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无疑是当下法国的肖像画,将复杂的社会微缩到一座建筑物里,透过代表性的人物展示出不同群体的言论和主张。主人公的行为举止投射出典型法国人的精神面貌与处世哲学,而不断闯入私人领域的性工作者、阿拉伯青年、黑人少女则逐渐揭开欲望、激进宗教思想与种族歧视等棘手的社会问题。大胆、幽默、思辨、匪夷所思的情节与对白既令人捧腹,又不免令人思考:为何近年法国会出现众多社会乱象?幸好,法国人的字典里没有“政治正确”这一词条,否则吉罗迪根本拍不出如此挑衅而发人深省的荒诞讽喻作品,绝对比杜蒙的《法兰西》更能代表法国! |
|
无法控制且预计的人物命运、剧情甚至性向,在恐惧、不安和怀疑之中人类本性和欲望的何去何从,在自由且欢乐的叙事、语调和节奏中看到恐怖主义笼罩下的法国社会真面目 ,这部也应该叫《法兰西》。 |
|
每看一部这样的新片,对电影的爱就多一点点。//补完吉罗迪前几部作品后本作升五星。 |
|
#72nd Berlinale# EFM online-全景。挺好笑的也挺夸张的(一言不合就脱裤子可还行哈哈哈),非常明确的寓言(公寓各种人对小阿的态度),好玩的是又是在克莱蒙-费朗拍的,之前鹿特丹《适得其反》也提到克莱蒙费朗且主题相似,反恐意识形态泛化之后在普通民众中造成的各种过度反应和观念撕裂,装在这么个故事里就很容易把思考投递出去。 |
|
年度前三。重回《逃亡大王》的情节剧拍法,叙事的不稳定带来人物关系的复杂建构。更诙谐,更暧昧。 |
|
人物之间的引力幽默迷人,吉罗迪拍得游刃有余,恐惧与爱欲“像一块煎饼”一样翻来覆去,这恰恰是击毁一切异见的证明。 |
|
(6.7/10)现实+超现实,吉罗迪一贯的路数,《跟我走吧》是植根于法国现状的讽刺喜剧。生活在难民问题、恐怖主义造成的集体焦虑之下,男主角是一部分法国民众的缩影,敞开大门,迎接的净是些不速之客。《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中那顿吃不到的晚餐,在《跟我走吧》里变成了达不到的性高潮。跟踪定位的丈夫自然是法国政府,他掌控着“妓女”,也允许她给别人施点小恩小惠。而他挨的打,正是法国民众的抗议游行,但很可惜,“妓女”是不会跟别人走的。 |
|
克莱蒙费朗,这座城市,于我是有情结的。那是帕斯卡尔之城,也是柏格森思想的发轫之地,更是“慕德家那一夜”。如果有机会做一次法国人。我想和吉罗迪而不是杜蒙站在一起。我想如此戏谑,又如此温柔,我想坚定地对你伸出手,“来,跟我走吧!” @望京电影资料馆 |
|
3.5。影片的结尾十分搞笑:小阿、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异教徒、暴力直男、种族主义者、性工作者、嫖客、男性弱鸡和疑似恐怖分子统统都挤进了同一扇大门,好像还缺点啥?“别关门等等我!”男主一回头,黑人移民小姑娘大步跑来。这是多元文化共融一炉还是强行搅拌难以下咽的大杂烩炖菜?这大概就是影片要传达的法国式困惑,如果一直坚持纸面上的政治正确,最后烹饪出的大概就是这么一道看上去稀奇古怪营养成分未知而且不知该如何下嘴的“硬菜”。它看上去荒诞,但如果在法国生活过,就会意识到这真的是本土法国人内心疑惑但不太敢公开发声表达的疑虑。影片的主题实在精道,但因为它的表意指向性实在太强,看到最后反而失去了作为电影的乐趣。还是希望能看到吉罗迪能拍出以前那种怪诞暧昧的超现实意味来,如我极其欣赏的《勇者不眠》。 |
|
吉罗迪让其电影中的角色们穿上了衣服,拾起了文明,回到城市,回到现代社会,却实现了另一种裸露和暴露——在继续人与生命的黑色和荒诞外,他把这个国家扒了个精光。 |
|
别有风味,以黑色幽默和高度悬念的叙事口吻来把玩、讽刺法国中产对外来入侵者、边缘群体的心态,关键以黑色幽默处理这个题材真的很有想象力 |
|
审片工作最愉快的一次,虽然没多喜欢这种风格,但好笑又好看,而且事情讲得都很清楚,啥人都能看。 |
|
阿兰·吉罗迪总能拍出让人瞠目结舌的怪奇电影,这部几乎有些超现实的喜剧主要围绕性与爱、接纳移民与反恐安全这两组议题,只是前者在如今已经可以较为和谐包容地谈论和处理,而后者仍旧矛盾重重难以解决。于是本片也得以不断地将爱恋对象及性取向轻盈对待幽它一默,但对异文化族群的怀疑与恐怖主义的阴霾又不时插入和中断主要角色们爱的结合。“无法结合”的巧合困境也让影片浸染上布努埃尔作品的气息。“法兰西旅馆”及公寓楼里多位住户的争论明显喻指着当今法国社会,而无处不在的电视和新闻直播则是全球性的媒介图景。虽然无人真正受到伤害(这也是喜剧片的常规原则),但众人共入公寓的“大团圆”结局其实也悬置和规避了难解的问题。好在导演特别反对贴标签与脸谱化,几位住客身份态度行为各有错位,主角们的性向与关系持续暧昧变移。(8.0/10) |
|
群居喜剧是人情呈现与公理探寻的最好载体。用叫床标记存在,在真实和象征的流速差别中制造动感。有意思的片子都很难进主竞赛,如果德纳芙主演,是不是有机会得到《鲁贝之灯》的影展生态位? |
|
4.5 再次演化亲密的可能。历来法式现代情节剧的幽默浅层终于被吉罗迪以身体对抗的自由形式重视起来,讥讽轻浮如抽丝剥茧,政治版图中反叛骚乱的静滞运动在门框和荧屏内外发生,人物被混乱情景的困顿所驱使,我们究竟该如何靠近新闻报道中的对方?性爱亦模糊的性向作为刺破谎言不堪的警醒,恰驶向杜蒙推离实感的虚伪反面,与法兰西中所弑杀臣服的脆弱精神不同,他坚信破裂的社会语义能够被我们团结的面孔所弥合。从外至内蔓延的恐慌来自徘徊不前的举措,一个戏剧上如此平面化的梦魇,信任迅速崩塌的权信,它不止分割了种群地域间的敌对,也最终滋生了当下欧洲的恐怖主义。不那么严肃的探述和接近,或许才能够唤醒少年和同仇敌忾异见者的心,以及这个世界人类保有亲密的能力。高度拟人化的作品,仿佛在用夸张直接的肢体语言和晶莹眼神坦率地拥抱观众。 |
|
人物在断片状高强度的情境中不断产生应激,映射出各自不稳定、不融贯的意识形态,但电影叙事又被精妙地把握在命题与倾向正在凝结或正在溶解的微妙中间态,因此呈现出欲望与道德的巨大张力和现实的多种面相,那无疑是一片混沌的真实。 |
|
【B+】看来「湖畔的陌生人」的人造感与观察视角并非偶然,吉罗迪操演着沙盘游戏,将所有的不确信揉进混乱和谐的情节喜剧框架里,形成一种微妙的气氛,他所拍的是真正的社会学电影,而不是一些洋洋自得的戏剧讽刺。 |
|
精彩啊吉罗迪!彻底发扬了法国滑稽剧的优良传统(平民话语体系与世俗生活体验;人物塑造的草根化、丑角化;误会与巧合的叙事技巧),而且还呈现出了作者性的室内戏调度。文本写的相当奇妙,言语交锋之间便准确剖开法国社会的割裂与病灶。克莱蒙费朗被隐匿在镜头之外,多以室内及街道一角来作为辅助景观,只有极少数(男主跟踪女主一家到郊外社区)镜头展现了克莱蒙的面貌,但这座城市又被深入镌刻在了画面中,从起幅便迅速帮助影片和人物构建起了情境。而人物关系、性向不断游走纠缠,制造出叙事的起伏也是非常有趣。将个体对性爱的追求与恐怖主义阴影结合到一起演绎,可谓一种创造性的表达。 |
|
看完《关于我的真相》之后,谁还会被《跟我走吧》这种极具暴力性的「约炮」邀请引导呢?事实再次证明,这个信号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根据这个错误的性暗示作出错误决策的领导人也会自动沦为「自取其辱」被「老天爷」戏弄、惩罚和抚慰的对象。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神秘的女主仿佛是从名画《自由引导人民》当中穿越到电影里来的自由女神,年老色衰的女神似乎正在《奥林匹亚街区》照抄《红衣少女》作业——等待着「天降」奇兵主动前来搭讪。可惜,她是一个别人说西自己不敢往东「被丈夫削弱主权并限制外交权」的妓女,看似获得「白嫖」资格的男主,实际上在这场突发的「恐怖袭击」事件中受了惊吓和内伤:就算扯掉了「自由」女神的底裤,亲吻了「自由」女神的裸体,法兰西人民也不会被「自由」女神引导。因为领导人胯下根本没有与她云雨「交战」的坐骑。 |
|
用一种清冷神秘的气质稀释了戏剧性,把戏剧的发展和变化全部压在了人物本身具有的多义莫测之上,一些冷幽默甚至比杜蒙把握得还要内敛准确。 |
|
阿兰·吉罗迪看似荒诞不羁,实际上一直游走于性别、道德、伦理、种族、政治等等边缘,他不希望人类有边界,所以他嘲笑那些人为制造出来的牢笼。 |
|
将无欲之欲作为故事的切口,去审视过载的道听途说引发的当代城市危机,每个人披着奇异的政治光谱求一处温存之地,丢掉爱的装饰物,不过是一间藏身之所。 |
|
二刷依然A。密集的情节剧节奏背后依然是空间的抽象化。但这次空间的转变直接产生人物状态的震颤。在这种震颤中,危险与生命力、揶揄戏谑与爱同时在场。因此电影的美学同时成为对现实政治的判定,非常彻底。 |
|
8.6 和《湖畔的陌生人》好像,使用类型包装,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去解剖某个群体的问题点,这一点也算是法兰西众生态了 |
|
居然有种考里斯马基的感觉 |
|
8.8 后恐袭时代的小市民综合症,是如此游刃有余地杂糅着各种类型语气,在幽默的间隙中轻易瞥见法兰西的社会困境,荒诞的,不安的,无解的。 |
|
4.5 卧槽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能笑一整年!吉罗迪现在不仅能画三角,都能画圆了! |
|
法式荒诞喜剧,那些看似荒诞有违常理的地方,正是讽刺力道的来源和它的有趣之处,一栋楼几户邻居浓缩了一个法兰西。 |
|
都什么鬼 哈哈哈 莫名好笑 峰回路转最后是gay |
|
不如前面的作品直接 |
|
With K./ 电影建立起了严密的空间准入证,大到广场上安检的关卡,小到出入楼栋与居室的门,甚至到身体的入口。于是在影片中反复看到在隔绝的门与墙两侧的周旋。在铺天盖地的社会新闻影像渗入下,楼栋逐步对各个政治与性别谱向放行,形成一种临时且脆弱的庇护所,包容所有可包容的,又时刻警惕与怀疑。微妙的平衡。 |
|
目前诸位最不需要的就是又一个拐弯抹角搅浑水装碧莲的“艺术”理中客。幽默、反讽、性都无法阻挡恐袭,这个议题下政治立场比什么都重要。 |
|
好看!不停响的门铃,一直做不成的爱,像布努埃尔般荒诞。犀利地切入白人恐惧的核心:空间的占领,性权力的褫夺。 |
|
欲望的扰乱。从身体开始,一切拒绝被锚定,起伏被抑制的城郊景观里是扭曲四散的人物焦虑状态。正是需要这样的扰乱,情境得以超越对现实议题的简单映射与回应,偏执的目的同笨拙的幻想和解,越过多重边界,消解中心与外围的对抗,在叙事激情中将不同层次的流动关系交织、折叠,完成对当下的诙谐怪诞的刺穿。 |
|
1.片名aka.《法兰西的三楼层上》;2.做不上爱,才会念念难忘,很男人;3.明知没有结果,还只求能跟他待在同一空间就行,这就是恋情中的人;4.一层楼三户人以及楼外的一群流氓,便窥见了法国对待伊斯兰恐怖主义的不同态度;5.难以预料的剧情发展和情感脉络,轻松愉快,跟我走吧。 |
|
大叔身材有点走样了,但还不错,勇气可嘉。年轻的时候应该挺帅的吧 |
|
有黑色电影的侦探魅力,也保有情节剧的幽默风趣,很像《三层楼上》的荒诞故事。吉罗迪电影带有一些新酷儿电影不曾有的完美,它准确描述了流动的性向,故并不需要直接指出,便可清晰分辨真诚的情感,并且很理智的拒绝传统剧情片对于爱情的简单配对,于是放在这种几乎无法得到爱的寓言故事中,简单的爱自己和相互间的拥抱无疑是最美好的,落脚的奔跑对我而言就像单向奔赴,只要等等我,我相信我能赶上。 |
|
那我不可以吗?为什么不是我呢?于是吉罗迪盯紧了那滴泪 |
|
看得我嘎嘎乐 被恐怖袭击打断的杏胶 疑神疑鬼的中年小男人 梦见穆斯林在自己家里高喊阿拉胡客巴那段真的笑死人了哈哈哈 法国当代白人男性那点尊严都被导演揶揄讽刺完了(其实说的是政治 难民问题 和hypocrisy 阿兰·吉罗迪 记住你了 |
|
【4】语气的魅力!在情节剧框架内不断多义反复,以“性”作引,呈现出超出表象的复杂度,当代的政治阴云被吉罗迪以轻佻戏谑的姿态环绕始终。 |
|
2022.12.04 法国人真淡定。邻里互助的模版。 |
|
三星半。阿兰·吉罗迪自带喜感属性的叙事风格,让人看到了他导演能力完全不同的一面。性爱、性吸引、性取向的流动,自然而然地发生,没有人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更摸不清自己爱的到底是什么?索性将就一下,抱着试试也行的态度,好像这样也不赖。 |
|
观众同男主一起掉进法兰西这个兔子洞,每天都在漫游奇境,遇到各种碰撞的意识形态和家庭状况诡异的性伴侣。身处当下,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应对这一切或许是所有人的迷茫——是否入侵了空间、性资源是否被占据,家庭的维系和性别的对抗,一切充满思辨。3.5. |
|
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各种尺度拿捏得当,激情荒诞但又游刃有余… |
|
某种程度上的福音电影。来吧,让我们就这样活下去,让我看看你不变的语词 |
|
没有英雄,全员小丑,吉罗迪疯狂“离谱”输出:体面的都是虚伪的,所以越该封闭的越要被暴力敞开;身份认同是个体最不可靠自我供述;性要随机发生,但爱才不会被满足。妓女道破天机,终结圣战一炮而已,宇宙和平休憩于震天的呻吟里。还谈什么正确?一地鸡毛的法国社会,在拥堵围合追逐的游戏里自动摆烂运转,而公权力不过是没用的热线。极少的场景,屈指可数却各个精彩的角色,却撑起庞大的景观与寓言,意犹未尽。 |
|
法国人政治正确的浓缩,看不出是褒扬还是揶揄。好笑又迷人。 |
|
小圈子,大社会,好奇妙的观影体验,完全无法预期的走向,但一切似乎又在情理之中,源于导演对现实的深刻观察与思考。种草克莱蒙这座城市。(其实我看了两遍,刚出来时只看了其中一段就放下了,这次有从头看起,似乎又加深了这种奇妙)。 |
|
#Berlinale Panorama# 狗血沙雕法式喜剧,是只有法国人能拍出来的作品(褒义)。 |
|
真精彩啊!!所有荒谬的事件折射的都是这无比「操蛋」的人生。饱含「法式幽默」的高逼格叙事华丽而真实,无限考究的镜头感与炫目的色彩配比自由又轻盈。这便是精致的「法兰西之魂」,社会格局的动荡不安,各色人种的「相濡以沫」,性与爱的交织,善良且真实的触感都在看似戏谑的生活里融会贯通,精妙绝伦。《湖畔的陌生人》导演作品,强于《三层楼上》稍逊《悲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