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了解那种喜悦吗,和一个真正合适的人,林间散步,夏日阳光穿洒下来,风把树影吹得晃动在地上,美好得要掉下眼泪。但要命的是,一开始不珍惜身边的这个人,总幻想应该和另一个人经历这时刻。真喜欢片尾这恰如其分的交换,在一个合适的点,各自找到更合适的人,彼此平静告别,相互祝福,不必歇斯底里。 |
|
最後的蓝绿衣裳对角线让人莞尔 |
|
侯麦毕竟是侯麦,这样一个交换男友的故事放在围脖吐槽君系列里面会被网友连续喷一个月吧,他竟然拍得如此清新脱俗(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演员颜值高),明明没有一个专一的人,却竟然看出了甜蜜感。。另外所有人的衣服都太有意思了,如果对撞衫的可怕程度没有认识,可以看看这个片子,哈哈哈 |
|
三颗半。人与人的关联性。每次看法国片,就觉得我们背负的东西太多。同样的故事放在中国,多半是流言,猜忌,暧昧,撕闹,天涯乃至八点档电视剧。何时能以坦诚清澈为底?小小的无伤大雅的狡黠与虚荣。 |
|
法国人怎么这么开心,跑到大海里运动,在树林里谈情说爱,密友之间还可以交换男朋友而不撕逼,皆大欢喜。想当法国人(最好是在20出头的时候)。
#希望有人开一家淘宝店,专做侯麦复刻原单,老老实实一套照抄就好看地上天入地。 |
|
#重看#堪称完美的爱情电影,采用歌德式「亲和力」经典结构,我们总是在红尘翻滚千帆阅尽中才能体悟到真爱的存在,在一个又一个不同温度的怀抱中才惊觉触动心房的那个人,“可是你从不知道我想做的不止是朋友”。瞅着眼熟的流俗桥段,被侯麦拍得优雅趣致妙不可言,林中互诉心声美到落泪,黄昏恍惚的光染进喜悦的泪水里,你只能感叹为什么深驻在心里的那个人竟然就在身边,而你竟无法对他言明,这段景物的空镜极富文学质感。色彩的配搭用心至极,暗指人物关系的调节、转换与顺应。重温被种种富有神采的细节深深打动,笑点不落俗套,太迷人了。 |
|
侯麦的故事都讲在衣服配色和林间阳光树影里。舒展慵懒,看过莞尔一笑也不担心很快忘掉。睡前看这样的电影真好,会想要过温暖的生活。 |
|
可爱 其实我最喜欢那个古怪脾气的 没人喜欢的 也没喜欢人的亚历山大前女友 |
|
啊!夏天!侯麦简直是花露水般的存在! |
|
神结局。影片告诉我们:1.永远不要阻止闺蜜和男朋友见面,有可能他们才是真爱;2.鼓励闺蜜追求所爱,可能”闺蜜所爱“才是自己的真爱。 |
|
姑娘们的衣服真好看。如果爱人真的能做到电影里那样拎得清,如旁观者般洒脱就好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妻吾妻以及人之妻。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
侯麦电影的女主角总是很耐看,瘦、贫乳、不戴胸罩,纯色上衣配高腰裤\裙,色彩搭配也舒服 |
|
我要打网球学游泳玩帆板…… |
|
人物服装色彩的搭配非常有趣。剧中的爱情关系的处理有些理想化,因而就像午后林间的光斑一样显得美,短暂中的永恒。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活在“我不要的玩具也属于我”的占有偏执之中,这是因为尘世中大部分人寻觅一辈子都难遇到真爱,唯有“占有”是唾手可得的,它能提供廉价的安全感。 |
|
侯麦电影里的爱情观真有意思,从不强调要为对方改变或者“用心经营”一段感情,每个角色都始终忠于自己本性,但是要勇于试错,敢于交际,这样就算兜兜转转,最后总会遇到一个自己最适合的人,这在新式三从四德尘嚣甚上的当下,看着尤其舒服。 |
|
A / 如此结局的色彩运用大概稍不留神就会落入扁平表意的圈套,但是侯麦却能让这些精确到仿佛由外力直接涂抹的颜色变得如此漫不经心。它们完完全全附着于人物及其生活环境,从简明的色块渐渐幻化为抽象的能量。各式自然与城市空间同样如此,一切“周围的事”都参与着这种细微的拼凑、跳跃与涌动。当她的目光从斑驳的树林摇向天空中细碎的阳光,那难道不是神迹的迸发? |
|
Blanche一定是金牛座的,一定是的。(2019.05重看,感情面前的迟疑与退缩,幸福到来一刻的悲欣交集,我坚持Blanche是枚金牛女的看法。😁) |
|
你不用介绍我,我不用介绍你,年轻的朋友一见面,比什么都快乐。 |
|
一般国家爱情片的“误会”套路通常是:女二总觉着着更优秀的女一抢走了自己男友,最终在姐妹交心恳谈从对方口中得到了相反的答案之后放下心来破涕为笑。法国爱情片的“误会”呢,交心恳谈/真相大白/破涕为笑,这些环节系数保留。最大差别是真相的内容是逆反常规的:原来你说和你在一起的是“我的男友”啊?早知道就不激动了!……这个近乎黑色幽默的桥段充分体现了法式爱情的理念前卫和强烈的女权本位意识。 |
|
睡女朋友闺蜜的故事也算拍的清新,一切都是驾轻就熟,并没有什么发挥,台词上都把哲学文学抛在了一边。 |
|
喜欢!大声尖叫!断断续续看完了,之前看到经典片尾截图以为结局是大家发现被互绿,但是看到后面发现是一个有趣的暗示(或者说是挪揄)。侯麦到底是怎么把四角恋拍得如此甜,让我又有了恋爱的感觉,可是夏天已经过去了哎 p.s. Fabien真是的理想型看到这么可爱的男孩子只想嗷嗷叫【。 |
|
有时候觉得候麦电影里的景观会比他镜头下的爱情好看。/ 细节:结尾的衣服,蓝蓝绿绿的交互,正好是这段关系的最好表述。/ 开头前的字幕:朋友的朋友是朋友,实际上也是朋友的男/女朋友也是过往或将来“我”的男/女朋友。 |
|
侯麦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夏天的感觉,舒展、慵懒、朴素、细腻。 |
|
喜欢的男人英俊高大,人家只觉得你丑。身边的男友木讷呆板,却和别人相谈甚欢。爱情的试用期六个月太长,六天又太短。最后才发现爱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想象。这个季节最适合游泳和冲浪,也适合重新审视爱情。越是不想碰到,越是会意外碰到。你穿绿色,她穿蓝色,如何笃定爱情也能碰到相对应的颜色。 |
|
侯麦的四角恋故事,依然精妙!看到最后两对男女的互补衣服颜色真的笑了。其实这个四角恋故事并不奇葩,只是没遇到对的人罢了,而又恰巧在分分合合当中遇到了合适人选,反正法国人挺看得开的吧。侯麦的女孩们都那么可爱,小心思和直率都那么让人着迷,还有穿衣的品味也超级好。侯麦的闲趣总是能这样自然 |
|
意淫、不忠、背叛与谎言以这种轻盈的方式发生,似乎是几人共同偷偷掩埋了一具尸体然后开始赞颂其上长出的鲜花的美丽。女主那种自卑自怜妒意丛生又操控欲爆棚的复杂个性通过微观的细节刻画地这么生动,叹为观止。摄影机和人物之间的距离感太重要了,它让所有激荡又戏剧性的情感转换都变成了被托腮观看的舞台戏码。衣服颜色的演变到最后一场活生生变成了讽刺剧的高潮点。 |
|
虽然和自己近似的人相处肯定是最舒适的,却总是不自觉地向往相反性格的对象。服装对应-镜像错位,绕不清道不明的多角恋,好笑又美妙的各种巧合。看侯麦的电影就像体验一个个有趣的恋爱游戏,将那些本有应有的道德思量统统抛到脑后,伴随法国和煦夏日的惬意洒脱,沉溺在风吹树林的成人童话。 |
|
3.5,中国电影资料馆第六部。
相比于故事来说,电影的画面、色彩、服装等等各种各样的细节更让我喜欢。
好羡慕法国人的人精神状态,可以动不动就休假。
很多谈话,内容有的没的很多,有隐瞒的谎言,有玩笑的真话,也有在最后一刻的巧合和误解下完全坦诚。
爱一个幻象比爱一个人要容易且长久得多,但也容易被戳破。
当然我也想要那样的爱情。 |
|
我的朋友的朋友也就是我的朋友。占有关系产生了排他性,当这种占有关系消失时,这种排他行也随即消失了。只是侯老师故事这种随即消失也太快了。 |
|
所以我为什么又开始看侯麦了呢。。。对于男女之间这档子破事真是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你们这些人真是有时间来浪费啊 |
|
应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会疯狂和布莱莎共情吧。在喜欢的人面前失去机敏变得笨拙 说不出俏皮话 像个乖乖女。道德界限感强烈 不敢面对真实的情感。总是会爱上幻象 而对象只是自己的一番设想。我好喜欢这一部啊 嘴角一直带着笑意 好多的颜色与场景都美的不行。啊 我想躺在草坪上了 还有去玩风帆。 |
|
法国人更需要面对情感的真相,因为他们拥有漫长的假期,而假期必须浓情。 |
|
正常恋爱就是这样,兜兜转转,选择自己最贴心的爱人,也不辜负友情。注意那些让你能释放自我的让你快乐的人。服装的颜色搭配真是精巧。中国观众多学习下,开放下固化到荒唐的贞节观和先看房子车子家境的菜市场婚恋观 |
|
"愛情"這個詞裡摻雜了多少看似高明,實則無聊的cliche和遊戲啊。"浪漫"談久了也是會濫俗的。喜歡林間的一幕,但這部電影總的還是太雜亂了些,女主暗含一種歇斯底里氣質,既渴望(想象中的)愛情,又深知其渴望的本就飄忽不定,於是更加糾結…
侯麥看多了也是會膩的。 |
|
太好看了,我当做时装片来看的,法国女人的衣服永远那么好看。剧情简单是简单了点,但情绪丰满细腻,动作多场景美,360度展示服装。喜欢。 |
|
太折磨了,全片没有一处打动我的地方。
大段大段的聊着口水天,内容又是俗套至极的情情爱爱。
结尾蓝绿错开的情侣装仿佛命运开了个玩笑。 |
|
给跪了,想不到能把换男友的故事拍这么小清新。服饰配色和对白作为深层/显性的提示物,其运用不能再妙,但更佩服还是这个鲜活又严密的文本。好玩的是画框之外,观众一眼便能看出谁和谁更来电,侯麦却以他从容的专注力,弹拨每次日常邂逅的弦外之音,放任角色在情感迷宫中漂流,经历一连串心理错位和误解后,完成对主体身份的确认,这是专属于法国人的感性和真实,也让那些乍看狗血的戏剧情节,瞬间拥有了梦幻而柔软的质地。 |
|
“喜剧与谚语”系列。侯麦的姑娘们都喜欢穿平底鞋、牛仔裤,其中一些还不爱穿胸罩。:) |
|
妙不可言。 |
|
A. 跳跃的色彩拼贴,明明全是意有所指的小心思,却拍出了云淡风轻的随性和舒服,尤其结尾蓝蓝绿绿地站着,令人莞尔。没有苦大仇深的道德审判,只有感情里的小鹿乱撞、瞻前顾后、啼笑皆非,各种风格和路数的试探都拍得活灵活现。侯麦用他零碎而精确的小细节,还原了爱情最生动的侧面和最真切的感觉:心动就是彼此遇见时失焦的一瞬间,是阳光透过树林时大哭的冲动,是一片青葱绿意里的红毛衣。 |
|
83/100,主观镜头,突然闯入的人物,察觉不到的细微摇镜,都是感情中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展现者,知识分子压抑的道德底线,碰到欲望如指尖触火般惊恐万分却又念念不忘,全都在可爱如油画般的色彩中流露出来了。但结局似乎太过于温情,我似乎更喜欢侯麦其他电影中发于情止于礼却又无可宣泄的暧昧吧。 |
|
上次看到一位友邻说“侯麦的电影就像赋格一样”,还真是!几条线互相追逐、推进真的太细腻了。 |
|
竟然想起的是希区柯克《火车怪客》。两部内容相反的电影,却完全同构。侯麦作为第一个给希区柯克写书的人,不奇怪。 |
|
片子拍得真好看,色彩与服装都美,这种爱情故事也轻盈 |
|
四星半. 一个或许具启发性的视角是将本片与莫扎特《女人心》相比:两对好友互换伴侣,忠贞则不值一提;看似荒唐背德的情事所以能自然发生,在于唯有特定的场所(对莫扎特来说,音乐)蕴纳着特定的言说,对白必须始终从环境中汲取能量――侯麦电影里不存在各向同性的抽象"空间"而只有具体各异的诸"位置"(topos),湖滨,餐厅,泳池,林中空地,皆有天然合宜归属其间的嬉闹玩笑,矜持试探,抑或软语温存.因此正如莫扎特用简单几个小调和弦就能在两小节之内扭转情绪,片中人物只需更换衣服,移动方位,便顺利地改变局势;在这里,充当了调性和声的就是色域(color SPACE). |
|
恋爱的可能性,真是美好。敏感仍是不可多得的重要特质。 |
|
真棒。始于交朋友,止于即将闹掰又澄清误会后的相视几笑、心照不宣,“从我的朋友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二男三女互为中介人的小心思,拎住一对我的朋友中间的那个朋友,终归能概括出爱情故事里巧妙的排他结构,回头再看一望即知的各路细节就实在是真的太神了。 |
|
如此具有形式感的作品,侯麦还是后期作品好看 |
|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国内,就是八点档电视剧;同样的原错位爱情,发生在我们身上,就是遥不可及、可想绝不可得的梦影。那么到底是人本身不同,还只是环境、国情不同?可能想太多了。就电影本身来说,服装搭配绝对是超越台词的最大亮点,还有那句“蓝色美人”。每一件都那么夺目耀眼,就像他们四个青春洋溢、炙热燃烧的爱情。树林散步,突然的动情落泪,整部戏的转折在这里得到祝福式的理解。最后,对角戏蓝绿服饰安排,也是绝了。侯麦少有的小调皮,那一刻才蹦了出来。——“我没有下属,也没有上级,我只要每天把自己的工作做完。” 多么理想的工作,文艺青年必备 |
|
竟然把这么狗血的洗牌拍得这么好笑又好看,effortless的真境界。一二三四个人,走入走出镜头的距离感。和绿光最后一样,也有无比尴尬的对话和主角的逃离;结尾的偶遇,人文和商务俩couple诞生,百事可乐皆大欢喜。衣着颜色的转换几乎像音符,谱成一首谐谑曲。
Blanche神似Emma Thompson,想到理智与情感里也有难以自禁的泣不成声。最有意思的还是Alexandre的女友(飞行员的妻子里的Lucy),缠着Blanche吐槽不被待见还一个个栏杆靠过去,漫不经心的很,后来甚至掀了掀她的大领子哈哈,怪不得Alexandre说自己喜欢的类型是四十岁的荡妇哈哈哈(非贬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