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人总归是要亲眼所见才会相信到头来这一切不过都如此。 |
|
还给你。从此我再也不必等。 |
|
女人为爱可以倾尽所有,在这一点上男人输得一败涂地! |
|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李碧华:“这便是人生:即便使出浑身解数,结果也由天定。有些人还未下台,已经累垮了;有些人巴望闭幕,无端拥有过分的余地。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子、苍蝇、金龟子……” |
|
这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唱戏就是把人生拖拖拉拉的痛苦直截了当地给演出来,不过戏演完了还不是人生拖拖拉拉的痛苦? |
|
如果我是如花,我宁愿早些转世,因为情已逝,何必追?|| 第二遍观感:--你会为我自杀么?--不会。那你会为我自杀么?--不会。--嗯,对呀,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 |
|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
|
李碧华的爱情模式,得而失才让情更刻骨,碎彻底才让痛更铭心。苟存的12少瑟缩在墙角,一切皆空 。 |
|
李碧华的小说改编,她偏爱痴情的女人,如《青蛇》里的白蛇,《霸王别姬》里的菊仙,《胭脂扣》里的如花,都是深情不悔,痴情错付。十二少其实也不可憎,他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只是普通人,不够深情,没那么深刻,好死不如赖活着,求生本能,不想死而已。 |
|
为了哥哥去看的电影,结果喜欢上了阿梅 |
|
人生真应止步于初见。 |
|
女性在爱情中的决绝和男性在爱情中的苟且被这部电影血淋淋地呈现出来。但是,被这样的女子爱,是一件幸福而可怕的事。 |
|
哥哥风情万种,美到极致。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53年的等待,最后化作一句: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心思;负情是你的名字,错负千般相思。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
|
说起如花,你记得的是这个,还是那个谐星? |
|
不要责怪贪爱的她自私,也不要质疑贪生的他痴情,她凄等了53年,他也苟活了53年。 |
|
不会为你自杀,你忽然走开他不知道,但你还是会回到他身边,挽起他的胳膊,他还记得买东西逗你开心就好,不用多沉重。 |
|
“情像火灼般热,怎烧一生一世。” |
|
字幕很亮,“外国王老吉” |
|
不可否认十二少也爱着如花,否则也不会放弃家中产业,可当知道他偷生时好感度也降低。心疼如花,为她的爱情而感动,但是,她的爱太浓烈,做不到,受不了。大抵也因为做不到,故更感动。 |
|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
7/10。李碧华小说[胭脂扣]中大胆揭破了只存在于童话的爱情幻想,当炽爱自私的如花将酒里放安眠药的谋杀隐瞒成双方殉情的美名,其相信对方的真心也被证明是自欺欺人。肯定了现代恋人理性务实的价值观,影片最佳时有[霸王别姬]人生如戏的深广内蕴又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两位女性,可惜现代戏则丧失大量韵味。 @2015-12-27 20:08:07 |
|
几篇批评文献的观点:前97香港对“消失”的焦虑(Ackbar Abbas);怀旧在影像中的公共化具象、民族志凝视与共同体建构(Rey Chow);鬼片中的幽灵爆破均质空洞时间、召唤历史正义(Bliss Cua Lim);后/女权、后/殖民语境下重写Teresa de Lauretis所谓的“俄狄浦斯契约”(David Eng)。 |
|
恋人相约自杀,可惜有人逃了。一人成鬼,一人颓废。 |
|
如何又像女鬼又像女侠?亲眼看到誓言化作烟云字的瞬间便是了 |
|
如花就像很多女子一样 爱到不放手最后也只是希望你过得好就行 |
|
【SIFF大光明】前半段喜剧感处理得好,不浮夸,又显出视角与时代差异,越往后愈悲凉,但正因不断在两个时空与两对情侣间轮转,便未过分沉溺或偏于一方,哀乐交织,今昔对比,两相参照,整体很平衡。一边是“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青楼情种,如花魂断倚红,阔少梦醒偷生”,另一边则是“她敢做的事,我这辈子也不敢做”“我们是普通人,在一起开心就行了,不至于要弄到为情自杀”。角色对殉情行为的正反两面评价及最终的理解包容,态度中正,没有过于浪漫化。最后还加入片场演戏的“女鬼”(讽刺的是,假鬼做飘飞特技,真鬼却并无异能),亦比较间离。关锦鹏很擅长运用这种让观众稍稍保持距离不完全入戏的手法,引人思索。[客途秋恨]的唱词辅助叙事铺衬情感。民国香港被打造成老上海氛围。梅艳芳与张国荣风华绝代,朱宝意美得惊艳。(9.0/10) |
|
其实看的时候很吓人的 |
|
要说香港意识,本片说出的香港民众心声大概就是:五十年不变真的是鬼才信。3.5 |
|
4++ 苟存的12少瑟缩在墙角,一切皆空。 |
|
我觉得其实如花还活着和他在一起的时候,看见他在父母面前不敢维护她的样子,看见她在师父面前唯唯诺诺的样子,他目送如花去妓院挣钱的样子,他面对鸦片时时无形的逃避和拒绝,她心里也知道,这个男人很懦弱,只是她爱的有些卑微了,所以她欺骗自己。直到五十三年后再见,如花看见他宁愿这样苟且毫无风度地活在阳间偷生,也不愿意陪她一同赴死,她才死了心。看了很难受,为了和他在一起,自己说服了自己。
“只盼相依,那管见尽遗憾世事。” |
|
“你睇斜阳照着那对双飞燕”,这曲《客途秋恨》当真是道不尽的凄婉。电影风格强烈,梅艳芳与张国荣两人,一抬眼一举手皆是风情。如花说:“十二少,多谢你还记得我。这只胭脂扣,我挂了五十三年,现在还给你,我不再等了 。”关导刻画了两段感情,我想,我们都是那对现代人。 |
|
女人深情,男人薄幸。 |
|
梅艳芳在戏里不论是苦味的红牌阿姑、青楼妓女抑或痴情幽魂重返人世间去寻觅失散的爱侣,最后哀莫大于心死的离开,梅艳芳都演得丝丝入扣。 |
|
李碧华在书中写道:“这便是人生:即便使出浑身解数,结果也由天定。有些人还未下台,已经累垮了;有些人巴望闭幕,无端拥有过分的余地。 如花在等了几十年终于得见,却是老态龙钟的十三少,终于说出 [ 我不再等你了 ] |
|
看的时候一直在感叹世上怎么会有哥哥这么好看的人......然后反应过来,世上确实不再有了 |
|
情已逝,何必追又何必等。 |
|
实在不知道为什么分数这么高。。。可能是因为哥哥和梅艳芳的个人魅力加分三档。这部影片只能算在常规商业港片里较为艺术,但是并没有跳出港片俗套的气质底色。 |
|
梅艳芳那种冰冷的美艳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
|
53年的等待,风尘女子与落魄公子的情爱故事:故事的拍摄手法很有意思,来回插叙,最后渲染凄凉颇老套,总体较佳。 |
|
那段时间爱上张国荣的电影 特地下载了看完 对于故事里的爱情唏嘘感慨 梅艳芳真的是风情万种啊 美极了 女性独特的魅力 看到最后男主角老去 心里酸酸的 有些事情有些选择 旁观者并不好来评价 |
|
在李碧华恢诡谲怪的《胭脂扣》里有一根隐秘得几乎看不清的自我认知与身份认同的细线嵌在这件痴恋的华服上。然而导演并没发现亦没有发掘,反而用毫无美感的特写紧紧盯着如花那张哀怨的脸。好像急于要告诫现代情侣一条李莫愁式的定理:男人都是负心汉,女人都是苦命花。想要幸福怎么办,请用时间锁住TA。 |
|
3.5 无论格局还是观念,都是关锦鹏序列里相当一般的作品。耗费大量笔墨外加梅艳芳和哥哥的表演,所塑造出的两个主角形象,到头来还是显得相当符号化。甚至于看不到他们之间产生了爱,只能看到如花痴情甚至病态的对“爱”在概念上的信仰。 |
|
“五十年不变”,关锦鹏这部片还是离[阮玲玉]差了不少,多点两个时空的匹配剪辑,再多点两对情人的互动就会有意思多了。结尾片场一段戏极赞。当然都是去看张国荣和梅艳芳的,MOMA少有的见字幕和见人就鼓掌…… |
|
如果她不回来寻找真相,输得不会如此惨,还可以抱着一个美好的幻想再世为人,只怪她总是不放心,惦记着要回来找他,终于让她看见了老态龙钟面目全非的他,这是上苍对痴情人的惩罚,爱足七分已经够了,十全十美的爱是一个幌子,真相总是骇人的。 |
|
阿姐,真的是一个既会唱又会演的女人,可惜天妒红颜。 |
|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
|
怡红楼的走廊这么多,喜欢看我走来走去,所以阴阳路才遍寻不到你。我的样子有好多种,浓妆淡妆男妆不化妆,因此生怕变了模样让你找不到我。你说衣服皱了更好穿,怕你爱人旧了生厌烦。你说靠得近才是想要的女子,怕我们生死相隔不复见。孟婆一碗,多么艳羡普通人,不必为旧的人枯等,不必为皱的衣殉情。 |
|
共枕软塌,迷离鸦片 |
|
缠绵悱恻又如何,想说女人一旦真爱上了赴汤蹈火赴死不惜,可似乎又不能如此说,总归是有一方爱得不够深罢了,看到十二少老年穷困潦倒在阴暗处小节的时候心里感概万千。女人啊,你做什么决定之前还是先考虑考虑自己吧。 |
|
鬼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