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名真好,真的就是稍微想起一些。一些散落在记忆中的,偶尔会想起来的关于过去的碎片。有一些、没一些,嗯,稍微想起一些。 |
|
第四年生日的时候叶抱着照生说“已经过了七分钟了 离什么过了七分钟呢 我也不知道”,原来是第三年照生说“明年求婚吧”。好讨厌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的人啊 |
|
8.5/10。驾驶我的车,在你的剧场里谈花束般的恋爱,我们走在街上在最大密度的蓝色夜空下跳舞,爱情是什么,可能是偶然与想象,可能是唱歌的鸟儿,虽然不是只有爱能让我生存,但我希望我们能夜以继日走下去。 |
|
喜欢这部的点在于,对比花束,它更好地营造了情侣,或者说互相吸引的人之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融洽的氛围,而不是用书、电影、音乐这种更为外在的可能会变为标签的东西去表现合拍。当然这也可能是得益于两位映画スター的演绎hhhh |
|
老实讲把池松壮亮换成女的拍les片可能会好看一点,伊藤沙莉跟男的就不搭啊 |
|
賈木許說 拍成這樣請不要這樣cue我(誤) 並不覺得是另一種花束般的戀愛 大家都是分手情侶的故事罷了 前面一直都讓我覺得很悶 直到最後一段 尤其是兩人初次見面在巷子(?)裏跳舞那段 我才覺得使上勁了 而已經是最後十分鐘 有點浪費池松壯亮 |
|
剧本无新意,片段叠片段,小聪明倒叙,量身订造一部拼图电影,而拼图电影一般拼不出真挚感情,我不是说电影里的情侣感情,而是一部好电影本身应该具有的真挚感情;叙事无重点,那就要看细节,但每段回溯都有太多人造细节太刻意;为什么日本的爱情电影总喜欢带观众到水族馆?因为浪漫。为什么浪漫?因为电影里的水族馆总是没人的。在两个人的蓝色里谈恋爱,必须浪漫;永濑正敏这个角色有何意义?我猜想只是因为他演过《神秘列车》,而导演太喜爱贾木许就找他出演这部电影,纯属私人致敬;池松壮亮还要演多久这种角色,又还能演多久;不喜欢这类爱情电影的原因还在于导演几乎不刻画人物的缺点,他们自由自在,活在城市,不讲原生家庭压力,穷却有很不错的住处,真理想;我又自言自语:你干嘛?爱情电影而已嘛,谁说爱情电影就一定要准确表达生活爱情? |
|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介意,吃奶油蛋糕的时候,池松壮亮自己吃掉了那颗草莓。 |
|
看到最后就觉得,果然爱情还是需要一些奇妙的支点,因为能拨动人心弦的瞬间绝对普通但并不常见。 |
|
最后一个镜头麻了。看到最后所有发生的事情你都想起一点,然后你就会觉得这个电影后劲好大。 |
|
时间是反的,情感是正的,电影正是这样努力恢复我们的梦。 |
|
和自怜、小资情调溢出的《花束》比起来,像是一扎深夜居酒屋的冰啤,微苦却真实。在这里,恋爱激情的消退乃至落幕,或都无需多么庄重的理由, 它更像是给尘埃落定后的自我重审,找回在情感中的自我心灵史而非实际经验,提供了必要的契机。因此我们才能从舞蹈生涯中断的男主,和落伍于时代的女主身上,体察到一种深陷往事粘连的落寞和无力感,与新冠大流行撕开的人际裂缝相衬托,构成了个体愈渐原子化的缩影(以永濑正敏串起的贾木许宇宙)。庆幸的是,关于爱的微小证据和标注,并不会被埋没于时间的进程,而是充盈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水族馆,出租车,剧场……对这些流动空间敏锐的注视,也是影片日影味最足,也最让人倍感亲切和动容的地方。 |
|
想起一个细节,女主刷车的时候不自觉甩起得胳膊,原来是之前两个人之间默契地律动。一点点追忆往昔,几年而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动,一个人从眼神黯淡到曾经充满希望,这种感觉是某天我站在阳台上,想起了你,想吃一块蛋糕,因为今天是你的生辰。未来的每一个今天,总是让我不得不想起了你。 |
|
倒叙版《花束般的恋爱》《地球之夜》。欧容的《5X2》也是这样的结构,倒放徒增了一些伤感。像白开水一样的爱情,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都是草蛇灰线,但是过几天后你总是会想起来,这两年好多日本爱情电影都是这样,余味不在当天。【幻月字幕组】 |
|
一直到了最终,才感受到,我们无法成为大人,留在身体里记忆里和灵魂里的,全是脆弱和稚嫩 |
|
3.5 更喜欢前半段两人“分手之前”,单身的、孤独的、自由的、独立的、放空的那些瞬间。公园男人的戏太刻意。街头跳舞的那个长镜头好棒。 |
|
失恋的人去电影院看爱情电影,就像在里面烧炭自杀。 |
|
不直接提年份而隐晦地用星期暗示比较高级 |
|
年度爱情日影。松居大悟比今泉力哉更能撩拨我的心弦,因为他更明白爱情是日常的奇迹。电影和音乐固然装点了我们的生活,但爱人不是用它们来指认彼此的存在的,因此喜欢《稍微》的观众会推开《花束》,只因为后者给出的是一个太符合预期的模板。《稍微》选择了倒叙的形式,选择了生日这一天,却抹去了造作的仪式,抹去了人物的自觉,生硬的记忆碎片随着叙事的倒转流动起来,直到观众也稍微想起一些爱与痛的瞬间。啊,真的看到了一批日本中生代导演在各自以相当“原创”的方式去拍爱情这件事。 |
|
倒是觉得两位演员完全没有任何化学反应 |
|
这几天看日本导演的作品,总觉得日本人还是哪里人,揭去文化标签,撕掉外面那层语言的包装纸,大家想要的都是一样的东西。都孤独、受伤、然后错过,却就是很难不爱某一类人。靠近、倾诉,反反复复不得不失去,所以有了电影。 |
|
作为恋人的时候,温存的片刻就算想起来,还是会给它们打一束光仔仔细细欣赏,再步子轻快地回过身。伊藤沙莉表演特别的怡人 |
|
倒序结构揭示的是感情的生发、酝酿、升腾、式微和消亡,以自相遇起的每年生日为横断面(7月26日钟面是凝结时间的记录器,两次钟面之间是地球之夜降临的日子,是等待未来的延宕空白期),“稍微想起一些”共处点滴——悄然渗入各自日常,重逢之前的两线分述间细节对应(发夹、挂在墙上的裙子、猫、不自觉拉升,是前任留给你的隐秘基因和陈年刀);也是被如何被湮没的回想(流动感与车厢穿行于城市的运动感一致),倒回呈现将情感的重任逐渐剥离;愈接近结尾愈发轻盈——甚至再次感叹每个开端如此美好,而每次结束却又这般沉重,我们如何在情感的困缚中葆有自己,如何常怀自如姿态去面对彼此,如何在感情中保持实现自我追求与满足对方期待的平衡。
出租车司机虽来源于《地球之夜》,但体现吉姆·贾木许精髓的是永濑正敏,《神秘列车》之疏离感的翻版。 |
|
先于情节创造属于场所的直觉记忆,再用接近即兴的人物瞬时状态不断刷新对于空间的“初印象”,倒叙的顺流。刻画爱情不需要金句,只需要暗号;暗号失效了,爱情便也消失了。伊藤沙莉的表演异常动人。 |
|
演员选得“太好了” |
|
全片都没有很失控 唯独最后太阳照常升起崩溃大哭 爱情 一场重感冒 |
|
1.既轻盈又精巧,一方面采用写实拍法(自然光、长镜、生活流)并略过戏剧性场面,另一方面又围绕生日兼定情纪念日展开(回忆式)叙述,由此达成节日时间与日常时间、特殊仪式与俗常生活间的交融。2.影片彰显出了6年爱情生活时空中的差异与重复,在日复一日的惯常行为(做操、逗猫、拜地藏、练舞与开出租)、不断复现的空间(照生家、出租车、舞台、酒馆)与年复一年的7月26日里,爱情与世事的成住坏空展露其间。3.片段式倒叙结构源自李沧东[薄荷糖],从一段生命的苍凉告终逆时回退到最初缘聚的美好时刻。今昔对比反差强烈,在抽丝剥茧的同时又处处留白点到即止,引人遐想与回味。4.叶与照生的对话(-无论你变成怎样,我的心都不会变;-如果变了还喜欢我,那就是不喜欢现在的我)点出了爱情中最大的无奈——恒常愿想与流变现实间的矛盾。(8.3/10) |
|
原来没有背景音乐的现实生活和日常对话如此枯燥尴尬,但爱情降临时,一切开始变得有趣起来,于是我们情不自禁的笑了出来。在未来某个时刻,我们可能稍微想起一些片段,会轻叹一声,也仅此而已了。 |
|
天山1厅。剧本设计感挺重的(酒吧大叔、乐队主唱、蛋糕),但这情绪的洪流啊,一旦锚定时序中的驻点,就汩汩而出,倒叙天然带着后见的物是人非,让甜蜜都披上物哀的滤镜,日本社会的高语境和停滞感,构建出一种人与物的亲密,年轻人天台烟花潜行水族馆联谊晚归,不担心回家路上一小时,也不在意司机灯光师不体面,他们好像一直活在“附近”里,成田即是远方,记忆便是乐园。 |
|
很好奇坐在影院后排的不知道贾木许是谁的女孩以及耐心讲解贾木许是谁的男孩在若干年后会不会稍微想起这一刻。 |
|
花束みたいな恋をしたanother version |
|
灾难级的配乐,此时应有#难听#。 |
|
这个角色完美适配伊藤沙莉。看得出来导演想在性别上做些颠覆,调整被社会所期望的爱情关系中男女的理想人设。女生可以抽烟,开车,主动表达爱意,这种试图中性化的处理更加符合现代年轻人的精神需要,而伊藤沙莉的气场,特别是充满磁性的嗓音完全没有辜负期待。剧情上面用一个钟来倒叙还挺有趣,追忆过去就像从此时此刻往远端发射一条线,每次都会稍微想起一些。先知道结果,再知道原因有时候反而会更打动人。我们来到当下,总会反思何以酿成这种局面,对所经历过的一切进行重新审视,毕竟明明当初是那么合拍。看完我们的曾经,对于离分,可能到最后还是没有释怀,但是生活还得继续,总会有下一位新贵,陪你一起吃生日蛋糕,在路灯下跳你编排的舞。疫情阻隔了人与人的距离,但落得如此地步,真怪不得疫情。(2023.02.26金鸡国际影展 0414 |
|
很好松居大悟你挽回我了。一上来车内外空间的利用和声音处理就不错,街景拍的有几分贾木许的神韵。剧本简单也扎实,拍出了不少可爱的日常(浇完花再浇浇自己,每天朝着路边的神明拜拜)。超级喜欢出租车确认心意的那场戏,车内到车外,自动车门、灯光和城市风景,调度拉满,还有些幽默在里面。ps永濑正敏才是最贾木许的。 |
|
地球之夜东京篇。也就比爱情是什么好出100个花束般的恋爱吧。伊藤终于熬出头🆘 |
|
还是挺感人的,渐入佳境。本来觉得开始的《地球之夜》有些刻意,越往后看越觉得在那时那刻它的出现的确有很大的合理性。电影里那个每年每日等候在那里的男人在不停回溯的时间里终于在某天和妻子重逢,这个设计太棒了。 |
|
四星半。时代下行之重与年岁滋长之痛重叠,陷入生活的寂寞缠斗,与他人的关系日渐疏离,却越来越难守住来之不易的稳定关系。重来的机会不再有,于是往事缠身之后,想要回到过去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类似主题,《花束般的恋爱》太在意提炼因果,没有稍微想起的克制自然。人们在一起或分开,多数时候,没什么能理清楚的缘由。花束之外,跟《我们都无法成为大人》也非常像:两片去年在日本几乎同时公映,都采用倒叙结构,女主甚至都是伊藤沙莉。《我们》的结尾不错,而《稍微》全片都好。 |
|
3.5。松居大悟的片开始有老炮范儿了:铺陈非常有耐心,看完后劲很足,每个片都会有一个独具匠心的梗(比如《日暮》是死者夹在生者之间告别,本片则是同一日编年体的倒叙)。但也开始有一些难辨好坏的风格显露:如本片情绪铺排过满,几乎留不下回味余地;或者过分强调结构的封闭咬合,几乎要滑到匠气的一边。 |
|
相遇那一刻的自己,如果知道了后来发生的事,会责怪自己为什么把一切搞砸吗?但或许不要有那么强的功利心,和谁相遇,都只做着「谢谢你送我一段闪闪发光的记忆」,这样即使日后分别,攥紧些星星点点的片段,也足够照亮独行的路了。 |
|
正如片名所指的那样,通过碎片记忆一点点回到过去,稍微想起一些。这种善用“时间”的处理,让人感慨良多。尽管它不是戏剧性的,而是一系列的小事情,也没有一个Happy Ending,但这就是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们的原因啊。 |
|
大二的下半年以后,开始经常找高中时候喜欢的男孩子出去玩。连续四周的展览和滨江的风,livehouse关门后闭店的街和摇晃的啤酒,水族馆里给鱼配奇怪的声音,还是骑错的骑对的骑到汗流浃背的自行车...这一部,21年看《花束般的恋爱》,20年看《爱情是什么》,还是再早一点看《你的鸟儿会唱歌》,总不免被其中某些桥段戳中,倒也没什么文青的高傲与特别,只是它们更像情感暧昧温和的样子。 |
|
赶在下映前终于得空看上了。太可惜本片获得如此低的票房成绩,它已是松居大悟商业化程度最高的影片,本应成功的,只是竞争太过激烈...倒叙结构下,锚定固定生日仪式,每个细节都有效参与进人物的情绪向叙事。回到恋爱终结时,从事过境迁-黯然分手-甜蜜相恋-浪漫相遇,越是美好,就越是遗憾清愁。无论爱情、梦想,还是整个人生,都没法按既定轨道走,通篇也因此弥散着“此情可待成追忆”的统一情绪感。
/松居大悟致敬贾木许《地球之夜》之作,但与他的其他“电影天才”般的作品《冰激凌》《你因》《手球》比,还是相对标准化了点。 |
|
20220816,北影节资料馆场次。散场后一位小哥向女伴哀嚎:什么安哲什么塔可夫斯基,霓虹酸甜爱情片治愈一下午亚历山大的绝望! |
|
爱的灵光嵌于日常(疫情/同性/打工族/部屋),而非特定“美丽”的人或事物之间(伊藤沙莉和池松壮亮的演出有令人忘记面庞投入故事的魔力)。变化的表牌(“星期几”)真是隐秘暧昧的回溯,评论区有豆友说得真好,倒叙是一种悲伤(并且藏有强烈主观意志)的结构。 |
|
也没有真正地放下,往事只是不再提起,关于你我的回忆被我任性的排空氧气,真空般切断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联系。在茫茫人海里有那么多的相见不相识,你我的影子却在月下重叠过一个整体。当时的风带着冬的冷峻,春的娇羞,夏的躁动,秋的回馈,被说笑的我们毫不在意地甩在了身后,到如今冷暖各异地拂过了各自的脸颊。那时的你真可爱啊,像是万人迷的金星!但也时常惹人生气,说起话来不可理喻。嗯,只是偶尔想起了你,因为你曾是我人生的一部分,组成了我亦让我走到更远的未来,走到再也看不见那喜欢你的自己,走到不再在意曾在意的点点滴滴。 |
|
海报挺喜欢的,保存了快一个月,打算看完写写影评分享分享,没想到看完了以后我只能说一句,海报挺喜欢的。
不能因为片名是《稍微想起一些》就可以拍得这么散乱。恋爱的戏份又俗又尬,一点都不流畅。别跟花束比完成度根本不如花束,甚至也比不上从宫本到你/夜空中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你的鸟儿会唱歌/爱情是什么。 |
|
为最后一个镜头加一颗星。心动是宝贵人生里会静止下来想起来的东西。 |
|
比《花束般的恋爱》更胜一筹。就一句:稍微想起一些,就已经扰人心水。 |
|
#TIFF21 男女主换俩人这片票房能加一位数 |
|
倒叙爱情的残酷之处在于,最初的心动瞬间往往是不可追却又最美的。还好可以稍微想起一些,也只要稍微想起一些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