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情远没有题目好看。女大学生有几个倒是有着风韵的。并且80年代电影里女性思想竟比现在要独立和进步得多。这历史的倒车,究竟是如何开起来的呢? |
|
校长原型是刘道玉先生。当时 想必真是个理想与信仰并存的年代。虽然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股傻气,但这毕竟是时代的印记。现在所谓的大学,所谓的大学宿舍又有什么了呢。 |
|
“这是大学,高等学府,少来官太太那套。”
33年过去了,现在中国最高学府肯定都没人敢说出这句话。 |
|
这才是我曾经向往的大学校园。 |
|
坦荡、直率、单纯、盲从、顽固、感情外露,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几乎包含了中国人现在被人诟病为没有教养的一切。但是背后有一个乌托邦的精神在支撑,使它们有自己的价值。 |
|
80年代初的大学生才是真大学生啊,文革刚结束,资本主义还没开始萌芽,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很匮乏,没事做就只好学习、看书,连乱搞男女关系都还没怎么开始,各种真善美 |
|
这部电影,就像片中出现的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一样,实在是太浪漫了。 |
|
不懂事时看过,入学时看过,如今认真看过。片中景影中人总有种种似曾相识,每每经过化院都会浮现出书中的刘道玉校长的样子。如果当年不是父母的意见也许用掉十年时间的地方也许就是厦大了吧。但也很庆幸没有去厦大,因为梅操,老图,樱顶珞珈山,还有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午后都是我最爱的啊。 |
|
眼镜娘好萌! |
|
武汉大学外景好,中国大学之美还是在老校区,扩招之后新建的校舍、绿地,太工业化、程式化,没以前那种参差不齐、古木苍苍、甬道通幽、木质桌椅板凳、喷泉假山掩映的美感了,那些能在老校区毕业的80后庆幸一下吧。八十年代电影里的朴素、朴实值得继承,能间接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所以一直爱看老片。 |
|
值得推荐,纯真的年代,纯真的人,纯真的校园,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还有一个忘了。 |
|
有诗有理想的八十年代 |
|
而那过去了的,将会成为美好的怀恋。 |
|
每个武大的入学新生都应该看的片子 |
|
最喜欢的时代之一,如果我能和我妈替换身份上大学就好了 |
|
高清修复版。画质感人,那个年代的土气和朝气同样感人。 |
|
武大,1983中文系。新年晚会表演哈姆雷特+堂吉诃德+阿Q |
|
那个时候的武大哇~ |
|
即使是拍摄的年代,这也是理想中的状态。 |
|
电影频道看的,青春片儿哦 |
|
我妈眼中的经典 |
|
但愿80年代真如电影里所反映的一样美好,但其中也表现了几个残酷的事实:1.穷养和富养的区别;2.文革浩劫对一个家庭的影响;3.社会对待"政治不正确"观点的态度;4.大学教育的滞后性 |
|
当时有人说我像其中一女孩。 |
|
虽然很纯,可惜现在看太老土了。但是我怀念那种真善美的校园生活。八十年代没有信息爆炸,人们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精神世界也是饱满热情善良的。 |
|
摄影还行,大特写加上突出层次感的非正位中景为主,色调也偏柔光,看上去甚至有点西欧软情色片的意思。故事的道德感比较满溢,主要以罗燕角色的自力更生串联了些当年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态,与同寝女生同母异父的设定够狗血。罗燕当年是非常漂亮了,气质和俞飞鸿有不少相似之处,这故事比较符合她情况 |
|
八十年代 |
|
片子比我的年龄都大。那个年代,大学生只占所有青年中的1%,其学位的含金量可能要超过今天的博士生。每一代知识分子,都对应那个年代的主旋律。但这部片子最大的意义,在于塑造了匡亚兰这个形象——面对母亲抛弃她后的追悔,她选择不原谅,不示好,不和解。同样主题,放在今天,肯定不是这么个拍法了。 |
|
纯粹,干净,从内而外的美,生机勃勃,热泪盈眶 |
|
结尾她们穿着制服好阳光,这就是青春的样子啊,淡淡的初恋,友情,理解和信任,故事很完整,浪漫,就是对白有些偏书面化,那个时代的学生就是这么交流的吗?还是中文系的原因? |
|
匡亚兰追忆往事,外拉,人物成为剪影并逐渐缩小;推辞生母补偿后,外拉并上移,景别渐大。人物掩饰脆弱,突出其内心的悲痛和孤独。变焦镜头使用过多。室友之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他人自尊,在难免有摩擦的生活里友好相处。看着尴尬,却也善良。匡辛争执爱护冥冥中姐妹情。校长师生都拥有变革向上的热情。 |
|
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是匡亚兰这个角色和她的饰演者:罗燕太优了!至于剧情本身,后半程往和谐社会急转的过于猛烈全面。你看, 年轻校长锐意创新,老迈教授遭讽就改,旧怨生母倾力补偿,与打小报告的舍长,与同母异父的妹妹,之间的矛盾也是一触即消点到为止……这种以苦难反思为伏笔(匡亚兰的身世)可整片情绪却透着乐观积极的叙事风格或为八零年代初(必须是·初)中国电影的一种普遍特色?毕竟时代巨变伊始,不容人不充满希望! |
|
原来是辛甘,我一直脑补的心肝,其实都一个意思,有妈疼的孩子是块宝 |
|
不可再现的时代 |
|
物是人非,武大依旧 |
|
出分这天放这种电影心情复杂,当时的宿舍看起来真的挺可爱 |
|
内地青春片的鼻祖啊。当年的大学生,虽然有贫穷和富有,但都文艺得不要不要的,周末在小溪边谈论诗词歌赋,谈论女性、独立与梦想,谈着吉他,唱着校园歌曲,充满朝气。平日在校园里谈论《诗经》与《荷马史诗》的比较文学,中国古代诗歌的画面感和雕塑感。人物丰满质朴,匡亚兰是汤唯和徐静蕾的结合体。 |
|
这才是真正的青春片 导演说青春片首先要还原年轻人的状态 表现他们的向往追求 他们内心涌动的激情 必须带有大学生特点。这部完全做到了 不管历经多久 真实的生活总是相似的 还会让后来者想到自己的大学生活。难怪史蜀君带着这部去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放映完后 全场会起立鼓掌。 |
|
想起了有关武大的电影,就都标注上了。初中时语文老师给我们念诵了原著小说中的几个章节,只说故事背景是我国某著名大学,一直当成北大来着。印象很深的是文中讲到女生宿舍的天花板上破了一个大洞,上大学了才知道,这咋可能是北大呢,北大宿舍咋会破成那样呢。 |
|
看看武大的房子呗,那段插曲挺不错,戏剧也还行,其他的就俗套了点儿。 |
|
电视 |
|
虽然镜头晃悠,景别奇怪,但八十年代的青春片真的是吊打现在所有的青春片。这样的大学看起来简陋,却让人向往,是真的象牙塔。 |
|
那时看这部片子,是想知道,你在大学里会是什么样子,大概也在心不在焉的画些什么吧? |
|
我的母校~ |
|
那是有这样的校服吗?忘记了。 |
|
1983年的武汉大学,如今来看已经具备了人物、女性、校园、社会的时代考据意义。那是一个大学生人人眼里有光,坚信苦尽甘来的时代。无需太多政治正确,只需个性表达。“这是大学,高等学府,少来官太太那套。”“也许,我永远成不了一个支配命运的强者,但是我愿意沿着强者的足迹前进”电影技法相当老土了,同寝室友同母异父的设定有些狗血,为了强行串联一段伤痕历史。罗燕气质美女,演出了匡亚兰这一角色的个性色彩。 |
|
终于在离开之前在梅操看了一次电影 |
|
我主要是来看看当年的学校的。至于故事内容呀,我就不评价了 |
|
今天从武大毕业了 |
|
毕教授下课捡起漫画走出教室那段拍得真好,多义性绝了。真正的女性电影,同时继续着似乎80年代电影都存在的时代反思。充满青春感,不过故事也就还好。7 |
|
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