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enice2017# 澳大利亚西部片,蛮荒之地的白人、黑人和土著人。题材选得很好,应该是之前没有什么作品去讲述的故事,此外摄影也很好,就是拍得太概念,简直就是一群符号在那里演绎一堆概念和结构。 |
|
背脊不断冒汗,汗液浸透风干衬衫;动脉汩汩流血,血水渗入罪恶土地。能从警察追捕中逃脱,仍接受镣铐锁住双手;能从法律审判里豁免,却逃不掉种族仇视的暗枪。不断闪回的画面里,警员暴毙女孩恸哭,主人横尸荒野黑奴举起枪械,一片死寂。并不甜蜜的国度里,人们终于被耄耋所难,被残年所累,一切荒芜。 |
|
这部澳洲西部片改编自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主题讲的是种族歧视,杀死黑人的不是法律,而不是来自白人社会的偏见,是那种结尾情感冲击力很强的电影,做了一个开放式的处理,后劲十足。一部完成度不错的电影节系文艺片,情节上做了极简处理,将自然环境和时代元素放大,故事处理的很含蓄和冷酷。 |
|
非常好看的西部片,拍得沉稳大气,剪辑也真是锦上添花,后半部分看得人很压抑难受 |
|
如同西部的砂石乏味粗旷 |
|
此电影无存在意义。 |
|
电影齐聚了我对你澳电影所有的感受--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很喜欢故事放置于荒芜的内陆地区,没了好莱坞出品西部片的造作气,在镜头里完成了对这个国家曾经有过的苦痛史一次冷静和内敛的纪录。电影是一面镜子,如若知道当今的澳洲社会曾经有过怎样的割裂,就会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值得被鼓励。 |
|
回去就是死,还不如野人直接。 |
|
澳洲西部片,像跟着姜戈为奴12年那通风潮拍的,很闷,对这类题材无感。平遥本想凑够20部,实在看不动了,拿它作结也好,凡事总得留点念想。有个妈妈带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坐我旁边,妈妈全程用很小的声音帮他解释,小男孩很乖,一声都没有吵。觉得老贾真的办了件好事,致敬,感恩,惜别。(对这不是影评 |
|
豆瓣6.3告诉我们这country 还远不到甜蜜 |
|
#HKIFF# 非典型澳洲西部片。闪前/闪回的运用颇有新意。 |
|
“这首歌的名字叫:Jesus Loves Me”。对澳大利亚历史的相对陌生却增加了观看时的不确定性和冲击感,全片有一种结合历史感叹现状的意味,用各种插入画面预先揭示了很多人物的结局却仍然没有削弱最终的感受。 |
|
节奏太慢,电影太无聊。看困了。 |
|
澳大利亚内陆的风景太美了。其实我还挺喜欢澳洲片这种慢悠悠的风格的。
再看标准剧情片,不管是好莱坞还是国产的,剧情冲突就像是马景涛在琼瑶剧中的咆哮。 |
|
并没有预期得那么差。除了剪辑过于风骚之外,故事整体还是清晰的,蛮荒年代蛮荒地区的压抑感淋漓尽致,全片完全没有BGM也不觉得闷。PS. 毕竟土澳的电影难得,又是去过的地方,再怎么低分看着也有感情啊~ PPS原住民是可怜,但亲身见过的,真的觉得甚至和“我们”都不像是同一种族…… |
|
3.5星。法治初探。 |
|
过去的事,都真实发生,大地都有记忆。 |
|
反其道而行之的AFC genre主旋律遗物。
虽然,无意义的闪回式电影语言,如果只是要玩点时间、命运的混同,结果真是云里雾里。
有趣的还是市里来的法官在一堆屁民中审判,反而被乡下佬看笑话。
只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因为本片不再是"our country"的询唤弥合,而就是指出了"whose country"尖锐矛盾。是"我就是法律"的警长的,是地主的,是拿起枪黑人的,是tracker的,是混血儿的,是上头的,还是为大地唱歌的土著的……谁的也不是,像傻傻的黑人大叔说"this is not my country,my country is far far away",这句台词成了对《澳州乱世情》那句"my country,our country"的最佳反讽。 |
|
这种片子就是在提醒今天的人们,其实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是多么短暂啊。戈达尔在《影像之书》里面有句台词,好像是:怎么还是男权在统治这个世界吗? 暴力、强权这都是野蛮的天然搭档,文明太脆弱了。 |
|
一个仅仅有「正义法官」的国度依旧无用,「民风」或者说「认同价值」依旧可以凶猛如私刑(家法)般扼杀正义,二元批判感太强反而削弱了真正的社会意义,反而是土著世界观中的「自然主义」如同珍稀动物般满满消逝,这似乎才是人类社会所谓进步表面背后的「沦丧」。 |
|
50/100 在剪辑上玩儿花样也无法掩盖故事无趣、人物干瘪、主题七零八落的缺点。 |
|
法律保护不了你、教堂庇护不了你、彩虹只是悲呛的讽刺、自由只存在于弥留之际的意识中,因为你是个黑奴。。。极简的情节,真实而冷酷。苍凉的澳洲原野风景衬得真好,+1星。 |
|
视听是我的菜,有指向的闪回,文本还是挺迎合知识分子的/working class has no sweet country/ 各种符号对位玩得不亦乐乎/桑顿 7.5/10 |
|
攝影尤其美,故事可惜不太細緻,審判的戲很刻意地破開苦難,引入的戲劇力量很不必要,也不高明。 |
|
50/100.各方面都很平庸的电影,剪辑给人很强的卖弄感,致命的缺点是用了很长篇幅讲了跟电影核心冲突无关的事,人物设计干瘪,有些甚至无用,尤其结尾的处理让人很难体会到电影的主旨。 |
|
还是有风格的,叙事极简,节奏缓慢,像是澳洲和美国的一个历史缩影 |
|
节奏够慢的,楞是把西部片拍成了文艺片!故事蕴含的东西值得深思,在充满狭隘与偏见的社会里,只要信仰与法律保持着先进和正义,移风易俗变革为宽容社会只是个时间问题,信仰与法律,这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有希望走向文明的指标。 |
|
[4.0/5.0] 手冊所謂坎城金獎導演,是說 Warwick Thornton 以 拿下金攝影機獎。 |
|
2018北影节大银幕观。威尼斯评审团特别奖。 #补标# |
|
Sweet sweet dream. |
|
究竟是谁的sweet country,文明的进程亦是屠戮的狂欢,白人至上,澳洲如今依然,根本不存在众生平等,死亡亦然,澳洲内陆荒漠美出境界,不知历经了多少黄昏,不知埋葬了多少亡魂, |
|
这个电影还是很好看的。塑造的人物特点也非常鲜明。白人警察追踪黑人的那段尤其出彩。只是到最后,从判决之后的表情中我猜到了结局——我希望导演能出乎意料。不是翻转的那种,而是,开放式的吧。但是没有。那一枪基本上毙了我对这个片子的一半好感。所以3.5分。 |
|
很容易犯困的西部片…… |
|
过渡符号化显得刻意 导致角色也成为了政治性的符号 却没能深入个体的动态心理 平铺直叙了一段历史 |
|
入围影片,少有次品。美中不足的是,闪回的运用是画蛇添足,生出的滑稽感与影片严肃的格调并不协调。 |
|
注解式的闪回&闪前充斥全片,虽然很有力,但令人质疑导演是不是出于对观众理解能力的不信任才这么做的…… |
|
2018 BJIFF 第七场 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关于种族歧视的澳洲西部片 偶尔插入的闪回很有新意 |
|
这法官的WTF脸就是我全程观影表情,语言总结也很到位:this isn’t going anywhere 土著风情画请精简提炼再搬上银幕好吗,单看风景都不够好看 |
|
2019069 二星还行 |
|
3.8 流泪看完了电影作业。(不好看 |
|
法律最后才出场,也无法战胜私刑,闪回镜头不断的短暂插入,给了观众回顾思考的时间,这种试图唤起共情与反思的,甚至略有布道和宣讲的刻意手法是有效的,但无疑打破了叙事的时空,但谁说时空是不能打破的呢。 |
|
无聊和节奏缓慢的程度都堪比zama,很多镜头居然还有共性。。。这么鸡毛蒜皮的事居然用了一部接近两个小时的电影来讲述,真的令人震惊。 |
|
和《老无所依》一样的精神内核,看过来人感慨“世风日下”的酸楚,摄影很美。 |
|
半个月前在爱尔兰移民中心看完凯利帮的故事,跟着就在威尼斯看到澳大利亚西部大开发运动。可惜的是,从来没见袋鼠国导演能把事情用电影讲过瘾,可惜了本该非常精彩的囚犯拓荒史和原住民退缩史。 |
|
情节太单薄。 |
|
全片一直以自我暴雷表述種族不可抗的宿命,但效果沒有很好就是了。完全看不出山姆尼爾。 |
|
概念先于故事了 |
|
澳大利亚西部片,讲述的并不是牛仔和决斗,而是土著农奴人格和命运,以及身份、歧视、与法制的故事。 |
|
带有浓厚早期澳洲风情 ,与十年前看的关键协议 ,可有一比。影片的亮点颇多 ,有令人生畏的白色盐湖 ,追捕队峡谷偶遇当地土著 ,被瞬间击杀 画面十分精彩 !关于土地 ,原住民土著 却被白人奴役 ,影片很好的反应了当时,白人至上 种族问题 ! |
|
有点难以想象这样的题材能拍得这么无聊,连起码的狗血平庸的路都不走,自以为是的洋洋洒洒的疲倦,这点破事真不用两个小时来解决它。去年威尼斯可以说是大型无聊的集会了。《悍女》《劣质爱情》《汉娜》一个赛一个。#2018BJIF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