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100 #Locarno2021# 被摄人物观看摄影机略微仰视的角度有时真像是电影院里前排观众看电影的角度,只不过这部电影是由观众和导演的对话共同组成的,平凡观众或多或少成为了电影的主角。可惜,导演本人的存在(而不是摄影机本身的存在)在电影的后半段过重了一些,人们希望能够重回摄影机跟前,这与当下直播媒介下的表现欲是不同的,阳台仿佛疫情隔离时代的一种独特媒介。还好,电影在最后半小时有一些去除语言的静谧时刻。 |
|
波兰人均有点抑郁症 |
|
表面上看是一个街访合集,但真正有趣之处是创作者的自我限定——在自家阳台上,以姜太公的姿态捕捉路人,而且持续了一年多。故此在路人的回应之外,还形成了对这一行为本身的记录。拉长了时间幅度后,春夏秋冬的季节轮换得以进入,楼下几个常客的态度变化,包括导演家人们经常入画,让100分钟的随机访谈生趣盎然。 |
|
B+/79|聪明又取巧的取材,与《Lift》类似,但受题材限制没办法发展出类似的层次,大多数人物速写停留在一次偶遇的自我表述,观众无法对人物产生任何牵连的情感。刚出监狱的Robert很大可能性是演员。忍不住想,如果在中国可能做不出这样的电影,因为众人匆匆忙忙,步履不停。或者,也许这些人,都只是演员而已?#2022CPH:DOX# |
|
创新的idea,没有人做过就是了,春夏秋冬,直的弯的,愤怒小气的,有爱包容的, |
|
一个了解波兰(人)的切面,可能很多人都想过这个创意,但能拍好的人并不多。 |
|
导师说在巴黎的电影节上看到了这部和我同一时间拍摄的,创意几乎一样的电影,兴致冲冲地发了链接给我,说要我看完后跟我打电话聊聊。我说我拍摄期间就和这个导演交流过了,说我们好像是在华沙和伦敦拍同一部电影,只不过我的人物都是年轻人,他的人物更多的人中老年人,和我们各自的年龄相仿,映射出的是我们的不同。希望有机会到波兰能再和Pawel聊聊。 |
|
你在自家的阳台拍电影,我在国美的四号楼看后脑勺,路人的故事装点了你的作品,观众的后脑勺创伤了我的颈椎。 |
|
每个人都是一部电影 |
|
965|大概就是一年四季坐在同一个位置和路人唠嗑的老大爷,只不过导演把对话记录了下来。所有的新鲜感都来自于这种形式所具有的特殊属性,而内容是平易近人的。约翰·威尔逊式的华沙众生相,探讨求之不得的英雄和生命的意义,比起纽约浮世绘更多了一些清晰可感的人际关系,总有一个瞬间能让你会心一笑。 |
|
IDF 绝好的点子,导演在阳台随机跟楼下的路人聊天,拍了两年,只言片语 各人的人生掠影 |
|
有人在老公死了之后每晚还能梦见他,有人在死了老公之后高兴得欢呼,或许这就是生活 |
|
仰头阳台采访“告解”,耐心倾听就可以进入不同人的世界,普通人都有自己的故事。#idf6th |
|
#74th Locarno Online# Semaine de la critique大奖。导演在摄影机后面,尝试与经过自己阳台的人对话,“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概念很有趣,形式可谓是阿巴斯-贾法帕纳西mix基耶斯洛夫斯基mix真理电影……拍摄的人除了路人,还包括导演自己的妻子、女儿,邻居,刚出狱的流浪汉,等等,不过愿意聊几句的大多是老年人……人们面对镜头的反应也挺有趣的。片子确实拍得很像生活:重复,偶然,相似的问题,低沉的社会情绪……不过导演自己露出的太少了(提到自己已经离婚,擦了一次镜头)。其实着重拍些关于家庭亲密关系的对话也是挺不错的,现在这个感觉还是太松散了。虽说好不容易剪出两条人物线了(某邻居老太太和刑满释放小哥),但……这个时候觉得还是需要编排一下。落点倒是厉害:“The meaning of Life? Life is meaning”。 |
|
形式,節奏和過程都挺好的,很有味道,波蘭那個街區的人們也很有意思,只是最後太偏存在主義式的結尾顯得稍微在預料之中了些,但大概這樣也真實吧… |
|
还原了一种大流行时期的体验:外面的世界仿佛无事发生,而你因为同栋楼有人密接而只能在阳台探出脑袋。 |
|
IDFA 第一部,收尾收的好 |
|
3.5。在阳台下聚焦一条步道上的芸芸众生,想到布哈克的《金银岛》,在摄影机和吊杆话筒更为强烈的侵入下看到更具直觉性的人的反应(你幸福吗)。体量在这里既是优点也是桎梏,而导演自己的存在既不够多也不够少,比较尴尬。可能还有一个优点是这种探查最终具有了时间维度。 |
|
该片所有镜头都是在阳台上拍摄,形式感很强的真实电影,全片出现的人物也都仰着头和镜头对话。通过跟不同人的短暂交流,可以借此一览华沙人的生活状态,有点意思。 |
|
想起那个“阳台下站一百天”的故事,电影在观念上其实很平凡,但坚持久了,差异与发展自然会在时间中显现。建立情感联结也许很简单,“一直在这里”就够了。不过导演可是真的不会聊天... |
|
从一个超过两年的阳台视角总结出多彩又矛盾的波兰印象 |
|
# IDF 蛮有意思的,就是感觉题材和形式有点讨巧,虽然算是物质意义上的公共场合但也是精神意义上的私人空间,和《后窗》一样满足了观众的窥私欲(应该说电影本身就满足了观众的窥私欲,但这样的表现更直白),因此有点好奇导演是否以及如何处理“肖像权”相关问题。撇去这些,电影本身通过剪辑四季时间上的的变换展示了同一个人的纵向变化,健康状况、心理状况、经济状况、人际交往等;以及横向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面对同一问题、相似境地、社会活动时的状态。这种对比如此频繁和强烈,几乎是“人类多样性样本展示”,我发现人们在面对陌生人的抽象问题时往往回复更加认真且“哲学”,因此很有趣味。以“阳台电影”这种低成本形式为例,或许也能鼓励更多人投入电影创作,就像“每个人都能讲5分钟脱口秀”那样——每个人都能拍一段“阳台电影”。 |
|
6-IDF我们活着,总会有许多这样的时刻、看到自己一直忽略的部分,阳台电影就是这一类遇见电影。对阳台这一舞台外的随机性的期待构成的影片提出了两个恒定疑问:你是谁?你希望从生活中获得什么?起初观众随着镜头一起进行这场为了满足好奇心的实验,逐渐地、登上舞台的角色开始反击镜头,镜头和提问者本身的位置混淆起来,脆弱、真诚的气质防不胜防,开始涌入正发生,带来了连续性。影片一个场景、固定镜头的好处就是保留了空白,而它得到这样的效果:空白之外是永恒,镜头之内是发生。正如导演映后所说,其所想建构的是创作者和被拍摄对象的关系,这回应了电影一直隐藏的关键问题,“主角”。这部影片是一场交流的装置,体现了一种视点不明的平等关系,导演成为了故事的传输者,摄影机构成一种中介身份勾连两方,建构了一种生命意义上的平等空间。 |
|
太可爱了,20年idf看过疫情时期的“阳台短片”,今年看到海报确定还是他之后立刻预约了,很喜欢,喜欢具体的人,喜欢具体的生活和琐碎的事件 |
|
DOK Leipzig|不喜欢这个形式,拍摄的意图以及问的问题都很刻意,摄像机的在场让frame变成可疑的舞台,拍摄自己熟悉的(看起来像是富人居住的)街区也谈不上什么代表性。但是,但是真的很动人,波兰的创作者(包括居民们)对于人的关注都出奇的温柔和细腻。四季变换,一些人逝去,一些人降生,不变的问候语之后有着无数个生活的随机片段。“我来告诉你爱是什么:你看到这些可爱的蛋糕了吗?我将带上它们,开五百公里的车,送给我妈妈,这期间我一口都不会吃。真不知道除了这个还有什么能被称作是爱。” 看完后慨叹一下,啊,还有什么比爱更珍贵的。 |
|
被打动了 |
|
有趣有趣 4.3 吧 |
|
#T/F2022 能让我盯着一个阳台看90分钟 足以说明其功力深厚 |
|
7/10 感觉是个社牛电影。。。 |
|
啊 喜欢!虽然知道它有多exclusive………但是还是忍不住的喜欢,喜欢它的淡淡不深思 在华沙看就更有感觉了 |
|
二楼上的树洞 |
|
拍起来也不难。波兰人遛狗也有不牵绳的 |
|
那对一起参加波兰国庆活动的哥们是同性恋吗? |
|
2023IDF# 确实有非常动人的瞬间,但整体节奏缺乏有效的编排。 |
|
爱具体的人 |
|
2023 95 |
|
+ |
|
可爱 |
|
被“困住”的持摄影机的人 看人间悲喜烂剧轮播不停…… |
|
DOXA2022. Online. distance人类观察,想到这两年,非常有代入感。 |
|
充满着偷窥感和对被拍摄者的不尊重,同类型片子想起了Marc Issac的Lift,比这个好多了 |
|
IDF 春夏秋冬生老病死,“生命的意义”作为抛给路人的问题实在是太大了,但也确实很适合七嘴八舌。导演虽然不信教,但架在阳台的摄像头俯视众生也很像上帝呢。片尾字幕把Lolita的名字框了起来,是片里那只狗妈妈吗? |
|
很好看,极简与极繁的完美结合。有着灵动微妙生活气息却又散发各种人生百态的电影,观众也被邀请其中展开联想和思考。导演真是天生的采访者,以一种很自然舒适的态度引导路人袒露心胸,印象很深的是一个本来极其自闭的女子,第二次路过竟然能主动对导演微笑。末尾老奶奶的回答太智慧了,生活的意义是什么?生活就是意义,否则何必活着。这居然和齐奥朗的阐述即“生活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活着的理由,而且是唯一的理由”异曲同工。 |
|
灰常细腻,但中间我还是狠狠睡了十分钟 |
|
有趣的主题 听导演说居然是18年初开始拍的 一开始还以为是疫情系列hh |
|
喜欢一些回答 |
|
#idf2023 关于生命天真的省思,阳台承载了流动-静止的辩证空间,时而风雨如晦,却总是轻盈,来自言语碰撞的迷人闪烁。 |
|
长焦镜头和延伸到画面内的收声话筒让观众和楼下过路的受访者构成一种更亲近的对话的关系,正是因为这种长期的对话式的纪录让导演和受访者松散联结的渐进呈现了出来,想到了《北京的风很大》。 |
|
视角贴合度高,生活气息足。“阳台空间叙事”包罗万象融汇了一切人生百态,幸福与困惑,自由与被缚,奔跑着的,所有的一切融入到了大理石板,枝叶茂盛的街道,结尾处的鹅毛大雪… |
|
這終極真理真是毫不意外呢,所以為啥要花100分鐘看它。但波蘭老太們是真的可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