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前作本片的风格更加诡异(中途马布斯博士的眼神堪比恐怖片……)。本作的编剧是导演的妻子冯·哈布,她是纳粹党员,后与丈夫离婚,但批评家因此说本片没有渗入导演对时代走向的担忧,显然也不是如此,结果该片在德国被禁,二战后才重现于本土。前作的主角文特没登场稍显遗憾。 |
|
大街上杀人,阴魂不散操纵犯罪都是经典 |
|
“那眼神让人不寒而栗浑身发麻。这家伙如果不是疯了,只凭眼神就能随便指使别人做任何他想要做的事儿。”这是《马布斯博士的遗嘱》中精神病院男看护的“观后感”。突然想到,如果要搞一个影史上“与台词中角色性格描述的夸张渲染最相匹配的角色造型”排行榜,本片此景应该足以位列三甲……“从监狱里出来后,希特勒被禁止到处溜达,所以他专心致志地写书,众所周知,他的书比较神奇。 《我的奋斗》,那本书一开始每年能卖几千本,不温不火,写的乱的一团,就跟个精神病人呓语似的,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而且内容非常多,八百多页那么厚,据说当时全德国只有三个人看完了那本书,其中包括帮他校验的那俩人。” |
|
9。若是不与时代背景与纳粹精神联系在一起,那这部电影只能算是中上水准的犯罪佳作,有声电影时期的朗在阴暗气氛的塑造以及对演员表演的掌控力上以及有所下滑。但是若将某种意志对号入座,那整部片子就变得细思极恐,或许朗的本意是指纳粹,但红绿白等等似乎都可以直接带入,不禁让人后背发凉。 |
|
我们刚看过意志的胜利就看了这片。感觉相当震撼:我也很难指责德国的热血青年踏过腐败的魏玛,拥抱阳具般勃起在德意志土地上的纳粹呢。这些电影中的腐朽感是奥逊威尔斯甚或劳顿那样的表现主义学徒很难学去的。这片的政治警示讯息对于我来说是明确的,但对于其时的德国小青年呢?还是高高举起右手容易些 |
|
8/10 除了节奏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些慢,没有话说。33年的电影就已然很成熟了呀 |
|
结尾太仓促... |
|
看得真是让人心惊胆战啊。啥叫表现主义,今天算是领教到了。 |
|
精彩,没想到弗里茨能这么厉害 |
|
7.2;crazy Lang... |
|
4.5,扣的0.5是為了那個具有傳承意義的疊印。 |
|
能别看见德国就标表现主义吗?Lang怎么也算是经典主义吧。另外,这集里马博士的造型很有Yoda风骨。 |
|
邪恶的意念如幽灵般在德意志游荡。 |
|
阴魂不散,心灵魔障。 |
|
卡死里!再买 |
|
4.5跨越愚昧的界限,行尸走肉般遊走在世界中心,形成一隻無思想、無追求的浩蕩隊伍,遊說自己,遊說別人,反抗不可行,沉默最中聽。這片何止是納粹時期禁播,要是放在我朝,換個湯,不換藥,也會被雪藏吧。 |
|
mabuse的幽灵在飘荡 |
|
D9 |
|
鲍姆医生的办公室翻阅马布斯博士的手稿一段,表现主义的典范。所谓的灵魂附体,就是一种迷狂的精神崇拜, |
|
8/10。“门后的秘密”是最重要的意象:开场告密者出工厂门遇袭、匪窝从公寓门缝开枪、医院办公室门后机械复制的声音;透明鬼魂的声音载体比喻成扭曲现实的恐惧(告密者被逼疯保持打电话的状态),男女主角拉开帷幕只见话筒不见其人那场景齐泽克分析特别清楚,压垮地面逃生的洪水象征颠覆社会的疯子势力。 @2017-05-21 01:58:35 |
|
7.7/10
看的人毛骨悚然 |
|
/245 |
|
混乱的意义来源于“混乱”本身。我们畏惧的不过是一盘录音带。失业、马克贬值......在朗的这部影片中有太多对(1933年)现状的暗示,卡里加里式的马布斯影射希特勒。是纳粹德国时期代表着人们的恐慌的游魂。并非那么乐观的结尾意味深长。朗对尼采哲学有厌恶感,这当然归咎于希特勒的“刻意误读” |
|
原来第三部的很多情节是照搬第二部。 |
|
一部当时在德国被禁的电影 说是间接的反映了法西斯对社会的潜在影响
真是不可多得的好影片啊!!! |
|
经典 |
|
预言家 |
|
所谓借尸还魂,这种恐怖让密室幕布后面的一个空响的声音给做到家了。 |
|
灵魂附体 恶地传播 跌跌绊绊的有声片 |
|
疯狂领导指挥队伍犯罪,进了精神病院后,治疗医生也逐渐变成狂热分子,退居幕后继续领导犯罪。剧情还是很前卫的。特效方面的几次爆炸和大火也很出彩。特别是开篇五分钟,没有对白,但剧情特别紧凑。 |
|
超越前作,不朽的诗篇。 |
|
已经是33年的了 |
|
绝对的技术流 |
|
打造犯罪帝国的终极目标明显影射纳粹,表现主义的运镜、布景很精妙,画面上的处理更不用说,灵魂附体那段马布斯博士非常骇人……结尾有点仓促,虽说穷途末路的新博士再次走上了和老博士一样的道路,但对比前作少了更多的表现空间。马布斯博士代表的是一种危险的犯罪欲望,非实体的罪恶又怎能被轻易毁灭呢。 |
|
很多次被表演逗笑了,难以相信这是三十年代的作品 |
|
诺兰心水十佳.黑暗骑士马布斯博x,上述的搜索结果.影评短评.长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081747/ |
|
社会隐喻性和批判性更强,对当时和后来纳粹的特质做了精辟反映。 |
|
非常有启发性的故事,虽然影射纳粹,但表现出来的却是双重批判的效果,让人反思的部分相当多。马布斯博士的概念还能玩到这个程度算是意料之外。 |
|
既有剧情,又有动作,人物繁多,线索复杂的大片 |
|
这部片子怎么有两个条目... |
|
无线电时代的惊魂曲,不能言说的心理恐怖(Mabuse的声音是缺位的),帘幕之后当然空无一人。镜头构图动作还是凝练静止完整的默片风味,但节奏美妙至极。罕见缺少声音则无法成立的作品,朗!导演中的导演。 |
|
弗里茨·朗的表现主义经典。神秘主观运动镜头开场极为惊艳,群车按喇叭以遮掩刺杀枪声的场景已被致敬搬用多次。对犯罪王国计划与邪教精神控制的描摹颇具预言色彩,副线的崇高爱情与忏悔改过也是屡试不爽的万应灵方。马布斯博士的游魂附体,帘幕留声机,凿水管自救,楼道枪战令人印象深刻。(8.5/10) |
|
那是你的脸 |
|
已不仅是单纯反派而是魔鬼化身的马布斯是系列中的成功关键,也是时代下的伟大创造。时隔十一年延续表现主义风格化影像,并未老调重弹的朗用精神操控代替迷幻催眠,在无形的肉体下继承思想令人毛骨悚然且显得意味深长。而纳粹主义兴起的影射也使本作成为一则深刻的政治寓言。 |
|
错过开头等于没...尽量别吧系列。时代意义禁片,漂浮在柏林上空的纳粹幽灵。#1932年的纳粹统计是,81%的电影公司流着犹太血,电影编剧的比例是41%,导演则是47%# |
|
看完「玩家马布斯博士」再看这部节奏上像马车换汽车,除结尾潦草其他都狠好。 |
|
the immortal Dr. Marbuse |
|
序幕极雅,轰隆的外响,伏倒的累汉,标题的含义像怪兽一样降临。剧情打开后,多线索排整端丽,观感逐渐变得复迭,多次电话和邮件让时间滴落可感,导向气弱。却未曾想最后要找到个实在钵体,跟他么开玩笑一样。此时的朗半截身子已经出走好莱坞了。 |
|
黑色压倒一切,一切可以重新开始。 |
|
马布斯博士三部曲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