择看什么。 |
|
“我始终难忘的是,在Timothy Treadwell拍过的每一头熊的脸上,我没看见亲密,理解与仁慈,只看见自然界莫大的冷漠。对我来说,所谓的熊的神秘世界是不存在的,这眼神只是在懒洋洋地看着食物,但Timothy Treadwell却视其为朋友,救星” “这不是在观察自然,而是在审视我们的内心与本质” |
|
现代社会的最后一位浪漫主义疯子 |
|
极端人格,他也就是奔向大自然和动物了,试图建立自己的帝国,可大熊不理他。女人一定要远离这种男人,赫尔佐格如果拍个顾城纪录片,逻辑跟这个就相似。这里面那个采访者非要仪式性的给前女友一个遗孀的口号,还非要塞给人家他的遗物-一块手表。那个女的为了平衡不断的说,我是他的前雇员。法医呢,不停的在自己脑子里过小电影,意淫他死的时候是如何保护女朋友的,导演倒是清醒,说其实女人已经感受到了危险,却也还是步入死亡。男权社会特别需要女人的献祭,幸好他没有孩子,不然在此片中肯定占有不小的篇幅。 |
|
这可能是我打出生以来看过的最好的纪录片了。一般人要是拍这个片子,肯定会拍成一部环境和动物保护题材的,但赫尔佐格几乎完全忽略了这个问题,而从灰熊人本身入手,去探讨他进入自然远离人类社会的原因,不断挖掘这个人的生平,甚至毫不避讳他的表演欲和阴暗面,从而达到了他想要的真相。 |
|
开场独白听起来好像SPN里的trickster啊,些许狂妄、表演欲强烈、戏剧型人格,维基说他有躁郁症——WH说是迪士尼般的自然观害了丫。那个熊科生物学家长得好像熊。虽然纯悲剧,但主流认为他就是个神经病样loser、极端野生动物保护者,还拉了艾米做垫背。WH已经尽力帮忙洗白了 |
|
看到最后有流泪的冲动。“他最大的死敌是社会和文明”把爱投放给野兽本质上是对社会的失望,有时候一但对社会的丑恶痛恶至极选择消极避世是无法扭转的,无论是亲伦、宗教还是优渥的物质。他没伤害谁,一片赤诚的融入自然,称得上好人二字。致力保护野熊却丧命熊口,自然游戏法则总是欺负落寞无助的人 |
|
一颗不容于世的自由心灵,你企图拥抱自然,但自然是客观的冷静的,只讲生存法则。 |
|
那个解剖医生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什么是Timothy Treadwell对抗的Civilization。 |
|
赫尔佐格说,我终于找到个比我还疯的人了,所以我要黑他。 |
|
8.5 灌饼老师说的很深入了,形式上是通过类似私影像与访谈录的对比,来论证自我与非我如何辩证存在并相互作用的。Timothy的内心里,非我(即灰熊)是自我(即人)的守护神,而自然界却是非我反将自我杀死。通过“外视”与“内观”的双向挖掘,来达成对人物最深层的理解:看待人应先于理解人(多少导演急于在人物与观众之间建立情感联系而忽视了这个基础的“认识问题”),毕竟理解人即是理解我们自己 |
|
对人类文明绝望的崔德维尔意图与熊共舞甚至脱离「人」的动物性躯壳成为「熊」而融入野性的自然。只可惜一切都是无可救药的浪漫臆测。亲近自然却不对自然怀抱敬畏之心与自知之明,最终遭遇过犹不及的结果。「这不是在观察大自然,这是在观察我们自身与品质。这一点超越他自身的使命。」 |
|
留下了百小时影像的狂人的日记,狂人才懂狂人,哪怕明白其中的讽刺也是百感交集。赫尔佐格最终感叹的或许是自己终究在自然的界限面前不是那么狂的。配乐是richard Thompson |
|
开场没多久我就看哭了。。。这和我在外滩上看过的一个故事好像,说的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法国男人,和一个中国女人(是音乐编辑来着),长期在云南山区里搜集快要失传的民族音乐,遇到了很多困难。。。人类社会太残酷,不如去熊群中找救赎,龌龊的人理解不了这种追求 |
|
即使大段的影像出自蒂莫西·崔德威尔之手,只有插入的一下访谈除外,但旁白和剪辑无不显示这只能是一部赫尔佐格的纪录片。 |
|
一场《现代启示录》纪实演绎 - 讲述个体如何艰难地转身背向深渊,讲述人为的历史中如何悸动着被非历史吞噬的渴望。Timothy终极的欲望并非是表面上的动物保护,而是要向世人证明深渊的存在。13年在悬崖上的行走是理智边缘的垂死挣扎,是深渊最终主宰他的漫长旅程,这段旅程他坚持得越久,深渊于人世化成的白色大象便越加深远。某种意义上自然确实是通灵的,它认出了Timothy是一口有别于常人的深井,于是在吞没他之前,它犹豫了13年。 |
|
厌弃文明世界的小崔同志把自己放逐到grizzly sanctuary/maze,但他又不理解自然法则,他自己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死路,但仍没有什么能阻挡他,这也许是向死而生。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他的境界可能比一般人还低,但从形而上角度来看可能比常人高太多太多,有圣徒色彩,我被他打动,不忍心骂他是个傻孩子罢了 |
|
人对自然的目光最终总会反射回自己身上:这个看上去显而易见的结论,当赫尔佐格这部富有人性的纪录片终于落脚于此时,却依然显得水到渠成且雷霆万钧。男主角的影像里完全展现出他天真的浪漫主义,其本质是把自己置于自然的中心,并成为其的主宰。然而他的命运以及赫尔佐格对他叙事的反驳,又把他降回到自然里毫不起眼的一份子。将他的故事置于大自然环境里的《灰熊人》则通过展示一个人如何通过对自然的投射而揭示自身,而完成了他最初的梦想:与自然合为一体,成为一只灰熊与人的综合,成为了电影媒介塑造下的第二自然。而向着银幕上这第二自然投射出目光的我们,最终也的确如照镜子一般看到了自己。 |
|
灰熊人是被中产阶级、被现代文明抛弃的野蛮人形象,恋上灰熊、迷恋荒野是对世俗、对人类世界的叛逆逃离。在镜头面前,灰熊人用演员的属性替代了导演的存在,借录制的影像展现出他镜像般的自我迷恋,而灰熊的残酷、自然的野性也被他这种自恋式的移情取代而成为心灵的寄托。
赫尔佐格仿佛看到了与其相似的一类人,他重新剪辑灰熊人的录像和现实的采访,进行一种影像的对话,一种迷恋野性VS崇敬自然的交互书写。赫尔佐格深知自然的冷峻与野性,但最危险也最迷人,这也是生命的悲剧。 |
|
非常震撼,极度疯狂的浪漫。“它的眼里只有杀戮”,神秘与否,这或许都不是人类该涉足的世界。逃离文明社会的人啊,相比《荒野生存》,这部给我的触动更大 |
|
对大自然的敬畏 |
|
肃然起敬
知道是赫尔佐格之后 更加肃然起敬 |
|
我们观看动物快乐生活时,在他们的优雅和凶猛中,一个念头变得越发明了:不是在观看野外和自然,而是反省我们自身和我们的本性。 |
|
打架都打出屎来了,真TM霸气... |
|
That is what he want. PS:赫尔佐格拍纪录片真是有一手啊 |
|
赫尔佐格匠心独运,不谈动物保护,来说说人自己。
Timothy在第13个夏天突破了和灰熊territory的界限(双重的时间和空间),在片头传授和灰熊的相处之道:不能示弱,要让它们believe that you’re more powerful to survive in this land…灰熊的世界和人类世界是不一样的吗?It’s not their nature, it’s ourselves, our nature…房间里的白色大象对后人来说是录音,对Tim来说呢?
赫尔佐格说自己只看到自然的冷漠,宇宙的分母不是和谐,而是混乱,敌意和谋杀…
一些感慨:人真得很爱演一个状态,演员在电影里取代导演,人的误解是轻易的常态,只能往艺术&精神里找安妥 |
|
没办法接受自己的人 |
|
如果熊会说话,他一定会说:“我不生气不代表我没有脾气,我只是在等待适当的时机,一刀杀了你。” ...被跟踪了14年的熊族终于忍无可忍,于冬季前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推选了一位最年长的公熊,他成功干掉了崔德威尔不辱使命,但他终究没有逃过人类的报复。 |
|
3.5 在與人相處不斷失望的打擊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男人 追求心中最崇高的單純世界 可惜 大自然的和諧往往體現在其殘酷的運作規律下 把野生灰熊和他的童年泰迪理想化成同類實在是太冒失和盲目了 很好奇 最後讓他最欣慰的究竟是他的生命終結於灰熊 還是 這一次他的愛人選擇忠守於他身邊 |
|
就海报酷了,主角有些卢瑟,不如into the wild文艺。 跟野熊处那么久也不能驯化一头骑熊过溪什么的,真不讲究, 更别说练个熊形了,sigh,求仁得仁,略娘的妄人一个 |
|
我也会成为grizzlyman |
|
这是一部无法评价我本不想评价的电影。死亡是无法评价的,自然是无法评价的,熊的世界是无法评价的——它们和鲑鱼、狐熊一样,只不过是食物链的一环。我只是觉得聒噪,人的自以为是,人的纯粹多余。如果还能有所警示的话:任何时候都不要忘却本来面目,不要越界,尽量学会尊重自然法则。 |
|
蛮震撼的!! |
|
这是一个传说…… |
|
好题材。 |
|
i'm shocked
|
|
纪录片这么有层次,有角度,真绝!片中狐狸出现的几个场景非常可爱。赫尔佐格插入对镜头、对自然、对人的看法,像拉伸镜头。看到最后几分钟,突然发现,Treadwell说话的方式,语调、用词、情绪,都很像川普。而赫尔佐格说到他和梭罗、穆尔一样都是在逃离或者挑战文明的边界。Treadwell虽然很可爱,可是,21世纪的梭罗是这样的性情和质料,让人感到整个现代文明的分裂。可是人也还是会爱这样的当代的梭罗和穆尔。 |
|
导演,你选材也太不贴心了吧 |
|
QAQ |
|
伟大的自然,令人敬畏的真实 |
|
片子拍得挺中肯,也没一味煽情,大自然是残酷的,无论我们掏心掏心掏肺把他们当朋友,在他们眼里我们只是一堆食物而已。当然,人各有活法。有多少人还记得理想,又或者是曾经有过理想。可能我们真不适合做人 |
|
看一半看不下去了,一个以保护灰熊为己任的哥们儿和他女朋友被熊吃了……之后大家对他纷纷缅怀的纪录片……有人说这是他的使命,有人说他忘了大自然的野性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
|
神确实是善的,因为越善的生命越美。但神有时候也不这样做。不过总体来讲,神是善的,因此最美的也是神。这不用证明。美者,就孤独。神,你们知道,是最孤独的。他行也行神迹,也是无法证明的。生死吧,大问题。琐琐碎碎的,小问题。小问题比大问题难懂。没有艺术品的艺术家,可喜遵循的是老艺术家人格风格一体的道路,赫尔佐格给了他艺术品了。那么,是艺术品好还是艺术家好?我也问得像有人要回答似的。 |
|
敢作敢当,非让我支持动保的话我支持这种动保 |
|
虽然理想主义有时很弱智,但还是支持理想主义。理想主义的弱智比“媚俗”(米兰·昆德拉)的聪明有意义。你不理解,是因为你没有或早已忘记自己。 |
|
其实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份 |
|
在目前心境中看这片,真是恰如其分!很理解他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