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医学生惊叹于这部电影的精准。疾病、治疗、死亡,医生的心理,患者的思想状态,自我认知的颠覆,被剥夺的尊严,难以忍受的疼痛,艰难的一丝丝呼吸,最后回归孩童般的脆弱。没有刻意煽情,没有矫揉造作,一切都是以最平常的姿态出现。是的,死亡一点也不伟大,也不辉煌。 |
|
生产再也不为我们服务,而是我们在为生产服务。医学也并没有为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从某种角度说去,它只是规定了我们该追求什么。当一切终结,连死亡都失去了意义.. |
|
片子没超过100分钟,却让人看的感觉很慢很慢,女主得病之后的身体、心理状态就这么直白的展现在观众眼前,你能看到那痛苦、恐惧、无奈,Emma Thompson演得太棒了,一个人的独角戏,不过电影整体文艺性太强稍显沉闷。 |
|
只有经历过痛的人,才能够深切理解他人之痛。痛,使我们谦卑。使我们从昔日的冷漠狂妄自诩中幡然警醒,照见自身的渺小脆弱,学会柔软臣服、怜悯与慈悲。痛,使众生真正平等了。任何形式的骄矜,在痛的面前,都一击即溃。只有领悟痛的那一刻,我们才真正是一个人了。 |
|
睿智、自嘲的幽默、对生命的探索,一切都那么真实动人。 |
|
深入刻划出西医治疗中的反人性、零尊严,把人完全当机器对待,1.癌症治疗的两难:治疗高血压手段同时也摧残身体;2.很多疗法只是满足了医生做研究的用途,对恢复却毫无帮助,3.研究肿瘤的是最聪明的一群人,他们崇拜癌细胞,并且觉得病人无需被安慰,相比于病人,他们更爱的是癌细胞,因为后者是胜者与强者,4.明明是晚期,只求减少痛苦,却依然不愿意上麻药,明明放弃急救措施,尸体还被折磨一番,毫无怜悯之心的西医。西医是彻底的反人性代表。诗歌VS医学,humanity VS science,一个脑海中时刻浮现诗歌的中年女教授,面对疾病时独自用心中的诗歌抵抗一切。病床上的她重新走过了自己的一生,与自己的父亲、启蒙老师、自己的学生对话,与镜头前的你对话。最后能在老师读着自己童年喜欢的故事中离开,也是最好的送行了。 |
|
2016103 藉由约翰邓恩的十四行诗在临终前完成对于生死吊诡的解读,“恩师来望”是参透生命的纯粹,而“抢救闹剧”则是彻底断绝对于死亡的畏惧。这是一场异常冷静的生死观讨论,作为联合编剧的艾玛汤普森才如泉涌,而迈克尼科尔斯这一次也将“导演”的角色扮演得润物无声。 |
|
#观影手记# 1259
你要冷静客观理性的分析,你要掌握最多的知识最新的技术,你更要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我以为我坚强无比可以独自面对一切,但其实我真的需要你躺在我身边,给我温暖一抱。
有时候选择死亡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
Emma Thompson太伟大。 |
|
Isn't it grand? It's not the grand beauty; it's the grand embarrassment. Non è la grande bellezza, è il grande imbarazzo. |
|
「One thing that can be said for an eight-month course of cancer treatment: it is highly educational. I am learning to suffer.」「A little allegory of the soul. No matter where it hides. God will find it.」「And flights of angels sing thee to thy rest.」「One short sleep past, we wake eternally, 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comma. Death thou shalt die!」 |
|
关于死生的独白,从晦涩复杂的John Donne绕回到Runaway Bunny这样简单的童年原点,同《午宴之歌》的表现形式很像。艾玛婶在这里竟然还有点神似KST。 |
|
如果将人的一生看作是一场研究,那么所有人穷其一生所研究的最终都是复杂本身。无论研究得如何深入,到最后还是会做减法简化。就像小兔子想要去到很远的地方,绕了一圈最后还是选择做兔妈妈的小宝贝。她的所有思索和思念,所有自嘲与恐惧,最终都在平静中化风而去。这一程,好痛啊。ps.很郑重地把这部电影永久存在硬盘里。今后会再看,死前会再看。 |
|
20120220 @ home : stunning emma thompson / "One short sleep past, we wake eternally. 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t die." |
|
"You cannnot imagine how time can be so still." Dr. Vivian Bearing had all too many hours, days and weeks of hospital routine robbing her of her dignity. Extremely depressing yet exceptionally overwhelming. |
|
深入刻划出西医治疗中的反人性、零尊严,把人完全当机器对待,1.癌症治疗的两难:治疗高血压手段同时也摧残身体;2.很多疗法只是满足了医生做研究的用途,对恢复却毫无帮助,3.研究肿瘤的是最聪明的一群人,他们崇拜癌细胞,并且觉得病人无需被安慰,相比于病人,他们更爱的是癌细胞,因为后者是胜者与强者,4.明明是晚期,只求减少痛苦,却依然不愿意上麻药,明明放弃急救措施,尸体还被折磨一番,毫无怜悯之心的西医。西医是彻底的反人性代表。诗歌VS医学,humanity VS science,一个脑海中时刻浮现诗歌的中年女教授,面对疾病时独自用心中的诗歌抵抗一切。病床上的她重新走过了自己的一生,与自己的父亲、启蒙老师、自己的学生对话,与镜头前的你对话。最后能在老师读着自己童年喜欢的故事中离开,也是最好的送行了。 |
|
疾病、治疗、死亡,医生的心理,患者的思想状态,自我认知的颠覆,被剥夺的尊严,难以忍受的疼痛,艰难的一丝丝呼吸,最后回归孩童般的脆弱。没有刻意煽情,没有矫揉造作,一切都是以最平常的姿态出现。是的,死亡一点也不伟大,也不辉煌。
贝宁小姐终生都在研究的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邓恩的一句话:没有谁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走了一块岩石,陆地就小了一块。就像海岬失去一角,就像你朋友或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整体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抛开自我空间》 |
|
Emma Thompson演活各式各样的角色。不过看她饰演女学者/女知识分子总特别具有说服人的力量。 |
|
Emma is such a gifted actress!!! |
|
影后的演技其实是还好而已……看过House m.d.里的病人就知道,群众演员有时候也是很厉害的。而且我一直在纠结汤普森的眉毛其实是化妆盖住的。“生死”这个课题很好,只要是相关主题的电影/纪录片我一定看,一定程度上是我想“参考”他人的生死观,以完善自己的。本片这种温和看淡的态度还挺常见的。 |
|
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死亡,生与死之间,有时就是一念之差,我想当死亡到来的那一刻,我会坦然面对死亡,起码选择权在我手里,这样的话,好像死亡也没那么可怕了。这部《抛开自我空间》是迈克导演的匠心之作,也是一部安静、近乎残忍的影片。他以独特的癌症患者视角出发,向观众们传递了生命的真谛:虽然生命是有限的,但存在过就有痕迹,你经历过失去,才懂得珍惜。 |
|
感觉诠释的一般吧,可能部分是因为我对约翰道恩不了解的原因 |
|
抗癌化疗忍受着病痛的中年女教授vlog真实视角、面对疾病时她卧病在床仍然用研究半生的诗歌来抵抗疼痛折磨:她重新回忆自己的一生,与父亲、启蒙老师、学生对话,还有与镜头前对话。最后她是多么平静的不惧死亡,在老师怀中她拒绝毕生研究的诗歌,而宁愿听着自己童年喜欢的the running bunny故事中离去。#约翰邓恩十四行诗始终贯穿全片#最后用了一首<死神你莫骄傲>作结。 |
|
艾玛汤普森动容的表演,让人勇敢面对痛苦,让人平静接受死亡~ |
|
HBO出品虽然制作上太类似于电视电影,但是尼克尔森+汤普森的剧本太牛,真正意义上的「哲学电影」,乐观、冷静而自嘲的看待短暂的一生,即使仓促也比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真正「有意义」,尊严才是高于生命的人的主宰。 |
|
时间这样流逝,它不要你急促,也不要你缓慢。它充满魅力,永远难解。 |
|
Death is a comma, a pause… It’s not wit, it’s truth. |
|
我虽然只有这短暂的一眠,醒来却已然成为永生~One short sleepe past, wee wake eternally |
|
这部会联想到《午宴之歌》,这部大量独白也很像诗歌,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部的主题。 |
|
你要问死神的名单上都有谁?我恐怕不能提前告诉你。但我能提前告诉你的是,帕特的《镜中镜》一定储存在死神的歌单里。不信?去问阿萨亚斯或者洪尚秀。仔细观察影片的第一组镜头,你会发现作者在不对称的构图中早已暗示了女主角将要《抛开自我空间》去探索更为广阔的命题:平衡。而这一结果显然是通过她与“上帝”的对话来完成的,同时这也暗示了本片是一部主题先行的作品。这部由回忆、疼痛和冥想构筑起来的话剧最终是以严肃而又不失幽默的词汇串联起了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影片将那些很煞风景的东西——死亡、焦虑、罪过、恐惧和颤抖以及绝望之类,透过女主角的独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现在,我依然听得见爷爷临终前用气顶起来的那些话。亦如巴雷特所提前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些很煞风景的事物令一个有生有死、受苦受难的人得以完整。 |
|
“死亡,不是件荣耀。虽然人们视你为敬畏可怕的象征,但你完全不是如此。因为,那些视你为天敌者,并未逝去。可悲的死亡啊,你将永不能奈我何。那些君王,臣服于命运机会、绝望的人,才是你的主人。你带来了剧毒、战争和疾病,就连睡前聆听的那些蜚言咒语,也胜过你轻轻的抚慰。你还有什么得以自豪呢?我虽只有这短暂的一眠,醒来却已然成就永生,死亡将不复有,死亡将永远消失。”……看到学生谈论癌症,真的勾起了我当年跨入生化的激情,我曾经也是觉得癌从科学意义上来说那么美妙,基因RNA蛋白质如此有趣,只是一志愿还是否决了我踏上这条道路。 |
|
Death be not proud / John Donne : DEATH be not proud, though some have called thee / Mighty and dreadfull, for, thou art not so, / For, those, whom thou think'st, thou dost overthrow, / Die not, poore death, nor yet canst thou kill me. |
|
[One short sleep past, we wake eternally,
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t die.] John Donne |
|
需要耐心来看的一部影片。死亡和疾病面前,病人往往难以保留尊严,甚至是对自身选择的控制权,痛苦和恐惧是个人体验,他人再富有同情心也无法真正感同身受。面对人生最后一段路,任何人温情的一点陪伴都成了极大的安慰,但这依然无法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即使内心通透。念及此,亦感到了恐惧…… |
|
人在身处死亡边缘时才能真正看清自己 看清他人,他人所为仿佛就是自己昔日的副本,以此去忏悔曾经,寻找心灵的救赎。关于生死的讨论很隽永,诗句很优美,Emma大婶的表演更不用说了! |
|
关于逐渐消失的过程。。。最后自己的老师来了,把她搂在怀里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哭得稀里哗啦,希望在生命的最后也有人给我讲童话故事 |
|
Life is pathetic |
|
“心灵病房”,看得挺难受的,生命逐渐消逝枯萎的过程,之前那么自信强势的文学教授最后成了蜷缩在病房里的光头“小怪物”,临终前听着儿时的童话。生命是场轮回。 |
|
读多了约翰道尔的圣诗,自以为能面对足够未知的恐惧,可是八个疗程全剂量化疗还是会摧毁一开始的坚强。护士每日问询今天好吗,整日穿着睡衣被围着当成实验的白鼠,躺在病床上时间慢得像一团粘稠的黑雾,这感觉又怎么能好。当死亡开始靠近,一切事情好像变得没有意义,没有词语能形容生命被抽离的痛苦,却有在癌症病人面前讲述癌细胞伟大的修辞手法。死亡将不复存在,死亡将永远存在,和那些兔宝宝一起回家,不抢救是最后的尊严。 |
|
我虽只有这短暂的一眠,醒来却已成就永生,死亡将不复存在,“逗点"。
当下人物置身不同时空场景的叙事方式,十四行诗对死亡的面对。
叙事手法限制了化妆对病人状态的真实把控,但艾玛·汤普森还是将癌症患者的细节特点(呕吐、呻吟、蜷缩、生理痛苦)表现的非常准确。
对诗歌的伴有哲学思维的专业解构显得有些晦涩难懂。 |
|
忍受病痛,面对死亡,body & soul,这最后一程,于每个人,只有经历它才能终结它…… |
|
Emma Thompson实在是非常钟情于演绎高知女性,比如《儿童法案》,可能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吧。女主角是位哲学教授,研究17世纪诗歌的学者,罹患卵巢癌,晚期。片中多次引用了John Donne的诗Holy Sonnets,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t die. |
|
人生最后一程,难熬却又必须经历。女主角Emma的演技一流。 |
|
Emma is a genius! |
|
1既然女主角发现癌症的时候已经是第三期,除了等死神来拯救她脱离苦海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出路,这医生为什么不建议姑息疗法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医生抓住了病人强烈的求生本能,诱导患者去选择积极治疗,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女性就这样像案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一样给医院当了医学实验品,天底下真没有比这更残酷,更不人道的事了! 2.一个人一边要忍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肉体痛苦,一边已经到了弥留之际的时候还会记得那么复杂的文字?电影已经是写实风格,为什么不拍个伪纪录片暴露一切,警醒世人?文学色彩搞这么浓重干什么?想要升华主题,美化生命和死亡,在观众眼里却反而显得画蛇添足很矫情很伪善。 |
|
薇薇安是一位48岁的某大学英国文学教授,在她的领域内,她是一位权威。出过很多造诣很深的书。正在她春风得意风生水起的时候,发现自己患上了卵巢癌;一开始不相信,诧异,讶异,震惊,恐惧,哭泣,后来慢慢接受,回到了听童话故事的婴儿时代……电影呈现了这一过程,呈现的过程很电影,很文学,很文艺。启发观众对死亡的思考,对当下人生的思考🤔️ |
|
One short sleep past, we wake eternally
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t die. |
|
Emma演得固然好,对接受死亡这一主题的诠释也很到位,但电视电影造成的配置问题太影响观感了 |
|
平静、真切,艾玛汤普森演得太好了,电影很有深度,面对死亡、疼痛、人生 |
|
看见事实上的确没有大帮助西医,看见死亡,看见病痛带给人的无尊严和痛苦,每个人都要直面死亡。 |
|
人啊,既然不能决定自己的生,还是尽量去选择自己的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