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半段印度拍得特别好,真实贴近,快赶上纪录片。后半段到澳洲就失控,男主的挣扎颓废来得没头没尾,那种亲情的呼唤没拍出来反而把情绪耗尽,回家的过程不再让人觉得激动,各种闪回也救不回来,非常可惜。导演适合拍风光片,本来真事挺有优势,结果拍成了《社会纪实》是怎么回事,但依然哭到瞎真没救。 |
|
小saroo演技真好,结果25年记错了家乡名字还说错自己名字! 好心疼小孩一个人那段时光。缺点是铺垫太长,到后来就是给google earth打了个广告。说结局老套的,这是真实事件改编不是故事,而且他想象他哥弄丢他很痛苦,然而哥哥却在他走失同时被撞死了…什么故事都没有真实更戏剧。 |
|
以为一个人包场,看完发现后面有个哭得白发蓬乱的老伯在抽泣,真希望我老了也能像他一样还进影院仍然感动。 |
|
Google Earth超长广告 |
|
感人。上帝行事不可测度。走失25年后,可以给你的人生安排“雷打一样的惊喜“,让你“高兴如海水一样深”。前半部saroo童年的流浪苦难的确揪心,但成年后寻亲的痛苦执念和日夜折磨的愧疚与焦灼也并非矫情,如此深刻沉重的生命课题,不攻克不交卷,怎能带着伤痕和心结继续前行?素人小朋友演技天赋惊人 |
|
前半段好后半段糟。虽然是真人真事改编,但白人圣母的世界我永远不懂。感谢谷歌地图让我对着电脑点点点就点回了家。我要表白鲁妮·玛拉嗷嗷~~~~ |
|
印度部分的故事非常的好,写实且细致,自从来到澳大利亚之后就急转直下,剧情草率鲁莽,明明是有时间跨度的故事,流逝的痕迹没有表现出来,人物的行为和状态得不到解释,经常让人为他们的突然的转变感到莫名其妙,由于前后反差太大,所以戴夫·帕特尔的演技虽然很出色,但是人物还是让人感觉不够完整。 |
|
后半程陪着Dev哭到结束。隔壁厅是《海边的曼彻斯特》,虚构故事里人生的创痛永远无法抚平,现实世界里却屡屡有奇迹发生,填补那些爱情、亲情以及丰厚的物质生活都无法填补的缺口。回国前夕看这片,真好。 |
|
你们给分太低了,明显没有get到点。印度人种是人类发源之一,尤其澳洲人。从干净时尚的都会回到布满垃圾的荒村,某种意义上是从虚无疏离的现代生活向原始亲情回归。人类,该回那个肮脏荒蛮但浓情的家了。btw,该片可以送给所有自以为是的丁克家庭。 |
|
“我生一个孩子世界上只是多了一个人,我领养一个孩子世界上就能少一个不幸的人”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尽管它在中国什么都不能改变,也不那么好看。 |
|
看到后面全程狂哭。:- |
|
3.5 怀疑和愤慨的友邻们看的不是一部电影,结尾哭崩,不过这片公关的确强...前半段的呈现很有力,除了配乐过满几无挑剔;后半段瑕疵不少,但真实事件的力量撑着,至少没到烂俗、虚情假意的地步。被嫌的几位演员表现其实也过关。看在是摄影技术惊艳、工整不炫技、社会意义强的处女作,可以推荐。 |
|
韦恩斯坦家今年力推的奥斯卡命题作文,前半段像纪录片,做的很好,后半段成年之后失控了,而且为了迎合奥斯卡的口味,很多生硬又套路的方法一起上,倒是还算惯用,煽情的配乐一来,很容易情感上达到导演的目的。 |
|
下午刚帮一个小女孩找到走散的妈妈,晚上就看到这部Google earth助人25年后找回生母的故事。前面50分钟的血脉亲情和走失苦痛建立充分,后面似真似幻的记忆和焦灼情绪也就非常合理。但还是觉得闪回剪辑用得有些过度,配合着google earth定位家园段落倒是非常出色。另外,墨尔本总适合“山河故人”类故事 |
|
一流的题材,二流的表演(小演员的印度部分最好),三流的叙事剪辑,把一个动人的故事搞成了平铺直叙的流水帐,真心不如trailer里的倒序法好。成年的自我发现的深度没表现出来,造成寻根之旅较剥离生硬。 |
|
像一部影像诗,占据整个画幅的山脉,铁路,海岸线,扑面而来,美得让人难忘。有人哭了,我倒觉得叙事太单一,不断的闪回却催不出眼泪,找到母亲之后更是只剩下尴尬,找不到才更好。有一天,Dev Patel会有属于自己的奥斯卡提名,这一次太难了。Screen Talk见到他和Nicole Kidman,两个人都好高好nice。 |
|
好气啊!居然被一部谷歌地球的宣传片感动到。男主生母才是最艰难的那个人,天知道大儿子去世小儿子失踪的那个夜晚,她得用了多大的力气才能撑到最后。 |
|
看到后面鼻酸了,很怕重返印度乡下后,宿命的阴差阳错会带来致命的一击。25年啊,那种念念不忘的思念与懊恼真是摘不掉的。Dev Patel与Nicole Kidman固然一个眼神都拿捏得情切,但心中最挥之不去的还是饰演小Saroo的Sunny Pawar,穷人小孩那种倔强与乖巧让人心都化了,也很为兄弟情深的Guddu悲伤。 |
|
科技改变命,最后变公益片。比较套路,但胜在真实。 |
|
看过很多沉重暗黑的电影,但还是会被《雄狮》这样单纯温情的电影打动。不剧透地说,关于爱与亲情的故事本身没有什么新意,但讲的却真实而不失诗意。五六岁的小演员是片子的最大亮点,一双大眼睛会唤起人很多很多爱怜。但看到豆瓣里影评颇多技术上的挑剔,只能说年轻人可能还是不大能体会“怜子”这东西 |
|
小演员好棒棒!前半部孤儿流浪记拍得赞。一到20年后就不行了,后半部显得零碎又拖沓。男主女友的戏多余。反倒把母子线给冲淡了,令得养与生两位母亲没有形成并线,男主天天在google earth上折腾却死不告知母亲原由的动机就只剩下了……作。还好真实故事有加分项。 |
|
印度和澳大利亚的鲜明对比总觉着怪(白左圣母优越感?西方中产阶级优越感?……中国人对孩子走失这种主题并不陌生,这片看着尴尬(角色都很正面,但从打光到故事架构都太刻意?觉得不如《亲爱的》,但也可能是因为一个从父母的角度入手另一个从孩子的角度入手。完蛋了看不了鲁尼玛拉演BG向的片子了… |
|
前年我看了一印度电影叫sheru,中文名叫雄狮,他讲的是一个母亲阿,还有那个两个孩子大儿子和小儿子,走丢了,然后大儿子死了,小儿子被当成孤儿送到澳大利亚了,那个母亲就是在一个矿山上,从事砸石头的工作,去年小马在印度拍vlog的一段时间,就是拿个大锤子在山上刚刚刚刚刚敲石头,然后那个,就是可惨了,都是妇女从事那工作,一小时才给八块钱嘛,哦对,一天才给八块钱,然后我看完之后心里就特别震撼,就是那种满面流泪,然后我给小马发私信,我说我也想去看看那个砸石头,然后我俩就认识了,可以说,小马是带我走上印度的这个领路人吧。真的是,一入印度深似海,从此卫生是路人吧。 |
|
电影的立意挺好,无论何时何地,人对于根源的溯求以及对爱的共鸣,是人类唯一也是永恒的共同语言。但电影就一般了,过度着墨于男主的困惑和挣扎,让电影其他部分显得索然无味;也让除了男主以外的其他角色沦为了炮灰。 |
|
絮絮叨叨的,没能把感人的故事拍得令人感动。然而塔州美,澳洲口音好听,而且我们玛拉,我们玛拉!可爱可爱太可爱了想领回家亲亲抱抱举高高awwwwww |
|
看完电影后下载了Google earth凭记忆去找我小时候住的那条弄堂,已经全拆了,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我走丢了大概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电影里用Google earth找家的那段蒙太奇单独剪出来会是一个很催泪的产品广告。 |
|
#LFF# 首先真的要敬佩麻辣挑片的眼光,连着三部片接拍处女作导演的片,而且都不扑街,虽然这部片里的角色很鸡肋吧,可能是为和导演下一部片的合作打基础?但这么活泼的麻辣真的太可爱了😍 anyway,这部电影闪光点不多,但everything works,作为第一部feature |
|
sunny pawar演的太棒了让我觉得dev都黯然失色 印度那段极棒但有点慢了 导致后面澳大利亚那段感觉没头没脑 最后结尾两个母亲拥抱太感动太棒了 Sheru is hindi for LION (Dev帅的我差点想哭 |
|
做作,减轻,导演应该多看看央视版的《等着我》,这样的故事在节目里每天都会发生,完全可以浓缩在20分钟里。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这个毫无意义的故事,没有内涵的情节的电影足足2个小时。从刚开始的孩子视角精致的画面感就有了倪端,一点都不真实。再减一星! |
|
#电影院# 还是被妮可的演技感动到“我并不认为多生一个孩子世界就会更美好。”中国人自己身边存在的问题总是要通过外国拍摄的电影才能看到,很可悲。 |
|
查了一下,男主人公2008-2010在堪培拉学酒店管理,我正好同一时期也在同一座城市。说不定还在酒吧里擦肩而过呢,因为全城就没几家酒吧,年轻人都去一样的地方…… |
|
太流水帐了不是吗?何况印度和澳大利亚两部分基本上是脱节的。这故事如果带着一堆细节和疑问从澳大利亚起头,再倒叙到印度对它们作出解释,可能是更好的做法。现在这个样子,唯一的看点就是基于真实故事改编了吧…… |
|
剧本不算差,但是废戏有点多,感情线根本没起作用,还不如不要。小孩的表演大赞,剪辑也很棒! |
|
我一直盼望兄弟重逢的那一刻,但似乎上帝总要给你留下一些遗憾!小演员表演出彩,整个童年到在印度走失那段最抓人,也占了电影一大半!成人后的一些人物之间的矛盾处理有些失衡。真实事件做底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它不会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也够不上今年最佳,但也能走进你的心里让你感动!★★★☆ |
|
给四星还是基于对题材的本能好感+真实故事的了解+原著的影响,对电影的最终质量感到失望。很喜欢前半段的小演员和营造的意境,后半段如果不是因为有Rooney我也会看不下去。这类电影的主角交给Dev Patel--已经在无数作品浸淫过的“老”演员来演欠缺了太多说服力,只有表演的痕迹却缺乏真实的刻画。 |
|
作为一部处女作技法方面真的纯熟老道到不可思议。又是澳大利亚,仿佛另一出山河故人。科技如此发达便捷的今天,通过电脑屏幕就能找到走失二十几年的家乡,几个镜头就回到原来的屋子,所以影片显然更应侧重人内心的矛盾和释怀吧,虽然编导都尽力了可是感觉还是不太准似的。小演员很棒 |
|
天哪,除了男主童年的那一段,整片都很失焦没有重点!没有讲男主寻找故乡如何艰辛(每天刷谷歌地图,excuse me?),也没讲寄养小孩如何被收养家庭融化,也没有深入探讨生母养母的内心,反而充斥滥矫情,毒鸡汤,和不知道为何存在的女票。如果不是为了最后一幕宣传的Lion 组织,这戏我不会给上2星星。 |
|
滥竽充数的颁奖季,烂俗无趣到爆炸。 |
|
配乐好,小演员好,前半段好。其他都不太行,动人而失败。我鲁妮演了一个超级可爱的烂角色,心疼。 |
|
God I miss Danny Boyle and Stephen Daldry |
|
影片前一个小时以纪录片的方式来展现小Saroo从走失到被领养的全过程,触目惊心却又赚人热泪,小演员无痕的演技打动所有人,后半段在20年后的澳洲展开,以长大后的Saroo为视角,窥探了他对待爱情和亲情的样貌以及存留着寻找亲生家人的心。真实且有力量,毫无疑问的催泪佳作,从故事本身到社会意义皆然。 |
|
男孩搭上飞机离开加尔各答的时候,耳边传来的却是火车的轰鸣声,命运如同列车驶向了不同的轨道;少年乘坐飞机重返印度的时候,回荡着几声鸟鸣,仿佛一只迁徙的孤鸟结束了漂泊。那一天哥哥被火车带去天堂,母亲痛失两个孩子,他们却湮没在印度每年8万名失踪儿童的基数里。片尾重现列车出隧道作为纪念。 |
|
跟想象的不一样,最后竟然是科技解决问题,前半段要好于后半段,结尾好看,虽然都是套路,但贵在真实,最后一幕串联全片,非常有力量。男主角用谷歌地球寻找故乡的情节,这一点是比较感同身受的,因为我也这样干过,只不过老房子被拆了,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
|
导演用了许多长镜头去展现印度的海岸、荒漠,还有铁路的轨迹,让观众像跟着主角的心路历程一样在看这部作品,也感受到了主角离家25年的光阴之久。最感动的是Saroo和哥哥Guddu之间的兄弟情,一起爬火车,一起走火车道,一起穿过乡村的路,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温馨又让人心碎。 |
|
通篇工整的三分法构图;记忆闪回和现实的情景对应,桥,山,水,火车,剪辑冷静又磅礴;寻根故事很简单,不乏眼泪,两条情感线,是在寻找失散母亲的过程中才更加体会现实“母亲”的爱。Dev演了一个和slumdog millionaire相似的角色,也许他本人一直也渴望探索那块土地。 |
|
浪费了演员和题材,不过鲁妮在街上手舞足蹈那段真是萌哭了,突然觉得戴夫·帕特尔挺帅… |
|
with Gaurav, 岩,在古拉夫家學會了用攪拌器做冷咖啡。a cha bu cha; 超喜歡lucy躲到柱子後面那段; gelabi淚奔; 沒有過分煽情,卻很感人; 後半段變成了google earth & 傳教片。1.明白了外國夫婦收養亞洲小孩的原因 2.小孩語言忘得好快 |
|
童年时期两个小演员演的是真好,那段走失的情节,结局时回忆的镜头兄弟俩走在铁路边上,都是直扎入心。一头一尾,可谓佳作。但是,中间都是些啥,从被收养开始剧情和节奏就乱了,简直怀疑这是两个导演制作的吧,中间有段看着看着差点以为印度舞就要开始了 |
|
前年我看了一印度电影叫sheru,中文名叫雄狮,他讲的是一个母亲阿,还有那个两个孩子大儿子和小儿子,走丢了,然后大儿子死了,小儿子被当成孤儿送到澳大利亚了,那个母亲就是在一个矿山上,从事砸石头的工作,去年小马在印度拍vlog的一段时间,就是拿个大锤子在山上刚刚刚刚刚敲石头,然后那个,就是可惨了,都是妇女从事那工作,一小时才给八块钱嘛,哦对,一天才给八块钱,然后我看完之后心里就特别震撼,就是那种满面流泪,然后我给小马发私信,我说我也想去看看那个砸石头,然后我俩就认识了,可以说,小马是带我走上印度的这个领路人吧。真的是,一入印度深似海,从此卫生是路人吧。 |
|
全程泪崩,看前半段的时候,突然想起稍早前看的是枝裕和的《奇迹》,日本的小孩子坐火车去陌生的地方迷了路,想甩掉警察都甩不掉。而印度的小孩子意外坐上了火车来到陌生的地方时时刻刻面临生命危险,我们生活的世界差别多么大,对于一些人不过是假期郊游般轻松的旅途,对另些人则是生离死别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