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香港的最后1小时,她还在接活。飘飘榴莲是香和臭的集合,就像北姑这份职业一样。一直觉得中国这么多女演员,惟有秦海璐称得上是“人民艺术家”,因为她能把中国最平凡卑微的女性演得丝丝入扣,同时挡住任何猎奇的目光。 |
|
感觉整个故事被硬生生的分割成了两部分,在我还没有回过神的时候镜头里已是白茫茫的积雪。还是喜欢影片的后半部分,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东北的小城市。改革中被遗弃的角落里,一群人在冰天雪地里挣扎喘息。 |
|
生活也是一榴莲,我们捏着鼻子走进它,又有多少人能最终从恶臭中吃出甜蜜 |
|
关于内地人对南方,对香港,对花花世界“闯荡”的向往以及现实的出入,我觉得这部片子是很不错的。正如阿芬被遣送回大陆后说的:其实这样才好呢,因为这里才是我的家。不过,有多少人能明白呢?主角回到山东后的那一段,我个人感觉太长太散漫。如果着重香港多一点会更紧凑更有中心感。 |
|
香港作为榴莲的形象(外表坚硬,气味排外,内里柔软)植入外来人的心。后来小芬给小燕寄的榴莲,暗指她在牡丹江已经跟南方水果榴莲在北方一样,格格不入,同时也提醒着她在香港的曾经。无论是外来文化浸入本土,亦或本地人的背井离乡,就如同榴莲,或许外表看来并不被人接受,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榴莲在我看来,并不好吃。故事始于细路祥同时发生的,阿芬也在里面出现。 |
|
青春电影。
背景又有陆港区隔,又有东北下岗,糅合的真是精彩。
秦海璐的线自然很丰富,阿芬的副线也很饱满。
榴莲的象征性太强了,在全剧中的几次出现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让影评家们大展拳脚。
在牡丹江的部分,很难让人想到这是香港导演的作品。浪漫自然是浪漫,但又很朴实。没有过分的抒情,点到为止。 |
|
小燕回东北和老同学们唱的两首歌特有意思啊!原始社会好啊原始社会好! |
|
陈果作为一个香港人居然对东北有如此深入的认知~~ |
|
整个中国是分裂着的。大陆和香港的分裂,南方和北方的分裂,留守者和远行者的分裂。 |
|
秦海璐出演第一部电影就成为金马影后,堪称华语女演员的一大传奇。她不怕扮穷,不怕扮丑,只为把这个角色演绎得更加真实,丝毫没有中戏学生的包袱。她饰演的阿燕住在狭窄混乱的出租房,在床上吃盒饭、抽烟的片段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将一个失足少女、底层人士因生活所迫而出卖肉体的状态演绎得入木三分。 |
|
原来Fruit Chan是香港的贾樟柯呀!影后没看出来。 |
|
表面的风光艳丽是无法自赏的,那是供别人羡慕的。不能言诉的过去和拼搏,只能以沉默和谎言替代。南方,是一个遥不可及却人人趋之若鹜的梦。 |
|
我们向往的生活和我们现实的生活之,间就是一个榴莲的距离!带着坚硬的利刺和难以消化的气息! |
|
挺无奈的,但是缺少力度,感觉只是很多因素在一个人身上的堆砌。不过在所有描写北姑的片子里还算是不错了,只是秦海璐把小燕内心巨大的矛盾和茫然演成了一种无所谓,看起来有点空洞,没有灵魂,比《香港有个好莱坞》里周公子的演出要差一些。p.s.吐槽下陈果片子里的北姑总叫“东东”,>< |
|
陈果的「香港三部曲」之后的续篇完美对接《细路祥》。几次吃榴莲,滋味不同:小阿芬第一次吃榴莲,榴莲臭,但是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吃的香甜;榴莲寄到东北,这是一份小女孩的友谊,阿燕和朋友们一起吃的;第三次吃,是阿燕独自吃,这是孤独、惆怅的滋味。秦海璐好像萧亚轩啊。 |
|
酷热有时 飘雪有时 |
|
三星半。香港和东北的两极对比,榴莲壳坚味臭,但是果中之王。后半段和之前感觉不是同一个故事,陈果的现实残酷又无情,迷茫不仅存在回归前后的香港,也发生在每一个现代化进程中失落自己的城市身上。 |
|
之前就觉得陈果把香港拍出了汾阳的感觉,这一部下半段里的东北戏就真的太像贾樟柯了……一个学京剧的东北人跑去香港做小姐,陈果很擅长找到这样一些颇具象征意味的点……看完很想吃榴莲,我才意识到我这辈子还没吃过榴莲。 |
|
无论是外来文化浸入本土,亦或本地人的背井离乡,就如同榴莲,或许外表看来并不被人接受,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生活也是一榴莲,我们捏着鼻子走进它,又有多少人能最终从恶臭中吃出甜蜜。有关香港,有关东北;有关赚钱的理想,有关南方的梦;有关小姐,有关尊严,有关爱。 |
|
秦海璐演得是真好啊……温吐吐的暖气片,下完雪后泥泥的土道,架大锅收到的境外频道……这些细节很难不触发身为东北人记忆深处的片段,二十年过去了,身边早已是翻天覆地,但每代人回望过去的百感交集却始终如一…… |
|
低端人口生活片段,贫民诗意。非专业演员。朴素自然下的精心设计。本地人与过客的责任感是不同的。工厂记忆。即使回到家乡,她也不再是她。不能说的秘密。街头的政治口号&没有出路的人,原曲&民间改编的词,旁人眼里的风光&自我心理的苦闷。connection: 细路祥。赞陈果、表演、摄影、剪辑。四星半。 |
|
“原始社会好”。。。上下部分南北镜头很不一样,上部分是现实主义的视角,结尾互文时流于表面,有点生硬。榴莲者,外表丑陋奇臭,内在味道却是细腻香甜。题点主旨,看似脏丑的外表,可能是天使般的心。很喜欢陈果,现实主义的手法,底层人的视角。7.7 |
|
90年代最流行《围城》和《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其实,里面的世界也一样啊。我记得初中时,第一次听见对门的哥哥说要离开企业回青岛时我非常不理解,因为那时正是我调皮捣蛋的黄金时代,我觉得做工厂子弟应该很开心的呀。。。陈果这片子差在对里面的世界还不太了解,可能和秦海璐从小在戏曲学校长大的经历有关。并且,铁轨和火车站不是这样玩的 |
|
几乎完美。比《香港制造》内敛、含蓄许多,气质却相同。直接从底层取材,不修饰现实本身的粗糙,也没丢失表达的诗意。秦海璐的表演。拉窗帘、洗澡的细节。不直接交代的离婚。榴莲之喻。沉重感不来自于什么苦大仇深的事件或者有的放矢的批判性,艺术化的再现生活,本身分量十足。 |
|
香港的过去不堪回首,回到大陆却更显落寞,距离最远的南与北,来去皆如异乡人。榴莲飘到南又飘到北,到底是臭是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原始社会好啊,原始社会好」 |
|
自然生长的影片,功劳全归属于导演,营造了很丰富的场赠予天赋过人的秦海璐,她顺着摸索到了塑造人物的真谛,真诚的活过,挽留过,挥手再见过。 |
|
结尾京剧《天女散花》唱段带出“分别心”的概念。经朋友提示,榴莲本身也是一个很容易令人产生分别心的物(气味浓烈,价格贵,果中之王的称号)。秦海璐无论在哪里,都被困在一个充满分别心的社会中,飞花沾身已是无法尽数抖落全身而退了。这种困局感其实已经超越了时代,尽管陈果很注重“时代”的呈现 |
|
闻着臭吃着香、极其坚硬的壳、特定地域产物。。。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便如榴莲…… |
|
飘零已久的人,再靠近久违的事物,就避免不了跟榴莲那般被人认知“爱的很爱,厌的很厌” |
|
很現實的影片 香港到大陸 深圳到東北 社會現實 平淡的人生折射出社會現狀 歌舞升平 皆虛像 |
|
特别是阿燕和湖南人聊天那场戏,完全就是纪录片的感觉,群众演员也真牛逼。喜欢对于90年代00年代初的一切纪录 |
|
全劇由非專業演員演出。“原始社會好,原始社會好,原始社會男女光著屁股跑,男的追,女的跑,追到以後按倒地上搞一搞,搞得女的哇哇叫,掀起了原始社會的性高潮!性高潮!性高潮!” |
|
杜绝任何香艳猎奇,“妓女三部曲”的起始,有陈果色调的平实、冷酷和绝境下挤压出同病相怜的温情。阿燕成为喻体,肉体换取资本,是“香港”的化身,也是平民的日常,谁不是每天被机械雷同的生活所凌虐?要从恶臭中品尝甜美,太易又太难。 |
|
8/10。好有作者味道,悲伤又喜庆却情感克制,细节丰富气质节奏都把握准确,孩子的视角继承《细路祥》,大陆妹惯常反映草根底层肮脏打拼编谎言来渲泄孤独,对在港时的情欲滥交黑市涌动同样不避讳地展现。陈果的镜头质地粗糙其实影调很有特色,迥异冷艳的布光色彩,从推移摇跟到局部特写都有心理暗示性。 @2014-05-09 12:04:42 |
|
难得一见陈果的现实主义风格,全片自然光摄影,没有了光怪陆离的超现实场景。小燕随着前半段香港到后半段东北的空间转换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也就是这种不同环境下生存境遇的展现,让导演不再仅仅局限于他那永恒不变的回归母题。阿芬也真是怪可怜的,《细路祥》里就被遣返大陆,在这儿又被人逮住遣返了 |
|
我很喜欢陈果妓女三部曲中的这一部。
粗糙的镜头中香港底层的一切都那么真实,飘着雪花的东北小城也那么真实。
小燕在香港作妓女谋生时是坦然的,回家后用作妓女赚来的钱谋划将来时也是坦然的。她心中始终有个美好的将来,尽管她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子。
他们几个同学回到学校那段打动了很多人,白晓明帅气的脸上始终有一层忧伤,他是不愿意离婚的。他们在铁路旁高唱原始社会好的时候真爽。
最让我惊叹的是阿芬一家。尤其是阿芬的小妹妹,她才三四岁的样子,不哭不闹,帮着洗菜烧火,一盆肥皂水吹泡泡就是她的快乐。而我们周围的孩子被 |
|
理想与现实,他乡与故园,想要表达的太多。从香港灰暗的小街,到东北的冰天雪地,经历了青春的幻灭,又回到原点。琐碎的生活中,有世事变迁,有人间烟火,一切凝结成雪,飘落在白茫茫的大地上。 |
|
下载的版本分AB两段,而这两段不仅是光碟容量上的分p,同时在内容甚至画风上也迥然不同、判若两片。后半段的陈果仿佛被贾樟柯上了身:雪天、戏曲、舞蹈室、澡堂唱歌、一群好友看火车…… 诸多熟悉的意象给女主角的老家——黑龙江小县城带来了一丝汾阳味儿。如果要猜是哪位香港导演拍的,我大概率会押许鞍华身上,万万想不到是陈果。 |
|
前半段哑火,后半段大赞,将榴莲作为连接前后半段的线索还不错,但是榴莲缘分来得牵强莫名。小芬一家吃榴莲一段颇为不错。 |
|
在香港的那段很不错,回到东北后,画面呈现出一如既往的邋遢。榴莲尖锐的外壳,内心却软的要命,闻着臭吃着香,大概是在形容妓女们的特质吧。 |
|
1.因苏打绿/吴青峰一时兴起追看起《康熙来了》,而后偶然看到秦海璐和陶红那期,刚好提到《榴莲飘飘》这部曾经想看的电影,而后择日不如撞日,索性就看了;2.电影的多样性也让拍摄手法也呈现出多变的可能性,虽然诸如以人脚为视点的晃动手持镜头在常规的商业片不常见,但电影能获得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金马奖和金像奖的最佳导演,也算是对其的一种认可;3.展示一种生活方式或表达一种理论观点,不代表自己就是鼓励或认同,有时只是单纯地呈现展示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某一面;4.《离婚进行曲》:结婚了吧,傻B了吧,以后要赚钱就两个人花!离婚了吧,傻B了吧,以后要打炮就买单了吧!5.《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好,原始社会人民光着屁股跑,男的追,女的跑,追着以后按在地上搞一搞,搞得一个哇哇叫,掀起了原始社会的性高潮啊性高潮啊…… |
|
两千年的片子如今回看,颇有点现实奇观的意味,粗粝胶片下一股隐形的洪流席卷漫灌,裹挟其中的浮萍身不由己的迷茫与无力感,到如今一代人都已成长起来,可时代的伤痕依然存在,只不过被金玉其外掩盖;秦海璐演得真好,情緒转换间分寸拿捏得丝丝入扣。但这片儿更牛逼的是配乐和插曲!<原始社会好>的流氓小调,<你我他她>的朋克歌词——大概比李志的<他们>提前‘共产主义’了10年吧。。/ 某些写实片段可以直接充当田野调查实录。/ (PS. 我好像还是在尽量避开这类电影里的灰色隐喻) |
|
非常喜欢。没想到陈果竟然把原汁原味的东北拍了出来,即使秦海璐的一口辽宁普通话充满了违和感,那种最接地气的东北人的说话及生活方式都是栩栩如生的。现比之下,白日焰火也是拍东北,却拍的是个假东北。HK的故事也是精彩。最令人惊喜的是群演都是非专业演员。虽是秦海璐的处女作,却是非常的成熟。 |
|
(阿芬,很高兴又见到你。)我想小燕和阿芬躲在酒店后巷目光相接的一瞬间,宣告了她们友谊的正式开始。相同的窘迫把阿芬先前看小燕的怪异眼神消除。所以看着过年爸爸买回家被妈妈咚咚咚扔下楼的榴莲,阿芬毫不犹豫就想起了那一天的小燕,决定给她寄一个水果之王,写一封信说你那里好不好。 |
|
感觉是两部不相干的电影,硬是被一个榴莲串起来,而且本片最大的震撼是一天38个啊我天 |
|
只有看过《榴莲飘飘》的观众才会明白《三夫》为什么彻底背离了陈果的初衷。理想与现实将灵与肉不多不少刚刚好切分成了两等份,这也是为什么中途会有同时观看两部电影的体验。事实上,它深藏不露的内核已经暗示了人们要把这部“果”中之王一劈为二细细品味。我们最终看到,这个排他(杀伤)性极强的“凶手”既没生在香港也没长在大陆,而是来自美国。为此在《细路祥》看来,这个外来的新鲜事物不是改开的结果而是其前提——梦的代言人。从深圳一路快递到牡丹江,它的造型火遍了大江南北,它的暗香飘进了千家万户。时至今日,想必再也没有人嫌弃这个地雷似的丑八怪了吧。但影片却没有流露出一丝对于全球化的讽刺或者批判,作者只是用一种平静、柔和甚至是温暖的语调提醒你:在人们各自讨生活的过程中,性作为劳动力而非作为享乐主义存在的平等性与重要性。 |
|
想起家里第一次吃菠萝蜜的场景呢 虽然没有用到斧子那么夸张啦 也是超迫不及待地看着爸爸慢慢剖开这个新奇的水果 然后全家震惊了 然后把它隔离在一间屋子里面了 然后大概是爸爸冲进去消灭的它吧 哈哈 |
|
从灯红酒绿的香港到冰天雪地的东北,陈果一眼看透了华人的底层世界。人啊都想去高处闯一闯,“贪念”流水人家的是朴素善良,志在高处不胜寒的有他的罪恶。回头看,我们更喜欢那些朴素的人回头叫你声兄弟,痛恨那些抛弃我们头也不回的人,但毕竟榴莲他们吃的比普通人更多,满是妒忌又何必?最好得秦海璐 |
|
在香港的部分本来沉重却拍得轻盈梦幻,回乡后本应温暖却灰暗写实,对比强烈。把多年前的东北拍得那么真实贴切的导演,竟然是个香港人。早在2000年,就已经拍出了现代年轻人在外漂泊的无依感,他乡不是故乡,可是故乡的矛盾却在于,你成长了,它还没有成长,于是故乡也不是个能让你安心栖居的好地方。所以我们无论去哪里,都是异乡人…… |
|
陈水果转型,但没转身。“回归”三部曲里陈果有两大特点:一是构图精密(源于他对日本电影的喜爱),二是配乐带有强烈的暗示性。《榴莲飘飘》里他改用纪录片的方法摄影,配乐也极克制,所以有人说这片儿像贾樟柯也不是没道理。只惜妓女这个主题陈果扎得不够狠不够深,不如回归来得有时代流转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