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乏法治的民主可能沦为民粹,缺乏民主的法治可能倒向专制。从左翼总统卢拉上台、继任者罗塞夫遭弹劾、到极右翼政客博尔索纳罗意外登顶,近20年在巴西上演着一出精彩的民意操纵大戏。左翼靠大发福利拉拢底层民众,在遭遇经济危机后难以为继。右翼趁机发难,以反腐的名义将国内几十年来系统性腐败问题的锅扣到了左翼政府身上,几大家族操控的媒体落井下石煽动民众反戈,上下合力以近乎政变的方式将现任总统罗塞夫和前总统卢拉定罪入狱一锅端,让极右翼政客博尔索纳罗带着市场保护者和秩序维护者的光环荣登大宝。相似的左右翼搏杀在其他拉美国家也一再上演,不完美的民主制度总有操纵民意的空间。正如影片所述,没有一个政客是干净的,区别在于谁屁股上的屎被人揭露得更多。本片导演立场偏向左翼,但不影响对基本事实的梳理。 |
|
很有意思的纪录片,导演态度非常个人化,却拍出来各方的态度,她的家族故事更让人着迷。很多人都说这是揭露了民主的虚伪,我倒是觉得它拍出了民主的好处:虽然大家都不满意,但至少可以互相公开争吵,发泄愤怒,而不至于被悄悄关起来甚至被杀害。 |
|
想象下,假如西方民主被简单粗暴地复制到中国,而忽略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下场恐怕也不一定会比巴西更好…… |
|
实际上的讯息真的很少,左翼治理国家的问题在哪里?右翼重新夺权的合理性在哪里?几乎全是情绪的纪录片一般我都不会很欣赏。 |
|
有几条评论说‘要什么mz看看巴西的下场’,sorry no offence, 人家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好伐。 |
|
一部带有强烈主观倾向的纪录片,若你看法相左,自然会打个低分,但能坚持看完的话,说明你内心对民主有着正确立场。 |
|
导演的倾向性太明显,但算是给巴西的政局动荡补了课。民选总统被资本玩弄于股掌,温和理性永远无法对抗疯狂,眼花缭乱的弹劾就像这个国家的桑巴舞一样。民主的边缘就是民粹,就是多数人的暴政。(奥斯卡提名稳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
|
人民群众的局限性在于,革命推翻现有政权一往无前,缺对于建设健康政治体系束手无策,无论打倒多少敌人,也只得把胜利成果拱手相让,历史总是重演。 |
|
倾向性并不遮掩该片的高完成度,站在自己国家谁能不多多少少有点倾向呢,作者也很坦诚。 |
|
4.5 从“上层”出发解读党争社运,蔓延、散落且透彻,的确是一部罕见甚至前所未有的作品。印象中个人从来没有看到过能如此近距离地处理当下两任最高领导人+政界群像这种拍摄对象的纪录片(同理就是《大同》的市长置换成不可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是普通的,但这种人物其实不可能出现在纪录片里,只可能出现在《纸牌屋》,然而导演却做到了——很大程度得益于她是巴西大财阀的孙女,发挥自身优势出入各个政治场合并摄制。她的家庭虽在片中提及不多,倒也和巴西21世纪以来的政治命脉形成奇异的照映:右翼财阀家族,父母是左翼激进分子,她则偏向于左(但在片中相对采取了中立视角)。洗车运动逐渐偏颇,看似是让民主陷入风暴漩涡的引线,但更遥远的引线早在前总统卢拉因劳工党羽翼不丰、与他党结盟埋下。这真是个永远洗不干净的世界。 |
|
建议在香港播放。 |
|
影19157:身份特殊,第一手近距离史料。清洗女工的话语很深刻——没有什么是不肮脏的,都不能用一桶水和一块布就能洗干净,minzhu其实不存在,人民选出来的最后再去推翻,我们的vote权利其实并不存在。 |
|
背后折射出拉美的民族性,正如我们的,用西方惯用的民猪,解决不了当务之急,当然 当然右翼(我们的极左)独裁更加不可低估它对现代文明的杀伤力!而 我们更多的反思,我们的未来应该如何! 。。。。。 2023年,卢拉又回来了。 |
|
现实版的《动物庄园》,得罪了大佬后被赶下台的雪球,走马上任的拿破仑,被耍得团团转的底层动物们。我感觉现在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激进。 |
|
巴西政权的魔幻更迭:被右倾轧、被左强煽,被左反噬、再被右归降。更加坚定了我此前的想法:只有经历过民主洗礼的人民才可能拥有看清民主假象的眼睛,政治是永动的平衡。专制非民主的敌对面,而是它的隔离带防护网。地球是圆的,一直向前走也许是原点,但始终停在原点绝不是出路。 |
|
原来事情这么复杂啊,我国不怎么报道,使得我们不知道还有这些事情。 |
|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什么是民主?民主一定是普世的吗?我相信一定有些地区生活着一群与当代(政治)文明严重不适应的人。他们只配阶级固化,快饿死才革命,有人给他们一点点报酬能吃饱怎么奴役自己都不介意;读一点书刚刚好,能被特权阶级控制的媒体骗就成,生活环境混乱到无力捋顺就跪迎军政府主持一切………那些追求当代文明的人跟他们成为同胞算是倒了大霉了,不必有政治对手,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街道大妈都能给自己憋屈死,死的透透的。导演立场鲜明,难得影像客观。如果导演有机会到另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就能知道政治献金不是腐败的唯一来源,有些独裁政府不需要谁给献金,当官就为了各种各样的腐败,你们南美人民都想不到哪种。 |
|
现实这么精彩,要啥电影呢? |
|
博索纳洛在新冠疫情期间的言行与川大统领又几多相似,检察长莫罗同时在此期间直接撂挑子,这部颇具科普性的纪录片为当下节点的混乱做了极佳的参考,甚至像是将世界的全面性混沌缩影到巴西。 |
|
虽然是一部带有强烈主观倾向的纪录片,却是独一份的。导演不避讳自身情况,反而以此拍到许多珍贵的素材,反映了当今拉美乃至世界的困境。影片既可以作为近几年动荡不安的巴西政界入门读物,也可以将其视作一部充满激情的个人“随笔”。 |
|
导演佩特拉的家庭正是巴西社会和阶级分裂的一个缩影,其祖父创立了巴西最大的建筑公司,站在右翼保守力量这边,而父母则是左翼激进分子,因反对军政府独裁统治坐过牢。本片记录了卢拉的左翼神话和下狱,迪尔玛的被弹劾,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贪腐丑闻,以及右翼势力的崛起。导演倾向于同情卢拉和迪尔玛,但是否可以下结论说巴西的民主制度已经失效,恐怕未必如此,因为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巴西的三权分立和法治还是得到了有效运转。 |
|
想了解巴西近代历史?老老实实看维基百科
作为纪录片,本片是不及格的。
精度太低,充满大量与主题无关的截取生活化片段。作者倾向性太明显,一边神化一边丑化中立性太差。内容空白,不断以视觉听觉冲击画面填充内容,评价反思内容几乎为零。
我都怀疑这是拖爹妈关系放在网飞上的?
如此“抨击集权讴歌自由民主”,小金人提名说不定会有? |
|
【Netflix】巴西政治纪录片。在2016-2019年短短三年内,巴西接连出现了现总统被弹劾、前总统被捕入狱、代总统下台后又被捕、新总统支持军事独裁、前总统被释放的政坛乱象。民主被践踏,法制被无视,民意被撕裂。造成这些混乱肮脏结果的缘由,是检察官身兼法官无视证据玩弄司法;是媒体受蛊惑炮制假新闻火上浇油;是政客与财阀大亨沆瀣一气贪污腐败;是参议院议长到议员公报私仇;是人民被民粹主义煽动乃至法西斯思想复燃。无比悲哀,值得借鉴反思。纪录片导演既利用了自己的家族身份得以近距离拍摄到两位总统及议会议员、高层政客的言行举止、碰撞交锋;同时作为亲历者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立场,用旁白充分表达其痛心疾首,用家庭影像煽情,令纪录片失去了中立性。三星半 |
|
无论什么体制,如果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么,都是烂体制。民主政治下的各国,现在看到的趋势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1%的人掌握的财富是剩下99%人的财富的40倍之多,而政治力现在根本无能为力,只能一味图利财团,以美国为例,18年富人税就已经低于中产家庭的税率了,未来又在哪儿?只怕,还是要靠着发动境外战争来转移矛盾了。。。和平太奢侈了。 |
|
素材太牛逼了,各种大佬 |
|
阶级斗争确实存在。但它是我们这种顶级富人发动的,而且我们会赢。——巴菲特 |
|
了解巴西当代史的一个小窗口,每一个汹涌的人头都值得尊重…… |
|
20200328 电影勾勒出了整个南美乃至世界的困境——右翼势力整体性的抬头,以及一个曾经民主的,反对垄断并代表人民的政治力量,是如何不可避免地成为金元政治的牺牲品的。作者不避讳自身的位置,他的父母,建筑大佬祖父,他的家庭,也是巴西历史的缩影。第一次俯拍巴西利亚国会的镜头超级惊艳,而罗塞夫在法庭的照片,真的是历史孤注一掷的赌博——那些警察,他们深知自己面对镜头其实就是面对历史。还有,导演的妈妈太美了! |
|
预设卢拉 / 罗塞夫粉的政治立场本来就让电影观点失之偏颇,片中观点的呈现同样是一面之词,最大的收获反而是落实了在「民主」的名义下,利益集团将民众和舆论导向玩弄于鼓掌间,进一步拉大了阶级(甚至是同阶级内部)的矛盾与冲突,从此任何人都会在自认的「绝对正确」下党同伐异。 |
|
民主也好共和也罢,总而言之这个时代的人们越来越极端和对立了。 |
|
奥斯卡提名纪录片。虽然拍摄了大量宝贵的视频资料,但导演的旁白和视角有些主观,所以很难从更全面的视角窥探全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治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对错与否,民主对于敌我双方来说,大家机会平等,互相制约,自以为的正义在恍惚的民意面前有时也会脆弱不堪。民主从来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对于所有人和所造成的结果来看,无论好坏,都是相对最公平的。 |
|
只有富人感到威胁的时候民主才有用,剩下的时候是寡头统治,"republic of families"。 |
|
民粹狂欢对独裁暴政历史的遗忘让威权借尸还魂,反腐之名政治斗争为权贵清除宿敌,民选总统沦为《审判》中的约瑟夫-K,充满妥协的体制改革能否比暴力革命更巩固民主架构?……全世界保守右转下的又一道无解之题,但全程左派视觉似乎也难以提及国企腐败的根源,归结为一句“历史问题”还是太儿戏了点 |
|
说过很多次,朋友一直拒绝和我一起看这部片。自己看完以后和他讨论了一下为啥,他说巴西人很多都反感这部纪录片,因为片子把巴西人搞得好像都是傻逼一样。社会民主工人党PT垮台是因为他们事情搞得烂,大发福利给底层同时高层腐败严重,审查制度严苛(whatsapp当时被ban),经济发展政策不可持续(钱都拿来收买和贪腐哪里还有社会建设),以至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经济危机一来立马就趴了。Dilma弹劾事件国会投票两次,第二次她的民调支持率只有7%。如导演所言,PT的全面崩塌当然有敌对政治势力助力,但也是民意所向了。至于博索纳罗,我朋友说他已经不抱啥希望了(嘴上这样说),反正换谁不是贪呢(隔空抱头痛哭)。 |
|
政治,一切就像是电影,比电影还要精彩,如此真实的场景,让我分不出悲喜。 |
|
看完可能可以更好地理解小克莱伯门多萨的《巴克劳》。 |
|
花了几天才看完……这种干巴巴讲政治的纪录片真是太枯燥了。看了下lb的tag,之前说的一周看一部女导演长片,到了年底,也看了84位不同的女导演。我觉得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挑战,如果不下意识地去找的话,还是比较难的。希望2020年继续#52filmsbywomen |
|
巴西劳工党的没落很值得思考,像巴西这样的国家混乱往简单说还是革命不彻底。还是我认为的三个最简单粗暴但绝对是真相的结论:1,凡是没彻底搞土地革命的发展中国家永远没有翻身机会,潮水和泡沫一退还是在裸泳;2,枪杆子出政权;3,凡是独立自主的发展中国家绝不能搞西式民主,谁搞谁完蛋永远当不了棋手 |
|
竟然做到了!两小时没刷手机新闻和小道消息,看完巴西纪录片《民主的边缘》。不是说片子多抓人,也不是自己关心巴西政坛,而是实现了对当下疫情好奇心的克制。当然,这个有着大量贴身素材的政治纪录片,已经到这些年看到作者立场尽力最中立的了。虽然左派名流家庭的女导游显而易见站劳工党,支持卢拉和卢塞夫,但也不避讳他们给石油公司和银行私自做账的罪名。如果耶稣来管理巴西,也得和犹大合作。 |
|
我是没搞懂,乱糟糟的片段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还有,政治难道是谁嗓门大谁就对吗? |
|
艺术的剪辑,诗意的编排,煽情的语言,鲜明的立场,一切纪录片不需要或者不该有的特质本片都有了。 |
|
巴西免签的事儿又没下文了?抒情体“保皇派(是左派哦)”视角下的巴西民主之乱。人民总是很容易被煽动,然后陷入一种“自己可以当家做主”的虚妄幻觉中,殊不知一切都是利益集团和政客的博弈而已。区别在于政治制度不同,操作手法就不同,仅此而已,这也是这个世界的残酷真相之一吧。所以我一直说韩寒的保质期就是18岁,人家自己都袋袋平安了,您还跟这儿和空气较劲,就真是巨婴了。 |
|
哪有什么“民”主,归根结底还是“钱”主,把它挂在嘴边的人只关心怎么用它来谋利而已。7 |
|
其实从此片中可以看出,劳工党和卢拉臣服于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并坚决拒绝革命。卢拉不顾支持者的反对同意“自首”,也是他臣服于资产阶级秩序的一个表现。巴西的出路不在于谁当选,而在于摆脱卢拉、罗塞夫的改良主义,建立真正的工人政府。 |
|
【巴西】忧心忡忡又刻意低语的旁白放大了焦躁与危险的情绪,再加上父母亲的亲身经历,已经先行定调了记录者的立场;此后是不断在旁边开展的碎碎念,会很难不集中注意力了解两任总统以及巴西时局的改变。蓝天绿地之外,是犹如早早埋下的地雷,只需引爆就能制造惨伤的危机;而相比身陷战乱或自然惨剧的地区,这样的危险更加复杂与警世。 |
|
6.0。直系親屬與巴西勞工黨高層的私人關係使導演能夠輕易出入供政治人物私下會面、協商的場合,前段嘗試建構的自省立場被後段中傳統的左翼悲情英雄敘事所替代,私人視角中零星點綴的歷史碎片不足以幫助非巴西政治運動研究者理解所記錄主體事件的任何可能成因。 |
|
导演拿到的第一手资源很丰富;整体而言,导演只呈现了“事件”,对于“事件背后”的思考则不够多。少数的思考部分也缺乏深度,缺乏新意;需要警惕导演的倾向性;旁白声线太低,使人昏昏欲睡。 |
|
俯拍镜头实在太多了 上帝视角么 半路还以为来看选秀节目 反正我入迪尔马卢拉教了其他演员太烂出场也太少 拉美后殖民国家这几十年全成了民主粪坑试验田 (想想cambridge analytica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做的事)全是畸形人只有manipulator |
|
3.5 |
|
Overall, I feel I am watching very filthy things... This doc is all about access. 因为access导演才能拍到这些素材,但对于素材的整理就比较混乱了;而且这里太多received ideas了,片子成了某些巨大意识形态力量的conduit…作者本身的力量很弱。可能伟大mind拍伟大纪录片的时代真的一去不返了吧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