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don’t believe anyone can save anyone. |
|
真的边看边感叹怎么可以这么惨,但是这可能才是现实中同志群体里一部分人的真实状况?同志群体看似光鲜亮丽,instagram上刷到的永远是肌肉丰满的年轻美男子和美到不真实的夫夫。可是我们看不到的是更大一部分外貌并不出众,生活并不那么幸福的人,他们可能像Charlie这样过着自我封闭的生活,被生活的困苦磨平了棱角,丧失了追求幸福的动力与能力。这个角色的对现实的极端化与戏剧化处理,与此同时Charlie也是活在悔恨自责中、不幸福的、寻求救赎的人的集合体,现实到令人胆寒和害怕。所以这个角色给Brandon Fraser再合适不过了,他和主角Charlie一样经历了太多起伏,事业受挫之后身材也走形,这个角色就是他的回归和救赎之路,给他鼓掌。 |
|
我很不喜欢这部电影。作者始终以一种猎奇的目光凝视人的丑陋和悲惨,这令我非常不舒服。拿掉男主奇观般的躯体,其实只是个相当一般的故事不是吗?男主似乎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一座丰碑,用这座狰狞而巨大的丰碑来压倒性地彰显自己荣耀般的苦难。而我认为苦难遍地都是,大部分人承受了苦难却根本不会有什么丰碑。我最讨厌的部分是男主一直说amazing amazing。Come on, I live in California and I’ve heard enough of this B.S. |
|
油炸食物是治疗我疼痛的氧气,也是杀死我的毒药。你的作文是阻碍你毕业的原由,却是救赎我的宗教。原本以为杀死那头鲸鱼,人生就会变好。却变成向命运乞食的乌鸦,摔碎了求生的骨碟。人要为过去赎罪,这是上帝对人间的惩罚。人无法漠视彼此,这是人类最接近的神性。读你的文字,让白鲸直立,让爱永生。 |
|
全程心疼利兹,亚裔,被收养,因为信仰被养父抛弃,哥哥被抑郁症折磨她照顾直至哥哥自杀,哥哥的爱人查理因为哥哥的去世暴食肥胖生病无法出门她照顾,她学的护理仿佛是为了他俩而学。然而查理只为他的女儿存钱,利兹心疼查理无钱看病她的车出了问题不去修一人提着查理的日用品在雪地里艰难行走,她承受着哥哥离世的痛苦,承担着哥哥爱人的护理重任,并即将承受查理的死亡。然而她还是心软放不下查理,最后赶来看他,甚至为他带了赛百味。查理有她这个朋友真的一生所幸。 |
|
从未想过吃会是如此悲壮的一件事。如果鲸鱼真是无情生物,他又怎会一心吃死自己?“鲸”和“单身男子”同样是关于同志的有序死亡,但阿伦诺夫斯基比汤姆 ·福特更加内敛,探索的是照亮幽暗人心的一点微光。布兰登·费舍贡献了影帝级别的表演,让人恍惚相信他就是那只叫Moby Dick的白鲸。 |
|
单一的场景让戏剧改编的本色展露无遗,但是想到主人公特殊性,这样的单一又说得通。剧本很厉害,一个不想被救赎、也不想被原谅的孤独灵魂,在选择结束生命之前,被动地与自己生命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一一和解(至少我个人愿意理解为和解)。电影看到最后,你很难不被前面堆积的情绪所刺激,再加上几个演员的表演都十分到位,更是推波助澜的让人感动的一批。 |
|
误入媒体场的我在一群拿着纸笔的媒体人里哭成泪人 我们不允许自己得到救赎 只要他不开门 外面永远是阴雨天 |
|
完美展示同理心如何在2h逐渐消失殆尽 |
|
#2023top10入围。“当我阅读无聊的章节时,我感到最难过,那只是对鲸鱼的描述,因为我知道作者只是想尝试,为了把我们从他自己的悲伤故事中拯救出来,就一会”。男主鲸鱼般的身形、肢体、气质贡献出2023年至今我的观片中最棒的表演。密闭的空间内充满着忧郁的悲伤的压抑又绝望的氛围,一个失去男朋友的父亲、一个父亲缺席的女儿、一个妄图找到情感寄托的女人、一个逃避生活的孩子。四个人在不透风的房子里上演着年度悲剧,没有人的幸福的,大家都像鲸一样,绝不选择救赎自己,在没有安全感的世界里,混沌的活着,直至死亡。 |
|
达伦在拍另一种恐怖片。角色身体以及房间散发出的腐朽与破败感,真是太让人难受了。影片也努力做到以影像传递各种触感了。其实是很挑战的一部电影。 |
|
男主真的演得太太太牛逼了,他的眼神和一直在说sorry的状态真的让我觉得闻到了将死之人的腐败味道。全部室内场景的群戏的确很有舞台剧的影子,但是每个人物都蛮有料的。最后和女儿的对手戏我都完全看不进去女儿在干嘛,就看着他每一个动作就能哭晕。(一边擦眼泪一边赶船也的确搞笑) |
|
people are incapable of not caring |
|
电影对肥胖的奇观化处理和对亚裔医护的无耻剥削一定让主创深陷自我感动当中吧 |
|
奥斯卡最佳男主要是不给Brendan 给 Austin Butler的话,我连夜开车去好莱坞扭断小金人的头。 |
|
赏心悦目的室内剧!完美的演技令毫无相似经历的我产生了深深的共情,完全代入到男主的角色中。他对爱人和家人的感情,他在生命将息的挣扎,他奋力起身迈向女儿的最后一搏……影院内哭倒一大片观众(包括我)。这在本届威尼斯毫无争议的表演都没拿最佳男主才是我无法理解的。 |
|
查理的肉体是那头没有感情的鲸鱼,而他的精神则是猎鲸的海盗,他用食物谋杀着自己。“我也为亚哈感到难过,因为他认为只要杀了这头鲸鱼,他的人生就会变好,但事实上,这根本无济于事”。查理对生活不抱希望,失去挚爱之后,活着只是为了给唯一有血缘关系的女儿攒钱而已,希望女儿过上好的生活,希望她是一个好人,既是出于责任和爱,也是为了“这辈子起码做对过一件事”,他把自己封闭在昏暗难闻的屋子里,就像他的精神被困在那具肥胖丑陋的身躯里,全片仅有的明亮,都集中在了查理濒死前的戏份里,阳光从艾莉拉开的门外射进来,打在艾莉脸上,驱散了她漠不关心的伪装,也终于让查理摆脱了肉体的束缚,与那道光融为一体,他解脱了。片子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各自的枷锁,他们都需要被救赎,但“任何人都没法救赎任何人”,除了自己。 |
|
达伦在交出了2010s最叛逆的电影之后,这一次则完全臣服于主流审美,这倒没什么问题,但全片都是毫无惊喜的陈词滥调对于达伦来说或许就是个问题了。片尾煽情过火,音乐使劲往上顶,硬要拔向一个更高的情感层级,真的太过刻意了。演员调度方面让可活动空间形同一个戏剧舞台,在特定的表演区被叫住或中止动作对应的是演员在台上的走位记忆点。特效化妆有很大的功劳,毫无疑问帮助了演员表演。@Venezia79 |
|
#Venezia79 不知道是不是话改的原因,总体感觉push的用力过猛。暴食片段让我生理不适,一成不变的场景让人审美疲劳。 |
|
达伦再度交出探究人物心理幽微的一出好戏,以布兰登·费舍饰演的Charlie为核心,编织起他与同性爱人、爱人的姐姐、前妻、女儿、邻居之间的扎实的人物关系网,并借助对“宗教”“神性”与“人性”的反思甚至批判,令他们之间的互动时而荒唐讽刺、时而令人扼腕。
尽管故事场景几乎发生在室内,剧本也脱胎于戏剧,但精准的场面调度消解了过度舞台剧化的干瘪,最后的结尾则更添一笔魔幻色彩。
布兰登·费舍奉献了从影以来形象最为突破、颠覆的角色,哪怕只能全程坐在沙发上表演,也能够用眼神和面部表情传递出一个濒死之人的绝望、回顾自己一生时的愧疚以及对他人看到自己真实样貌时的担忧。
过重的体态令他的肢体表达呈现出全新的风貌,哪怕是最简单的弯腰动作都要耗时许久,充满心酸。
|
|
中间还行结尾怎么又是白男自我感动,看腻了,少搞点亲情和解,给女儿夸一顿只为留下她实际上还是一种操控。。不了,不需要这种电影 |
|
这部电影我越看越觉得恶心,尤其到了片尾,最后父亲向女儿走过去那里我真的要吐了。我觉得恶心不是因为角色的体型,相反,前期我正是被这个胖子吸引的,因为这个胖子把胖子的人生演绎得太好了,并且这还是个帅气的胖子(人猿泰山肥成这样还是帅的,尤其那双眼睛)。我觉得越来越恶心这片儿是在太矫情了,矫情得令人烦躁。你想说什么呢?你要告诉我们什么呢?黑就是白白就是黑吃就是饿饿就是吃好就是坏坏就是好?也不用这么个说法吧。还有啊,怎么一到这样的题材就得拉个女的做垫背呢?女人必须被骗,必须繁殖呗?你爱去医院不去医院能证明啥?怎么谁留下钱谁是爸爸吗?我在想这群人是不是总以弱势群体自居?不光明正大的事儿干多了反而还觉得自己忍辱负重了? |
|
年度最佳节食餐单,看完一部起码少吃两顿…… |
|
从什么时候开始,演员扮丑就是敬业了;演员化妆几个小时就值得尊敬了;电影是个自赎的过程,号称直男的爸爸为了男学生,抛弃家庭跟男学生在一起。男学生自杀了,直男爸爸自暴自弃;老了,病入膏肓了,找女儿赎罪了。一边骗看护没钱,一边给亲生女儿攒钱,希望获得妻女的原谅的故事。男主演技是有,但感觉没那么好。虽然同为gay,但抛弃原配,自暴自弃,欺骗朋友,快死开始忏悔,这是我无法共情的一部电影。 |
|
像是另一种画风的《单身男子》,在极致孤独的时光里把绝望转化为实体的脂肪,用富有仪式感的慢性自杀祭奠挚爱。与单男的忧郁不同的是《鲸》更显悲怆,极力渲染不愿被拯救的哀痛和巨物陨落的悲壮。达伦出色的室内镜头调度和布兰登费舍的精湛表演相得益彰,几段查理起身、暴食的独角戏里他如同化身追逐白鲸的亚哈船长,也是那头被当做猎物的白鲸。信仰与凡爱的对立、亲情与怨恨的矛盾如明暗分割的灯光在脸上相对。但父女线实在是刻画得过于粗糙直接,达伦像是清楚这一段即短板又重要,用力过猛地一遍遍强调那句“You are amazing”,过分地煽情反而损耗了我前半段积攒的情绪,当查理在女儿的读书声里站起来,企图把巨物之死烘托得温情而壮烈,给夸张沉重的脚步特写时,我脑子立刻浮现出“假”字。 |
|
拼死吃披萨和竭力站立起来一样燃。 |
|
Sadie sunk the film |
|
我对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的男人实在是同情心有限。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善也没用。如果甚至无法拯救自己,就更难让我相信他可以用眼泪、迟到的爱和无用的补偿去拯救他人。不然男人也太好被谅解了。 |
|
支持Liz申请劳动仲裁 |
|
这电影之所以被注目,是因为它建立于一种“奇观”之上,一种极端的肌体奇观,这奇观本身使得悲剧与困境显性和外化,但如果剔除这种人造的奇观,这个故事本身并不那么饱满,至少绝不新鲜。它从初始的动机和行为的结果的角度讨论了善与恶,讨论了伤害与拯救,讨论了这世界值得去爱还是应该去恨。即便自我戕害,查理仍然有不甘不舍,他愿意让女儿和学生们成为幸福的人,真诚的人,愿意说服他们相信世界的美好。从这个角度上展开出去,最后就堕于煽情过度。故事展开的方向,进展和结尾大多数时候都可以猜中。表演比故事本身要好出许多。 |
|
片名侮辱鲸鱼了,高分是人类的悲哀。 |
|
#VIFF2022# 影展最神秘的片子,最大感受就是戏剧感太强,配乐带节奏刻意煽情。布兰登复出演技出色,把对自己丑态的厌恶以及对他人的友善分得很鲜明,护士周洪的演技也很自然。但正如达伦其他片子一样,结尾把愤世嫉俗的女儿形象神化的处理太生硬 |
|
话剧电影,讲宽恕和努力去改变。隐藏在戏剧美学中,整部戏都在一个封闭的方形房间内,摄像机从一堵墙跳到另一堵,几乎没有空气。某种程度上,人与房间互为一体,人物的身体同样闷热、发汗、拥挤,随着剧情的演进,开始倾向于简单的道德。所有的角色都是单向的,故事里的情感具有操纵性,这都是戏剧的做法。 |
|
他这么胖都不吃披萨饼边 |
|
说是贾玲导演的我都信。就这些角色的表演难度,任何一个肥皂剧演员都能做到吧。我不信这也可以得奥斯卡奖。。。 |
|
又是骗婚gay的sad little story |
|
男主的演技在影片最后几分钟可以封神,但也是在这几分钟,影片的质量开始断崖式下跌,仿佛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在为最后的和解作铺垫,可是人怎么可能在短短的几天消化掉积攒一生的伤害,跨越八年的苦痛学会爱与被爱…… |
|
男人只是逃避责任的男人,女人只是围绕着男人的女人。他完成了自我救赎,被他伤害的人却一直被伤害。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荒谬的自我感动… |
|
自暴自弃还自怨自艾的人连自己都救不了,还要去救赎别人,也是可笑,从头到尾就是自我煽情罢了,还有不要什么都往同性上扯,也是博人眼球 |
|
Disgusting |
|
独自看完,挺窒息的。四星半吧,总觉得它拥有再高或再低的分也没啥意义。生活中一定有着这样的人生,他们不愿再努力活着,他们想要弥补错失的种种,他们信爱不信神,他们对一切都很抱歉。 |
|
呃呃,为什么你们gay痛苦完了伤害到周围所有女人还弄得这么自我感动啊 |
|
导演想塞的主题太臃肿,就像那摊肉一样。 |
|
最后给大胖子读一遍《满江红》就来劲了。 |
|
希望Brendan Fraser拿下影帝!但是这个人物实在有点难以relate,尽管他偏执地将自己的拒绝被拯救看作是某种救赎,但somehow还是让我觉得圣母了些……妈妈说女儿非常evil,可能是因为父亲从小就抛弃了她的缘故,结果你这个爹没跟女儿生活过几天硬要说不是的她不evil她很caring,我整个人be like:嗯?你很懂她咯?当然了,这个片子好的地方还是对于身体意象的塑造。一头巨大的笨拙的拖着腐朽身躯的鲸鱼,载着沉甸甸的悔恨和痛苦,义无反顾地游上岸去不再回头,它不想被理解,更不想被原谅,这是一个多么决绝的故事啊,但是感觉呈现出来却有点拧巴和突兀了,以及,到底为什么暴食?自暴自弃的根源真的有说明吗?给女儿钱,赞赏女儿,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走向她,这些真的是这个父亲最后能做的了吗?或许吧,但总归是有点自我感动了些。 |
|
照顾完抑郁绝食的哥哥 再照顾痛苦暴食的哥哥的爱人 利兹以最了解查理的人自居 但查理心中只有血缘女儿 查理惩罚自己的方式同时也惩罚了他身边所有的女人 这种自暴自弃仍然是男性的特权不是吗 |
|
3.5。一个饿死,一个撑死。一个无神论护士,想保护他的肉体,一个有神论小偷,想拯救他的灵魂。可谁又能真正拯救谁呢?感觉所有的好还都是来自戏剧底本(包括晦涩难明、云山雾罩的主题),海量信息,高速吐槽,快速反转,电影能做的仅仅是塑造出一个更令人信服的肥佬吧。 |
|
一边觉得Fraser把一个让人感到恶心但又能时刻让观众为那句重复多次的I'm soory感到遗憾和绝望的决绝赴死的同性恋演得十分生动,一边又觉得这种drama底下的逻辑太简单直白甚至可以视为一次疲于解释的自我感动,以至于这种缺少现实感的虚空世界内无法与人物行为实现自洽。不管怎样Fraser都值得一个奥斯卡。 |
|
食物是他的酒精,Sorry是对这个世界唯一的语言。死到临头得到同妻原谅,毁灭自己却要女儿重生,老外是没见过中国式父母苦大仇深的自我感动吗?能共情的大概都是《白鲸》样式一往无前的理想主义 |
|
这片子本质就有问题,弱化同骗婚的基本道德,各种渲染亲情和解的所谓感动,真的反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