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just wanna see Jack Lowden plays a gay character, and this film serves the purpose. That's it. |
|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西格夫里·萨松,无论同性恋情或异性婚姻,都不曾带给他快乐;就连反战也被自认为是失败的。因有太多忏悔,所以才会祝祷。跟导演前作“宁静的热情”一样,都是需要文学素养才能跟上趟的诗人传记电影,或者说电影本身就是一首晦涩的诗。反战和同性元素以马赛克形式拼接在一起,纪录了被战争毁掉的一代人。呃结尾抄CMBYN让我有点出戏... |
|
对于文学性文本性超强的电影,我都超级爱。导演不过只是拍出了男同性恋事实而已,男人这个群体本来就这么没救,没有什么憎恶不憎恶的 |
|
不算特别吸引人但也不算难看的电影,深刻的主题和感情导演表达不出来。劳登长得不像演得还行,越看越顺眼了。口音也不错,不说听不出来是苏格兰人。导演说皮卡叔往那里一坐什么都不用说都是戏,为皮卡叔加一⭐ |
|
8.7/10 |
|
戴维斯爷爷这次的本子有问题,沿袭诗的片段式结构扰乱了诗人生命轨迹的驱动力,同性生活的部分比较平淡,而且始终没能和反战的线融汇。也许是因为投入了太多个人情感,反而看不清了。不过Lowden很卖力,还是有被感动到。ps. 想到戴维斯给这次视与听影史佳片的投票,好几个感叹号,像个孩子~ |
|
《祝祷》这部戴维斯情节剧转向后的最佳作品大概强烈得益于戴维斯本人与萨松间的相似性。作为保守倾向的LGBT人士,从未彻底接受自己身份的角色和导演都用美去对抗折磨,用艺术中的抒情性来冲破现实文化中爱和情感的不可言说。缠绕戴维斯整个作者生涯的记忆问题在本片中获得了核心诗学地位。透过简洁又优雅的电影技法,萨松的个人记忆被积极地接入整个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历史,从而又和戴维斯个人的目光结合。作者、角色和文化这三层的历史于是合并成为导演自己的悲剧抒情。如果说萨松本人晚年的皈依宗教是一种迟到的自我拯救的话,在本片中这种拯救没有到来。相反的,戴维斯用他的电影为萨松献上了benediction,这仪式中最后一轮的祝祷。此岸的拯救在导演这里是不可能的,只有在死亡的背后才有重生的可能。这便是戴维斯对他的主角、对他自己那迟来的认可 |
|
特伦斯·戴维斯的剧本太强了,台词写得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加上老邓的颜值,130多分钟的片子显得并没有那么漫长。看看这一百年似乎都没有变化的同志群体和感情生活,可能只有同性恋导演才能这么拍。 |
|
# 69 San Sebastián # 真是一言难尽,这么长的一部传记电影以为会看到一战反思或者自我救赎,结果只看到了英国男性名媛圈子里可以随机组合不分攻受,最终一个个还都会选择形婚过完一生,导演是想通过表达一战时期的LGBT政治不正确以反衬当下吗? |
|
全片做作得让人觉得格外漫长,表演舞台剧感格外重。这群刻薄做作的同性恋快去死吧!! |
|
纪录镜头和萨松诗句的交叠,令这个较为规整的传记故事,有了更为立体的表达框架。只是特伦斯·戴维斯并没有把风格贯彻得很彻底,演员的表演方式也有些舞台痕迹过重。不过嘛,看杰克·劳登流连辗转于各路男人的床榻。心里有没有猛虎,都嗅得到蔷薇香。 |
|
一战时期+诗人传记题材,特伦斯·戴维斯将前两部作品的元素放在一起又拍了一部传记片。熟悉的导演拍陌生的演员演绎陌生诗人的传记,内容乏味无趣,镜头语言上不再极端“强迫症”,叙述节奏依旧沉缓,以至于让人觉得冗长拖沓,喜欢不上。 |
|
………好吧看在jack lowden份上… |
|
「你為何討厭現代生活?」「因為它比我年輕。」他獨自站在陰雨綿綿的窗邊,可愛的友人、心照不宣的醫生、慈祥的母親、早逝的愛人在他眼前一一閃現,心中的猛虎惆悵地尋找著往昔薔薇的芬芳。 |
|
把同志群体的精致利己主义表现的淋漓尽致 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我是看的挺无语的,这片里每一个基佬我都想扇他们一巴掌,尤其是变老的时候,哈哈 |
|
不知道怎么评价这片,不觉得难看吧。对萨松的了解停留在那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看前还特意稍微研究了下背景。从头到尾也没觉得他有得到他想要的closure。选角倒是还不错,至少都还算挺养眼的…回头得和满腹诗书的老爷爷交流下经验… |
|
2022.12.03. 导演很自恋,是个同性恋?审美很好,很爱掉书袋。 |
|
#FilmFestMünchen,像是低配版 Terrence Malick,但视听几乎为零,大量的诗歌独白展现主人公心境,纪录片式穿插展现战争黑白的影像,而电影其他部分却像话剧一般枯燥沉闷,唯一的优点可能是让台词中大量的诙谐幽默元素相比之下更加引人注目了吧,演员们的表演也因此显得格外精彩,光是看Jack Lowden演gay就已经值回票价;整部电影几乎可以看成三部分,对于Siegfried Sassoon情感经历的展现完成度挺高,而对战争给他带来的影响的呈现虽然多次出现,但却和电影大部分时间不相匹配,割裂感十足,而最后对反战内核的升华更是毫无说服力,无法撼动人心,结局又来一段主角直面镜头的哭泣不仅冗长乏味,甚至略显尴尬,典型的画蛇添足了属于是 |
|
男主演技好到感人 |
|
一言难尽...主人公的诗搭配一战影像 VS 腐国众美男的争风吃醋,这两者我是怎么看都搭不到一起,也让整部电影显得格外割裂;再加上慢到让人瞌睡的节奏,我真的是恭维不来。 |
|
1.5 / 装裱精致的一大坨流水账。这么多好看的男人还能拍得这么难看真的是没救。 |
|
观感有些像许鞍华拍第一炉香,能明白本意,但拍得不得要领。战后的恐怖、空虚时光潦草带过,人物原型的声色犬马变成认认真真的矫情。皮卡叔的表演最有分量,宁静中毁灭,和过去的亡灵站在一起,最后一幕留给他显然更好 |
|
很英伦,沉闷,忧郁,灰暗,充满历史与艺术的浸泡甚或叠压。长长的诗歌、音乐、戏剧呼应彼时干枯的嚎叫,战争伤亡带来的愤慨与绝望,生活束缚带来的萧瑟与悲观,两厢对应,不是指向放纵,就是指向压抑,放在这样一个语境里,二者竟也无甚差别。这是高妙之处,似乎也是糟糕之处。最后劳登成了《爱情万岁》的杨贵媚,万岁有了不同的讽刺。三星半。今年标记的第400部。 |
|
请老邓老老实实演个基佬吧 |
|
一位英国影评人评价时下时代剧:“Period Drama is dead. As dead as dodo”应是对本片最恰当的评价。导演期望讨好太多人群,致使思路混乱无节奏感,要突出萨松的反战,为了噱头又要对萨松的情史津津乐道。大段一战纪录片铺陈,诗歌念白让人出戏。老一代posh actor:JS,BD和皮卡完胜新生代。几位绯闻男友浮夸张扬而苍白,欧文居然与萨松跳起了贴面舞.....其他演员虽服化道光鲜,但徒有虚表字不正腔不圆,一句话:不够贵族化虽然讲的是上流社会的事情。居然给萨松安排了一位黑人神父,影片最后长镜头是萨松故作姿态扭曲的脸...总之,做为反战影片,它太轻佻;做为萨松绯闻史,它太狗血!去看看James Wilby演的萨松吧!我要去看看重生(1997)洗洗眼了!! |
|
#TIFF2021# 7分,整部电影拍得很平稳,看完想起了同类型的传记电影《少许灰烬》,感觉两部电影在叙述和摄影上还比较相似。他的一生充满不羁与坎坷,既可以为反战而勇敢直言,又在一个又一个男孩的身边甘愿爱的煎熬,到最后看似一切回归正轨,却无法忘却往昔的记忆。“Remember of all beauty that has been and stillness from the pools of Paradise.” |
|
【D】既然都拍同性了,还真舍不得给Lowden一点尺度啊。 |
|
5/10 |
|
#TIFF2021 |
|
Well-written dialogue and well performed很BBC,半传记半回忆录的讲述方式无法脱离正统,虽然充实细腻,但却无法找到诗人思想的最终归宿,那个牵系他反战立场、同性情感以及信仰的锚点,如实再现了萨松的场景与话语,但并没有诗意灵光的回归。 |
|
为反战而写的诗歌,毫无疑问是战争文学的一部分。 |
|
导演可能不知道,历史不等于黑白史料的拼凑,诗意不等于旁白的诗朗诵。以为是《模仿游戏》一样的历史传记,结果拍成了“关于伦敦gay圈你不得不知道的三两请事😅”。Jack Lowden有休叔当年拍《莫里斯》时的那种风姿了,可惜电影真的很拉……最后想对剪辑师说:PPT做的不错,下次不准做了。 |
|
太多的失去使人暴怒 向四方追寻永恒却不得 伤人伤己 |
|
problem bein (way) over romanticizing into sexual1zing, the ignite within me. the twinned sense of obsession. tell u whatnsee that part where his earing tingling ur way here? just so u know what it could be[打call][打call] that damn killer jaw line. yes ofc a show abt nothing but this piece of heavens work only serves good enough content for me. |
|
劝剪辑师转行ASAP |
|
巨大的创伤无法掩盖,但怎么是这样一个完成度,顾此失此。不过台词确实写得不错。 |
|
2.5 要不是以前标记了想看,差点错过老登这部片子。看着老登在里面和各种男人暧昧纠缠,真是大饱眼福。但各方面都太电视剧制作,感觉像部诗选剧。 |
|
看完预告片,只能说“不愧是腐国”。气质拿捏得死死的。 |
|
对不起,没看完,老是引用黑白低质纪录片来凑时间,就太蹩脚了,又不是什么珍贵的历史影像,都是些普通的战场画面 |
|
各种名人出现,以为整个英国文坛全是gay |
|
整个片子怎么那么话剧感,大家都是为了看演员的受害者是吗……虽然我觉得男主互动感觉最可以嗑的是医院小诗人、医院医生(。)和男友前男友那位啊(可能主要互动都欲言又止肉体小于精神的吸引)不过老邓还是可爱的,虽然怎么可能一只金毛长着变成猫头鹰呢(皮卡:hello?) |
|
跟我的英格兰有点像的调调,老邓哭戏有点不行,皮卡叔那一声doctor!我笑场了,然后众男配brozer涂太狠了 |
|
妈呀好无聊的片。。开头黄狗的脸逐渐变成皮卡的脸给我脑子看溶了。 |
|
Curious how a motion picture can have the smell of an octogenarian drag queen's wardrobe. |
|
失眠必看 |
|
如果英文足够好,会给这部电影多一颗星,观影时不停地频繁的在看字幕和画面中切换。看完满心的忧伤。 |
|
TIFF 2021 9月13日晚九点
狗屁。
影评写完了。 |
|
2.5/5 英国基佬们的毒舌是亮点 其它乏善可陈 |
|
同性部分拍得的确香艳又纠结,点到诗人的身份只会用大段的诗篇。 |
|
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