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间那段时装秀,现在看来惊为天人。
八十年代的电影自由度也可见一斑 |
|
马晓晴跟张国立聊天的那场戏是在天安门广场上,以后拍电影可再也没这场地了。 |
|
80年代太强悍:社会青年张嘴就是弗洛伊德尼采、扔一石头能砸中10个诗人、时装秀如意识形态大联欢;这么多年过去,社会的人际架构未变,一曲国产摇滚吼出的仍是心声,混混青年太可爱,能把叫兽玩死,“逻辑不对啊,你们应该痛苦”“可是我们不痛苦”,这种代沟和偏见至今无法消弭。 |
|
颁奖礼上时装走秀的一段简直是神来之笔!! |
|
感觉是前冯小刚时代的代表作啊,那时候就兴这个,《顽主》是始作俑者,冯都是跟风的。 |
|
以王朔为代表的一类创作者,擅于创作这种挠痒痒、抖机灵程度的讽刺作品,正如耽迷于小聪明的人总是更难有大智慧的修为,其最大的坏处就是阻碍了通向严肃批评与反思的道路,这满屏的金句就像是《奇葩说》,功能仅仅停留在启蒙层面上,很难有更高的建树。 |
|
您甭提我操心 我就一傻波依 |
|
张国立演的于观跟他爹说:“我怎么就那么不顺您的眼呢?我一不杀人,二不放火,三不上大街上游行去……”结果这电影上映以后第二年就…… |
|
拍的太漂亮了,就中间搞得那个TTT颁奖典礼那个舞台走秀,穿越时空和年代的那个想法就太棒了。从地主和阔太碰撞农民,红卫兵碰撞古代人,八路碰撞国民党,老财主摇头感慨现代时装风格,到老农民学跳霹雳舞,到后来的大家手拉手消除了葛洪隔阂和界限一起跳“的士高”的这个点子,简直是绝了! |
|
哥们儿就喜欢俗的!! |
|
很牛逼的一部电影。时装表演上,讽刺大会上,比现在那些磨叽的电影好太多。那时的摇滚乐也很牛逼呀,现在的小P孩还呻吟什么 |
|
有人说 你非得要有时代记忆才能欣赏这样的片子 那我觉得你想象力也差了点吧 别的时代的艺术作品你还看不看了 |
|
真好,奇怪这样的片居然不是禁片。那颁奖的段子真赞啊。 |
|
张国立真帅。那时候的北京啊 |
|
张国立的牛仔小热裤 |
|
这片88年的,结合一年之后的事情,里面很多台词就显得更有意思了。整部电影非常犀利且与时代无关,现在的年轻人和里面的可不是一模一样么。几个演员非常出色,想象不到现如今哪些青年演员能hold住。王朔太能贫了,笑死我了,为了那“迪斯科消除一切阶级矛盾”的时装秀那必须满分 |
|
T台秀那段拍的是好,但跟影片结构其实没多大关系,没必要过高赞扬。想想中国古代的现代的各种元素齐聚一堂,其实也算是多元化吧,虽然让人迷茫也让人困惑,但总比一言堂好。这片反映出的青年的生存状态的确很大程度上能够注解第二年的事件。专家教授看来在那个年代就已经不是个好词儿了。 |
|
那时德育叫兽赵老师就已经口出“杯具”了 |
|
现代派?!跟她侃尼采~~! |
|
我觉得这个才CULT |
|
3T公司是三体人打入中国的卧底,死硬降临派。 |
|
北京男的永远就是这么让人又爱又恨 没有厚实的肩膀 却甘愿让他们把头埋自己怀里感受温存 |
|
原来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原型在此,而且拍摄得较有文艺感,浓浓的京片子味道十足,结局有点看不懂,但过程绝对捧腹,值得一看!而且感叹现在的张国立也不复当年的“顽主”精神,倒是葛大爷一直保持了下来! |
|
王朔后来跟马未都说,他的书里就这个拍的最好,因为米家山没什么想法 |
|
BGM强烈好评 |
|
时隔24年看这片,依然牛逼前卫到不行。颁奖礼上古今各种乱入走秀,骗子舌灿莲花玩忽悠,德育叫兽大放阙词,还有那句“朋友分为两种,可以X交的和不可以x交的“。时间虽过了24年,可北京还是那个北京,人们也没啥变化。低俗才是真文艺,越低俗,越舒服。 |
|
“现在还不能告诉你,不过我可以透露,内容相当粗俗” |
|
真的。书读的越多烦恼就越多,如果不读书就一点儿烦恼都没有了,那些游行的人不就是因为书读得太多了吗?好喜欢那个年代一个叫马晓晴的女演员,真是完全迥异于如今线上的任何一位女星。 |
|
1.明天多云转晴,却只是几个人、少数人境遇的转晴,最后一镜何等的讽刺,人人呢生而烦恼,每个人都渴望能找个人替自己去度过自己难过的事情和日子;2.镜头下络绎不绝、人声嘈杂是一个充满生机却看不到出口的画面,旧道德、旧观念依旧弥漫笼罩着社会。 |
|
“顽主”可能算是北京俚语,如果尝试定义,也许是指那些孤独的城市漫游者,疏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在他人眼里显得游手好闲,却不愿为了迎合别人的价值判断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善于自嘲,遵循享乐主义。88年,正值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期,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各种思潮涌现,正如片中一般年轻人都爱对着尼采、佛洛依德侃侃而谈,追求时髦,同时企业改制,大量人员下岗,城市中也弥漫着很多焦虑情绪,像王迪唱的歌词那般。而当年才30岁的王朔叛逆自负,写得一手好段子,将八九十年代的光怪陆离落于笔下,荒诞不经,充满讽刺意味。这几天不少影迷转发疫情让中国电影倒退30年还有这等好事的调侃,的确那会儿拍了一些不错的电影,却是国家不幸诗家幸,君不见当年的治安有多差吗?不知道已过耳顺的王朔回头看这些电影会是怎样的感想,毕竟解构容易建构难啊! |
|
“我们这代人,个人生活都是悲剧。”“我看起来是在轻飘飘慢吞吞地下坠,可是你知道吗?我灵魂中有一种什么东西得到了升华。” |
|
在First影展看,发现当年我还真没看过这部有名的电影!虽然拷贝不是什么高清修复,只是拿放过多次的胶片拷贝转数字的“冒名修复版”,但还是值得夸赞。把我发的朋友圈文字附后:到西宁First青年影展三天了,看了两场新片,本着我“新人未定稿新作,先不公开写豆瓣”的原则,没发声。今年看了我倡议的栏目“聚焦第五代”中的《顽主》,很爽,写几句。这次选的五部片子都是这些导演在30多年前的处女作或早期代表作,对比今天年轻一代的处女作有什么不同和变化?有什么差距?读读First观众对刚刚放映的两部电影的豆瓣新短评就可以明了啦。即将放映的《血色清晨》《红樱桃》《我的九月》更精彩,不可放过! |
|
神片!真没想到八十年代能拍出这样牛掰直白的经典,这才是王朔应有的水准,张国立梁天还是小青年,葛大爷老早就这么深沉了,潘虹还是教导主任的口气,T台一段太特么智慧了。时过境迁,变的是国产片早没了这股子出彩的神韵和犀利的视角,不变的是十多年前就有的社会病根,时至今日依旧不见好转的趋势。 |
|
看到葛优和马晓晴走过的桥下,突然心里一动 |
|
在电影资料馆看的,国片儿在大荧幕上就是不一样。这部电影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真:“今天这活动是搞什么的?”“先不告诉你,不过事先跟您透露一点,内容特庸俗!”T台秀直接戳在心上,乱掉的阶级,乱掉的时代,娱乐至死,何须读书? |
|
王朔代表作,北京电影的骄傲。五味杂陈融为一炉。感谢米家山。【电影资料馆】 |
|
8/10。文学奖联欢会一段最贴近剧情寓意,改革开放时期繁复病态的社会如狂欢乱舞、穿梭于泳装模特中的话剧演员,所谓作家和公职戴上一副迎合社会规范、荒诞变形的人格面具,顽主们是杂志作家人前恭维人后鄙视、德教家口中的失足青年,以撞车玻璃的电影特技讨价还价的态度游戏人生,嘲弄着无价值的世界。 @2017-05-04 19:44:32 |
|
八零初,国影已允许坏蛋不必挂相,浓眉大眼照样可以是叛徒,但最终要被同样甚至更加浓眉大眼正义凛然的主人公清除掉,比如梁同裕姜黎黎的诱捕之后、杜雨露领衔的奸细。八零中,就进阶到允许主人公在性格上并不完美甚至存在明显缺陷,而缺陷呈现更要通过与品格更优的主要配角的比对去实现。比如,红裙子赵静和她的女同事们;邮缘续集中郭凯敏和刘昌伟;盛夏中肖雄梁同裕和葛优。葛优是梁同裕的同学,返城前苦学英语的事迹激励了女主肖雄,却没有触动她的男友……可“主不及配”的突破仅限于角色塑造,选角审美上依然严守“领衔必为帅靓端庄”的传统模式。好学上进并不能换来美女垂青和戏份激增,葛优正式进入领衔阵容还要等到三年后的顽主。可严格意义上说,这部与九零后甲方乙方很像的王朔作品仍然也只是一种过渡,因为真正的男一号是演于观的张国立…… |
|
88年的时候我已经有了点稀微的记忆,小公共、自行车大军,模模糊糊的亲切感。那种茫茫人海中有你有我的迷茫和无措,就是一大组可笑的对比。北冰洋老酸奶,活就活个透心儿凉。就那话:我就一傻波依,您甭为我费心!@当代MOMA |
|
……最值得玩味的一句台词大概是儿子对老子说:“我怎么就那么不顺您的眼呢?我一不杀人,二不放火,三不上大街上游行去……” |
|
佳句佳章真是不能再多,但作为电影稍显支离破碎了点(有删节?),看到主创对知识分子的厌恶和风气转变下的迷茫,我很想说:几十年过去了咱这里还是这个样。(想知道大家怎么看结局) |
|
“中国人拍电影,您就将就点吧。” |
|
太自由太奔放了都不像中国电影(像欧洲电影),社会精神一瞥,好像把前面几十年的性压抑全释放了一样,美术音乐语言由着你创造。就现在的环境看80年代,那真是遥不可及的思想开放了……唉。作家颁奖大会,笑到我胃抽筋! |
|
用弗洛伊德过渡。
顽主的意思就是,生活态度向下,灵魂却得到了升华。 |
|
“中国人拍电影 您就将就点吧” |
|
奥比多斯驴在行动,三T文学坛子奖。帝王将相牛鬼蛇,群魔乱舞秀一回 |
|
打三星的人矫情个鸡毛啊! |
|
无论什么时代,文艺青年都一样丧。 |
|
如今再看,只能算比【私人定制】强百倍,可能是因为最近被冯导演的那三个半微电影刺激的,看什么片子都像是名垂影史的经典。★★★ |
|
众生百态,市井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