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好的底子,世间就是这样,有人伏地受苦,有人酒池肉林。可惜男主的转变反差虽大,却找不到由头。英国人拍电影大概就有这样的好处,找几个有名的演员来纸醉金迷地客串一把,框架就搭起来了。PS尤其是片头,遍及世界各地男性对女性的污名也可见一斑。 |
|
刚去过摩洛哥观感很亲切,算是摩洛哥风光和公路片,议题很尖锐。白人特权阶级在相对落后国家骄奢享乐的生活。身处于穷境困境中的摩洛哥人,被剥削被利用甚至生命被视作一文不值。但同时在这种困境下他们又学起骗人的招数甚至拿起武器来生存。生命的不平等,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侵略与殖民的恶果。去年的电影看上去却很旧,像是2000年左右的电影。不是很喜欢结局,一个混蛋酒鬼来了趟几天的摩洛哥乡村之路就改邪归正勇于直面并承担后果的行为很难让人信服,充满了西方人的自我感动。是的他们永远不会被宽恕,这太明显了没必要用这个结局来再强调一下。不如男女主重复撞人再逃逸的结局来的更现实更黑暗。 |
|
《全民战争》的五年后,导演才有新作回归;依然是足够吸睛的实力阵容,依然有电影节履历加身,但没有发生改变的,还有同样的表达停滞;不清楚故事究竟意在何处,也迅速地被冗长的故事和没有一丝生气的环境给吞没。除去全片最开始对角色架设了足够引观众好奇、想要追随下去的道德困境(甚至是可以“发散”至近来一系列热门的新闻事件),余下的部分大概只剩愚蠢、自大的西方入侵和这些人是有多么讨厌和伪善的生动呈现。Matt Smith和Caleb Landry Jones搭配有意思,但仍然需要这部留着在劳模「后.影后时代」上映的作品给埋了。 |
|
59岁的白男在摩洛哥沙漠醉驾,撞死穆斯林。小14岁的太太却和金融男纠缠不清,哪怕上一分钟还在批评他们每十年给世界带来灾难。 |
|
7 |
|
加分的是文本自身的优秀与丰富,还有一众实力演技派的演员,让即使混乱与没重点的剧本也能比较不无聊的看完。败笔当然就是改编+剪辑,看得出是个不会讲故事的导演... 结局我还挺喜欢,大胆且引发思考,预感之后会越来越多这类white guilt/privilege guilt的故事。 |
|
把卡司放片头果然是为了片尾的一击 |
|
双线 |
|
大漠很美,拉叔老了,眼睛仍旧迷人,人类的情感字典里,容不下“宽恕”两个字 |
|
男士线和女士线双线叙事,看似拖沓,其实很有必要:男士的转变和女士选择遗忘,相比两人最初的态度,显得有点讽刺;受害者爸爸这种老爷子沧桑脸实在看得我很没抵抗力 |
|
至少是个海明威级别的故事 |
|
剧本 |
|
这是一部小众电影,有些沉闷,估计大多数人不太喜欢,也没耐心看下去。本人去过摩洛哥,喜欢那里的异域风情,对那里的文化、民俗也有一些了解,所以看的时候,多少有些沉浸感。片中的故事也很简单,就是一次车祸引发的,让人有点瞠目结舌。 |
|
居然还放烟花。难以置信。 |
|
白人的特权与优雅? |
|
white privilege |
|
导演大抵是想用奢靡的白人富人和穷苦的当地人做一个讽刺的对比,意思到了,只是剧情略显拖沓,观看性不够强。Btw, Financial Analysts don’t do buy and sell. And I’m sure most of them couldn’t afford to go to this kind of party. 😒 |
|
郁结,程度略次 |
|
The Forgiven often strays from an incisive critique of reckless privilege into a shallow display of bad behavior, although Ralph Fiennes' rakish performance packs plenty of sardonic bite. |
|
欧美人认为自己是上帝的身份与贫穷的非洲人相处,非洲人愤怒的烈火被按压在内心深处无法爆发。 |
|
2.5/5 纯看演员了 感觉导演想要狠狠揭露批判些什么 但由于自身局限性都打偏了 |
|
头重脚轻,语焉不详。人物动机到后半部分几乎是莫名其妙,节奏也非常不好。片子旨在讽刺白种富人的奢靡?还是种族碰撞?或者其他什么?劳模姐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
|
比想象中好看,群戏赞,调情的jess真辣。把工作人员名字放片头,结尾the end。导演的手法还挺旧好莱坞的。 |
|
从头到尾都是反白人至上反特权阶级的,整体叙事较平,结尾毫不意外,伏地魔和劳模姐各自奉献半小时好戏。 |
|
三星给景色,当故事走向一分为二后两条故事线差距太大,酒店部分太无趣了,导演自己都不知道想拍什么了,各种stereotype一通扯,女人嗑完药和花花公子来一炮就能找回自我审视婚姻重拾写作灵感了?另一边虽然结局牵强但至少还是个好的故事…两边各一位仆人在片中展现着人性的光辉 |
|
除了结尾有点弱,其实没那么糟 |
|
从头到尾没什么劲,所有上层与底层的阶级鸿沟以及矛盾的呈现都很浅白直观,只有劳模姐的美貌越品越醇。原著小说要更复杂,被撞死的少年并不简单是卖化石的,而更可能是抢劫。当地人对欧美人的恨意并不是简单的谋杀的是嫉妒其拥有的自由。马丁麦克唐纳的哥哥对剧本的简单化处理投射出了一股西方视角下的傲慢与圣母心,总之,失望的改编 |
|
哕,好难看,文本非常pretentious自以为是和浅薄,出自一个种族歧视者的笔下也难怪。老yo真的hot as fvck【两个松狮很可爱 |
|
卡司众多,可惜故事没讲出任何新意,甚至主题太多有些混乱,中产阶级的堕落生活看得已经腻了。 |
|
西方文人的北非情怀多来源于homo炼铜,这厢白发人送黑发人那厢殖民地豪宅派对烟火欢呼,一块拿去做北欧桌子的化石可养活整个村一年,对冲交易敌意收购华尔街话术调情101,解析阿拉伯的蝴蝶之梦和卡萨布拉卡地方特产一样 made in China,管家侍应哲学金句适合开推,沙漠绿洲是真的会被绿……一场撒哈拉碰瓷的罪与罚,作为小说改编作,导演 John Michael McDonagh 的个人恶趣味算有所收敛,不过又 Matt Smith 又 Dalek 的,胡博士情结真的很可以 |
|
-1 |
|
撒哈拉的巴别塔 |
|
贪婪小气一毛不拔的资本家医生最终被纯真的原住民感动,认识到错误,花1000欧元买到了心灵的救赎,还是去不发达国家消费划算,连赎罪券都这么便宜。还是不发达国家的人好骗,我发达国家感性又理性的高等人跟你们表演下忏悔,你们就钱不要、命不要、更不诉之法律让诉棍弄得我高等人倾家荡产。不过最后还是被不发达国家的小鳖三干掉了,真是不讲武德 |
|
the world is cruel. my father says so. |
|
"所有夫妻到最后都是表面的。" 好像堆积了好多所谓对西方世界通病的元素 却也流于表面浅止于此 |
|
前摄影动作讲究,后故事没讲出内涵。 '没人能活成自己想要的人生',有钱的没钱的、道德的放纵的、上下左右。。。明天太阳总会升起,生活继续~ |
|
讲了原著的故事,可是原著重点不在故事,而在于细节处表现的人物心理和行为上的矛盾和易变。dress code可以了解下,什么时候穿亚麻西装,什么时候穿dinner jacket等等。 |
|
有人不喜欢因为充满了负能量?那讽刺的意义何在呢? |
|
当风景美女片看看还行,不算烂片。 |
|
大麦克唐纳的水准忽高忽低,不如弟弟稳定,作为铁杆影迷时常惋惜。他可以拍出超级惊艳的《The Guard》,也能拍出《全民战争》这样吵闹的烂片。如果不能像弟弟那样能驾驭好莱坞(我说的是《七个神经病》,三块广告牌真的很一般),还是老老实实地去爱尔兰挖掘题材、风格吧! |
|
男主角刚开始给人的感觉就是典型的傲慢老白男,在获得车祸受害者家属的过程中似乎找回了人性,但宾主又说他年轻时办过讽刺白人种族主义的左派报纸。总之让人很难理解这个角色。感觉和最近的无边泳池表达了同一个主题思想,但是很晦涩。 |
|
片名叫做《宽恕》,到底是谁宽恕了谁呢?拉尔夫·费因斯饰演的英国老头儿古板、刻薄又偏执。感觉他不会因为任何事放过任何人。他年轻貌美的妻子估计也受够了他的一切。这趟北非之旅虽然不那么正能量,但看上去多少有“救赎”的潜力。如果能平安返回英国,也许后续的人生都会有机会改善。可惜枪声响起。 |
|
所以说,开车不要玩手机。 |
|
2星,片子想反映贫富矛盾,种族对抗, 但拍的不咋样,节奏也很拖沓。 |
|
父亲宽恕医生,是因为当他发现枪没了以后,就知道儿子和朋友不会是仅仅售卖化石而已……不巧的是,医生是醉驾,导致惨剧发生……从未完成的蓄意抢劫变成了车祸……或许正如电影所说,什么都逃不过真主的眼睛,结局虽然在意料之外,却也让人觉得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
|
看到费因斯,你们都是多长时间才想起英国病人的(虽然并不相干)?但是很有意思。 |
|
阵容不错,北非风土,殖民情怀。故事肯定是做的痕迹比较重。 |
|
非常小众,但文本层次很丰富。简洁有力。几乎所有人都演的很好。结尾大加分。 |
|
这么好的一个故事拍成这样可惜了,剧情拖沓语焉不详,另外配乐师是中途跑路了吗?只有一小段配乐来回不断重复。不过导演把我查拍得好美,很久没在电影里看到这么美的查了。 |
|
浪费了这么顶级的剧组,里面还有鸟鸣里的姐姐呢。但依然是一出无聊沉闷毫无逻辑的闷片。非洲也罢欧美也罢,一起无心的交通事故充其量也只是个不幸的意外,总是有很流程化的处理办法,这又不是什么食人族的地盘,五百美元可以妥善处理的事情又何必搞到如此麻烦.....除非,导演就是要把佛地魔刻画成一个丑陋又愚蠢的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