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Issa Rae要改的新版而看。虽然仅是抢劫片的陈词滥调,甚至也会有很明显的逻辑硬伤。但若干年后回看,甚至是《寡妇特工》的再度更新,它仍是一个很具有流行文化意义的时刻:非裔美国女性站在了中心,还有她们平时所面对的困境和难题成为作案动机,而故事也从单一的动作故事过渡到到更为情感元素的讲述,仍然较很多作品形成了明显的区隔。四个女演员演得都相当不错,算是有额外加分。 |
|
最后的最后 Stoney得到了她想要的自由 代价是永远失去了她此生最好的朋友 其实这一切只来源于她们所遭受的不公 若是她们曾经都能够被好好对待 结局会不会不同 然而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如果 |
|
明面上故事实在有点太普通了,换成全男班就显得无聊了。但四个黑人女主互帮互助的犯罪主线,当然是要结合时代结合社会去考虑。这就是它比起其他银行劫片特殊的地方,甚至台词里也提到这点。P.S. 又看到模仿教父,可见马龙的表演确实经典。70 |
|
一部很旧的电影,黑人老师说他每年要看20遍,而没看一次都觉得特别感动。结局特别特别悲壮,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种自由,总之,难过的说不出话。 |
|
结尾很出乎意料 也让人们想的更多
|
|
今天学校的lgbtq society播放了这部电影,因为是black history month,所以选了这部黑人姐妹情电影。
观影者大部分是男转女跨性别者。看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跟人家交流起来,她有女朋友了,还是在国内找的女朋友!然后我整个人都不行了,我怎么就不能在国内找到女朋友呢?而我来了英国后,目前也没找到女朋友!
md,幸福都是别人的,我什么也没有。在公交车上酸了一路,回屋的路上,忧伤落寞又孤独的我情不自禁地哼了Queen的somebody to love。
亲密关系对我来说怎么就这么难以获得呢?我现在深感怀疑自己的交友能力。我到底是怎么了? |
|
又是一部针对特定人群的小众作品,黑人的优点就是从马丁路德金到现在,各种民权领袖和电影导演知识分子都在为自己的种族和社区声嘶力竭的呐喊正名,他们理应拥有自己的第二位黑人总统,他们理应享受其它有色人种艳羡的"黑命贵" |
|
真的还挺喜欢的。角色其实写的都还是立体的,都有足够的时间去给她们反叛的理由。有的地方真的太沉重了…喜欢结尾,给我一种末路狂花/邦尼与克莱德的感觉。 |
|
难得一见!描写女性之间的江湖义气与深情厚谊,这次是四人组的末路狂花,中间模仿教父那段太有意思了! |
|
多少族群的帮助(同一阶层的帮助和不同阶层的开导)和白人的怜悯才能给予一个黑人向更高的阶级晋升的机会。 |
|
朋友那么好 爱人那么好 连敌人都那么好 |
|
到最后击杀frankie时她问what's the right procedure when you have a gun to your head的时候终于被带进这个故事,还有警察大喊的wait。Don't you stop, don't you run, don't you cry. You'll do fine, you'll be good, you'll get by |
|
黑人姐妹的“末路狂花”,四位女主角塑造鲜明立体,而银幕上刺激的犯罪和枪击背后,关于系统性压迫以及police brutality却是真实写照。事实上同样的故事类型,women of color作为主角真的太少,而Black sisterhood所要经受的风浪,可能让女性之间的情感更加真挚。然而,情谊真的比钱重要么?生命的失去固然可惜,然而有了钱成功逃出生天的Stoney也算是可以重新开始。电影除了主角外还有其他各具特点的黑人女性形象,而在90s将Black lesbian作为主角之一也是其progressiveness的地方,唯一不能理解是将白男警察作为某种正派的depiction,他的每句道貌岸然都让人想翻白眼。 |
|
我印象最深的竟然是那段床戏!!! |
|
好久没看过这么优质工整的商业片了。黑人女性情谊、种族主义的讨论。最后白人警察的觉醒真是全片最扣分的地方。 |
|
挺工整的,也挺俗套的。配角人物具有同情心也是要有底线和原则的啊,一个警察怎么能因为同情而故意放走屡次抢银行的人呢?太不专业了😂 虽然重点是种族和性别。 |
|
黑人女性抢劫,这些个元素放一起还挺吸引人的。拍得还算可以吧。 |
|
这电影也就这样,最喜欢的场景就是她们模仿教父的那一段,意大利人手势学得太好笑了,再有就是那个抢了12G但最终银行报了90G,银行比起gangsterr狠得多,这TM才是real robbery |
|
拖了很久才看,片子确实很不错,剧情不错,演员演得也不错,当年的剧情片质量就是普遍都比较好 |
|
高中那会儿在风云剧场频道看的。非常好看!结局很感人! |
|
还好最后剩下一个吧··· |
|
多希望她们能一起逃出去啊,有几幕惨得我不敢看, Stony太漂亮了,Cleo好悲壮,我宣布low ride真的很帅T T |
|
虽然牵扯到种族问题,但处理的还是非常流水线商业片 |
|
一起疯闹一起抢银行的末路姐妹 |
|
Thelma & Louise can't compete with this, cuz they're white. |
|
要是最后一个饮弹身亡或者绳之以法还可以+1星。不过那就有点黑妹版末路狂花了 |
|
事实证明如果你想要在crime film里活下去一定要谈恋爱,谈恋爱可能也会死,但是不谈恋爱必死。 |
|
结构很完整,没有美式商业片里令人咋舌的桥段,但看转换性别后还是得有个热辣小妞承担主人公女友身份,来一点令人“聚精会神”的片段实在是很想笑啊 |
|
CCTV6看的吧~~~ |
|
剧情挺简单的,但几个主角之间的友谊还是能打动人。queen latifah最好的表演,美国韩红, |
|
我觉得她们互相裹挟着彼此,悲剧从最开始就是注定的。 |
|
2.5吧……后面警卫跳出来可以铺垫一下,不然真就是?? |
|
层层递进的情绪,加上影射现实的困境,即使是1996年的电影,也像极了当代社会女性群体以及少数族裔的困境,凌厉迅速的背面是面对家人爱人朋友的心软与无助,是另外一个维度的被社会逼迫的《末路狂花》。 贾达·萍克·史密斯 / 奎恩·拉提法 / 薇薇卡·福克斯,三位主演的表现十分到位。原声音乐也带有很很深沉的情绪,建议去听。 |
|
三次抢劫次次递进,从一开始的滑稽荒谬直到最后一次的凌厉彪悍,非常过瘾。很优秀的黑人题材犯罪片。 |
|
居然是1996年的电影,拍得真好,不仅有枪战有飙车戏,还有她们的生活与困境,每个女主都那么动人而精彩。 |
|
一起抢银行走向不归路,没想到打破生活困境的方式只有成为一个抢钱罪犯,模仿教父那段太好笑了 |
|
成本有限,剧本来顶!虽然最后的结局有些过于理想,但造成这种现实落差的原因确实实实在在的,金钱和阶级造成不平等,而暴力对抗歧视却只会换来压迫,底层人民又该如何来抵抗不公? |
|
黑人四姐妹版末路狂花 |
|
ghetto电影 如果是白人阵容肯定不会如此小众…题外话:不敢想象在国内做非裔美国人会是什么惨状。 |
|
勉强两分。看睡着了。四个底层黑人女性靠抢银行奋起反抗社会,但本片没有社会片的写实跟深度,也没有犯罪类型片的爽快和技术门槛,通篇只是个动机明显和执行笨拙的三流剧本——前半小时铺垫四个女人抢银行的理由,因为穷和无知被剥夺抚养权但是又特别难舍孩子的这种臆造感明显的典型角色我都不提,史密斯老婆她弟弟被一群警察举枪包围时竟然去怀里掏出一瓶酒的设计直接把我看笑了,咱也不知道这个角色脑子里在想啥,而且你要说弟弟之死引发了史密斯老婆的反社会倾向,这跟后面的戏也缺乏衔接。包括史密斯老婆的爱情线,其作用肯定是引出最后的悲情结局啦,但她和男方的爱情戏写的演的都毫无激情、逻辑,只剩个尴尬的功能性。抢银行的动作戏也是摆个机位就开始拍,场面氛围是一点都不追求啊。 |
|
insane, yet insightful ... the most thrilling part is not how they commit the crime and how they manage to get out, it is always about how they make their choices ... |
|
四姐妹版末路狂花 |
|
那时还是Jada Pinkett |
|
这个毫无深意的性化译名绝对是零分。无论是sister间的友情还是lesbian couple之间的爱情、过路一样的女女互助情,都达到了女性主义电影的标准,即便是结尾也勇气十足,又刺激又难以言喻的一晃神,故事就此落幕。女主角们枪击的样子帅酷了! |
|
自己选择就要自己承担,我不为她们感到悲哀,之少她们证明了自己的勇气 |
|
很久之前看的~但是有的场景印象很深 |
|
四人版末路狂花,前面铺垫有点长,十一罗汉要照这套路得拍成电视剧 |
|
贼喜欢那个cleo 太man太爱了好吧 四个疯姐妹 这种结局怎么看都太可惜了!那个时候的贾达好有气质 原来 钱和友谊真的无法衡量 |
|
群像人设-各自导向犯罪的企图挺用心的 |
|
黑人版末路狂花,但是很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