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鬼,能不能不要念剧本?几乎是大字报级别的文本。关于顺直体系/性少数的描述刻板至极,反而更让人确信编导除了借用一堆“新概念”玩剥削片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拍什么。凯文贝肯出奇地像伊桑霍克,但还是太直了 |
|
已经彻底厌恶这样美其名曰"diversity"却只能制造出一沓纸片人的口号电影了,除了能给少数群体提供工作机会之外真是一点积极作用都没有,无非就是对刻板印象的强化强化再强化,而就算从迎合刻板印象的角度来说,这么一部发生在camp里的电影处理得一点都不坎普(瞧瞧人家瑞恩墨菲),也毫无勇气和自信可言。
完全可以跟《女生要革命》等片一起打包扔进垃圾桶,这样过时的教材,gen z真的需要吗? |
|
奇差无比!差到质疑最初如何立项的地步。酷儿青少年禁闭矫正取向集中营的概念看似文本可探索度很高,复兴八十年代砍杀恐怖类型的旗号也打得响亮,但所有的LGBTQ+元素仅仅体现在演员阵容的多元和尴尬的空喊口号上,反而固化了恐同恐跨偏见。复仇动机之乏味空洞加上几乎儿戏般的零星血浆可以直接断言影片根本没有为性少数社群发声的意思,而是肤浅地利用了顺直人群的刻板印象加以剥削嵌套在老朽的惊悚格式骨骸之上。剧本充斥着捡剩的陈词滥调,仿佛AI抓取关键字词仓促生成,每对展开恋爱或友谊剧情的角色也都透露出精心配平的人工感。老套和差劲的程度完全配不上豪华的主演名单,但一定要说的话许多年轻酷儿演员至少有了让更多观众从银幕上认识THEM的机会。不是Kevin Bacon的粉丝最好还是别看了。 |
|
一言难尽的不好看,感觉就是那种打勾电影,编剧列了一堆要写进剧本的元素,写进去一个打一个钩,不管效果怎么样,反正写进去就完成任务,笨拙而无趣。 |
|
演技不行,立意没有实现成功 |
|
有Theo Germaine在这里领衔,很容易觉得这更像一个适合Ryan Murphy执导的故事;当然电视化的呼应已经有《尖叫女王》,也就至多是将校园换成营地的一次懒惰。乍看新鲜或是从《被抹去的男孩》衍生出去的性别元素在开始不久后就仅剩外壳,察觉不了更多特别;视觉上的性感香艳抑或血腥四溢也似乎样样不沾,而变成很沉闷的进展与强行插入的几个场景。当然在这之外,能看到“杀疯了”的培根(想念《杀手信徒》!)和Anna或是给粉妈名曲重新注入灵魂也已足够,仍需要更好的打磨。 |
|
Michael Myers闯入LGBTQ夏令营 |
|
This is for straight people not LGBTQ+ |
|
性取向“纠正”营搭配砍杀的设定很妙,把一群种族性别多元的青少年聚集林中小屋的俗气套路以新颖方式合理化了。然而前面故弄玄虚半天,后面还是杨永信那套,失望透顶。剧本既无逻辑也无重点,仿佛山寨GPT写的,想一出是一出。 |
|
太棒了,没有酷儿青少年死亡(虽然有挺多恐同言论trigger warning),这个套路反转真的太好了,矫正治疗去死,百合cp好甜,中间那段酷儿青少年们一起唱歌那段看得我真是泪流满面…this is the queer representation that we need tysm😭being queer does not only mean facing homophobia but its also abt queer joy 虽然我私心希望Angie能继续…以及预测将有一批恐同人恶意满满地来看本片以为能看猎杀同性恋爽片然后被反转的剧情气得破口大骂政治正确白左的捏 |
|
wtf? |
|
虽然有话题所指,但也是归于剥削电影了,对LGBTQ青少年的呈现也有所偏差。开始唱粉妈歌的时候,真的很cringey |
|
尴尬至极 |
|
笑的,直人嫌它说教,酷儿嫌它刻板,恐怖片爱好者嫌它没血浆,社会话题关心者嫌它廉价恐怖,这片拍给谁看啊?然后倒是床戏害挺香艳。。。(如此拖沓的剧情居然有2.5段床戏) |
|
能拍这么烂也是挺不容易的 |
|
美人被电击真是令人怜悯呢 |
|
【24/06 No.11】处在一种微妙的位置:有人觉得它固化刻板印象,也有人觉得不够砍杀…代表性要多有,整体就有多寡淡。片名的双关They Slash Them很难评,毕竟现在自然不能允许「埋葬你的少数」,恶人也不可以是「TA们」。所以它忙着冒出各种术语和文化,同时还要并不多少「内容预警」地浅尝辄止展示此种营地的残忍。这样的面面大观再要融合砍杀,前者无法让后者彻底剥削娱乐,甚至带着「机械降神」的点缀之嫌;后者则让前者的所有探讨表面,对只要有稍微了解的观众又一场盘点复习。肯定是支持同各类类型元素的融合,或许这是融合下的牺牲,但「当有能力站得更高的时候,也别忘了往更远的地方看一看」。 |
|
故事本身其实没有新意,还是营地杀手那一套。最大也是唯一的亮点就是主角团LGBTQ+的身份,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核心。然而做为一部slasher film,又难以对围绕在LGBTQ+群体身边的问题做出深入的探讨,难免出现一些标签化或浅尝辄止的叙述,算是这部电影最尴尬的地方。 |
|
基佬戒色和男女戒色一样,多少都会来点: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结局:戒色失败,屠杀成功 |
|
很烂俗,和海报一样,元素大杂糅,圣母死全家。 |
|
前面的温馨祥和,蛮好的。突然转入变态杀人,降低了格次。 |
|
趕政治正確的時髦,演最老套的殺戮。 |
|
14个青少年里有一半是连台词都没有的废角色,整部电影的节奏安排也有问题 |
|
本来可以拍成一个非常有趣的反套路恐怖片,但是主题实在是太“正确”了,这就跟看一直在重复政治口号式台词的主旋律电影一样,让人浑身不适。 |
|
一分滚出的片 就是那种政治正确先行 以至于忘了自己是电影的无聊东西 奥斯卡得主就这水平啊?! |
|
培根叔为啥会出演这样的烂片…离谱死了!一开始就知道哪位是凶手了,太好猜了!当中还搞了一出pride musical?这难道不是对gay的刻板印象吗…这破剧跟普通直人的圣母主角烂片差不多,浪费我一个小时40分钟! |
|
没种把跨人写成杀人狂吗?slasher film也不敢吗?afab的enby主角最后一脸正气,真是看新时代剥削烂片看到自己头上……musical桥段也歇歇吧…… |
|
还不错,该有的都有,说教意味稍微浓一些。 |
|
与自己和解。 |
|
以为是讲LGBTQ人群的爱情故事,没想到居然是虐杀片。。。 |
|
就算包裹了这么多的性少数元素本质还是自我认同那套,但是作为一部恐怖片来说实在是乏善可陈啊,导演像是最后半小时才想起来自己在拍恐怖片 |
|
前半个小时很难熬,故事太老套,结尾更无聊 |
|
绝对的爽片,让一切的queer–bashing都去死吧~ |
|
不知所云。 |
|
因为贝肯叔看的,看完认为即使为了他也不值得这俩小时 |
|
对酷儿角色肤浅的表征化刻画,对人物转变极其儿戏化的呈现,简直是对酷儿群体的严重剥削,恶心坏了 |
|
什么鬼……真的不能随便找片就看,浪费时间 |
|
即使很讽刺,但是仍旧做的不到位,和get out/us这种差远啦。 |
|
80年代营地砍杀片模块配上了LGBTQ元素,比例分配严重失衡,砍杀部分可能加起来不足十分钟,说教意味过浓显得立意空洞。后面一段激情戏比较诱人,多给了一星 |
|
3.5,还是能看 |
|
太难看惹 |
|
夏令营tongxing 性别成谜杀戮片。一个曾经在这样纠偏xing取向的夏令营里受尽折磨的对象加入了这个夏令营的管理层,然后虐杀这个夏令营的管理层的故事。 |
|
还是营地杀手那一套,既平庸又没什么有深度的探讨。 |
|
真是不咋地。 |
|
lol,还以为是猎杀lgbt |
|
也没那么差 |
|
美国恐怖故事某一季主题的lgbtq版,完全没有悬念的剧本模式,性少数群体标签也未能给slay恐怖片加出any令人眼前一亮的buff |
|
卧槽,各种buff都叠上的恐怖片,黑人,同性恋,双性人,亚裔,父权,女权等等,简直炸裂 |
|
什么鬼!又是打着LGBTQ+旗号乱拍电影。最后的反转非常不讨喜,很想把那个面瘫主角放到地上踩,人家救了他,他居然圣母婊zzzq…… |
|
海报上都不放女杀手,我不喜欢这鸡贼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