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剧人不像,但气质很好。贺子珍带人骑马进城买报纸给毛委员看,真是性情如火的女战士,可敬可佩可爱。王佐袁文才两位江湖习气很重,可是毛的光明磊落和举措得当,又让他们心服口服。如果当年真人也是如此,后面毛失势,袁王立马被杀,也是意料之中。井冈山能成为第一块工农武装割据根据地,毛主席遇到的困难真的是难啊,很多人走了,能团结留下来的志同道合的又独立自主坚定趟出一条正确的道路,真是难上加难。工作十余年,看到内部矛盾和外部压迫,真是深感伟人百折不挠的伟大! |
|
这个王震饰演的很不形似,袁文才与王佐后来都被错杀,解放后评为烈士,杀他们的龙超清后来也是被错杀也是被评为烈士。真是有趣。 |
|
。。。最初你也被“左”激怒过。。。 |
|
什么叫境界?
什么叫百折不回?
井冈山让我体会很深。 |
|
把初期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困难重重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毛主席的每一句台词都值得细细品味、反复思考。在那个革命低潮时期,总会有一些人放弃,淘汰掉一批意志不坚定的人,团结一批可以团结的人,这才让毛主席在井冈山站稳脚跟,也让共产党在中国站稳了脚跟。
“为了穷人打天下,情愿改造”
“打倒一个封建皇帝,莫非,又来了一个赤色皇帝?” |
|
作为革命历史科普片算不错,基本把教员在井冈山遇到的几个难题拍出来了,缺点是时长太短,特别流水账,还有就是王震长的一点儿也不像教员,特别是跟同期古月相比,全靠周贵元的配音顶着。 |
|
毛主席的智慧不是盖的 |
|
记录五年级女儿影评:袁文才和王佐的小心思:“这个毛委员暂时敌我难分,防着防着.” 毛委员送了枪并打败了王佐的敌人:“哇,毛委员是个大好人,应该没有坏处,拥护!” 老百姓从头到尾:“毛委员是我们的救星,我们永远拥护他!” 我:“毛委员和朱德会师了,加油!继续下一部电影《古田军号》!” 8分 |
|
毛委员:中央还有什么指示啊?
周修明:省委接到了中央的指示,去年十一月,中央召开了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你,没有执行决议,擅自带队伍南走,犯了单纯的军事投机错误,已经把你开除了。
毛委员:开除?开除什么?
周修明:自然是开除党籍了。
……
毛委员:子珍,快研墨,我要给中央写信,写封长信,希望中央派人来,但不要派不懂事的学生娃子来,什么叫军事投机?叫我们千把人去攻打长沙,这叫什么?你是金口玉言,放个屁也是香的!打倒一个封建皇帝,莫非,又来了一个赤色皇帝?
贺子珍:听说特派员是代表共产国际的。
毛委员:你不懂,共产国际代表上帝,特派员是天使,在中国就是灶王爷!开除党籍照样干好,师长照样当好,早就下了决心,随时准备打仗、逃亡、牺牲,个人可以牺牲,全家也可以牺牲,只要值得!!! |
|
不考虑49年之后,仅看打天下时的毛泽东,才能与手腕谁与争锋? |
|
算是了解了下,这段历史 |
|
別論意識形態。我覺得這片兒沒有明顯propoganda的感覺,反而是蠻激勵我。從編劇上來說,他還是成功的。另,此演員的氣質勝過真正的新宇爺爺。 |
|
饰演毛泽东的演员发型太难看起到了丑化作用,眼神不够锐利不够坚定不够深沉。还是觉得唐国强最像那么回事。这种题材的电影选角是第一位的,选错了,就没啥好看的了。 |
|
非常写实的一部影片,艺术加工成分较少。毛泽东能在党内分歧巨大、军队实力弱小、内部一部分人对革命有怀疑、伤员多、缺医少药、人员复杂、情绪不稳定、旧军队的思想、小农思想、逃跑主义还存在的时候,坚持军事民主,把支部建到连上,把共产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杀出一条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
回顾历史,才能感受到教员的牛逼。 |
|
把毛委员演得很有个性。 |
|
就是配音好听好认。
我就两点不明白,此时就称毛委员了吗,下巴的痣此时就有了吗? |
|
来井冈山培训时市委党校放的片子,教员演得像唐僧,一段百折千回的斗争史拍成了一部没有起伏的流水账。 |
|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过这么一段话:“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讲得多么精辟! |
|
看了电影剧本,再过来看电影的,跟剧本还是有不少的区别呢,少了好多内容,比如王尔琢牺牲的场景,电影里就没有!不过93年拍的电影,还是挺好的,有很多泥房泥路,如果现在来拍,未免太干净整洁了!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会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千难万险呀,中国革命尤其如此! |
|
优点是冲突密集,不是那种使人看了昏昏欲睡的普通老电影;缺点是结构不稳,许多线索起了头却草草收尾,不知其所欲也。叫这个片名的,必然以胜利会师结尾,这是史实锚定;但前期铺垫太少,误听消息之后引发的情绪困境被配角(贺子珍)买的一叠报纸带来的喜讯解决了,没有看到主角自身的能动性,也让观众感到突兀,此等类似之处,不妨掺入一点虚构情节。特型演员王震神似而不形似;周贵元老师的配音极好,和古月老师的声线相仿(据说古饰演伟人时用过另一特型演员张克瑶老师的配音),几位老师的声线高度相似,恕我拙耳难辨了。 |
|
1993.12.25 |
|
感觉大多数人的反感还是来自于题材吧。片子还是可圈可点的,至少我还是看得完的。即使表演有点生硬,效果也不是很自然。但是镜头运用有一定想法,电影语言也很清晰。所以作为一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比现在很多泛泛其谈的电影好多了。 |
|
额,跟古田军号讲述的同一段历史吧(古田军号应该后很多),都是讲述毛在成为党的主心骨之前,党内的混乱,从而论证毛思想的伟大,但是本片有点过于说教了,可看性一般(1.打到了县长你就是县长了2.朱毛会师3.党内应该多多给我一点批评) |
|
电影很好的展现了秋收起义失败后工农红军遇到的各种问题,失败主义、官僚气息、冒险主义、缺兵少枪等问题,革命形势岌岌可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乾纲独断、力王狂澜建立根据地,给工农革命军保留了火种。没有那么多大道理,就是实事求是,审时度势,解决一个个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很好的展现了毛泽东思想。唯一的缺憾就是片长太短,细节稍微粗糙。 |
|
建议豆瓣,为“此类”电影,单列一栏。。。 |
|
对毛泽东的性格特征把握得最好的一部电影。 |
|
原教旨的康米就是绝对权力认为别人不够左、杀的少了 |
|
没有一条很明确的故事主线,而是很忠实地还原了那一小段历史,当成阅读党史的辅助材料来看比较合适。ps. 我居然能无障碍啃1.5倍速的生肉了。 |
|
节奏明快干净,一个情节紧插一个情节,都有些姜文那个味道了。 |
|
重要戏份基本展示了收编袁文才和王佐的过程…… |
|
和爸妈一起看的牒,他们买了好多 |
|
没有字幕,看不太懂 |
|
革命创业之艰! |
|
拍的真挺好,这部电影很好的表现了毛主席刚到井冈山到朱毛会师前的艰苦,这一版本的毛主席也是颇具魅力 |
|
创业的初期阶段尤其艰难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再在问题之上发现新大陆
不要形式主义,只要革命需要,落草上山又如何?就不叫革命了? |
|
重点不突出,主题不鲜明,流水账式的教科书。 |
|
第一片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根据地由来的故事! |
|
难啊,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教员动不动被开党籍,可批评;在批评中写出了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篇文章 |
|
看这部其实是先前看了贺子珍纪录片先小小了解这段时间历史的事件,非常非常喜欢教员,即使在他的妻子和孩子的角度里他也如此稳重温润,如此具有力量,打动人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点睛之笔。 |
|
我个人看的津津有味 |
|
可能之前看了大决战修复版,这个片子老电影的质感有点夸张了,几乎以为是要再早十年的片子。一体两面吧,灯光实景很真实,一方面导致电影在画质不好的情况下更难看了,一方面二十年代的山区农村氛围格外真实可感。演员确实不像,表演还好,配音好。几个转场很精彩。
对这段历史了解较少,尤其看到大决战时已经相当成熟机动,看到这段则真实感受到起步时的军阀气,纪律的溃散,一切都还很幼稚,包括主角也在一种稚嫩的迷茫中。但也很好地刻画了毛的果断、主见、亲和。时境远比想象得复杂和混乱,真正的岌岌可危。
贺的演员真美,典型的中国浓颜美女,平朴又妍丽。
印象最深的是几段非常真实接地气的争吵,贺骑马买报,以及那段我是学生,我是中国人民的学生,中国往何处去,我每天都在寻找答案,却交不出一份像样的答卷。讲到深深的寂寞。是十分动人。 |
|
看过两遍,两遍都看哭了,王震老师台词很亲切很真挚感人,和古月老师的感觉有点像。
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一星两星的差评,看到说剧情的,看到说造型的,看到说不如唐国强的…看的我莫名其妙。 |
|
台词写得有意思、有内涵,转场自然,毛泽东的形象丰满,贺子珍的性格突出,湖南方言和四川方言亲切。 |
|
他说:中国向何处去?我天天在寻找答案,总交不出一份像样的卷子。我们深深感觉寂寞,我们时刻盼望这种寂寞生活的终了。 |
|
在部队连续遭遇失败的时候迅速行动,通过三湾改编使党牢牢掌握军队,收编王佐袁文才,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委员真的是太厉害。但是影片.....重点不突出,主题不鲜明,表现力也不行......勉强给一星吧。 |
|
主席湖南话很地道,画面比较血腥大胆 |
|
原来可能也就7-7.5分,现在简直可以打9分了 |
|
朱毛啊 |
|
人生电影,草创是多么艰难。获得了人生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