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今敏:造梦机器 Satoshi Kon: La Machine À Rêves (2021)

    最近更新: 2024-08-20 HD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720 时长:81.99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4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84.5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8-16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81.81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4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84.5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8-16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606 时长:82.5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4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720 时长:81.49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4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82.41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4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720 时长:84.5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8-20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81.55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4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81.55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4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Satoshi Kon The Illusionist (2021) [1080p] [WEBRip] [5.1] [YTS.MX].torrent[1.50GB ] 详情
      Satoshi Kon The Illusionist (2021) [1080p] [WEBRip] [5.1] [YTS.MX].torrent[1.50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Satoshi Kon The Illusionist (2021) [720p] [WEBRip] [YTS.MX].torrent[752MB ] 详情
      Satoshi Kon The Illusionist (2021) [720p] [WEBRip] [YTS.MX].torrent[752M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详情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法国导演Pascal-AlexVincent拍摄的纪录片《今敏:造梦机器》发布预告,细田守、押井守、罗德尼·罗斯曼、林原惠美、岩男润子、丸山正雄等人均有出场。这部纪录片原计划是为去年今敏逝世十周年之际制作的,但因故没能如期上映。《造梦机器》是今敏未完成的遗作,讲述在遥远的未来,已经成为废墟的地球上荒无人烟,女孩丽丽可和机器人罗宾向“电力之国”进发的冒险之旅。该作的核心主题,是人的可能性:“就算现在不明白自己活着的意义,只要活下去就会生出意义和目的来。”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9.2 TMDB 8.20 HD中字
      さようなら全ての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庵野秀明の1214日~
      2021
      纪录片
      日本

      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庵野秀明的1214日~

      さようなら全ての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庵野秀明の1214日~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在看「终」前后分别看了75分钟版和100分钟版。樋口真嗣:在反复的试错和否定里,被否定的东西横尸遍野,最后正确的东西是用尸体堆出来的,所以必须要用碎片去填满深坑。庵野秀明,辛苦了,谢谢你,也期待你新的作品。
      • 看到他2012年开始抑郁,然后暂停做终篇,然后去给宫崎骏的片子配音男主,去拍哥斯拉,然后又重新鼓起勇气去拍结局,一路扣细节,然后拖到covid面对困境亲自做监督…这个过程就像差点难产的读博一样,好在终于毕业,也羡慕他一路都在做内心想做的东西。最后在车站奔跑的真嗣,其实就是庵野本人啊。
      • 大概年初看了一遍,现在看过《终》又看一遍,这次看出了镜头的用心,宇部市的对照部分几乎和动画里一样。庵野做梦,鹤卷和哉解梦,其他人圆梦哈哈哈哈。果然一切不过是与人的和解,无论是与父亲的童年相处模式,还是现在和安野梦洋子的新起点。庵野大概是完美现实主义者。在重刷TVA和新剧场版时,突然想到从职场剧角度来理解,真嗣是托老爸关系进NERVE的新员工,没想接二连三就遇到开发问题。葛城是组长,律子是资深架构师,老同事绫波丽是个不带感情的工具人,外派来的同事明日香虽是大佬但老是骂他又不指导。虽然是SEELE集团的子公司,他爸暗想搞读研阶段那一套,把冬月拉来校企合作,准备第三次大版本更新。对于新人,公司里有太多审批流程、会议沟通、行业术语,同事全是谜语人。大结局则告诉大家,尽快从中二切换到社畜立场,早日重返社会(血压拉
      • 当末尾熟悉的Op响起时我想 人还是要有赤子之心才行呐 おめでとう、庵野監督、こんな立派な作品を一生懸命作り上げて、長い間お疲れさまでした。
      • 新·鹤卷受难记
      • 100分钟扩大版不是比80分钟版好多了么。非要被骂了才肯跳出模板重新剪,上海人所谓“蜡烛”
      • 比正片更好。庵野秀明的工作室,小小的,和我上班的地方没啥两样,一群人为了完结这个老头年轻时开启的梦想,前后用了8年时间,把《终》做出来。文化难道不是一个人最强烈的幻像么?在幻像中,人保持着热血、些许幼稚的情怀,以及工作狂热,对爱的渴望和与世界的一种虚拟联系,成为所有观众的眼睛。《终》无法被单独当作一个动画作品来看待,这是一整代人的渴望,被阻滞的青春期,依靠几个纸片人传达的触不可及的爱。要说庵野在艺术观上小家之气,可是他却做了最难的尝试(也是所有有梦想的acg作者会去尝试的)——把人的内心和这个世界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要说他中二,他能中二到底;要说eva要表达的情感其实很简单,可是他的文化符号面具却如此繁琐。影像从来不是奇迹,制作才是。再见了,所有的新世纪福音战士!
      • 难为跟拍记者了,摊上庵野秀明这么一个自我意识特别强的采访对象,上半集几乎都是他在对着镜头指挥:不要拍我,拍我没意思,你去拍团队的困惑,你去拍外面的暴雨…人家NHK行家本色的主题是先生您吧。故乡的片段有触动,庵野秀明居然也敞开心防,剖析自己喜欢残缺的不完美的东西大概是源于父亲的残疾和怨怒。宫崎骏说他不在我这工作为好,两边都会觉得自己做得更好哼哼!下半集很喜欢,创作就是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何况还在最后关头遇到新冠,再见了,所有的福音战士。
      • 与行家本色的剪辑不同 庵野秀明的1214日是对福音战士更具感情的告别
      • 《行家本色 庵野秀明特别篇》的100分钟加长版,说是加长版,实际上算是完全重新剪辑过了,整个纪录片的气质都变了。
      • 创作者的理想状态,真幸福啊……
      • 在剪辑和素材选取上有效仿庵野的风格,最后TV版OP响起真的是眼泪汪汪。恰恰是他的那些近乎偏执的坚持才让温柔显得更加真挚。
      • 宫崎骏:当时还以为来了个宇宙人。穿着从朋友那里借来的西服,上下身一套,而且光脚穿着海滩拖鞋来的。一打眼就觉得“啊,这小子有意思”,所以对他说“你画吧”。…… 巨神兵发射光线引发了仿佛核爆一样的场面,他找来一堆核爆录影带的资料不停地看,我心想“这家伙脑子有毛病”。…… 之后特意不一起工作,否则肯定会吵架。因为双方绝对会自以为是。…(给宫崎骏导演作品《起风了》主角配音。-庵野秀明:被宫先生要求,没法拒绝。-宫崎骏:我可老高兴了。)… 偶尔见面,问他“《福音战士》还没完结?差不多赶紧结束吧”。说过这话 但仅此而已。庵野还是那个庵野,庵野做他自己就行了。“总之加油吧!” 只对他说了这话。“我已经十分腻烦了,你小子不继续加油可不成啊!”
      • 100分钟加长版。
      • 一千多天,ohmygod
      • 从2017年9月28日到2020年12月21日试映会完成,三年零三个月,总计1214天的跟踪拍摄。上篇有些混乱,庵野秀明总是指导跟拍小姐姐不要总拍自己,拍这些没用,要拍模型、拍同事、拍外景,甚至还专门开会讨论拍摄纪录片的问题。上篇和动画本体有关的,是先由声优动作模拟,3D建模找出最有趣的镜头角度,然后再会去分镜作画。 下篇信息量多出许多:回到家乡,讲述童年时代的经历,父亲因伐木工少了一只脚,影响很深,所以总是追求残缺的美,机体总要断手断脚。初二时迷上宇宙战舰大和号,上绘画课就画出漫画来。大学时跑到原画师前辈去讨教,随后又有了去吉卜力画《风之谷》巨神兵的经历。自认35岁是创作巅峰,推出EVA。到2012年的Q上映后陷入抑郁状态,被宫崎骏拉去配音《起风了》走出阴霾。再接回制作终的工作,2020年遭遇疫情延期上映,好在顺利完成了。
      • 加长版基本重组了整个纪录片思维,这才是NHK电视纪录片应有的水准。(误删补标)
      • 制作过程好难,所以看到最后也觉得自己的期待很值得,强迫症导演真喜欢折磨自己,追求极致啊
      • 就可笑…明明已经看过短版…正在吃饭的我居然看了一分钟就开始哭,断断续续到了7分钟都没停下来😂,只能先退出,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哭着吃饭”成就get)…有人说大卫鲍伊是像要特立独行的人的保护伞,让大家觉得自己并不孤独。那我觉得庵野秀明和他的作品也是伞,给那些更不善于与这世界相处的,不知道如何长大,想要解脱但又怕痛的人的,脆弱的伞。我永远懂你♥️喂,而且你那种工作方式,我可以
      • 这个版本剪得更好,怀疑是被庵野骂了重新剪的
    • 豆瓣 8.8 IMDB 8.1 1080P
      Herr Bachmann und seine Klasse
      2021
      纪录片
      德国

      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

      Herr Bachmann und seine Klass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言语的驳斥只捍卫了一种观点,而身体力行的教育实践搭建了无数座世界。比起金熊在架势上的咄咄逼人,巴赫曼先生在对待历史与当下的态度上更温和却也有着直面无法终结的争论时的果敢与坚定。
      • 高亮简介中的一句话吧,“教育不仅是重要的,而且可以是一个壮观的过程”。谈技巧是没什么用的,再高亮一遍:教育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一个壮观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不包括再教育。
      • 五星给巴赫曼先生。三个半小时的纪录片,沉浸式观影,却一点也不冗长,感觉像认识了巴赫曼老师和整个班的同学们很久,想和他们一起在课堂弹吉他、打鼓、唱歌。多文化课堂其实和在柏林上的德语班很像,学生能和老师平等交流,打开心扉分享各自不同的生活与文化。最珍贵的还是老师以人为本、为孩子着想的心,自由开放的灵魂与发自心底的尊重。
      • 看完后爱上巴赫曼先生了,尽管从中段开始才进入他的私人空间。三个半小时不嫌长,就像助教一样旁听一节又一节课,观察巴赫曼和小孩们的交流沟通。音乐段落很动人,空镜很有效,素材组织天衣无缝。
      • 巴赫曼先生如天降的圣诞老人,给学生带来智识,欢笑和音乐。没有《墙壁之间》的聚焦,却更为温柔悲悯。
      • 从结构和指向上看,是最像波士顿市政厅的。隐退至摄影机后,将陈述交给拍摄环境中的人,由大量市镇风景、工厂设施、工作场面的空镜介入进行定调。更加宝贵的是,巴赫曼老师是教音乐的,他自己就可以掌控影像的节奏和旋律。毕竟陈述(想法的表达)和倾听是最重要的,由此展开沟通的可能。如果说劳伦冈泰的课室风云是一次提问,那么这里提供了一种解答的可能,那个我们期望中最好的形态。
      • 4.5,室内场景负责讲述,一组组环境镜头则将讲述的内容引向更广阔的外部,已述的人物和无需赘言的背景,言与不言的两面。
      • 【柏林 2021】真·《放牛班的春天》,朴实、真诚、包容的巴赫曼老师,不仅治愈了学生也治愈了观众,3个半小时根本不够看,想要亲身听一堂巴赫曼老师的课。
      • #71st Berlinale# 评审团奖(原鲍尔奖,现三等奖)。鸿篇巨制,比起一部“爱的教育”和更为直观的移民/身份问题而言,导演更关心的问题实际上是德国的人口政策:为何要引进外劳,如何对他们进行公民教育,如何通过语言和教育体制(还专门补习了一下相关资料)来塑造“德国”。导演精湛地用直接电影的方法把这个大问题贯彻在日常细节中,并将其历史化(追溯到20世纪初、纳粹德国时期、60年代土耳其外劳等等),工业小城施塔特阿伦多夫这个地点选得也非常精妙。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柏林学派居然开始煽情了,结尾真的好动人!
      • 太棒了,四个小时居然不觉得累,津津有味看完,孩子们都太可爱了。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以及性格在这里碰撞,在课堂上和生活中交融。这是未来社会的常态,这是欧洲的未来。
      • 追踪了预科学校全科老师巴赫曼先生和他一整个班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虽然在观点表达上并没有《发狂黄片》那样激进,但该片同样将现实(移民)与历史(种族)勾连起来,形成了某种历史社会学调查。在巴赫曼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和反复追问中,二代移民儿童缓慢地构建出一套关于如何对待他人,如何看待性别、民族差异的价值观。可以说,整部电影是一套欧洲社会议题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难得一见的人本主义的典范之作。
      • 其实真的不必拍这么长。另外德国小孩都好乖好成熟,非常有礼貌,想象不了在法国能拍这样的老师,Bah……
      • 3.5。看到了一种极为理想的教育模式:音乐教人和谐,历史教人铭记,性别教人平等。教室里的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而巴赫曼先生的耐心使这种交流和成长变为可能。基本上是直接电影的拍法,抹除拍摄者的介入性;镜头非常沉稳,大量课堂实录,且有正反打的反应,空镜来做季节性转场。三个多小时片长的意义在于,使老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反馈更为完整,但我仍怀疑其必要性,最后的空落难免有种挥之不去的设计感。#CPH:DOX#
      • 柏林学派
      • 是导演一贯的架构:呈现一段共轨的时间。将迁徙的时间线交织进升学的时间线中,按照比例逐步释放直至重合为同一轨时间。建筑、街道、树木、石子、楼梯口、室内的挂饰与乐器,恒定又磨损地观望着两端:共享与独处的时刻。
      • #CPH:DOX# 三个半小时,从磨合看到毕业,最后留下的是空荡荡的房间和无限的留恋。巴赫曼老师为我们诠释了如何才为教育、如何才能做好教育,尤其还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在给予他们客观成绩现实的同时,又通过告诉他们各自的闪光点与方向来传递鼓励与期待;总是充满爱与耐心地,引导学生去自发提炼自己的想法和认清每个想法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普世性的对错与成人的认知。这是一个文化碰撞的场地,也是一个充满包容的空间,你的国籍、宗教、个性、性向,都会得到爱与尊重。相信在这里的时光一定让这些孩子一生难忘。
      • 巴赫曼先生百无禁忌,无惧打开自己,孩子们也可以在他面前开心做自己。他们学到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学到了同理心,学到了如果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导演从海量的素材中剪出了三个半小时,结束时伤感之余也觉得意犹未尽。这样的日常可以一直看下去……
      • #CPH:DOC2021#本质上是对教育模式的一种审视,倾向性的评判如直接电影一般隐在摄影机之后,看似游移的视点实则隐含的指向了记录的主体:教育的可能性需要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因而大量的素材以课堂间的对话铺陈。同时触及劳工、战争反思和对身份的关注,以及欧洲长久难以解决的移民问题,导演或许想探索一种新的教育实践——是否能够以人本主义的方式引导二代移民者构建对于异域的归属感,这当然不只需要教师的寓教于乐和学生的自我认知,更需要一种来自社会范围的普遍参与。因此如何恰切的弥合当下的困境还有待商榷,但终究是一种向好的尝试,毕竟人生若能遇到自己的Herr Bachmann,已是万幸。
      • -
      • 有趣生动的,并不会因为217分钟时长而乏味。你是进入电影本身,尤其它的观感模糊了纪录片和剧情片,让整个过程更加的自在舒适。#4.5
    • 豆瓣 8.9 IMDB 7.5 1080p
      好好拍電影
      2020
      纪录片
      香港

      好好拍电影

      好好拍電影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即使已是躺平任嘲的廢物,但看到有人勤力一世,投身於自己所熱愛,還是會被打動,雖然「勤力係沒L用噶」。太多可愛的片段了,笑言飲醉酒會開始念莎士比亞,嘴上說等有錢了就考慮去整容,還要找個教練把曲線都練出來然後穿吊帶,分手後其實暗自慶幸終於有時間拍戲,以及在垃圾桶旁抽菸被各種路人借火的Ann。最後在金獅獎領獎致詞時感謝香港真是看到眼濕濕,然後從包裡掏出紙巾若無其事的脫下口罩擦眼淚。
      • ann对香港的几番表白我看得胸口生疼哭得好惨 可能我自己都无法估量香港文化对我的影响多深多重 太想念那座城市了想念在那里留下的每一个瞬间 这是题外话 纪录片对我来说起到了蛮重要的作用 会发现原来ann一直拍的内容就是她人生各阶段的经历和处境 看到她陪妈妈在街上走的身影一下子回闪桃姐里一模一样的镜头 还有和日与夜里一样的花灯 这就让我更爱她了 更不用说食烟喝醉了念莎士比亚 送妹妹自己用不到的fashion提袋 理由是装不下A4纸 她就和宫二一样 是会迷的人 为拍戏疯魔为拍下香港每个角落疯魔 不知是真实还是说震动 她会因外表这件事从拍戏里找寻自己的价值 虽然她认为记者反复去问女性电影很烦躁 但同作为女性我会觉得这些细小有力的反应与传达都是女性独有的吧anyway long live cinema
      • 因為喜歡她太久了,有時候會忘記自己為什麼會喜歡她。看她的訪談,去她的分享會,看她以前名不見經傳的電影,會知道她作為導演的堅持和實驗性,也會知道她作為一個普通人笨拙和戲謔。在這個紀錄片裡真正催淚的是,我們不僅在熟悉的片段裡重新發現了許鞍華,也看到了什麼是「滋養」,什麼是「報答」,什麼是她和這座城市的互相成就。
      • 「你真係好勤力。」「勤力係無燃用的。」
      • 电影是老婆、文学是情妇的许鞍华,时而感性时而疯癫,别人说她关注边缘,她说自己阳光灿烂。因为害怕投资人赔钱,每部电影都当最后一部来拍,烟不离手拍片不停。许鞍华的电影里有香港社会的市井百态,一枝一叶总关情。她把人生献给了电影,而拆解她的电影,又能从中窥见导演的人生轨迹。看纪录片之前爱许鞍华一百分,看完之后爱一万分。LONG LIVE CINEMA!
      • 看到最后觉得被骗了,全片好似许鞍华是个loser,几段低潮期,电影不卖座,感情空白,结果结尾五座金像奖最佳导演片段和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分明又是人生赢家。最喜欢的一段是在内地宣传《明月几时有》的间隙,抱怨记者问题重复,都问什么女性电影的问题,结果话音刚落她又开始食烟😂 前一秒说有个野心运动变辣妹下一个镜头大啖菠萝包😂
      • 再次证实了“跟随,跟随,再跟随”是纪录片创作的黄金技法,更何况subject是许鞍华,那么天真、干净和赤诚的创作者,片子自然是特别好看。时代巨轮,导演北上,我有预想过Ann怎样处理资本和初心的关系,她一直和她创作的电影人物保持观照和并行,就是吴念真说的,“在时代夹缝中做抉择的人”。Ann的选择是:二十周年,“不要让我说祝福的话,我不要”。完了以后,谢谢于冬,你是个好老板🙏
      • 延遲版HKIFF. 全片閃耀的都是許鞍華個人魅力的光芒,所以片子本身的「紀錄」感不強以及和「拍電影」關聯不大也顯得不那麼重要了。無論是她本人生活工作中的舉手投足,還是身邊人對她的評價,無不指向一個致命的現實——她·真·的·太·可·愛·了!!不是作為導演,而是作為一個人。受訪者的金句產出量都不要太高,特別蕭芳芳說她是在「神與狗之間找到平衡」,笑到飛起。P.S. 片尾剪輯驚現:林澤秋。
      • 有兩段挺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是攝影機近距離捕捉許鞍華在片場專心導戲的工作狀態,這是一個居於幕後的導演難得地坦誠相見,展現新性情的時刻,對比起杜Sir在現場「直腸直肚」的火爆脾氣,許鞍華要溫和克制得多。有趣的是,太專注的Ann更多時候是整親自己,看似是一個向外宣洩情緒(爆粗大罵),一個反作用於己身(磕磕絆絆),但實際上對那些不滿足於現況,努力做到最好的電影創作者來說,著緊套戲受傷最多的永遠是導演自己。 二是拍許鞍華電影之外的生活日常,她與年邁的老母親出門去私家診所複診,到達後才發現診所沒開門,Ann於是便帶母親到樓下茶餐廳喝咖啡。很喜歡攝影機安靜地對著熱氣騰騰的咖啡杯,母女倆不發一言相視而坐,享受什麼也不做的恬靜舒適。隨後,鏡頭目送Ann攙扶著母親徐徐離去,日子細水長流,人生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 电影是我的老婆,文学是我的情妇
      • long live cinema
      • 剪辑好流畅,想不到许鞍华原来是这么可爱。中间有些她真性情流露的部分我和邻座的小哥整个笑到失控。有人说导演是上帝,有人说导演是狗。希望她在上帝和狗之间可以找到平衡。
      • #SGIFF2020#没想到许鞍华导演的家庭还有这样的故事,真是如电影一般(而且她也确实拍成了电影)。按照这部纪录片里的梳理,其实包括后来的很多电影都有她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映照。因为是很亲近她的人拍的纪录片,所以有大量的第一手的许鞍华本人的影像素材,又采访到了很多圈内的同僚大佬,所以真的是很细致的对许鞍华电影经历和心路历程的呈现,她真的是生活极“接地气”、性格极可爱的一个人。
      • 許鞍華教人敬佩之處,在深陷商業法則的電影創作找出懶活之道,她電影裡引人共鳴,正是失敗者視點直根人物骨子內,是不停追尋與大環境的抗衡失敗後的失落引起的理解和共情,所謂要成為更好的人的失落感,沒有英雄,只有你我一樣的尋常。我常常懷疑,假約香港敵視藝術,以商業/藝術作二分法的創作環境略為鬆綁(藝術導演曾經標誌著代表失敗,自我中心的代名詞),少了商業包袱,她會否拍出更好的作品,對環境和自身沒有停止過的自省,一次又一次問她是否香港和女性看來是多餘的,與香港的連結是責任和不滿多於愛,正是她「包拗頸」的個性,一方面令人常常感到自相矛盾,對既有電影模式一次又一次突破觀眾底線與期望,擴闊了香港電影的邊界。文念中以局中人的溫柔回看好友半生,也為這位走過大半生電影路的導演,記下母女晚年平淡的日常與和解。
      • 2020.10.23 虽然片名叫好好拍电影,倒是没怎么记录她怎么拍电影的,相反大量从他人和她自己之口、以及生活的琐碎来讲述这个一直在好好拍电影的“在神和狗之间找到了平衡”的导演。阿Ann真是太太太太可爱了!可爱到其他说起她的人也都可爱起来。(看到最后Figaro画了框框突如其来的一阵难过
      • 頗全面,包含了許鞍華的成長趣事、家庭、生活如何影響作品等,訪問內容豐富,而且Ann Hui非常幽默風趣,內容不沉悶。沒有一個很明確的主題,但把許鞍華這個「人」塑造得很完整。
      • #金馬57# 在捷運上和滿意說,現在的以後的、了解的不了解的人想去觸碰許鞍華,這部都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大概是朋友來拍,鏡頭是帶著感情的。觀看過程中好幾次流淚,場內其他人笑的時候我常常笑不出來,她是這樣為電影燃燒的人啊,所以那些為難和曲折都不重要,都是可以用講笑話的語氣說出來。沒想到會有她講她不自信沒愛情這段,喜歡,那些消逝的易散的都不如她自己造的電影世界穩固。 有這樣鍾愛的事業的人是幸福的,擁有她也是我們的幸運。
      • 许鞍华说:“电影是老婆,文学是情妇。”徐克说她:“不做屈就市场的事情,做坚持自己的的事情。”她在神与狗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看完纪录片才知道原来她这么多电影都有自身的影子。
      • 【亚洲跃动电影节 2021】许鞍华拍电影也是在拍自己的人生,《黄金时代》里的东北是讲自己的故乡鞍山,《客途秋恨》里的背诗是讲自己的军人与知识分子家庭出身,《桃姐》的年迈老人则是讲自己母亲的养老问题。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旗手,电影是许鞍华的灵魂,她用电影造梦,也用电影还原生活,她的色彩是孤独悲凉的,但她的电影都指向救赎。
      • 很難不想到《去日苦多》,也很難不去和《去日苦多》作比。把自己拿去給別人拍和自己拍自己相比,還是少了很多主觀層面的自省,幸而結尾處有小小呼應,算是二十餘年後的一個回答。前半部分非常寡淡,總歸還是靠傳主個人魅力來加分。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