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纪录片就是看完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
|
1、如果只听音频,根本想象不到那么快的语速竟然来自86岁的老爷子。2、几十年都坚持每天5小时的阅读时间足够将全世界的人都远远甩在身后。3、一对伟大的父母和一个伟大的妻子,造就了这个伟大的孩子和丈夫。4、用平常心对待觉额财富。 |
|
大量阅读,思维快语速快,专注于自己的空间,生活不能自理,巴菲特并非那么讨人喜欢。后来我们会发现,成功人士有颗赤子之心,追求家庭美满、朋友和睦,成功是该归功于此。生活上巴菲特得到妻子的照料,事业上有比尔盖茨、查理芒格互佐,优秀的人身边不乏优秀之人,尽量让自己向正直仁厚的人靠拢。 |
|
1. 这种人的一生就是认准了自己的特长,一直走下去。在专业和生活领域执著着。2. 伟大!3. 及时反省,承认错误。4. 巴菲特语速非常快,这个可以判断他大脑在不停的思考,他的阅读量也是惊人的。 |
|
大概是美剧里塑造出来的金融家面目太模式化,看到巴菲特每天早餐去吃麦当劳,觉得非常不真实。然而整个片子看下来才发现,只有赤子之心的人才能坐拥如此财富,对他来说财富可以带来的享乐不是他追求的,他只是单纯的迷恋这个游戏,并且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 |
|
一个宅而且专注赚钱七十年不动摇的人。 |
|
1,人能设定最伟大的目标就是:自我完善,大量阅读,保持专注;2,人能设定最精明的投资就是: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复利,3,好的纪录片就是能让人想要成为更好的人,那么剩下的就Just do it! |
|
我喜欢安静,每天用5~6个小时读书。
|
|
被很多人爱,也爱很多人。 |
|
滚雪球的精简版,在投资这件事上,老巴做到了极致,在这部纪录片中没有太多介绍老巴的投资事业。他的大半生实际上非常“拧巴”,他为了复利视财如命,没有支持妻子的慈善事业,原因就是剧中提到的“Focus”,为了Focus,就必须要失去些什么,苏珊去世后老巴才终于想通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
|
看到后面竟然有点儿感动…… 巴菲特的前妻对他的正面影响真的非常巨大,没有Susie也许巴菲特仍会是个金融奇才、亿万富翁,但因为Susie他才成为了一位真正令人尊敬的了不起的人。祝这个可爱的"有钱"老头儿健康长寿~(HBO出品) |
|
看纪录片居然看泪目了,对,就是看《星际穿越》那种泪目(男人的泪点还真是少而奇怪)。沃伦对于价值的理解我是认同的,中年后和他分居但仍然心灵相通的妻子苏西对于价值的理解,我也是认同的。沃伦在苏西中风去世后,最终调整了自己,应该说是两者认同在平行行驶很久后最终汇成一条比两者更好的河流。 |
|
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世界是一场很好看的电影,但你不会想一辈子都梦游”。标题有诱导性,没怎么讲成功原因,倒是忙着给他歌功颂德(片尾长而高尚的慈善名目说明一切)。但对早餐固执又可爱的计较、卖老师股票,大量阅读这类小细节,无不在展示他本人对生活的热情与认真,这就是宝贵而值得尊敬的品格。 |
|
沃伦真的是一个理性而专注的人,令人惊讶于他的普通和不平凡,人生的偶像,人应该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所长和热爱。——余下的人生里,我也希望每天早起跳着踢踏舞去工作,和所爱的人共度一生,每晚给自己的儿女唱《over the rainbow》哄他们入睡。 |
|
对于我这种十几年的老巴菲特迷来说,纪录片本身并没有提供太多新的信息。之所以强烈推荐,是因为那些贴近他生活的小细节,比如“昨天的市场不太好,今天早餐就吃便宜点吧……” 现在喜欢巴菲特,与其说欣赏他滚雪球的能力,倒不如说高兴看到正直和诚实的品格以某种方式得到回报。 |
|
这部片子应该改名《没法成为沃伦·巴菲特》 |
|
“爱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你无法控制它。如果你对人有爱,你会得到更多的爱;如果你紧抓不放,你就会失去。”(沃伦·巴菲特) |
|
找到职业之外的兴趣(the Game),精进,专注,找到一生挚爱,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工作,大量阅读,持续深度思考,遇见异见者,寻找出世的意义,保持快乐且情绪稳定 |
|
6.22 妻子离世后,决定捐款的那段我落泪了。she she ... she ... put me together. 一个懂钱的世界,一个懂爱的世界,当他们相恋,融合在一起,就为世界掀起了波澜。他的哲学,其实是在为一种生活方式投票。 |
|
和《滚雪球》里面写的差不多。当然这个包括了06年以后的故事 |
|
阅读,思考,专注,热爱。 |
|
“我看的书是每个人都能从书店里买到的,每个人都能够阅读,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我。” |
|
做自己喜欢的事每天早上醒来都是期待的,巴菲特说60年来他都是跳着踢踏舞上班的!羡慕!!!虽然他的身体老去了,但是不影响他思考、工作,甚至每天更精彩了 |
|
It's a big game, life. |
|
就说了三件事:您有钱,您有才,您牛逼。 |
|
认准自身的天赋,坦诚自己的出生幸运,大量阅读,保持专注,成功自有天理。晚年把99%的财产全捐出了,太伟大,简直堪称富圣!8.2 |
|
巴菲特的人生可写之处很多,导演试图加入些人文感觉,却拍的平淡如水,从纪录片本身来讲,平庸之作啊。 |
|
数字,卡内基,格雷厄姆,苏西,慈善,服务。 |
|
巴菲特的人生没得复刻。如果他不是巴菲特,就是个普通的睿智老头也一定有不凡的人生,天生有投资头脑,保持强大的阅读量,拥有超乎常人的专注力,关键心态也比一般人要好,这样的人想做成一件事就能做好。滚雪球游戏玩的好,分分钟成为人生赢家! |
|
大部分人不是想做巴菲特,而是想在二十岁的时候做巴菲特。
换句话说,他们更想做的是王思聪。 |
|
人生部分不错,生意方面就那么回事 |
|
看到最后,看到已故妻子说"there's no finer human being than who he is."泪目。她说他俩是平行的两条线,她说她不舒服不想去厕所的时候,他翻箱倒柜拿来了一个滤锅给她解决问题,她说" they are very connected when he's open to connecting",.. 我关注的点可能偏了,但正如弹幕里有人说的,看这片子并不能让你成为巴菲特,但能让你想要成为更好的人。 |
|
感动,“他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一个人”
focus
read more
do something that you like.
|
|
“我喜欢安静,每天用5~6个小时读书。” 专注和阅读,生命最大的财富啊。 |
|
觉得巴菲特好萌啊~八十多的人还思路这么清晰,对数字依旧敏感。每天吃着麦当劳的富豪,在爱情上和霍金倒是异曲同工 |
|
有点犯困,但没想到给我冲击的是原配Susan。一个从小的商业奇才,又聪明又专注又不贪婪自负,已经是半神,而世俗生活的部分都落在太太身上,但他挑太太也并非功利地想找个“背后的女人”,所以在事业和爱情上都是选我所爱,纯粹倒也是难得。太太离家出走,找了闺蜜去照顾他,从此三人亦亲亦友。最后太太癌症去世,本来只专心赚钱的巴菲特承太太遗志做了慈善,可见其精神支柱地位。他和比尔盖茨类似,对于人间社会的不平等有感知,获得财富就像赢得一场game或者考试,而不是通往支配他人的手段。里面投资的学问总结得好简单,就是要对你懂的东西投资,这偏偏又是最难的地方,我们想赚钱是因为有钱带来了权力——不被人支配,最好还能支配人——最好不劳而获,而他就是喜欢赚这个动词 |
|
好幸福的一生 |
|
很熟悉巴菲特,纪录片依然需要看! |
|
3.5星,这周午休时断断续续把它看完了,感觉它的核心观点就是:做个好人,善有善报。是那种在午后阳光里容易使人接受的充满人情味的暖暖鸡汤。 |
|
Use energy and time on something useless, It's doing me no good. |
|
通篇他们的感情都好好的 怎么突然变前妻了? |
|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多么简单而又困难。 |
|
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去成为。 |
|
有意思。基本是《滚雪球》的浓缩版。可以看出巴菲特有点阿斯伯格。 |
|
2017.07.29 首先你得承认人和人之间有智商的差别……巴菲特能成为巴菲特,除了他自己说的那些出生因素,智商是很大的一个gift。但是,他的勤勉、专注、善心、责任感依然使他充满了个人魅力。选择朋友很重要,选择伴侣更是非常非常重要。 |
|
看的眼皮打架,浮皮潦草的带过了巴菲特的80年,脸谱化的人物描述,甚至他同时有2个老婆的事情也描述得含混不清,这并不是一部好的纪录片应该做的 |
|
芒格是更伟大的那位 |
|
老爷子已经离开了比尔盖茨 |
|
马马虎虎,关于巴菲特的婚姻讲的比较含糊,护城河也讲得简单 |
|
我的股市第一桶金就是来自老人家的教诲:选择你熟悉的行业里能占领垄断地位的企业。看了此片更强化了两点: 第一,Focus.这是Buffet和Gates共同强调的一个特质;第二," I have - for over 60 years - been able to tap dance to work, just cause I am doing what I love doing." 这两条原则,做到了就不是老鸡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