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FF2022|观影13|感觉提前把奥斯卡看了!当代的《角斗士》不再是个人主题,不再是《紫色》《为奴十二年》里的生存,而是进阶为战斗和奋斗!这是可以传承的故事和精神,一点也不觉得长,最好的配乐,最好的美术和演员,独属于女性的和非裔人民的故事,也是长久以来被遗忘的歌谣和故事。应该就是今年的奥斯卡了吧 |
|
剧情好狗血啊,当然最大问题还是指鹿为马。从“风中奇缘”到“阿拉伯的劳伦斯”,我从不怀疑好莱坞生造历史的能力,但把西非最大的奴隶贩子拍成废奴先锋,this is sick... |
|
又黑又正又解恨,这算是我的观感吧。观影的感受就像当年看《黄飞鸿西域雄狮》……本片编剧真是什么梗都往里扔,花木兰梗,星战梗,风中奇缘梗,要啥有啥。以本片的血腥程度,是怎么评到pg13级的,真是让我费解啊……我最不满意的还是全片说英语台词,实在太违和了。 |
|
达荷美是臭名昭著的奴贩王国,依靠抓捕黑人卖给白人当奴隶崛起,所谓的“女战士”是部族内经过血腥的互相残杀产生的女性战争奴隶。拍个片赞美黑人奴贩“反侵略”?笑死。整部片就是瞎编乱造,简介自称“真实历史改编”简直滑稽。此前译名为“达荷美-女战士”,这是历史记载上对那支军团的正式称呼,现在改成女王?达荷美即现在的贝宁,是非洲历史上著名的奴隶制男权国家,这些“女战士”本身就是极端男权对当地女性迫害的产物,标题改成女王就能掩盖了吗? |
|
非洲人民武德充沛,观感非常像很多国产史诗片,热血+民族+冷兵器。情节没什么新意,甚至有些狗血,但台词和打斗设计挺不错的,能留下好几处印象深刻的段落,当架空题材看是一部高于合格线的院线片。虽然听上去热血沸腾的“女战士”、“女国王”细想充满陷阱,但它还是很能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在黑人观众多的影厅看黑人题材电影更是特别的体验,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热闹了(第一次遇到观众和电影里的人群一起欢呼)。看完评论才得知电影内容和史实严重背离,不过不能说电影美化了“奴隶交易”,因为从始至终角色们们都在被人口交易荼毒、努力反抗。历史上的达荷美王国终结于法国军队和殖民,在法国电影院看它就更加微妙了…这电影的评论区很有意思,因为许许多多打1星的人ip都在看不到正片的地方。 |
|
非常离谱的电影。非洲历史悠久,有无数传奇都没有被好莱坞讲述过,结果偏偏选中了1823年在King Ghezo统治下的达荷美王国的故事,而且是作为正面形象。但Ghezo是把奴隶贸易当作国家支柱产业的人!有些还没看电影的人猜测它和十九世纪下半叶反英法殖民相关,但其实片中出现的白人是来自正在经历独立战争、不再受葡萄牙管控的巴西奴隶商人。英文片名Woman King只是国王赐予的一个称号。女人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杀敌无数以后,被每天在王宫内和十几个老婆享乐的国王恩赐了一个本可以给他宠妃的称号,如果说这也算女权的话我觉得是在侮辱,更别提殖民视角下的爱情故事。刷了一会推特,一部本应带给黑人和女性力量的电影,惹恼了美洲的奴隶后裔,让白人至上和种族歧视者高潮,当然绝大多数不关心历史的人看得很开心。 |
|
“达荷美”改成“瓦坎达”不好么? |
|
历史虚无主义的大型模式化女权片。将掠夺奴隶、压迫女性的尚武帝国,强行包装成黑人女权先锋国。这种行为反而无法对女性权益产生好的影响。真的希望,别把“女性力量”狭隘化到这种地步。 |
|
To be a warrior, you must kill your tears. |
|
只能说,节奏太琐碎了 |
|
有些人挺杠,这也不是纪录片,也没有美化奴隶制或者殖民者,本来电影的主题也并不是那些。不知道其他人看出来了什么,我看到的是在男权社会和外敌入侵夹缝之间,女性战士的力量、智慧与柔情。 |
|
1.因美国电影学会(AFI)公布的2022年度十佳影片里有《The Woman King》而得知并观看本片;2.鉴于对相关历史不了解,以至于看片前以为中文片名叫《达荷-美女战士》,看片后才得知其实是《达荷美-女战士》;3.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故事与真实历史不符的情况已屡见不鲜,比如:我们的很多抗日神剧,美国也有恶搞美国开国历史的《美国:一部电影》等等;…… |
|
历史是任进步人打扮的黑人小姑娘 |
|
这片儿如同在讲汪精卫积极抗日。然后热评上说“又不是纪录片,较啥真啊”。娱乐至上吧?三观都不要了。 |
|
就当平行宇宙看吧,服务于当前好莱坞女权主义与非裔美国人骄傲的历史虚无主义大片,历史虚无这个词我一直很讨厌,毕竟要允许人家有创作空间嘛,但是这种180度转向的可太离谱了,知道是顺着《黑豹》的风潮起来的项目,但硬把贩奴斯巴达说成解放先锋,啥啊...还得感谢维奥拉·戴维斯靠个人魅力给撑起来了! |
|
可惜没负分 |
|
看到开场的战斗就看不下去了 |
|
这就是真正历史虚无主义的祖宗,漂亮国称赞奴隶贸易帮凶,美化这段历史。没有历史的国家是真可怕,一旦征服了你,就会把你的历史抹掉。 |
|
在观看过程中,就能意识到这完全是为娱乐而虚构的,只为符合当代女性主义和讨好非裔美国人的政治正确,可说是《黑豹1.5》测试版了。故事似乎很史诗,其实很肤浅。用残酷的动作场面、部落精神和维奥拉·戴维斯的气魄最大限度地弥补了剧本的先天不足。 |
|
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阔怕!!! |
|
女力的弘扬其实可以很快意,尤其是以落差反杀,叫飞扬跋扈的恶男闻风丧胆,但确实太过零落甚至落入俗套的故事,稀释了那种严肃带来的锐利。Davis依然是那种凶悍又脆弱的领头,看看她也值吧。两星半。 |
|
You’re powerful. Don’t give away your power. |
|
现在拍电影为了正确而正确 为了获奖而获奖 都不考虑真实的历史事实了吗。架空历史是吧 虚无主义抬头了是吧 |
|
仿佛女战士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 |
|
只有大概二十分钟的打戏能看,剩下的剧情基本为零,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拍到两个多小时的。 |
|
“美”化。 |
|
看哭了,两场大战非常精彩,也有赚足泪点的地方,展示了未被殖民的荷美达王国的人文风情也展示了殖民和父权是如何伤害非洲女性的:colonialism和父权制结合下的强奸、强迫婚姻和人口买卖对女性的系统性暴力,既有来自殖民者的,也有来自民族内部的。但为什么各大国王仍争相和白人殖民者做生意?因为随之而来的利润和权力太诱人了,清楚地展示了colonialism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及本片对aftermath of rape的描绘非常棒,Nanisca的愤怒、恐慌和最终的reconciliation完全是女性中心非常empowering不愧是Gina Prince-Bythewood我好爱,最后的彩蛋提到了布伦娜的名字明致敬布伦娜泰勒之死,给黑人女性导演一个支点她们可以撼动整个世界!评论区里黄nazi死了 |
|
中国有一个花木兰,外国有一群花木兰。Viola Davis扮相又老又凶。 |
|
难以想象V妈会来演这种电影......完完全全讨好白人?还是说压根没学过历史? |
|
wakanda forever.... |
|
(6.5/10)一个非常classical的传记拍摄方法,科普式的。这样能建立人物,但没能力解构人物。后期调色时风格也不太统一,大片的段落又看到了电视剧级别的高清数字影像。似乎还有人在纠结主角说英语这事,真的没必要,纯粹的技术问题。值得讨论的是,为什么这个技术问题会出现,为什么这样一部电影的投资、拍摄、消费都是在英语世界。外界如何选择自己的视角解读非洲并算不上“强奸”,但如果对非洲的解读只能通过某些外界渠道,那我们观众实质上就是在目睹一场“强奸”。 |
|
影片着重渲染了女性阳刚之美,男性被肆意踩在脚下,就连一国之主,也找不到发言权,维奥拉·戴维斯的气场毋庸置疑,在这道麻辣狂野的大餐里加入一些感情之类调料,来去匆匆的爱情,互相说着抱歉的亲情,味道没有丰富,反而减弱了。 |
|
抛除美化侵略者的历史不谈,就在电影方面,这也是一部极为腐朽与老套的电影,像是上个世纪才会拍的那种电影一样。最为难受的是影片的每一个故事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镜头都带有极为强烈的目的性,怎么能够谄媚那些自负的白左怎么来,影片实质上本身才是真正的奴隶,去迎合曾经的奴隶主扭曲历史,去让虚浮和刻意占据电影主体,活该这么迎合都没有任何奥斯卡提名。(Cinity 厅太垃圾了,真有脸到处营销,避雷该厅) |
|
有幸看到了全球首映还和viola说上了话,开心激动!中文的翻译有点太扯了吧 |
|
我承认有些情节设置实在多余,甚至落入俗套,但还是好喜欢影片里展现出的女战士们的战斗力和力量感,野性又生猛。尤其是Viola和Lashana的角色塑造得真丰富。我看的这场几乎一半以上都是黑人观众,一起吐槽一起鼓掌倒也蛮欢乐。 |
|
元素过载。 |
|
把贩奴贸易帮凶打造成废奴主义大圣人实在是太难绷了。能把这种被篡改的历史做成BLM、女权的政治正确大饼,有种喂嗟来之食的感觉。可见好莱坞的卑劣,他们正在用所谓的“娱乐”堂而皇之地扭曲少数族裔的历史和苦难。而且黑人演员竟然没有感到一丝不对劲,我真的希望黑人演员只是因为没有好的电影能拍才来拍这样的怪胎,而不是忘本,忘了几百年来祖先们遭受的苦难。动作场面能看一看。 |
|
且不提电影选择的历史背景的争议,电影本身也是平平无奇,只不过设定了一个母女相认这种俗套剧情,看不出什么亮点,包括动作戏。 |
|
TIFF看的第二部片子,好看到观影中途好几次观众自发鼓掌,史诗般壮丽的女性成长史,非洲大陆太美了,看好冲奥! |
|
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视角,几乎建构了一个“虚假”的故事;因此最后在标签时,也只好把“剧情”变为“动作”;最终好似一个没有超英元素的《黑豹》又接近于另个时代背景的《神奇女侠》。但值得肯定的是,Gina调动所有想法和打造,创造了一种(虽然是注水的)“史诗感”,感觉她的能量倒不曾被吞没;而Viola,亦贡献出色演绎,并且靠本片再次证明自己在同一区女演员无可比拟的价值。娱乐效果和意义很足,但叙事和节奏都很糟烂;是能够让人投入其中的片子,但却不是看完不会忘掉的。 |
|
(解噤补标记)居然是真实历史改编!!5.8分低了!非洲风情浓郁!她们那高亢短促的“呀呀呀呀”是怎么叫出来的!就是喜欢看女性主导力量!女人打架尤其好看!黑娘们也好看啊!但也真狗血。Woman King,翻译成女国王,片中似乎和王后还不是一个概念。with也迟到一直在睡的肉。百丽宫影城国贸店2号厅。3人。从798遇见博物馆勃鲁盖尔展赶来迟到9分钟落座。有一个彩蛋,祭奠死去的姐妹。之后又骑车赶去英皇二刷燃烧圣母院,还没到北影节就看出这节奏了!2023-4-16 |
|
不考虑历史史实,比如达荷美王国就是诞生于黑奴贩卖的国家,这部片确实有一些历史史诗叙事的感觉,但是当我已经开始接受这部片,并以角斗士和勇敢之心这些篡改历史的电影来安慰自己,觉得这片还可以的时候,这片非得玩我是你妈妈梗…所以就算做了骁勇善战的勇士,还得有个孩子呗…最后这部片也就是个贩卖奇观的,打着史诗皮的soap opera。恭喜好莱坞找到了非洲这块历史片处女地来进行糟蹋。 |
|
谢谢评论区科普,否则真的不知道。 |
|
好漫长啊,拍得很一般,借了几个好莱坞壳子,场面也不太行,想复刻黑豹的成功也不是容易事吧 |
|
非洲部落女将军带领女战士英勇反抗欧洲奴隶贩子并大胜滴故事,一好莱坞标准八股文来要求,完成度不错。虽然这个黑人+女性的主题非常的政治正确,我依然没想到在翻看历史参考的时候,发现大量指责此片篡改历史,洗白达荷美王国把战俘当奴隶卖给欧洲人并因此以战养战的历史,说真历史到底是谁写的,真实性和倾向性真的很难说,不过好莱坞这种截取并美其名曰“受到启发”的洗脑作风大家也心知肚明了,只是政治正确都可以摊上歪曲历史这个名号,戏外比这部电影本身更有意思。ps,电影本身很一般,但是女性导演的审美很在线,这个非洲部落王国还真挺美,无论是国王的一群五颜六色的妖艳妻子还是健壮的巧克色的黑人女战士,是真的美得出乎意料,这肌肉线条,嫉妒啊。 |
|
这很难评,我祝她成功吧…… |
|
與歷史不符的爭議暫且放一邊,電影真實本就不是現實真實的照搬,即便如此,電影還是讓我失望,矛盾的失望,幾度想要讚揚又被憋回來,想要誇復古史詩感,被部分妝造、表演和台詞的明顯現代憋了回去,前半部分讓人想誇女性主義主題的表達,女性被偉大與光榮綁架,被要求要比男性優秀卻得不到與男性一樣的待遇,被後半段的狗血情節憋回去,親情、愛情、民族情的狗血一個接一個湧來,甚至女性主義的表達也最終被綁架了回去,拋棄表達上演一出大團圓。 |
|
不考虑历史,仅作为电影也就刚刚及格而已。 |
|
倒退回二十多年前《勇敢的心》,技法和观念上都是。 |
|
千言万语不借言辞叙说,丝丝入扣汇入每个细微表情的流转和微妙动态的调整,奥斯卡非viola davis莫属了!战斗和舞蹈,肢体和吟唱合奏力与美的壮阔史诗。在今日好莱坞,这样的舞台至关重要,它不仅给被行业消极对待边缘化的非裔女演员定制了展现光彩的角色,虚构历史的神话手笔更是将女性主义、非洲文化和殖民血泪多重主题纳入毫无赘余的流畅商业片架构。视听调度和动作设计摄人心魄,本片三位主角的表演重心相应母题的发音方式,转到剥离语言藻饰回归原始官能的眼神语法和身体腾挪。虽然陈旧文戏不过是男性中心的传统英雄之路模板搬演,男角因而是前者套路之中女花瓶的翻版,殖民者混血身份依然洗不去白人拯救者的血污,俗套地落入父权镜像血统论陷阱的一刻甚至狗血。然而即使是程式化的催泪因子依然可以在似有千钧之力的情感宣泄中点燃震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