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荡气回肠,哀婉悲伤……官府、王爷、日本互相勾结,英雄战死沙场,百姓苦无家乡! |
|
好像很多学校都组织看过,最囧的是居然还蛮好看的 |
|
一直以为嘎达梅林和格萨尔王一样的古老民族英雄,没想到是个现代故事。史诗片的所有元素都有,就是缺钱,比如音乐部分就是那个主旋律从头到尾,不带变化,希望能重拍 |
|
虽然受经费限制,场面戏十分粗糙。但还是拍出了壮阔草原上的磅礴大气的蒙古人史诗一般的精神。前期美丽的草原和唯美的爱情与之后家族仇民族恨的对比围绕垦荒迁徙形成冲突最终爆发,其中不乏对环境的反思,在叙事上可谓沉稳有力。
冯小宁很善于把握这类少数民族社会更迭时期的历史冲突,而他经常使用的这批演员也是糙哥柔情女性外美内刚,很接地气。
这样的题材真希望能好好重拍一遍。 |
|
依稀记得这是小学音乐课上放的一部电影,当时在学《嘎达梅林》这首歌。时隔了这么多年依然清楚的记得这部电影。刚才无意见看到了这首歌一查豆瓣里有这部电影,现在还会唱。记得里面的女主特别漂亮,记得她的男人特别男人,记得政府特别政府。绝对的100星。 |
|
前十分钟被那个叫刘雨哲的小姑娘萌的肝颤。前半两个人谈情的时候那条红丝巾抛来抛去的,我他妈妈的在七夕这天看的,单身狗分分钟哭给你看。【只要草原上还有女人和孩子……】我喜欢冯小宁在电影结尾出演职员表的方式。 |
|
高中班主任请我们去看的... |
|
看完电影,又去查了一些资料,冯导的美术功力没得说,尤其喜欢逆光拍人物剪映,画面弄个大大的夕阳。嘎达梅林是作为阶级英雄还是民族英雄塑造出来是讨论历史观的问题,电影故事把这种价值观简单化和淡化处理其实是很好的,观众只需要去看一部反抗压迫的电影就很不错了,虽然其实镇压这部故事主角的军阀是另一个民族英雄张学良 |
|
主旋律,难以免俗的好人打不死,但冯小宁的电影总能让人看到另外一些内容。女人舞着红丝带奔向夕阳的场景让人难忘。嘎达梅林,一个佐罗般的传奇人物。看看今天严重沙漠化的科尔沁就会明白,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这样的传奇。 |
|
风景片,没了。音乐就是嘎达梅林循环播放……如果这也叫史诗…… |
|
整体感觉还是不错的,尤其是配乐运用。但要是纠结其细节,真的是满满的瑕疵:1.战争场面徒有气势,乱晃的镜头中几乎没有两个人对决的戏份,假了;2.老爷爷拉马头琴的画面确实拍得挺唯美,但不至于莫名其妙地总是把它一遍又一遍地剪入正片当中;3.日本人的表演实在有够差劲,一板一眼的痕迹太重了..... |
|
取材著名的蒙古族叙事长诗 讲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和百姓 率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 与王爷和军阀英勇斗争的感人故事 真实得塑造了传奇的民族英雄 同时展现了绚丽壮美的草原风情和淳朴豪放的蒙族民情 以恢弘的场面 磅礴的气势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向观众奉献出扣人心弦的民族交响诗 |
|
大学唯一一次组织看电影,就是看的此片。 |
|
高2时候学校组织看的。 |
|
刘薇虽然不那么美,但在这部电影里特别迷人。这好像也是我看过的冯小宁最后一部还有水准的作品。从此之后进入举起手来的时代就彻底完蛋了。。。 |
|
其实冯小宁职业生涯里一共拍了两部片,一部叫《大气层消失》,一部叫《战争子午线》。一部是关于“环保”的,一部是关于“英雄主义”的,本片将两者进行了融合,为冯的集大成之作。“要是老百姓的事儿跟王爷的事儿没有顺到一块儿去呢?”中国版《燃情岁月》。煽情的配乐几乎一直没有停过,场面戏拍得不错,推拉镜头用得较多,冯小宁不愧美工出身,色彩极为浪漫。鄂布斯在起义之前的陈词表演水准很高。 |
|
哈哈哈哈哈我的妈啊记忆中的红丝巾 |
|
苍狼白鹿是每个男儿心中的向往 |
|
中国版《勇敢的心》;开场有关死刑少年(胡子)的段落处理是相当成功的:尤其是两个重要道具元素长命锁(嘎达&胡子)和奶酒囊(嘎达&牡丹)的使用,前者贯穿正片,后者牵引时空转换;后来则是【手枪】串联至结尾。稀罕牡丹这样滴女子,劫狱救夫,枪杀爱女;马头琴是不是世界上最苍凉悲远的乐器?! |
|
男主演尚佳。冯小宁的导演使片子在可观性实在不能与国际影坛上人物传记影片媲美,除去其中几个画面还算不错。 |
|
读研的时候在六七号楼之间的操场上看的
|
|
论电影元素,兄弟情谊,少数民族,环境保护,反对外族,鸦片,自由向往,鸿门宴,结尾在希望的方向消亡,还有三宝的电影配乐,哪一点比不过勇敢的心了,就是差点钱,男主性格不够突出,爱情桥段太唾手可得不够深刻。真希望谁有钱了能好好挖掘重拍这部电影。 |
|
草原的草可以为牛羊 也可以化为烈火🔥 |
|
充满了电视剧感 |
|
CCAV6,拾遗 |
|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的电影哇靠,五块钱的电影票 |
|
影博和一帮大爷大妈一起看的,我这个年纪的人对于胶片电影的质感实在无力抵抗;居然看这么个怂烂故事看得泪流满面,想起李红旗说的,是时候读一些童话了。 |
|
2007.12.28dvd 我感觉冯小宁应该可以拿出更好的作品才对。我喜欢他胜过冯小刚。明显模仿《勇敢的心》的国产电影。拍摄方面也有不少的瑕疵。例如:节奏慢了,而且厚重感,人物塑造还有欠缺。但终归不能掩盖电影本身感人至深的本质。极爱马头琴的电影配乐。三宝功不可没。马头琴的音色甚至于胜过苏格兰风笛。电影中有几个镜头拍得好:女主角抛动的红绸在空中飞舞。几句台词说得好:鹰的翅膀从不怨天高。几个情节震撼人心:女主角牺牲自己的女儿开枪射击。喊出的:我的男人不能跪着活!这就是突然在我完全没有预料的情节。这是民族精神,这是华夏脊梁。男人的血,女人的泪,混在一起,构成了华夏不屈的灵魂。 |
|
从小就会哼的嘎达梅林 |
|
音乐5星,牡丹的形象更丰满,草原上的女人真的给人希望!!(只有一个槽点:提到主旋律的时候,三人45度望天实在是T_T) |
|
以前在家里CCAV6看过的 |
|
十几年前看过,打算重新看一遍。才发现原来也是冯小宁的片子。 |
|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一直以为只有中国只有魏德胜能拍史诗电影,原来冯小宁也能拍,如果有更多投资,这将是一部比肩《赛德克巴莱》的史诗电影,真的很好,冯导艺术生涯的转折点,从此以后急转直下,再无佳作 |
|
无比的音乐,梅林和牡丹初遇时那段对唱以及梅林就义时那段女声,无可比拟。。只要草原还有女人和孩子就有希望 |
|
电影配乐《嘎达梅林》贯穿始终,全片120分钟的长度,电影音乐占了110分钟,90%的比例。可见蒙古族短调民歌(上下句、越句规整)、长调民歌(悠扬、不太规整)对结构剧情、塑造人物的不可或缺作用。欣赏两人在夕阳中的一场戏,剪影效果、逐渐虚焦的处理等。 |
|
不知道为毛 当时看的时候超级投入 有一个什么场景还把我感动的一塌糊涂的 ╮(╯▽╰)╭ 那时纯情的偶啊 一去不复返…… |
|
套马杆的姑娘,你在我心上。蒙族史诗电影:我的男人,不能跪着死! |
|
很久以前看的,记忆最深的是嘎达梅林和妻子在奔驰的马上做爱,很有草原野性的感觉 |
|
非常好的英雄史诗片。冯小宁的文本和镜头感真的很棒,希望大家不要因为个别片子对他产生偏见。除了梅林是有血有肉的英雄,更令人可喜的是本片还塑造了梅林的妻子小牡丹这一有胆有识的女性豪杰形象。“草原上的草不仅能喂牛羊,还能燃起烈火”。当然对于张作霖的满蒙戍边开垦也有两方面的评价,不过我想本片想表达的,是个体命运的抗争精神。 |
|
当年很受震动 |
|
我的男人不能跪着死 |
|
整个叙事还是不错的,效忠、压迫、起义、仇恨,结构扎实,有节奏。只不过个人主义的东西很少,局面开的很大,细节刻画缺少,作为一部民族反抗电影,只能说中规中矩,相较之下,《红河谷》的特色鲜明许多。可能是看多了歌颂TG的片子,这种电影一旦出现这类型主旋律我就有天生的反感,对一部电影也好感度骤减。不过,我相信,片子拍的还是基于现实主义的。 |
|
好像是以前学校组织看的。片子还行,就是有点主旋律,有点洗脑的样子。片中有些人有些脑残。 |
|
十多年前看的了,当时感觉挺精彩的 |
|
只记得那达慕大会 |
|
主角为土地平民反抗王权的故事,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女主把自己孩子一枪打死了 |
|
开头就让人开始哭 |
|
不仅只是主旋律 |
|
好电影的标准有三个,让我哭,让我笑,或者让我感动的沉默。这个还是属于前者和第三者的结合。 |
|
高一的回忆,音乐课上,分几次才看完。音乐悠扬,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