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那首曲子 |
|
简介是谁写的?阿兰德龙是主演吗?他一点都不重要。
音乐真好,歌曲真好 |
|
开头扯得挺玄妙高深,什么保险起见派出独行杀手,一旦成功可以改变人类历史……可苏反特部门还是很快追踪到线索。怎么追踪到的?不清楚,反正就是追踪到了。谍战暗杀主战场上叙事能量衰退得太快,只能从所谓情感支线悲剧命运上找存在感。所以这片可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多少名不副实。 |
|
绕梁三日呀。真中有假,而假的又合情合理。历史巨头与小人物短暂的交集,改变了小人物的命运。 |
|
1986.01.01首看。唯一不入流的是阿兰德龙。2019.01.19又看了第N遍。当片中音乐想起---泪流满面。妈妈给佛像浇水和结尾飞机上的小女孩---神来之笔!2006.08.242020.12.09 |
|
街头路人纷纷侧目演员,有个女孩走过去又探回来,一脸疑惑地盯着俩演员看了五秒钟,乐死我了!然而这是我观看此片的唯一乐趣,剩下的就只有一言难尽了。俩导演生平创作出不少佳作,都是写意派作者电影,平生第一次搞大片,四眼一抹黑,水土不服也是正常 |
|
1941年苏德之间爆发大战,但同时,1941年伊朗却被苏联占领。为了更好理解这段历史,于是将这部几十年前就看过数遍的影片,再度重温! |
|
这片,当谍战片看吧,不仅没有悬疑和紧张,而且槽点太多,男主角这样跟着去,竟然没引起怀疑,而且一路顺利,这策划暗杀的所谓“天团”实在是徒有虚名,就是这女主角最后的死也是莫名其妙,若是当年的歹徒怀恨报复,那不是更应该杀安德烈吗?可当爱情片看吧,又实在没看出他们之间有什么深切的情感,远远比不上男女主角合演的另一部小成本爱情片《合法婚姻》。导演,编剧的能力跟不上搞大片的野心,什么都想讲,结果什么都没讲透,徒有虚名。 |
|
很经典,10几年前看过,没看懂,但其中的音乐印象深刻。 |
|
【补標】爲了补標重新再看经典,曾经在CCTV播出,实话实说那个浮躁的年龄没有看懂多少年再看,虽然电影大量的回闪和时空交错纪录片文献和剧情一并展开,而且没有字幕交代,该片是前苏联、法国、瑞士等国家的合拍电影,从欧洲到美国纽约从中东德黑兰到伦敦等地,应该说这部译制经典来自“央视”,而且,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精良的翻译,这部电影我们会不会认真看懂或者“看过”配 音:央视国配
安德烈——莺音
玛丽——张桂兰
娜塔丽——陈青
马格斯——周启勋
列格朗——董浩
福什——江庚辰
雅尔莫立——金乃千
西蒙——封锡均
舍耐尔——车适
庇尤——桂斌
弗兰苏阿斯——鲁景超 |
|
历史的真相只留存在部分人的记忆之中,有时候真希望能够以当局者去发现那些事情 |
|
豆瓣er们还真是对老片情有独钟,老片就分高、就经典;虽说是我很多年前就听说过、向往的,可片子实在一般...男主角压低帽沿耍帅的造型倒是挺帅的。配音真难听,不想再听什么上译经典的说法 |
|
安德烈的原型已经去世,他的人事档案至今不能公开。 |
|
高分理由:
1. 好好拍历史的历史电影我的起评分都偏高;
2. 配乐好坏各有所爱,但一首主题曲《让爱永留人间》就能当之无愧站在“经典电影主题曲”行列。
3. 苏联片大都那个调子,155分钟对大多数人来说更是致命的屏蔽。但20年过去,至今记得大卡车猛撞向女主所在电话亭的一幕。 |
|
历史只是背景,本质是爱情,但历史又是真实,不曾走远,因此这一场错过,不如怀念。 |
|
爱情放到战争大背景下放得恰到好处~ |
|
这部电影是要讲述爱情的悲欢离合?还是阴谋与冲突呢?一切历史、战争、文明、梦幻和爱情无非就是无数的偶然组成。在一个特定的年代,在所有的年代,总有这么一些人渴望有尊严的活着,却在追逐与逃离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别无选择,他们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也同样被命运所选择。 |
|
那首歌曲深藏在我脑海中 |
|
冷静 克制 工整 沉闷… 1.那时的女演员们全都那么漂亮 2.没有一处闲笔(虽然很多看不明白)但全是无疾而终【爱情 暗杀 追寻 树立】3.现在来看也很好的蒙太奇 串起历史和个人 4.就是太闷 不小心睡着两次 5.爸爸在90s初看过 强烈安利给我的 |
|
俄罗斯人的电影总是那么深沉,哀伤。可是剧本的细节也太不讲究了。 |
|
DVD时代,珍藏、珍爱的电影。明知他是敌人,明知敌人注定失败,但依然为杀手的智慧和果敢而倾心,为他步步惊心的行动点赞。
喜欢本片的朋友,推荐收听长篇怀旧
《德黑兰43年》--最浪漫的暗杀故事_半斤八两抡电影
https://www.ximalaya.com/yingshi/2653810/105362092 |
|
珍藏d9 中文配音好像是央视的. 以前拍电影简单,想认识就认识,想做啥做啥,惊讶的看到巴黎街景,满街的富士,佳能、精工大LOGO,中间是可口可乐,日本在八十年代有多牛逼可以一见。劫机都不怕,除了细节硬伤之外,是史诗级的电影。配音好差,特别是杀手的配音,第一次看阿兰德龙跑龙套。优酷有两期纪录片介绍这个远跳暗杀行动 |
|
拍得不怎么吸引人,虽然故事是个好故事
七十年代已降,欧洲迅速刮起了与fxs和解的妖风,电影中的fxs被性爱化和非政治化,比较有名的有《同流者》,《午夜守门人》,《凯蒂夫人》等,试图改写历史中的明确的政治对决,进而避免对fxs的爸爸——资本主义的进一步的批判。除了福柯的那篇文章《历史与人民的记忆》之外,到七十年代末,有几部电影试图回应和对抗这个潮流,都是选择了以记忆的角度切入,来重新正视二战的历史,但电影本身都或者拍得并不出色,或者被市场所拒绝,有名的几部有《无忧的过客》,《不过是个舞男》和这一部《德黑兰43》。很快,新自由主义以前所未有的摧枯拉朽的野蛮和暴力席卷了世界,冷战终结,之后的电影也愈发的反动,比如《英国病人》《辛德勒名单》一直到《帝国的毁灭》,已经开始大张旗鼓的为fxs洗白了。 |
|
一个好故事,现实与过去交织,可能因为当时的条件有限,现在再拍的话应该会非常精彩 |
|
这是一部不太多人看过而堪称伟大的电影。
一点感受:撇开整体而言的优秀以外的亮点是下图中这位前苏联功勋演员的异常出色的表演,还有主题曲,曲子在深深的悲伤中又包含了对和平和生命的希望的浪漫情感,这充分表现了影片传达的人类对战争与和平的无尽的感慨和思索. |
|
参见《爱情太短而遗忘太长》 |
|
une vie d'amour,这歌一直贯穿着影片,每个关于爱的镜头都有它的出现。如果真爱是如此的一生,那我愿意反复的吟唱。 |
|
看的版本音画不同步,摔!长且狗血,漏洞也不少,但是还是挺好看~ |
|
音乐很到位,很好的烘托了巴黎、德黑兰的怀旧氛围,主人公的含蓄情感。
让爱情长留人间 |
|
剪辑上有很大的问题,相隔35年的故事居然是片段式交替平行发生,作为一部谍战片也并没有很严谨的逻辑,而对于男女主的感情也是语焉不详。本片唯一的内涵可能就是在告诫人们,尽管是二战结束的几十年后纳粹依然笼罩在这片土地之上 |
|
像是法苏两部片子混剪在一起,但凡电影和苏联沾边都免不了又臭又长,曲子很好听,一些镜头特别喜欢,全片略散。 补遗 |
|
在安德烈的记忆中美人依旧、绝世独立,和着主题曲似浓又淡、绵绵哀伤的意境,泪光中久久不能出戏 |
|
看的是央视的版本,叫《德黑兰1943》,星光熠熠,剧情紧张激烈,只是现在已经不记得太多细节了。 |
|
节奏拖沓,两条时间线纠缠错综。谍战里的爱情,两样都没说透,草草收场。为了题材而题材,为了回应而回应,生搬硬套破绽百出,硬邦邦如同嚼蜡。第一眼以为认错了,客串小侦探的真是阿兰德龙。 |
|
很有趣的方式,是用故人纪录片串起几代人的故事,代入感差,但关键时还煽得挺足,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
|
一定得看完整版的 |
|
阿兰·德隆 好像是第一部故事在现实回忆交错并且彼此都完整的电影 |
|
une vie d'amour... |
|
一段失散了35年的恋情,在历史年轮的碾轧下无声无息。我更愿意把这部电影看做是一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爱情故事 |
|
古玩店,电话亭,德黑兰会议和战争片段记录,配乐,德龙和伊果儿,掏出体温计的杀手,结尾小女孩,温柔又沉重的情愫,前苏联。。。 |
|
纷杂的主线与历史真相,繁华而不乱。女主金发一种美,历史事件中担当翻译的妈妈;演到女儿,黑发短短像个大眼睛小动物,寻求真相的路上有阿兰德龙陪着挡子弹_(:з」∠)_ |
|
这个典型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的YY作品,因为它们更胜一筹才有今天 |
|
宏大的背景和小人物的相聚,围绕一场暗杀展开的间谍般的故事,过去和现在之间天衣无缝的转换再加上始终隐而不露的爱恋之情。这种对美的把握是多么富有俄国情怀。这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电影,这里面的情怀如同《烈日灼人》一样,是美式电影的反面。 |
|
苏联电影的叙事就是不一般。 |
|
小时候记得在电视上面看过,那个卡车撞电话亭的镜头记得很深刻,不过这次来看有点平淡,前序太长,很多情节跳跃的厉害,2个半小时看的有点昏昏欲睡,高潮在后面30分钟 |
|
经典。今晚看《歌手》,想起刘欢当年翻唱过这部电影主题曲,搜出来标记一下。真想再看一遍。 |
|
表演做作(阿兰德龙中枪后反复鲤鱼打挺,实在太搞笑)女人们负责傻白甜,男人们负责装酷耍帅;情节乱七八糟,简单粗暴也好猜且漏洞百出。这么高级别的谋杀策划里,所有人智商都很不高,两对情侣深爱得相当随意且莫名其妙。。。德黑兰破烂到连一块好墙都不曾有,整个城市都污糟糟,巴黎伦敦的70年代场景竟是实景随拍的,路人全变群演,繁华街头上,不时有路人对镜头好奇张望或围观,也是有趣;音乐搞得很抒情宏大,但因情节太弱智,完全像笑话。。。唯一亮点是故事里揉进的历史纪录片部分,那些影像里的轰炸,和活在火炮里的人们,令人悲怆,值得1星;顺便一睹70年代伦敦巴黎纽约街头的繁华,+1星; |
|
本来是看别人“作为一个怖点很高的人,重看《德黑兰43年》竟然觉得有些惊悚”的评语去的,这走神走着走着又让我看成爱情片了。 |
|
YJ-1380 |
|
人的记忆是最真实的。
我们的相遇由无数个偶然构成。
在法国网站上找到了480p高糊的央视配音版,在断断续续的广告中看完。其实影片的整个线路交代的不是很清楚。但是不得不佩服俄国人营造大历史背景下人物命运的能力。
Une vie pour s'aim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