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是台湾亚洲黑色特别行动小组……”。政治上相当敏感的囧片,现在已经根本没有拍摄、上映的可能了。过场旁白的图片剪辑简直太亮了! |
|
原来菲利普船长里面最后玩的那套在这里边早就玩过了,最后组长的那场戏实在搞笑了。里面的一些台词实在敏感,现在哪部片敢放这样的台词,这绝对是这片的一个牛逼之处,还有那些搭配介绍独白乱入的照片亦是怀旧风格之作,别有一番风味。 |
|
旧影回眸,三点感受。一,并不是敢于让大牌明星或核心角色死于非命就能让一部商业类型电影取得成功。二,冻帧画面配新闻旁白,与其说手法别具一格,倒不如说只为弥补资源有限的无奈之举:剧情说惊动最高层,可你又不可能动拍最高层。三,当年很努力地把恐怖分子塑造为意外促成两岸破冰合作的共同敌人,可三十一年过去了,人们尴尬地发现真实生活中的共同敌人其实并不存在,敌意仍然产生于当事双方自己的面面相觑……所以这部电影的时代功用,就有点像是王学圻角色所主导的反劫机行动中的障眼法缓兵计,只是为了不让最后的彻底摊牌来的太快! |
|
80年代末反恐题材商业片。居然张艺谋导演,顾长卫摄影。葛优巩俐王学圻主演。黑历史啊!对台海两岸的政治交往描写当时很主旋律,放现在绝对政治不正确!好像用真军方直升机民航机来拍,算是大手笔。剧情和军事方面太幼稚。葛优演劫机犯怎么看都搞笑。幻灯片新闻式的过场省钱又真实,还植入广告!碉堡! |
|
[想看2009-10-04] 其实也算不上是国师的黑历史了,娱乐片大潮谁没掺和一脚是咋地……现在看意外地有喜感,有头发且没红的葛大爷说了N遍“亚洲黑色特别行动小组”(这么丧的名字肯定没有好下场啊)。不仅能把指挥权交给国军,而且我军正副队长都牺牲了(!!!),足见这片子的尺度与喊话的本意,但是姿势还算好看,拍得清晰准确,有些地方还颇为剥削,其实有成为Cult片的潜质。手法上过场戏和各种信息用“新闻联播”式的解说加照片蒙太奇来实现,确实在中国电影中很少见,可能也是电影史上能留一笔的手法。 |
|
不看不知道啊,“别打脸!”和“做完这个任务,我就回老家结婚”是从这里出来的,片末的几个镜头让我感觉到这的确是张艺谋的作品,这里没有褒贬的意思。冲这两点,加两星。 |
|
张艺谋的初次商业尝试,选取了动作性极强的警匪片。敏感而有趣的两岸关系,背景的交代和改变由一系列静态照片和旁白来贯穿,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政治表述方式。受制于当时不成熟的商业片制作模式,影片整体泛善可陈,情节不够紧凑,戏剧张力不足,动作场面没能突出。虽是一次失败但也算有意义的尝试。 |
|
整部电影就像那屡屡犯错的营救行动一样,漏洞百出。典型八十年代国产片,又想模仿好莱坞类型片,又不敢脱离大陆主旋律背景,技术上的粗糙更是使得影片山寨味十足,绝对是张艺谋的黑历史。影片进行了一些反类型化的尝试,不过追求真实性的代价就是让影片更难看。那个片尾曲,导演你真的不是来搞笑的吗? |
|
飞机,特工,台湾,这些当年都是很有感觉的元素吧,现在回看,也还可以。就是葛优怎么看都不想个黑老大。 |
|
此片对于大陆和台湾在意外情况下默契联手的设想很大胆;这次人质营救行动代价很大,解放军方面牺牲了正、副队长,台湾方面也牺牲了多名士兵,人质死亡两名;于荣光用的弹跳箱让我想起《国产凌凌漆》中周星驰用过的类似道具;巩俐完全是花瓶式的角色;滚动的演职员表竟然放在影片开头,挺新鲜 |
|
三星半。1.好多槽点在当时应该是亮点。云烟、内地食品+港台音乐,细节全是张有意展示两岸关系。2.刚开始的手提摄影跟拍加快速剪辑也是亮点。3.葛优很认真,不过考虑到他之后的角色,确实很搞笑,巩俐还是一如既往的性感。3.张拍此片,应该有意顺应大众文化需求,又不触怒主流意识形态。 |
|
很不张艺谋的张艺谋电影。
葛大爷脑门儿一出场就笑喷,当成纯粹的喜剧看观影体验还是很不错的。ppt式后方大环境介绍配合着喜剧的节奏很有意思,节奏欢快。
剧情虽然很普通,但好在喜剧效果营造甚佳,讲了些现在不敢讲的话,做了些假装严肃却无厘头的事儿。 |
|
①作为内地类型片的起步和探索,电影依旧背负着「政治任务」的重压;②用大量「新闻图片」作为背景介绍究竟是出于取材困难还是故意的「纪实风格」?不过从电影的故事性而言是完全不及格的,更像一种漫长的「直播」;③作为当时内地电影的「全明星」阵容,可惜表演都被「人为」地压制,只有葛优的反派风格一直延续到「天下无贼」的黎叔;④总体上编剧依旧没有摆脱「高大全」、「默默无闻」和「家乡牌」这些老套的设定;⑤最后的「三分钟全剧回顾」也是莫名其妙。 |
|
“亚洲黑色特别行动小组”倾力奉献的黑色幽默片,于荣光、巩俐负责打酱油,葛优负责搞笑:“算了吧,共产党就爱耍花招”、“不要打脸”、“去提高一下你们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 |
|
国师试水娱乐片,结果拍了个四不像,既没拍出劫机的惊险,政治元素又如此生硬,中间用图片剪辑来推进剧情的点子还不错,其余不管人物塑造还是剧情编排都乏善可陈。 |
|
严肃的一本正经,拼贴的天南海北。产于特殊时期,理应特殊对待。 |
|
张艺谋的商业尝试,但当时制片厂的工业水平不足以支撑,张艺谋自己都不满意,“商业片暂时不是我的战场”。灾难化地旁白叙述。剧本的荒诞感,每一次解救人质都是失败。当时两岸处于蜜月期,紧扣时代脉搏搞了个海峡两岸一家亲。葛优一头秀发,饰演悍匪。 |
|
《代号美洲豹》表面上是一部恐怖劫持的灾难片,在反恐时代还没有来临的时候,这种影片就透出一种硬编、假造的痕迹。在当时强烈的批评之下,连张艺谋都不敢承认这是自己的真正作品。 |
|
两岸的硬照不错。结尾太纱布了,而且一共就76分钟,还凑了6分钟的蔡国庆MV...大概很多素材都被剪掉了?毕竟是高敏感题材,也有可能国师当时太忙,没投入太多心力。 |
|
修复版重温,张艺谋第二部导演作品,也是他导演生涯中最不愿提及的电影。就连张艺谋自己也在采访中承认这部电影不是他想拍的,完全是“为了还人情”才勉强答应做导演的。原剧本其实是一部带有政治惊悚元素的犯罪动作片,创作者试图通过海峡两岸合作应对劫机事故,来表达两岸互通的美好希冀。当时张艺谋虽然看不上这种商业娱乐题材,但对于剧本中涉及的政治元素很感兴趣,才最终同意执导本片。可惜的是,当时的内地制片厂既没有制作这种商业大片的经验,也缺少技术和资金,张艺谋只能在拍摄过程中一切从简。张艺谋曾经在一次采访中承认,《代号美洲豹》上映的版本其实是被迫把“所有政治元素”全部拿掉了,再加上剧组无法真的去台湾和香港拍摄,最终只能通过一些照片剪辑进故事中,充当讲述国际背景的新闻播报。 |
|
童年,郑州,影院。2008/10/13清晨CCTV-6 |
|
在线的都是被删了十五分钟之后的版本。不过其实还挺逗得。黑色幽默?不好说。幻灯片的出现简直笑出腹肌。哈哈哈哈····【我们是台湾亚洲黑色特别行动小组】于荣光那个时候帅爆了···· |
|
手滑转到中央六,听到新闻联播一样的旁白外加各种战机高射炮画面,以为是历史大片,结果下一帧出现了葛优的脸。。。也许这片子在那年代确实是个不错的黑色幽默,不懂历史背景还真看不了 |
|
张艺谋给王朔忽悠以后拍的,至于烂不烂,可以用《空中监狱》《空军一号》对看。这片子搁在老谋子的履历表的扎眼程度远超《三枪》。 |
|
张艺谋和小伙伴们的黑历史,但是相比三枪和山楂树,此片已算诚意之作,日式黑帮片的质感隐隐作祟。 |
|
典型的说教式电影 一帮恐怖分子为了营救被捕的头目 通过收买空乘人员劫持了台湾富商的私人飞机 因为飞机事故而迫降大陆 为了营救人质 北京和台北进行了历史性的合作 整部影片充斥着大量的新闻性旁白 至于影片结局当然是人质被成功解救 恐怖分子被击毙 不过中间也付出了多个反恐人员以及人质性命的代价 |
|
喜感十足..看完发现里面有王学圻 |
|
导演说照片幻灯片在那个年代很先锋很前卫。第一次看到葛优演大反派,只是这部只有惊险没有情感,人物塑造得太差了。 |
|
好诡异,这是老谋子拍的吗?故事也太无趣了,旁白配照片,结尾音乐MTV回顾故事,政治上还挺敏感,死了一群人,其实可以都不用死的,死得特真实,但是看完好想笑,骚瑞。 |
|
主旋律不主旋律,类型片又谈不上,拧巴又生硬,堪称所有主创的黑历史,国师上世纪唯一的败笔。比较敏感的题材,野心与诉求都能感受到,但又浅尝而止,东拉西扯的单方面YY,呈现出的成片效果又尴尬又搞笑。绝对是巩俐最失败,最没有存在感的角色,沦为花瓶般的摆设,结尾还嗝屁了…葛大爷哪里有恐怖分子二把手的气质啊,演马仔都嫌滑稽没格调,可能和王学圻换一下会好点吧。彩蛋:惊现东京杀马特… |
|
80年代末,中国电影人一心或者是无心想拍一些比肩欧美港台动作片的影片吧,结果搞出一堆雷人的东西。与众不同的是,这部云集了如今的一干明星,葛优,巩俐,张艺谋,好像还有王学圻~现在我们骂无极,骂三枪,其实和当年比,中国影片的进步还是灰常明显的。 |
|
主旋律类型片的早期尝试,比之现在的突突片多了在形式上的探索和剧情上的打磨,虽然很多片段看来有些格格不入的尴尬,但似乎理解成为一种刻意为之。 |
|
NO LAW TO SEE |
|
我去 满满全是吐槽点 一开始我还默默记下 到后来已经超过我所能承担的负荷 好累好无力 把其中穿插的照片挑出来都比这电影有点意思 最后那段的摄影有点张国师的意思 这绝对是黑色幽默 噗…… |
|
6,张艺谋并不成功的商业类型化尝试,不过我一直认为这样的尝试其实是有一定意义的,毕竟现在的语境这样的政治惊悚题材我们连触碰的可能都没有。十庆当时还有个剧本也是个政治惊悚题材,给了黄蜀芹,这个人的脑洞实话说真的很大,而且是真的敢写,现在的政治环境也不可能看到这样的台湾题材电影了。 |
|
导演张艺谋,摄影顾长卫,主演葛优,巩俐。超豪华阵容 |
|
张艺谋自称本片为生涯耻辱,果不其然,烂到看不下去。老谋子的大部分电影,无论叙事水平高低,制作水准皆是硬朗,本片算是唯一例外,左看像经费不足,又看像仓促赶工,像学生习作,更像劣质的港产片模仿品。“祝你走运!”【1.5/10】 |
|
看这部戏的时候还没有觉得老葛同学搞笑呢 |
|
就冲这题材、就冲葛优演的角色我怎么也得给四星! |
|
看点1.葛优饰演恐怖分子,不搞笑那种,2.一直觉得巩俐土,本片发现她别有韵味,3.最不像张艺谋电影的电影,大概率真不是张艺谋的,本片双导演制,我猜实际干活的是另一导演,张艺谋名誉上挂个职,毕竟从时间上这不是张艺谋第一部作品,和前作和后作风格都联系不上张艺谋,你可以说是尝试,但本片的出现和定位真的很吊诡,想表达什么,片中部队为什么冲过去然后被恐怖分子射杀,没有理由,反而传播了为了杀恐怖分子不惜牺牲人质的印象,本片在谈到北京,香港,韩国,美国,台湾时,一概用当地观光幻灯片带过,真的很出戏,想表达什么,更像一部未完成作品,除去开头和结尾字幕只有70分钟,4.国内应该唯一的高度敏感时事政治题材电影 |
|
这片竟然有删减,我清楚的记得,小时候看的时候,有个葛优在手上弄了摩丝(发胶),然后揉搓女孩大腿的镜头。当时我对往姑娘大腿上打摩丝十分不理解,后来长大了回想起来,才知道是变向摸了女孩大腿。这个桥段竟然被删减了。45分钟黑屏了一会,应该就是那一段。。。过分!妈的!差评!! |
|
老谋子的第一部娱乐片其实还是比较手生…更像discovery的纪录片… |
|
那个台湾特种部队的指挥官是年轻时的王学圻演的么? |
|
很有时代气息的一部片子。但是创作上真就不好看,虽然才77分钟也觉得难耐,故事创作不好,选角也不好。你很难相信葛优是名牌大学毕业气质不搭。所以虽然大牌云集,却有尬演之感。摄影顾长卫导演张艺谋,但是其中没有发现太多导演的自觉,倒是在大家下楼梯时,男人都是远景全身,只有着短裙空姐是拍了局部大腿镜头,而巩俐则是长衣长裤远景全身得到了男性待遇。就很耐人寻味。 |
|
救人质开始是狙击枪瞄准,后来怎么变步枪扫射了?最后梁队长的牺牲有点假?明明那架飞机已经有士兵准备暗杀刘庭君了,让梁队长冲上去强行牺牲有点牵强。 |
|
毫无张艺谋的痕迹,巩俐靠颜值拿到了百花奖。 |
|
小时候看的,说“解决这个案子我就去结婚”的人最后会死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吧。 |
|
哈哈哈哈,这片太诡异了....CCVA正在播! |
|
虽然一切到背景介绍就变成PPT切换加新闻联播腔(这种设置太“反电影”了,尤其是在一部动作类型片中啊!)。但是人质竟然会死,我军竟然略显无奈,两三个回合的正反派争斗竟然还能让人看下去,结局竟然是悲剧向的,也算是难得啊,只是影片丝毫没什么张艺谋特色,你说是冯小刚-王朔拍的我也信。 |
|
照片很精彩 对比现在 中国电影审查真的变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