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神话与激情在沸腾,然后被凝定在一祯祯让人窒息的镜头之中。 |
|
看完以后立马给晚辈《信条》减一星 |
|
诗人之血的剧情版,希腊神话的时代演绎。考克多其实拍的还是一个尘嚣飞扬的俗世故事,但是考克多毕竟是绝世才子,又把故事讲的余韵非常。“生命是长久的死亡”,从镜子到镜子,从爱到遗忘。 |
|
原来这个导演是奇幻挂的 超级好看啊 死神爱上诗人 |
|
为发掘文本的超越时间性将古希腊神话投射到50年代的巴黎,“镜子”作为沟通两个世界的窗口出现,也是去往内心世界的通路。“冥界”则如同战后的废墟,大量依赖表现主义风格的摄影与梅丽爱式的影像魔术如停机再拍,前景叠印。黑衣女子是死神,同样也是诗人的缪斯。诗是什么?倾听来自内心中死亡的信息 |
|
有一个法庭 大家都必须在此承认自己暗恋的人 与其对质 最后签字画押 |
|
特效美轮美奂,寓意庄重诙谐,可载入影史经典的魔幻文艺奇片 |
|
现在来看这种特效构筑的梦境依旧让人觉得魅力无穷,可能正是因为那种原始质朴、无惧穿帮的剪辑技巧魔术和影像形式拼贴既有实验式的艺术胆识,也有原生的、直接的象征符号/意义。在这个被象征符号所包裹的奇幻电影之中总有片段式的情节剧式流俗,一直在赶着想把这个故事讲完,将所有人物直接都连上感情和叙事的功能线。另外好像指涉太多内容,覆盖太多人物和身份,触碰了太多主题,从电影主干能够生发开去但难枝繁叶茂。但实在不论是不是改编自神话长诗,主故事以及叙事方式仍然太迷人,源于所有物件都装载了多重内容,并且互相嵌套,承担了解梦的线索。死神与奥菲斯的爱情故事,浪漫炽热得好像顾不上逻辑。 |
|
@2023法国电影大师展。
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死亡,回到生活的泥潭已是对人类的祝福。
和美女与野兽里相似的魔幻元素:镜子,手套,华服伪装,御风而行,不做选择两个都爱…生死的临界区域想到记忆和潜行者。
死神的角色很特别,有爱温暖爱干私活的职业女性 |
|
#重看#诗人的职责就是自镜中望向另一个异质的世界,然后观望自身,他们书写然而并不“写作”,他们将灵魂的声音传递到天堂或冥府,在生和死的交易中完成一次伟大的退场。对镜子的运用拿捏得极好,倒放技术如魂灵出窍,地狱的冷风吹过,死神行经幽暗的荫谷。 |
|
7/10。老作家邀请诗人喝咖啡的苦味象征被年轻一代遗忘的苦涩,后来一群年轻作家闯入诗人家将其一枪打死显示旧文学的死亡;诗人痛苦挣扎于两者:公主(神圣之爱)妻子(尘世凡俗),公主夜里看望熟睡的诗人最终割舍这份人间之爱是命运所迫;魔术手套触及镜子变为触碰水面的样子和近乎废墟、运动倒退的冥界。 @2017-05-14 22:09:39 |
|
#BFI #21349 长评-死亡的爱与牺牲。结合俄耳普斯希腊神话和但丁神曲的内容,带有超现实元素的现实主义作品。影片是人对于死亡痴迷的体现,是往返于现实和死亡的梦幻之旅,更是种他人即地狱的现实讽刺。以死亡的视角呈现爱是对现实多大的讽刺呀。风格统一性很高,视听和内容高度契合,解构奥菲斯的悲剧本身就有很高的难度,死亡被如此设计也非常大胆,而天使维吉尔的形象拉入到了故事中也非常棒,影片由四个角色和两个空间交缠所带来的宿命感超级强。实景拍摄的真实程度非常高,尤其是看似利用镜子穿行的两面的布景设计,以角色走入再利用剪辑呈现出那种穿越太棒了,游地狱时利用放映电影的二次创作,还有面对镜子的POV,负片,倒放和叠化,当然还有几场非常惊艳的镜子的使用。结尾的鼓声是听觉上印象最深的部分,非常喜欢。 |
|
上艺联十周年法国电影大师展,大光明一厅,2k修复版,9分
1,生活是桎梏,死亡是永远,唯有地狱中的死亡才能让精神永垂不朽,唯有自我毁灭的成全才能锻造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
镜子是现实的投射,亦是通往另一世界的桥梁,诗人之逻辑,日观镜中,我们仿佛与死神对话;而二次复活犹如人间耶稣,充满着浓浓的醒世意味
2,非常天才的创意,将希腊神话进行现代化的再创作(一如帕索里尼),在格鲁克的旋律中,投射了科克托自身诗人气质的奥菲欧,经历了对职业,信仰,婚姻,生活,死亡,爱情,真实与虚幻的探索与洗礼
思绪天马行空的影像看呆了,其对梦境,地狱观,超现实的展现,无疑对后世的林奇,沃卓斯基,诺兰等一众电影人具有深远的启发与影响
或许也只有艺术家般的电影作者,才能练就这副信马由缰的行云流水 |
|
特效质朴,但有种惊人的超现实美感,谷克多搞舞台针不戳,审判那边有点太现实了,不如冥界领路那段。 |
|
镜子是一扇门,总有人从里面逃走~ |
|
摄影 |
|
又见多情死神,比第七封印还早了七年。原来导演臆想的另个世界亦是断壁残垣。 |
|
爱情能让死神也为之不顾一切。我又相信爱情了。 |
|
7-5,虽然魔幻离奇但是还怪好看的呢。在没有特效的年代,穿越镜子拍的竟然无比丝滑。面对镜子可以审视自己,穿越镜子是记忆的废墟。当代看,死神送渣男回到生活的泥潭,也是可以有非常超前的解读呢 |
|
大光明。克莱夫詹姆斯称之“造作之极的产物”,但也精彩至极,神话的现代化,不仅有魔改的多角虐恋,也有镜子和电台的高超设计,阴阳由镜像穿越,灵感在调频广播,空间上对应的卧室和轿车恰是现代生活最私密的chamber,同时也折射历史(死神党羽仿若战时官僚组织,密语来自抵抗组织的加密通话),谷克多并没有赋予俄耳甫斯技艺的核心——除了让马雷作为爱人那过剩的自恋和骄傲,相反,电影暗示婚姻/日常与冥界的对应性:对神性的审判总是以凡人为界,这再次呼应镜像或投影,谷克多炫技地运用他标志性“特效”元素,就像诗人炫耀美妙的韵脚,镜面、手套、御风、假死,以至于观看像是一种猜测哪些镜头是倒放的博弈,或许这才是俄耳甫斯的现代版本——在图像的世界,真正的power是电影技术,which如同神之吹息,拨弄着时间的琴弦。 |
|
奧菲斯三部曲 |
|
50年代最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电影之一,寓言式的宏大配上法国人独有的浪漫,让这部电影充满庄重和古典美。前半段主要探究死亡,那么后半段更是对超越生死爱情的歌颂,公主于结尾处迈向牺牲的深渊,彰显了人格的光芒。在一段极具普世意义的故事背后,寄托了人类对战后美好未来和人性的向往。 |
|
1/1/2006 7:40pm bc |
|
法国的聊斋就是不如中国的! |
|
top 100 nominee |
|
09.11.30 电影课观看。 |
|
-如何定义诗人?-不会写作的作家。奥菲斯故事新说:太久注视镜中的自己,将会见到属于你的死神。所谓地狱就是一个审判接另一个审判,似是而非不再存在。爱上死神后,带着老婆从地狱归来,夫妻生活只能回避眼神,电报中的诗歌碎片也只会化作股市行情。既然如此,不如时间倒流,死亡与我从不相识……个人感觉不如《诗人之血》,但机车党牛头马面好评。另,感觉塔可夫斯基从本片偷师了不少东西? |
|
法国电影大师展@大光明 Men in a nutshell. 残垣断壁里签文件搞beaurocracy的冥界有一丝卡夫卡的味道。满满浪漫(和不那么浪漫)的奥菲斯故事诠释。喜欢谈到永恒时候奥菲斯眼神里闪过的那抹犹豫和阴郁 |
|
奥菲斯第一次进入死亡世界的段落,谷克多用了一段堪称教科书的背景放映,就像巴斯特基顿走入银幕的瞬间,那个玻璃工从前景消失,又在幕布里复现的时刻,如此微妙的溶解了现实和虚幻的边界。生与死的一维运动被拓印为正放或倒放的胶片,好浪漫哦aaaa |
|
#法国电影大师展 大光明。喜欢对镜子和倒放的运用,人与影像的互动很绝妙,尽管情节颇有几分荒唐但也比德米的《摇滚奥菲斯》精彩。好像看到梅尔维尔的客串! |
|
一部用极致的浪漫和飞扬到想象力探讨生与死、灵与肉哲学命题到电影。看完之后突然想起了《月亮与六便士》。 |
|
死神姐姐所有outfit都美极!太多技术炫耀了,无数看似无意实则精心编排的倒放甚至让我有点走神…以及大春说Cocteau的SM执念真是没错!“无论我如何虐待你都愿意追随我吗” || 他们都以为自己活着 - 工作的条件反射是最强的 @大光明 |
|
7。奥弗尔斯教果真影响深远 |
|
好萌……
|
|
让·考克多的奥菲斯三部曲之二:《奥菲斯》,本片将关于奥菲斯的古典神话搬到现代的巴黎,并夹杂了一丝导演的自传因素。本片中死亡的形象(即公主)跟《第七封印》齐名,里面融入了纳粹的元素。男演员仍是让·马莱,考克多同性恋男友;死神的扮演者是1936年西班牙共和国总统的女儿。 |
|
基友推荐说,让考克多是你会喜欢的类型。诗人同志、希腊神话善琴与回首、司机冥使、镜子是死神出入之门、借助手套穿行于阴阳世界、家宅门口的雕像、破解收音机中的断句残章、误以汽车后视镜与妻对视、“这是我第一次几乎感到时间的流动。等待真恐怖。”、“你像冰一样燃烧。”以诗接近神,哪怕是死神。 |
|
A. 完全enchanting的电影,不仅在于穿越两界与时间倒流时摄人心魄的特效摄影(诺兰who?),也在于反浪漫却又极浪漫的复杂文本。一方面将神话原文中的忠贞爱情颠覆为对婚姻的讽刺:妻子“不配”得到注目,因为诗人只爱自己的缪斯与创作,而这归根到底又是自我的延伸(对镜像的运用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我投射与观看的关系);另一方面,它又是如此极致地展现了艺术创作中向死而生的痴迷:为了灵感不惜抛弃一切,拥抱死亡,从而抵达高于生命的超验,并在艺术意义上“重生”。相比之下,结尾字面意义的“重生”反而将一切退回世俗的泥沼。在生死意义的倒置中,科克托已悄然写下诗人命运的判词:原来平庸才是真正的死亡。2023.7.8 大光明 |
|
摄影很美,演员也很养眼,尤其是男配。 |
|
满脑子问号,我到底是哪里看漏了,怎么剧情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传说故事的现代版演绎 |
|
Jean Cocteau |
|
迟来的补课,一切的起源。 |
|
改编神话故事,将比较单一的忠诚转换为人的挣扎欲望。死神不能爱,她成全世间的正常运转,司机也默默爱着。 |
|
比较几十年前奥尔菲的超现舞台剧版本,电影版显然被情节剧化了.我还是更喜欢20年前的诗人之血.不过仍然棒到无可挑剔.尤其是科克托的前姘头Jean Marais,实在太帅啦!!!啊啊这个电影海报---Marais伏在他的水中倒影上---还被THE SMITHS用来作了单曲THIS CHARMING MAN的封套 |
|
前排的大哥头太大了……不过真的好看诶!渐入佳境,最后让我们回到生活的泥潭吧。 |
|
對奧菲斯而言,現實是想醒卻醒不了的夢;對奧菲斯的妻子而言,夢則是想睡卻睡不著的現實;介於他與她與夢與現實之間的,則是名為電影的證道人。 |
|
奥菲斯三部曲中频频运用镜中世界来突破超现实主义的限制,借以来展现谷克多对死亡边缘的着迷,父亲和爱人的去世使之成为了他电影中永恒的主题。
本片中的冥界与人间界限模糊,借用希腊故事的外壳,用诗人之眼看诗人,充满了自我迷恋与崇拜,比《诗人之血》中的符号影像更有条理,更具故事性。 |
|
比另外两部能让我接受 |
|
诗人之手,穿越黑暗之镜 |
|
妻子最重要的美德是忠贞 |
|
倒放和镜子的运用领先于时代,但进地狱段落的影像呈现称得上超越了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