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现在过不了审查,80年代和90年代的区别就是,80年代一部分人思想解放了,一部分人还怕犯错误。90年代思想进一步解放了,社会乱套了。00年代思想彻底解放了,社会却倒退了。80年代上班就是混,离婚,未婚先孕,交谊舞,出国,百花齐放。现在跳广场舞的那批人思想比现在年轻人还开放 |
|
89年之后再也没这样的作品了。针砭时弊,反映现实又幽默讽刺的恰到好处。看看现在的影视剧,电影行业早破产无疑了。“去玩具厂没关系,只要自己不变成玩具就行了。”最后的镜头两个环形石凳,一方一圆,镜头特写了两次,主人公最后行走在了方和圆的中间。 |
|
80年代出了很多优秀的电影,在今天看来尺度都够大的,这部电影在优酷现在还有的看,片中大量的讽刺和隐喻,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入职宣传片,不要去组团看什么战狼2了,这才是一针见血的好电影,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再去看以前的这些电影,总有一种很魔幻的感觉,之前看《错位》,《黑炮事件》也有类似体验!其实这部电影非常有意思,很多桥段的设计很巧妙,甚至有点荒诞喜剧的味道!尤其是最后男主小芮,走在方圆中间,耐人寻味,没规则不成方圆,方圆之间却全都是潜规则!PS: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可能就是这个名字了! |
|
有趣有劲!叙事上不玩花活,简明干练,深谙黑色幽默之道,一出出看似荒唐的“弄拙成巧”恰恰是对体制内种种风气的辛辣讽刺,对比今天的电影,不知高明了多少。八九十年代到底被雪藏了多少好片啊。 |
|
官僚讽刺加黑色幽默,千年传统,今天这种现象还生生不息。常蓝天蔫怂蔫怂的样子,和李保田有些像,蔡明阿姨那时候还是凹凸有致的大姑娘,追求时尚生活,作风大胆开放…… |
|
机关单位的样子几十年前就那样了,混吃等死的科员,颐指气使的科长。作为正常渠道的经办机构,普通人的需求想要满足比登天还难,任何好事都被后门党挤占。一个科全是副科长,想干一件事最大的阻力居然源自于内部的审查审批流程。曲意逢迎是必备技能,吃拿卡要不办正事是理所应当。遗憾的是现实比这更离谱,而且似乎也没什么好办法解决。 |
|
3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有些本质的东西,从未发生改变。 |
|
只有快死的人才能做出像样的事情,讽刺够狠的。开会等场景颇有点《黑炮事件》的意味。 |
|
又是剧本取胜的作品,哪怕剧情有点失实荒谬,但依旧给人观看的时候觉得贴近生活,因为故事中每个人物都如此真实。影片多次呈现的【方·圆】指代规矩,但在其ZF机构里面,却丝毫没有规矩,闲人一大堆,干实事的寥寥无几,好处、利益靠关系。在【实事求是】的牌匾下面,所有的干部都在做表面文章、巧立名目、弄虚作假,可笑之极,而可悲的是,每一个观众都知道这就是现实。一部极其讽刺、针砭时弊的作品,放在当下来看,显得难能可贵,那个时代的作品,竟然还能讲述这样真实的故事。 |
|
影片的前半段的品相,也就是芮家驹被查出患了癌症之前,就像那款堪比错位黑炮的“方圆”构图,极具想象力和讽刺力,调查避孕要“出去”↓、被女领导领舞才会跳、蔡明爱上别人后那几只软泄掉的冰棒;等患癌之后,却又如本片这个莫名其妙的烂片名,“命运喜欢恶作剧”,陷入到了生之欲&死去活来混杂的类型俗套而且了无新意俗不可耐……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616099465/ |
|
哈哈,蔡明阿姨竟然也演过堕胎青春 |
|
八十年代的中国电影达到了讽刺的高峰,尽管之后依然有神作出现,但不像是八十年代那样密集,电影对中国知识分子形象的拿捏以及官僚主义的抨击高超且巧妙,“圆”和“方”之间的抉择可能是所有知识分子痛苦的原点吧。 |
|
4.5星。“肉家狗”我真的笑岔气了。作为一部80s讽刺喜剧片,难得剧作稳扎稳打,幽默和讽刺并兼。同样以工科男中年觉醒为题材,在好莱坞就会发展成公路片或者《美国丽人》。在日本,这种公务员因时日无多而想有所为的故事则有《生之欲》。看片过程中,我一直很担心讽刺意味会流失在天真的歌颂中,所幸没有。这部片子特别之处在于,弱者虽然没战胜体制,但是弱者是有出路的,因为他自身觉醒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抗争结果(分房)——“只要自己不变成玩具就行“。当然问题也是有的,还不懂得主观的镜头语言表达幽默,例如闯入办公室喊不,主任却不在的戏。 |
|
太有意思了,太真实了,33年了,仍然类似,从吴工到芮到现在,烙印太明显了,也活得过于卑微。主线设定现如今看起来略微平平,但是剧本很扎实,也是太生动了些。 |
|
可以称得上我们的《生之欲》,尤其是医院那一段,非常像。但是少了悲苦,加了幽默,好几次笑不可抑,讽刺程度也拉满了。很多场面实在有意思。对人性的观察是很深入的。海报设计得还不错。 |
|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悲剧的内核是命运。命运喜欢恶作剧,命运给人最大的恶作剧,就是明明将生命的结局剧透个底儿掉,还嘱咐你务必享受过程。思考死亡就是思考自由,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自由是生命的奇迹。芮家驹同志一辈子就办成了一件事,分房。分完房,楼道里的东西又堆上了,昨晚千恩万谢领导给分房的大姐,今天就能挺起胸脯横眉冷对。工程师的书获批出版,却要承担两万本销量。就连爱情,姑娘还是跟了能办出国的对象。我本想说,在这个国度唯有一死才能办成一件事,我太天真了。就算豁出性命,还是一事无成。不能说想说的话,不能做想做的事,跟死了好像确实也没什么区别。放下助人情节,放下英雄情怀,为自己做件事、说句话,很好。 |
|
我竟没认出来是蔡明😓。
很具有讽刺意味的电影,官僚主义,人浮于事,拉关系走后门,爱慕虚荣,互相推诿,假公济私这些机关常态的东西,虽然人人尽知,但拍出来看,还是少见的。挺有意思。
这些又都是调味料,主菜却是人的真实,思考死亡就是思考自由。
9分。 |
|
此物至少得来个华约成员组织电影节金齿轮、金麦穗奖之类的桂冠,加一串最佳导演最佳男主女配角……by:大妈幼齿时还真是有些风……风流的 |
|
80年代末总有很多针砭时弊的电影。现在和谐的过头了。 |
|
《四十年前的讽刺》https://www.douban.com/note/761705388/ |
|
常蓝天真的天生小公务员……(突然发现石黑一雄改编《生之欲》比尔·奈伊主演…… |
|
真准时呀
只有局办的公章才能对外
你才用什么方法避孕
抢票和星爷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是新郎的姐姐
《一无所有》
班子会有点意思
还没到喊的时候呢
八个副科长
谦虚谨慎,顾全大局
有黄建新那味
蔡明阿姨年轻时候真性感
四十年前的《遗愿清单》
把每天当成世界末日 |
|
“为什么不敢说一个不字?”,“我已经习惯不会说不了”。闯进女职工宿舍遭反猎杀笑死。一个误会的绝症病情遭逢诸多风波,想找借口离职结果反倒阴差阳错升官,一个科室N个副科长,死者为大悼词以歌功颂德为主,那句话说得好,“原来你得的是心里癌症”。类《黑炮事件》,充满荒诞讽刺意味,那个“实事求是”的会议室大字牌面真的醒目。千年传统优秀艺能,至今未变。7.1 |
|
“我已经习惯了”,多么悲凉。
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自己其实很清楚,但是表面上还是要你好我好大家好,在方圆的迷魂阵里打转,期望自己能过得更好。 |
|
刀刀见血。 |
|
1.故事联想到黑泽明导演1952年电影《生之欲》。2.思考死亡,就是思考自由。3.原来你得的不是胃癌,是心理癌症。如果你连想说的话都不敢说,连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敢做,那不等于死了吗?4.玩具厂也好吗?只要自己不变成玩具就行了。5.电影中:芮家驹的名字被护士错念成“肉家狗”;豆瓣的剧情简介里:芮家驹的名字被错写成“邴家驹”。 |
|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国产讽刺剧的巅峰。以一个政府机关内的故事以小见大,批判人浮于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裙带关系等社会现象。办公室里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会议室里的'实事求是'极尽反讽。时过境迁,曾经被批判的规矩陋习变成看破不说破的潜规则,再演变成众人都习以为常的明规则。或许这就叫做体制化。 |
|
好片子!悲剧内核,喜剧外衣,抨击实事,直抵人心!现在这样的片子估计根本过不了审........只是觉得有点过于戏剧化了,感觉有些生硬.... |
|
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真敢拍啊
居然还是女导演拍的!
以前居然有这么多好片 听都没听说过
里面还有探春和蔡明! |
|
实在是牛批。“——你就不能说个不字吗?——我习惯了。”“调到玩具厂也好嘛,只要自己不变成玩具就好了。”“想说的不敢说,想做的不敢做,不和死了一样吗?”希望有一天我可以真正地活着。 |
|
辛辣讽刺的电影,看完只能长叹一声,国企待过两年,我深知这些事情依然存在,我怀疑大腕那场葬礼是从这儿混得的灵感 |
|
小公务员将死,满满的生之欲,撸起袖子加油干。
小公务员没死,满满的求生欲,谦虚谨慎顾大局。
一日为趙家狗,终生是肉家狗,练气功能治好癌症~ |
|
计算机高材生干着公务员一板一眼的工作,毫无用武之地,普通人改变不了生活和社会,当他得知自己绝症时…放飞干从前畏手畏脚的事,学会说“不”!但本质上的好人干的事再“坏”(不规矩)却出乎所愿的干了好事。(老实人是真没劲,把规矩放眼里当回事)最终他漠视权威和条条框框,放开了手脚做好事。加上生育和分配背景,有趣。“倒是管起人怎么睡觉来了。”怪圈什么意思,怪圈音乐大奖赛,抢一张票抢疯了,看来怪圈是个好象征。他倒下了,同事领导已经开始了追悼会彩排,声泪俱下,结果他的肿瘤奇迹的消失了,他落寞地离开,申请调到基层,喜欢的人也要结婚出国,他成为玩具厂的玩具(职工)。经历这一番玩笑似的“胆大妄为”他失去了恣意生活的勇气,勇气的底气是无所牵挂,只有认识到生命倒计时时才明白人生的无所谓 |
|
有点意思 完全没认出来 那是蔡明...那个时候还可以拍这样大院里面的小事 现在 看不到了啰 |
|
第4263-7.1分。给四星是因为那时中国电影还有讽刺能力。主人公得知自己时日不多后,一改平时畏首畏尾的个性,开始无所顾忌起来,却因为跟新任领导同姓,被认为有背景才敢嚣张;最搞笑的是去别人婚礼上蹭吃那一段,冒充新郎姐夫却遇到新郎姐姐;最让人思考的是抢先分房子,而老实人却不敢要;最有力的台词那句“调到玩具厂也好,只要自己不变成玩具就行了”。看到一半才发现那个女的是蔡明。 |
|
“请问您是采取什么方法避孕的?”哈哈哈哈哈还有最后丧礼彩排,幽默程度可以,当中不少金句如今怕是过不了。还有很多童年老梗,尤其是医生说的那番话,我从小就拿来玩。片中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景物都是童年回忆,好真实!袁主任的模样太像我小学时的一位教导主任了!我要是确定自己时日无多,也一定像“肉家狗”那样完全真实地干一票哈哈哈哈!“思考死亡就是思考自由” |
|
针砭时弊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v411k7PJ机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大龄单身汉的独居生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去哪就去哪,保持愉快。要学会拒绝,不能当便利贴。没有字幕呀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AxMTMyMzM2MA==.html?spm=a2hcb.12701310.app.5~5!2~5!3~5~5~5!819~5~5~5~A |
|
“只要自己不变成玩具就行”,八十年代真是诞生了许多思想解放、辛辣讽刺的佳作。本作搞笑与辛酸并存,官场各式脸谱现形现色,追悼会是一绝。方和圆之间,路在何方? |
|
有时候做个正常人是干不成事滴,疯一疯才能干成。男主最后选择走在方圆之间。
顶层想法往往是好的但往下落实过程中被一层层剥削了变味了。三十多年过去了,一代代年轻人仍然在一步步学着圆滑学着太极,学着削掉自己的棱角,而前人们早就在习惯中患上心理病了。
蔡明的笑声真是标志性,一直没变啊 |
|
2021-11-19 我晕,片尾演员表蔡明,我眼就那么拙吗?可能我记忆中的蔡明都是中老年妇女吧[goutou]。以前的电影就是好啊,敢于写实,敢于批评!机关就是机关算计,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尔虞我诈,同流合污。。。这电影中的东西搁到如今,还是那么的契合,味还是那个味。会场书法作品大字“实事求是”,镜头多次特写,导演讽刺的太直接了。实事求是这个词和上面机关的形容词完全对立,做什么也许都对,唯一不实事求是!体制中的人活的不是自己,而是一种服从迎合,别看一个个好脸好嘴的,那都是假象,大家都是带着面具微笑而已,一个游戏规则里“玩具”罢了。人都活的不是自己,能心情舒畅快乐?真话不敢说,想做的事情也不敢做,那不等于死了么?体制里干的有些事就是虚头巴脑,和☭的思想路线背道而驰,谨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 |
|
8.9/10
【只要自己不变成玩具就好了】
只要你肯干,就有干不完的活
公仆公仆,好啊
吴公最可悲了,就像老黄牛,吃的是草,挤得是奶是血,然后累死在田里
人死了无所畏惧,人活着畏手畏脚
ps:
结尾那个方圆可太有味道了 |
|
就怕医生对你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儿就出去玩儿,玩儿一定要注意精神愉快。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就出去玩玩。一定保持精神愉快。很快就会好的。
自己根本没有好好活过。让我想到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简直记不起哪怕一件值得留恋的事情。我有过许多梦,可从来没有勇气去实现。从现在起,要抓紧。
——古人说啊,住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你的路还长呢。
——唉,我觉得活着真没意思。
——不。当你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你才发现生命多么值得珍惜呀。
——你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
——一位哲学家说过,哎,思考死亡就是思考自由。我大概变得自由了。 |
|
冷色调和低调打光暗示社会冰冷和黑暗。方圆代表着体制的规则,而本质是方圆合成的铜钱。男主遮挡构图暗示他被困在体制中。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形式主义,文山会海。人浮于事,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男主代表不懂拒绝的老实人,连自己的票都会被抢走。已经失去了自主性,跳舞都要别人操纵。思考死亡就是思考自由。面临死亡,才会珍惜生命。当放弃自杀,他就开始追求鲜花的美好和大雁的自由。只有拒绝,才能不是体制的玩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他开始拒绝,和领导的构图大小颠倒。当骑着摩托车开始行动,就赢得了绿树和蓝天。走后门分房代表人治弊端,电脑决策是更科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弊端,保证公平。楼道杂物暗示人性贪婪,必须遏制。葬礼再次讽刺形式主义。悼词当然要以歌功颂德为主。服从是一种心理癌症,不能为自己而活,最后成为体制的奴隶。 |
|
现在的电影人以为自己掌握了很多技术,很会比喻玩梗,最后把自己绕进去都不知所云,以前的电影看似笨拙,实则大好呀!(哎,也可能跟“能说吗”有关系 |
|
为什么就不敢说一个“不”字,
“不好”“不行”“不能够”
“不,不,不!”
我,已经习惯了 |
|
主角:芮加驹;专业:计算机;职务:办公室“首席”秘书。这位契诃夫式的小公务员在人浮于事的机关里做着毫无价值的事情,机关里发生的情节看似荒诞却很现实,是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无法跳出的“日常”!并非是命运捉弄他,而是认真工作与生活的人只会遭到社会的嘲讽与体制的恶作剧。[详见Notion时间线] |
|
80年代创作环境还算宽松,拍得出来也看得到。由这片引申出我的两个疑问:什么叫民智?开与不开到底有什么区别?我真不觉得所谓的信息通畅对大众有多重要,知道又能怎样?做成天抱怨不做任何改变的祥林嫂吗?就我最近几年对某三角洲一群有一些钱又不是特别有钱人群的观察,赚着国内钱,吐槽国内不好。吃饭砸锅。参孙离开大地都会失去力量,这些歪屁股不觉得滑稽吗? |
|
直言不讳的讽刺,针砭时弊,反映现实又幽默讽刺的恰到好处。看看现在的影视剧,电影行业早破产无疑了。“去玩具厂没关系,只要自己不变成玩具就行了。”最后的镜头两个环形石凳,一方一圆,镜头特写了两次,主人公最后行走在了方和圆的中间。 |
|
为什么这片分数如此高?是因为年代特别?对于官僚的描写也没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吧,80年代一抓一大把。 |
|
本土化《生之欲》,融合了八十年代国产片的黑色喜剧风格。影片着力强调了芮家驹的知识分子身份,他身上矛盾的汇集着守旧派作风与最新兴的计算机知识。在剧变的年代里他始终摇摆不定,一边是劫后余生,把“方圆”刻进骨头的吴有光,一边是拥抱资本浪潮,鄙夷体制的祝福生。随着奇迹般的康复,影片的重点悄然从对官僚体制的讥讽转移到对个体尊严的追求,下放基层无疑是一个折中的选择,“不做玩具”已是万幸。蔡蔡子的笑声这么多年真是一如既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