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给出埃及加上了时代错置的现代自由平等意义,果然是美国人;2.十诫的分条是新教式的,果然还是美国人;3.摩西到中段以后就变成呆板的deus ex machina执行者,反倒是反派法老夫妇塑造得有血有肉。 |
|
本片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列为政府收藏作品,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影史经典之作 |
|
宗教外衣下的民族主义!如果上帝是众神之神,是万民之神,那他也是埃及人的神,为何只保护希伯来人?不依从不相信就残酷处死,这是比暴君还残暴的暴君了!不服从就去死,没想到基督教是这样的教义和神,显然佛教更慈悲了!对比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种族气质,果然宗教就是民族主义的衍生物。4小时电影看完居然被法老圈粉,明显人物塑造更有血有肉更丰满啊。 |
|
讲述戒律与民主的依存关系,同时阐述了民主与百姓素质高低并无关联的观点。虽然各样都平淡,但以彼时用影像还原文字的技术手段来看,又都有加分。只可惜过分渲染虚无的力量,却也是对民主的误读。何时人们不再需要信仰,那便实现了真正的民主。 |
|
地米尔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匠人导演,不过,每看一部他的片子就会觉得他又完成了一次壮举 |
|
在《圣经》里,拉美西斯二世下令杀死新生儿,摩西被他妹妹收养。电影里,摩西爱上了纳菲尔塔利、为拉美西斯王子所不容,拉美西斯王子后来娶了纳菲尔塔利,历史上,纳菲尔塔利是拉姆西斯二世的正房夫人,说明他是拉美西斯二世,但是他跟摩西应该是舅甥关系,而非影片中的兄弟关系。 我真的很晕。 |
|
无论是场面、编剧、演员,所有都是一级棒!我只想说这部50年代的电影制作的精致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奢华的王宫,宏大的场景,排山倒海的人群。无论是叙事手法还是拍摄技巧,都是那个时代首屈一指的,我很难想象摩西分开大海的场面是怎么拍的,太震撼了。PS:三个半小时一点也不闷 |
|
十诫戒的是人类最丑陋的姿态 |
|
一直找犹太教的资料,这个应该是比较好的。
亚伯拉罕的诫言里,原来也有不少矛盾的地方:不要信奉偶像和神,自己是唯一的真神。前半句很有意义,而后半句就陷入了极端和专制。
摩西如果真有心解放以色列人,其实她养母所说的那条路不见得不对----当上法老可以做更多帮助以色列人的事。 |
|
去过意大利后再看,才明白人生来平等,争取自由的意义重大,教会和信仰的力量是推动当时科技,艺术,哲学的基石 |
|
大部分场景是棚内搭景拍摄,许多外景戏明显可看出蓝幕抠图合成的痕迹,只有摩西独自步行穿越沙漠等少数几场戏是外拍实景。神迹的显现多是用动画绘制的效果,例如木杖变蛇、阻挡追兵的火柱、写十诫的神之光柱,当时的特效技术还不足以乱真,不过也很用心地在定机镜头里把动画和实景过渡连接起来,至少做到不突兀。分开红海是用巨大水箱倾倒水流倒放来实现,投影替换到抠出的蓝幕背景里。 |
|
西席·地密尔翻拍自己1923年同名无声电影,大获成功。气势恢弘,排山倒海的人群和壮丽多样的特效十分超前,尤以摩西劈开红海的场景最为震撼。尽管做了不少细节改编,但总体情节与《圣经》中的记载一致。美中不足的是,舞台剧的调度风格限制了演员的表演发挥,也未能充分利用电影语言的优势。(8.3/10) |
|
史诗级巨作,场景台词演技摄影无一不考究。 |
|
正儿八经的宗教史诗,一切都很考究,可以当做教科书的 |
|
以當代最頂尖之製作水準,場面浩大,特技精彩,實屬罕見。特別是摩西帶領猶太人逃出埃及,埃及王乘車追擊,神跡顯現,紅海海水分隔一場大戲,至今仍為觀眾所津津樂道! |
|
人们大声地嬉戏着无节制的吃喝,像一群呆人一样,他们脱去衣物,邪恶像波浪翻涌的大海,海水掩盖了一切,将邪恶散播到每一个角落,他们狂暴与醉酒,成了罪恶的仆人,失去了神性,追求肉体的快乐,通奸 淫乱 不洁 拜偶像 暴力 虚荣 发怒,他们犯下一切邪恶的罪行,亚伦知道他为他们带来耻辱1.变成蛇2.河流血3.冰与火4.三天黑5.死干冰.这片让我对宗教起了强烈的兴趣,被吸引是因为它颜色非常鲜艳,用马克思观点看是阶级间压迫的矛盾,用神力来逼退法老未免不太现实,茶水姑娘成了监工的包养情人,分红海真的太浪漫了看的我好激动. |
|
剧情 演员的演技 导演的拍摄能力都很好 |
|
重新看過與時機當好。可見中世紀基督神學家與伊斯蘭訓教士的重要貢獻 否則不難理解為何猶太與希臘 羅馬 羅馬化的埃及會有施言之不可調和的矛盾。 <聖經>神話學內容豐富度遠矮於後幾者 這還未算上北歐 伊朗 印度的史詩 造致如斯與宣揚無名無形之神關係極大 此質性是不斷解構猶太民族與世界主義化的根本 |
|
电影海报是骗人的,里面全彩、乱编,加《埃及艳后》(1963)美术风格,观赏性很强。摩西和约书亚一出场就卷入狗血三角恋,非常吸引人,也以此把摩西和法老的矛盾描写得很个人化、很俗、很肥皂剧。很好看。 |
|
节奏很好,这么长时间的电影不觉得很拖沓。服化道演员都很好,导演能力也很强,大场面调度很好。但是故事层面来讲,由于是宗教故事,难免bug多,人物逻辑上受到god的影响较大。甚至不需要机械降神,就是从天降神。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个god看起来又小心眼又没能力,也不爱民,没啥正确领导能力,就这样的god这样的故事不是应该越传越没人会去追随? |
|
13810 - 一个数字控影迷的片名首字为「一 ~ 十」的特别观影计划完成:《一夜狂欢》《二楼传来的歌声》《三生计》《四次》《五月碧云天》《六楼的女人》《七次机会》《八美图》《九香》《十诫》。—— 作为无宗教信仰的观众,在无剧透的情况下观影,听完开场白后,还以为电影讲述的一段真实发生的历史,结果却是改编自《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曾经看过的梦工厂动画电影《埃及王子》刚好让我对这段神话故事有些了解,不过《埃及王子》末尾点到即止的「十诫」其由来倒是因为本片才得以知晓。 |
|
靠 过去看了这片就觉得 我对西方神话的英雄式的人物 一点也不向往 不知道为啥 我真心向往摩西一样 带着苦难的民 从埃及跑出来 打开了海 到山顶抱下两块石板 写满上帝的约法 大的拯救精神啊 比起希腊英雄荷尔蒙似的胡闹 圣经的摩西这种先知的荣耀更打动人吧 说实话 有时候 看这个演员 也有点像黄晓明 |
|
“神”总是要恩威并施才行?“神”总是要“我们”的人性,自己却没人性?“神”要的只是“我们”的屈从,要“我们”从他引发的瘟疫中侍奉他!?电影还行,但思想--正是电影最重要的--传教士般的电影。不认同。 |
|
以前看过一部纪录片,专门讲在没有电脑特效的时候,摄影师如何制造大场面来骗观众的眼球的,里面就有说到十诫的拍摄方法,当时那大海分开镜头一定是唬得观众们一愣一愣的了。不过50年代的电影多有一点舞台剧的味道,在布景和演员的镜头感方面,都有那么一点舞台剧。之前看的宾虚也是。 |
|
出埃及记……我们在电影中找寻神迹抑或是我们是该埋在圣山下没有觉悟的人? |
|
电影拍的还行,故事实在扯淡。
摩西要有点脑子,争取当上法老解救奴隶不是更容易?兰塞要有点脑子,明知摩西是拯救者偏不杀他?神要真是神,看着奴隶受苦了几百年才想出这么个歪点子?神要真爱世人,为啥埃及统治者造的孽,要让全埃及无辜百姓的长嗣全死?
当然了,如果摩西真的当上法老,这就成了人的故事,但这是神的故事,所以一切都是神的旨意,摩西从头到尾也没干啥,就是个工具人。奴隶呢,一群乌合之众,那么庞大的人数不会自己反抗暴政,干巴巴儿的等着救世主,牵牛赶羊运财产倒是比逃命还重要。
最后,以色列的神是真神,能跨国执法,埃及的神一点用没有,哈哈哈哈…… |
|
3星给那时的特效和美术...反正我是对圣经传说衍生出来的宗教没有好感,而且很多人物的行为都非常脑残...就我所知的历史来说,蛮多地方还是对埃及历史还是有误读的。而且作为古埃及文化业余爱好者来说,真不喜欢这种丑化古埃及的东西...年轻的尤·伯连纳还蛮有气质的帅。反正对我来说,上帝就是个骗子,就算下地狱我也不会去为这样的神卖命, |
|
把《出埃及记》浓缩在了三个多小时当中,一部不容置疑的恢弘壮丽的史诗巨制,尤其当摩西分开红海的那段场景,彻底的震撼人心。虽然,宗教信仰不太好评论,但若单指电影所呈现的,我本人对那种近乎极致的排他很反感。★★★☆ |
|
足足四个小时的影片可谓精彩绝伦。剧本将圣经故事与娱乐性平衡得恰到好处,还渗透着浓厚的现代气息,时至今日仍未过时;宗教跟西方引发的现代思潮本是同体两面,而摩西一路过关斩将展现神迹也是历经磨难;“没有律法,便没有真正的自由”,特效与服装皆属精良,巴克斯特真的太美了。 |
|
救命,四个小时不愧是德米尔= =|| 技术方面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后半段的节奏还是差了点,比起前半段来,好像仅仅是为了展示一些重头戏而已。美式改编和美式拍法也平添许多笑料。还是更喜欢《宾虚》,至少主人公角色的塑造、内心的挣扎以及寻找上帝的旅程拍得非常完整,充满圣光;这部片里后半段Moses成为工具人情有可原,但所展示的不从Moses的上帝其就要降临灾祸还反弹死人,总感觉有点可怕。上帝难道不该是仁慈与爱吗?在古装感很重的卡司和表演之中,EGR有一种奇怪的既违和(看到他第一眼的感觉就是想象一哈Johnny Rocco穿着道袍画着眼线给太子当跟班的) 却又真实自然的观感,真是个奇妙的, likeable的演员。 |
|
经典的老电影了!拍的很好剧情也很让人震撼 |
|
8.5/10。①BC13世纪:犹太民族领袖摩西的一生,主要聚焦于他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人奴役去往应许之地的故事。②颇具古典史诗质感的高水平摄影美术;高水准的(大场面)调度(广义,包括运镜剪辑调度等)。③有许多特效段落,其中摩西劈开红海那段处理地很原创很震撼,其他的在今天看来只能说不违和。④作为传统故事片:1、叙事较拖;2、表演模式是舞台剧式的浮夸。扣1.5。 |
|
看的是2010年数字修复染色版,视觉效果比1956年原版提高了好几个数量级。四小时片长,堪比《埃及艳后》的宏大场面,服装布景极尽华美,史诗级鸿篇巨制。但我一直不喜欢基督教,看到电影仍在跟着圣经旧约宣扬霸王条款,抹黑埃及和拉美西斯,实在不能认同导演的宗教情结和价值观。 |
|
十诫是最朴素的自然法。那些统治者“奇思妙想”的不公正法律从来就不是法律。摩西本可以隐瞒身世依靠女人成为埃及法老,但他却抛弃捷径,选择了最艰难的那条路。律法的意义在于,程序正义比结果正义更重要。用非正义的手段获取正义的结果,那是强权思维而非法律思维。 |
|
古老的大片 宗教题材 我很惊讶于50年代的电影已经出现“特效”了,呵呵。演的还不错,场面宏大,相信投资很大 。我只当是看圣经故事了,不过我从这个电影中看出来好莱坞的一贯特色(这个不稀奇)和圣经故事本身的“少年派”感觉。ps: 法老怎么看起来像刘家辉?^_^ |
|
11.2 作为一个现代人以及非宗教人士,实在是无法认同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电影里最make sense的人应该就是真的埃及王子了。看完这个片子就更理解the believer里面男主为什么那么痛苦。但是作为一部1956年的电影,质量,技术(当然这个技术放在今天就是五毛特效,但是作为老片真的没的说),表演真的都是没得说的。 |
|
叹为观止的50年代电影,牛X的美术与摄影风格,多少描绘苦难与解放的艺术油画才能拼贴剪辑出如此恢宏缭乱包容万象的英雄史诗。摩西的神性是只属于浪漫主义时代的英雄的理想光辉。劈开红海的意象太震撼了——结实的身躯如岩石般矗立海面,指挥家一样挥动双臂,澎湃激流被劈成两半,向两边翻卷,露出逐渐宽阔的陆地……虽然是与神同行/达神意志/传神福祉的宗教故事,但有强烈的世俗气息与神话色彩,剪不断理还乱,有观赏性又有叙事的趣味性,难得的观影体验。 |
|
按58年那时的电影来讲,这部已算相当精湛了画面。还看过一部翻拍的,但忘记了名字。。 |
|
场面宏大,故事清晰。 |
|
基督教是靠威吓起家是我看过这片的最大体会。神爱世人?对抵抗者降下死亡,对欢愉者施加威压;不信仰?前路有地狱等着你。被迷惑的人们,睁眼看看吧,一部《旧约》,太多血腥,太多道貌岸然,太多自圆其说的强辩。与其在被施舍的天堂苟活,不如在真实的地狱哀嚎——这就是无信者的觉悟。 |
|
完整地科普了一遍《出埃及记》,Charlton Heston的摩西先知与Yul Brynner的拉美西斯二世,都太有型了! |
|
有生之年得去大银幕欣赏一部CB。或可跟《宾虚》分列50年代史诗片特效制作与实景拍摄的范本 |
|
摩西劈开红海那段尤为气势,不谈宗教仅当故事片来看不错,三个半小时不闷。 |
|
多少年以后高清再看一遍不知道又悟出多少东西…… |
|
看的第一部CBD,设色浓郁/时空跨度长/场景宏大/人物众多/故事线复杂,唯一问题在于特效稍显粗糙,但也只是瑕不掩瑜罢了,整部电影的史诗感浑然天成。| 女性角色都十分鲜活立体敢爱敢恨,不管是贝西亚、纳弗奈利还是女莉莉亚抑或是西奈祭司的七个女儿,都太迷人了。| 后期的摩西感觉已经失去了角色的自由意志,已经超脱了和人世的种种纠葛,反而不如莉莉亚和约书亚/纳弗奈利和兰塞两对打动我。| “带血的灰泥不牢固,来吧。”“大庙的谷物是神的粮食。”“神能消化的食物,奴隶也一定能。”“愿我能亲见枷锁得以解放。”“亚伯拉罕的神,我们已经等了四百年了,全能的神听见我们的哀声了。”“起来吧,以色列人,请看自由的曙光。”“也有人带了树苗和种子,每个人都希望能坐在自己的无花果树下。”“神以他的气息分开了海水。” |
|
《宾虚》五星也少,《十诫》二星也勉强。《十诫》有相当一部分是亵渎! |
|
后半段的摩西就是个没有感情的工具人 |
|
史诗电影,最近看了好几部这样的电影,很长很史诗,喜欢这部电影的前部分,而且前部分的男主很帅。 |
|
Moses傻逼一样丢掉自己当法老解救希伯来人的机会,还引来一个以牙还牙的耶和华。是人家法老决定不放希伯来奴隶自由,还去对抗你,你倒好直接杀所有埃及人长子。更丢人的是被解救的希伯来奴隶还不屌耶和华,耶和华只能写十诫去惩罚这些人,这玩意教里的God总是充满了无厘头元素。 |
|
说教味儿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