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开始觉得挺基础的入门财务,为啥需要专人辅助,后来发现这6个故事的财务陋习,我居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
警示一下自己:
1、不要总点外卖,不要对品牌盲目崇拜,不要总想着贵的都是好的。
2、不要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时候,想换房想各种有的没的。过好每一天。
3、不要不积累,或过于纵容自己的恋物癖,要尽早开始做养老基金规划。
4、不要放纵自己的享乐主义,少打车!!!
5、没事别买有的没的,没事别囤货,少用信用卡。
6、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保障和社会信贷。
那些经济学小实验,看似简单,但都是消费主义陷阱,要警惕。 |
|
实用的改善计划,其实就是对金钱的觉知力 |
|
21-10-02 重看,每集三个部分,家庭实例+行内人建议+经济学实验,最后一个部分收获很大 |
|
3.8星。很喜欢分析和最后统计的部分。提出的建议都比较实用。关键是建立原则和意识,然后正确的方法,行动。商家无孔不入地促使你尽可能多地消费,但自己要为自己的财务状况负责,学会辨别,保持清醒和自律。 |
|
纪录片主要教你怎样“节流”以及通过实验揭露消费主义的一些套路,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哪,然后立下省钱的目标,发现哪些钱其实没必要花就尽量少花。从片中看到,虽然爱尔兰人民的生活水平略高于我国,但是克服挥霍金钱的消费习惯、省钱这件事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 |
|
道理我都懂,但西式理财似乎对我来说没多大借鉴意义。这纪录片里主角的夸张消费主义,本身就不会发生在大多数国人身上……只能感慨资本主义中产阶级可真滋润,对比之下日常抠抠搜搜的本人大约是贫民窟出生。 |
|
1.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了;
2.了解问题,明确目标(想要存钱干什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3.可以和人均消费做对比,了解自己消费的问题;
4.是否有”无意识“消费(在不知不觉中花出的钱),”沉迷名牌“(认准一个牌子,不接受低价同质商品),”习惯消费(比如电信等有更低价套餐);
5.制定计划、设定小的挑战目标,改变消费习惯,开始储蓄; |
|
看了之后反思,我貌似没什么能省钱的地方了,不过月光,但是随地铺张的日子真的很滋润 |
|
感觉那对小哥要分手的节奏 |
|
第一集:摒弃对品牌的盲目执着,并且放弃外卖。
第二集:记录自己的开支,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第三集:控制不必要的消费,为未来存钱。
第四集:少出去吃饭,控制一周一次,少喝饮料。
第五集:按购物清单买东西,避免冲动消费,也是为了严守预算。警惕导购“诱饵效应”。
第六集:全家共同参与,为未来做打算。 |
|
1.列购物清单--只买需要的
2.不为品牌买单--便宜物品一样用
3.别为他人买太多--存钱养老
4.不办信用卡--控制消费 |
|
非常好,需要省钱,需要攒钱 |
|
每一个看起来很小的问题最后加起来都还挺严重的,挺有启发的内容,但是能否坚持还是挺难说吧 |
|
省钱第一步:把所有的账单打印出来分析。
理财的首要前提是认清现实。 |
|
挺好的,里面负责引导理财的小姐姐看上去就对自己生活方方面面的支出都很有规划,对各种税收政策也非常了解,其实大部分普通人是因为信息匮乏无法得知最省钱的那个方案吧,或是遵守一直以来的习惯消费不愿改变。在节目中通过改变省下的钱十分可观,但是拍摄结束后是否能坚持呢?这才是能否攒下钱的关键所在。
记录一下省钱方式,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
1.戒掉饮料(实在馋了可以买罐装咖啡,控制在一周1-2次)
2.打折商品看自己是否确实需要,考虑后续的使用次数
3.不要贪便宜买不好用且易损的,买质量好的平价产品,延长使用时间(如润唇膏、线式耳机等)
4.尽量不打车,多选择公交地铁出行,多走路
5.晚饭不要下馆子,控制在20元内
6.每天记账 |
|
金钱的价值,在于你打算用来做什么,量入为出,用金钱赚取金钱,把钱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而不是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从现在开始存钱的话,10年,20年,30年,会看到巨大的变化。系列中的讲座效应感觉都很实在,更高的配置会比之前选择更高,同样的金额在不同的比例下容易被忽略等;统计了解自己的所有消费情况很有必要,会发现很多自己不知不觉花掉的钱;最后好想有3个女儿。 |
|
只讲了节流,节约用钱。。节奏快得要命,画面一个劲儿切,音乐蹦次蹦次,感觉有一个焦虑的人不停在旁边抖腿。。 |
|
这个纪录片主要都是通过分析人们目前的消费现状、消费习惯,以上帝视角分析人们的消费占比,从而控制不合理的部分来控制消费。可见复盘和日常记账习惯的的重要性。 |
|
收获满满的纪录片。省钱的秘诀:不要执迷品牌,因为有溢价。多做饭、少外卖、少打车。更换适合自己的套餐,比如保险种类、手机套餐等。列清单购物,不要盲目消费,少用信用卡。使用现金消费会让你更珍惜每一笔钱。旅游多去免费的景点参观游玩。 |
|
得记账和做预算 |
|
可能是我身邊即世界了吧,我和我的朋友都比較窮,花錢大多數都是精打細算,左思右想的。很多人的消費狀態可以說是我偶爾才出現一次的,比如說喜歡買一堆便宜東西,喜歡在外邊吃很貴的餐廳之類的,但都不是長期的,所以還好。祇有最後一集想要為三個女兒攢錢上大學的夫婦的一點,對我很有觸動,那就是冰箱裡囤東西,最後吃不了都扔了,唉,這就是上了班之後社畜的無奈。衹能說儘量少買吧,不要囤兩天以上的菜。最大的感慨還是他們生活在都柏林,一個我極其嚮往的城市,這些人只需要做一點微小的生活上的改變,根本不需要喪心病狂攢錢,也不需要大幅消費降級,就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房子,就可以存夠養老金,就可以供孩子上大學。我都懷疑這是一個美好的騙局。最後感慨一句個人理財專家真的太美了,每次她說話的時候我都盯著她出神。 |
|
喜欢! |
|
应该叫节源的每一天,镜头真的是晃死我了。 |
|
不要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 汲取个人日常所需 |
|
朴实但是有用 |
|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有益身心健康! |
|
每一集都有针对当集主人公的政策,但不知道国内是否适用,但整体来说每集就是大家根据主人公的消费账单分析习惯,然后从最大的突破点先减少,让大家体会到节省和攒钱的心理爽感后,再慢慢省钱。
有一个锚定效应,如果一贵一便宜大家选便宜,如果一贵一便宜还有一中等,即使你的预算是便宜的那个价格,甚至在两个选择中你也选了便宜的时候,这个时候有贵的对比,你会选对的😂就是这么神奇,所以,买东西一定要想这个东西值得吗?如果不值得是否有带来好的情绪效应,如果有的话就买喽,毕竟也不能一味省钱。 |
|
搞錢、和保證良好的現金流 |
|
第三集122欧过一周。其实在国内这个特殊时期生活费都是这么多。3000欧卖了1.6L马自达.5佩服第五集四十代结婚夫妇还要生二胎的勇气。关于理财方面就不佩服了。第6900部标记看过 |
|
阅 |
|
挺一般的,提出,制作方案,做个试验。人的消费观形成应该都各自有其成因吧,觉得由此下手可以更深入,也会是我更感兴趣的。 |
|
值得没事就看看啊 |
|
财务规划的关键在于你要知道你的钱流向了哪里,首先要做的就是记录,去年记录了一年没有分析,今天开始分析,有所控制,用数字进行暗示和锚定,财务确实是所改变额,观念、方法、习惯对于财务的决策与改变都是非常有用的; |
|
理财规划街头实验🧪。对不会理财的人来说非常受启发,真正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又使片子具有文化内涵,即不枯燥也不无聊,很成功的商业纪录片案例。 |
|
每集一组客户,代表一类生活消费习惯和无存款状况,主持人/理财规划师(?)帮他们分析并提出方案,计算可省钱的金额。观看中我会想到是不是外国人真的数学都不好或者说没有计算思维,如何省钱还需要别人帮你算吗?但其实改变固有的习惯确实是需要外力帮助的事,看到每个人接受建议时委屈巴巴地说“好”还是蛮有趣的,第一组客户开头坚持就要用喜欢的品牌的小倔强也蛮可爱的。 |
|
搞清楚消费去向和财富的目的是关键 |
|
没有太大用处 |
|
爱尔兰的纪录片~很多消费问题不管放在哪个国家都有共性,行为经济学的实验可太有意思了! |
|
部分欧美人超前消费很严重,感觉这些节流方式大部分国人都能轻易做到。 |
|
非常棒,但是我除了他们错误的消费习惯啥也没记住😂 |
|
简直太棒了,为啥不。继续拍,我还想看。 |
|
其实在外面吃是真的费钱,可工作一天回去的确不想做了,但是想省钱就得从这个开始,很多都需要注意,可其实都不知道,还有买东西是真的不要贪打折,需不需要是真的,规划啊清单啊还是有用的,及时享乐好,但有突发情况就惨了,还是得有些存款 |
|
没有有效的开源之前,节流是最有效的增加财富的方式。 |
|
还不错 适合空降还有适量快进各取所需 每一个可以延伸的点都没有做得很好‘看’ 只在专注于财务建议 喜欢那个理财砖家 |
|
感觉这几个都挑的那种很典型的西方月光族;要是有一些亚洲中产阶级想多存点钱的例子就好了 |
|
爱尔兰人超前消费太厉害了。每集模式:家庭消费求助+定制改善消费习惯+内行tips+消费行为实验+坚持计划后每年可省钱。我家可没有负债消费。1、不要欠钱,不要提前消费2、不要过度买衣服3、定期存款 |
|
介绍的方法基本属于“节流”类型,简单来说就是:少买、买便宜的。采访的人也基本属于社会中下层 |
|
有实用的购物tips,希望可以从消费陷阱中摆脱出来 |
|
1、知晓钱的去处
2、做预算
3、明确存钱的目标
4、算清楚到底省了多少钱 |
|
讲最最最无聊的生活花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