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与波澜不惊,去感受时间流逝。只有重新回顾整个故事,才会发现其中的精彩与奇妙,一如时间本身的魔力。就好像无需特效与化妆,角色却在不到三个小时里长大、变老。这一切的奇妙,都像影片最初的想法,压缩时间,留住时间的痕迹,从而去感受生命的奇妙。当男孩再次启程,不是结局,是新的开始…… |
|
这就是「美国电影」,而不是「好莱坞电影」。不过那么多给5星的……其实导演要是够长寿的话,还可以接着拍《青年时代》、《中年时代》,最后汇总成三部曲《光荣与梦想:美国人的时代》。 |
|
林克莱特能在琐碎叙事中捕捉隽永,拍的云淡风轻,没有心灵鸡汤,毫无做作油腻,全是平凡生活中真实的细腻,尽管不能像美国人那么有代入感,却也能感动于父亲的歌谣和母亲的落寞,并沉迷于能够通过这些moment来经历另一人生的电影魔力,导致四刷后依旧无法自拔。 |
|
昨天刚有记者抱怨自己青春很短,还要被各种无聊的漫长电影耽误生命,奉劝这些导演,自娱自乐的东西就留在家里自己看看玩吧。可今天林克莱特这部同样漫长(甚至长达12年)的电影,又让人体验到了电影的致命魅力。它甚至超越黎明日落午夜系列,超越米哈尔科夫的安娜,成为与7 UP并置的可泣生命。 |
|
justin bieber成长记录... |
|
……小孩往后越长越像Ethan Hawke,谁负责的Cast简直是神 |
|
世界在流转,男孩在长大。跨越12年的拍摄让观众在两个多小时与这个家庭如此真切的一起成长。每次疲惫迷茫缺爱,还好有林克莱特让你重新启程。The moment seizes you. The moment is now. |
|
好吧,哥只能说自己的青少年和普通美国青少年完全不同。 另外母亲的角色实在让嘘唏,胜过儿子的角色。 |
|
观影过程很轻松,不觉得160分钟漫长,生活中的琐碎片段日积月累,变成了长达12年的boyhood。厉害之处是展示了时间的力量,让其他关于成长的电影看起来只是过家家。不过话说回来,也并不觉得有那么神。 |
|
林克莱特是电影节最具持久战能力的导演了吧。时间让小孩成长,让男神老去,看母亲的角色瘦了又胖,胖了又瘦,12年在3小时的电影中那么呈现出来的时候还真是有点残酷呢。 |
|
小男主简直斯嘉丽约翰逊亲儿子啊你们绝不觉得 |
|
其实我预想的还应该更深刻一点,而不只是时间匀称的堆积。然而一想到林克莱特在“Before Midnight”中对人生的看法(我们最终也只是经过),便觉得这样的举重若轻也没什么不对。至少无论现实中还是电影里,这个少年都像小树一样笔直的长大了。 |
|
虽然过程不难看,但打着连拍12年的噱头,也只能拍出流水账了 |
|
喜欢看《爱在》的人并不一定会喜欢看这部,略平淡,反高潮,2小时45分钟显得漫长,结尾10分钟最好。拍了12年,很难体会到时间的流失和生命的味道,感觉自己离这个世界好远,未能感同身受。但依然爱林克莱特、爱《爱在》系列,爱伊桑·霍克。 |
|
亲爱的理查德同志,你这片,多找几个演员,仨月就拍好了 |
|
mlgb!在柏林看片的!老子嫉妒你们!观影体验比去年的阿黛尔还要好! 电影是什么?是诗?是歌?回归本质,电影不就是用来记录时间的载体吗。理查德·林克莱特用了12年,就这样絮絮叨叨,就这样风轻云淡,道尽了电影最本质的魅力。短短三个小时,就经历了一个人的整个青春。10/10! |
|
其实这部片大概会和我们心里所想的不太一样,但它琐碎的细节下面是精心的观察和剧作,贴合时事让影片只属于我们的年代(尤其佩服一些情节方面导演的远见!)。就像是纵向版的《年少轻狂》,把不同的青春经历集中在了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德州男孩身上。我们迷茫着,时间就这样过去了12年,或是更久。 |
|
"People always say like:'seize the moment.'But I think it's the other way round,the moment seizes us."难想象波澜不惊的叙述突然在长大成人的那瞬间迸发出一种催泪的洪荒感,片尾回想起六岁那年他搬家时用油漆涂掉门框上的身高记号,十二年的时间便重新在我们身上重新汹涌流逝了一次。 |
|
很一般。除了那个时间噱头外,并无过人之处。当然一部电影有这样一个噱头可能也就够了。 |
|
爱上摄影,认识一个跳舞的女孩 |
|
这一刻抓住了我们,大本德河谷浓郁的晚霞中,那点题的一句话让故事隽永。倏然想起开始的时候男孩关于黄蜂的新发现,12年里母亲的头发长了剪短短了变长,父亲重新组建家庭开始认真生活,姐姐一点点变得矜持内敛少女心事如诗,而少年也长了痘痘胡子经历青春的悸动,甚至那个水管工都融入了这场时间旅程。 |
|
平淡无奇的男孩,经历平凡人必做的事,一年年拔节,却让人看到自己的成长。这也是这部实验性电影的高妙之处,用时间震憾我们的心灵,乘着电影这时光机回首我们或许平凡的少年时代。流畅的叙事和真实的表演更让它超脱于纪录,而真实作为一部电影用微小的细节摄人心魄。Bravo! 最后给Ethan点赞! |
|
看到林克莱特说喜欢《四百击》,更觉得这是压缩版的安托万。一个可爱的小孩最终变成个毫无生气的少年,这是成长的悲哀。除了时间魔法,故事可谓一盘散沙。聚焦于一些琐碎的家庭、成长问题,很多问题刚展开就因为时间的过渡草草收场了。人物缺乏个性,台词喋喋不休,十二年的概念只是个噱头。 |
|
耐心、耐心,雕刻时光的极大的耐心,对虚构影像之驾驭时间边界的重大突破。除了形式上的创新,故事本身也具超凡的细节之美,散中有聚,展现出了强大的真实的震撼之力。缺点在于有些情节呼应稍嫌刻意。 |
|
开头不错,想法不错,有好点子,但是看到后来越发觉得厄长和罗嗦, 放到一半左右剧情开始重复又重复,看到130分时果断离场 |
|
少年心事:”这个世界有精灵吗“→”我的父母是怎样的人“→”我能在这世界做些什么“→”我以后会怎样“。好变化坏变化,有一搭没一搭,我们就这样长大了啊,不然还能怎样呢... |
|
简直是看布兰慢慢长成了提兰昂,青春期太残酷了! |
|
这样事无巨细流水账的拍法,不是蒙太奇的精神。 |
|
如果没有“拍摄12年演员自然成长”的噱头,这就是一部平庸的青春成长家庭片。前轻后重、流水账的160分钟剧情沉闷无比。通过提及每一个时代标志性的流行物(GBA、XBOX、Wii、iPhone等产品及哈利波特、暮光之城等流行文化)来反映时代变迁的这种做法生硬而刻意。形式意义远大于其本身水准。两星半 |
|
一部注定永载史册的绝佳电影。理查德·林克莱特用跨度达12年的拍摄,讲述了美国德州一个普通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不变的演员,碎片化的叙事,杜绝戏剧化的设置,如即兴般无痕的表演,完美的剪辑与配乐,让生命中一个个美好瞬间随着茫茫时间长河自然流淌,流向人的心底。(9.5/10) |
|
SIFF2015 四刷终于刷出新高度 每个角落都闪烁着光芒,每个缝隙都穿插着相近的灵魂的记忆,引发着共融的回音。那些夏天像青春一样回不来,所谓成长,时间一下就过去了。没有刻意去追求时间感,也放弃了戏剧冲突的积累,而是顺其自然。太多唏嘘,是瞬间控制我们。/9.5/ |
|
让人看到了时间的痕迹。 |
|
林克莱特的时间沙漏,在看似广袤的时空里淡然悄流。为何离去你不感觉悲伤,因为时间控制了我们,向前向前,突然来到断点,人生难道就是如此?还在还在,不见了那对夫妻还回旋在脑海。我不想成为hero,我不想成为big man,我只想有更多时间给自己。十二年,已是锈迹斑斑。 |
|
一拍十二年,Linklater绝对是世界上最会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导演。生活的平淡琐碎,成长的苦闷烦恼温和细腻娓娓道来。人生总是充满了告别和告白,可我仍然相信该相遇的人终会相遇。 |
|
12年,就像《爱在》三部曲,又像6小时的《灿烂人生》,我注定喜欢这种普鲁斯特式最长的叙事,还是那句话,长得就像我自己的人生,又短得就像我已经失去了的一切。 |
|
每一帧画面,仿佛都捕获到光阴流逝的暗影。 |
|
噱头大于内容,给四星只是感念于导演12年的执着。不过这真不是我心目中的好电影,120分钟以后只是在想怎么还不完啊。美国家庭的平淡生活流水账根本让我产生不了代入感,也许美国人会产生自我投射,不知中土文青跟着激动个甚。 |
|
真是对不起噜,我在小男孩长大变丑之后就睡着了= = |
|
berlinale2014.Day8.人人都爱Linklater,历史12年拍摄的超级诚意之作。不过在擒熊上,我还是更偏爱《十字车站》。 |
|
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不需要戏剧冲突的平淡与琐碎,还原生活的本真面貌,帕特里夏突然就哭了,因为在儿子离开的那瞬间回顾了自己一生。少年时代,那么多困惑,尤其在梅森中学毕业阶段,我看到了典型的林克莱特式探讨,也看到了“爱在”系列的影子。无法掌控的时间,无法倒带的少年时代,唏嘘或是庆幸? |
|
旗帜鲜明地黑:1.林克莱特是一位在视听语言上毫无建树的导演,却总能够击中媚俗的心,《爱在XX之前》系列够恶心了,此电影更是登峰造极;2.作为一位中产阶级生活的吹鼓手和捍卫者,林克莱特喜爱粉饰、热衷俗套、满口知音体式的谎言,用糖衣包装破败疲惫的中产阶级生活,还能如此无聊,简直罪不可赦 |
|
一首用胶片写就的叙事长诗,一次以时间度量的影像实验,当岁月在每个人的面孔与躯体上留下的印记以如此不加掩饰的形式出现时,方才发觉其残酷与魔力;林克莱特的坚持获得了回报,堆积起的瞬间最终定格为永恒,这部电影前无古人后亦难有来者的制作方式早已超越了电影本身,成为了一种更伟大的存在。 |
|
一部描述一个因为自己老妈是一完全不知道怎么选男人且寂寞空虚冷到出场的最后一分钟的精分女而导致心理别扭的某男生的成长过程的史诗级流水账 |
|
小人物的寻常日子记录,让我们明白生活从未变得更好或更糟,总有股向心力将我们从脱轨拉回常规;没有过多眼泪煽情,偶尔涌起感动或感慨;没有巨变反常,都是被命运推着走;目睹人物在镜头前真实地成长是件奇妙的事;男孩最后终于长成伊桑·霍克,母亲也是个难忘角色。 |
|
每一段平凡的对白都让我惊叹 因为一切看上去是一部生活 可实际上它竟是一出戏 |
|
林克莱特电影永远都是文艺青年试金石。我不是文青,本片像一部电视剧的精华版,跳跃比较厉害,故事戛然而止,按说代入感不会强。但是毕竟12年人生故事还是会讲出一些哲理,并且导演那么可爱的千金担纲女主,不勉强给到4星于心不忍。可爱的女孩都不该化浓妆。 |
|
接近三小时,跨越十二年,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生活周而复始,可以触摸到时间的重量。seize the moments, another way around, the moments seized us. ★★★★☆ |
|
如果不是因为电影拍了12年,有多少人会打出五星力荐?抛开这一点谈别的都是扯淡,因为如果每个时间段都是不同的演员在表演,这简直就是历史上最差的电影了。从什么时候起反高潮也成了优秀电影的标签了? |
|
酝酿了十二年的美酒,浓缩的165分钟,处处是岁月流逝的苦涩与回甘。当那首《Hero》响起时彻底泪崩,这是梅森的成长,也是他母亲的成长,这阵痛和苦涩总不是一个人在承担,不管酸甜苦辣,时间就安安静静的守在哪里。不论影像中的生活怎样波折,唯有时间和爱裹挟感动汹涌而来,长久不逝。 |
|
拍摄时间长挺有噱头,此外再无巧妙之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苦海无边,企图集天下成长烦恼于一家本身就有点刻意,再加上演员也一直神情呆滞,完全感受不到任何感情。我只是在电影院看了一个故事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