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不想伴着莫里康内的音乐登场和谢幕呢? |
|
故事还行,演员们都很好,镜头调度是大师级的。只是安迪加西亚的角色塑造缺乏丰满性,只是一个打boss专用道具而已。莫里康内的配乐为电影提升了一个档次,火车站那段“敖德萨阶梯”可以载入影史。 |
|
好久没有看到如此热血沸腾的影片了,真的是经典中的经典! |
|
帕尔玛还是技巧先行,敖德萨阶梯和主观长镜头什么的,耍得挺漂亮,但故事太正不够邪气,喜欢不起来;不过中国所有拍主旋律的导演都应该看看这片子,比如那个谁,还有那个谁,我就不提你们名字了。 |
|
帕尔玛把主旋律类型片拍成了艺术品。凯文,肖爷和德尼罗的表演无可挑剔。边境围捕段融合西部片,大量仰俯拍托氛围,杀手入屋戏主视点长镜头一气呵成配咏叹调+对剪卡彭哭笑观歌剧近景。高辨识度的莫里康内配乐功不可没,火车站枪战致敬敖德萨阶梯辅以婴儿车八音盒配乐,天台缠斗+法义困境。(9.0/10) |
|
这是我豆瓣加上“想看”标签的第一部,时隔多年,终于战胜拖延症把它看了!有几段镜头太精彩了!布莱恩·德·帕尔玛的长镜头不用说,那几个主观镜头太厉害了!故事很单纯,但就像一个幼稚的小孩,拼命想把自己装的很成熟,但看了就知道,故事远谈不上残酷与黑暗。配乐大气磅礴,少数几部可以听完片尾的 |
|
配乐与画面搭配的极致…婴儿车和追击杀手两场戏很赞,一些镜头也十分酷炫。就是故事有点薄弱,人物比较扁平化。 |
|
那段所谓的“向奥德赛阶梯致敬”的枪战场面之前的紧张气氛营造挺不错,可是等到枪战开始,导演用很多的慢镜头表现动作细节,让神枪手看起来很神,却让我感觉有点假。然后,那个妈妈,你要不要那么笨,摔倒了爬起来要花那么多时间吗? |
|
完美的电影。什么都很到位,最佳男配实至名归。De Niro眼泪都流得牛逼。De Palma一直是用主视角镜头来控制悬疑的气氛的。看到配乐是Ennio Morricone我就跪了。男主角每次演正派人物总要发表一通关于正义的演说,不累吗? |
|
80年代的大片。Costner还真年轻。 |
|
看到三分之一时,觉得是一部搞笑片;三分之二的时候,已经觉得是一部有分量的片子……康纳利死前那一段手提跟拍,莫里康内的音乐配合,出其不意的结果,背景里婴儿的啼哭——大师了。更妙的是,老警察的死前爬行直接蒙太奇到歌剧选段(没有听错的话,应该是Pagliacci《丑角》的选段吧)——这个蒙太奇很值得注意,仔细看的话,死前康纳利是在摇唱机的。近景歌剧演员的特写,慢慢拉远,聚焦看台远段的德尼罗。杀手闪现在他身后,而德尼罗正在为“丑角”落泪呢!精彩!这也就算了。火车站的一段枪战,简直应该写进电影教科书!《无间道》里, |
|
【A】看帕尔玛的电影时,你会注意什么?你会特别留意每一个裂焦镜头的出现,观察每一段分屏手法的运用,沉浸在每一段内部蒙太奇长镜头的设计之中,享受那些曼妙的调度手段。边境围捕和车站火并两段是绝对的精彩,前者在既定的视觉环境内完成了类型的转变(警匪片→西部片),也间接讲明了为何要找莫里康内来配乐的原因;后者则毫无疑问是全片调度上的顶峰,高速镜头将感官瞬间不断延伸,颠覆时空固有的含义,最终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敖德萨阶梯”。帕尔玛即是古典的捍卫者,也是新时代的追随者;他粘合类型,整合美学,在影像的真理下确立其作者性的存在。
PS:终于明白《功夫》里耍棍师傅临死前说英文的桥段是在“恶搞”谁了.... |
|
7.75
太平庸了。这真的是写书的那位大卫马梅的剧本作品?角色塑造失败。分镜头剧本基本上是悲剧,剪辑也很不熟练。视觉上不太出色,演员发挥一般,辨识度平庸,可然性必然性都显缺失,音乐和电影貌合神离。一部令人困倦的电影。 |
|
属于那种可能没看过但一定久闻其名的电影,教科书般的经典这么多年来被反复提及引用,只是没想到豆瓣评分居然这么低。非常出色的故事片,有着奇佳的观感体验,每一幕场景都拍得非常好,但仍需雕琢的其实也恰是整体的故事。节奏和调度是跨时代的,既有古典老派的扎实沉稳,也兼具现代的新颖灵活。特定场景的构图和角度充满艺术美感,摄影和布光很有特色,影调的把控也是绝对一流的,诸位主角表演都可圈可点,德尼罗的演技还是依旧独领风骚,天台戏算是败笔,但车站的高潮戏份绝对载入史册,混音、延展时间和对比慢镜就像是大师在尽情杂烩。一个浮华且破败的时代,一个把黑色和混乱当作秩序的年代,如今来看那份暴力荒诞和正义浪漫确实给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不知道今天的美国警察是否会怀念那段执法者扛枪上街对轰直接把犯罪分子击毙的岁月呢。 |
|
车站一段致敬敖德萨阶梯,大亮 |
|
凯文叔除了帅没别的可说了,肖恩康纳利果然是老牌007啊居然被冲锋枪一通扫射后依然能从门口爬回屋子爬那么远还坚持等到凯文来告诉他情报后才挂!科学吗!加西亚车站枪战时酷得不行但是太耍帅摆拍了吧。肥胖版德尼罗的反派boss形象比较搞笑,骂人时略萌。。 |
|
悲壮感始于与生俱来的信念、不假思索的行动,终于突如其来的死亡、始料未及的犹疑。车站火拼与天台追击两幕戏如电影之神附体:垂直切全景、俯视切仰角,行云流水的场面调度与一触即发的慢镜特写——折叠空间、粉碎时间。莫里康内哀而不伤、悲而不戚的配乐令危机四伏的芝加哥有如大漠、丛林、山丘、沧海。 |
|
名噪一时的警匪片,OP里卡彭的出处。德尼罗真有范儿。 |
|
布莱恩德帕尔玛用这部片子向我们展示了类型电影的极限操作,值得吾辈反复观摩,多拉片。这种操作不止来自于导演一个人的力量,而是整个团队的倾力配合,马师傅的剧本还是一如既往的强大,莫里康内的配乐恢宏中夹杂着诗意,德尼罗把一个奸雄演的淋淋尽致,每个举动都带着霸气。帕尔玛的剪辑把古典派和现代派中和在一起,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学风格。不像格里菲斯,也不像托尼斯科特那样剑走偏锋,他是美学整合者。
|
|
感觉是当年的经典范式,以及这阵容,炸了!原来当年央视一遍遍放的就是它。不过我更喜欢大西洋帝国那个Eliot Ness,高调但也坚定。德尼罗的演技啊没怎么动手,但感觉就是卡彭!康纳利最后撇钥匙那段也看得心跟着疼;科斯特纳真嫩,另外加西亚的角色是不是马克斯佩恩游戏系列sidekick灵感? |
|
190306
两个精彩的镜头德尼罗的演说杀人和最后科斯特纳的追凶。车站里婴儿车在枪战中滑下楼梯(想象昆汀会怎么拍),枪战前跟随男主的视角进行时钟的重复来往旅客的重复婴儿及其母亲的重复来进行铺垫,迎来了不够满意的枪战(慢镜头的使用)(用婴儿来制造悬念),枪战结尾以神枪手的一击毙命结束,换言之不只是这出份量较重的高潮戏,全片发展都是一种可预见的状态。 |
|
正义与邪恶的争斗,这里没有波云诡谲的阴谋,只有惨烈直接、面对面的直白,当黑暗暂时笼罩城市上空,总有一个适逢其时的英雄主义人物出现拨开城市阴霾,将光明还给人们,有些,不可触犯,邪不胜正。平淡叙事中夹杂着直接而赤裸的冲突,小酒馆爆炸案,无辜女孩消亡,马龙的离去··· 执着的英雄 三星 |
|
帕尔马向来喜欢在自己作品中融合多个类型元素,比如他的《凶线》就融合了政治黑幕、侦探破案、爱情故事等,本片也不例外,片中大胆加入的西部戏份使影片风格更丰富,但纵观全片,这种做法并没能得到延续,导致这场戏显得突兀、随性。《铁面无私》的开头几场戏非常惊艳,显然是经过精心构思和严密执行的好戏,德尼罗的表演尤为出色,可惜这似乎是影片唯一迷人的时刻,随着情节进展,影片的叙事显得越来越疲软,悬念戏普遍失去张力。此外,影片后半段的数场动作戏要么安插突兀,要么制作笨拙。(最典型的是敖德萨阶梯和屋顶追逐两场戏)结尾更是仓促又生硬,这都使这部电影无法成为帕尔马第一梯队的作品。PS:功夫里,八卦棍临死前的独白致敬了片中肖恩康纳利的结局 |
|
德尼罗的阿尔·卡朋演的真棒,可惜这片里卡朋就是个炮灰。安迪·加西亚演警察我总觉得他会因为价值观不同而叛变。老莫这次配乐太主旋律了,受不了。那个致敬敖德萨阶梯的镜头怎么这么眼熟,难道是多年前在第十放映室看到过? |
|
肖恩康纳利真是硬汉。在火车站拦截会计的镜头真是惊险至极。最好玩儿的是肖恩中弹后切到歌剧演唱者侧面的镜头,悲壮的感觉里又透出点无奈的微不足道的意味。 |
|
Palma画面炫技够爽,Morricone老爷子的配乐从来不让人失望,虽然故事深度上还是差点意思,正邪两面过于直白,但是Untouchables四人组实在太耀眼根本不想在意其他的~年轻有型有胆有谋 |
|
老派硬汉片,肖恩康纳利抢戏,凯文科斯特纳中规中矩,德尼罗基本是个摆设……火车站戏太屌了,但确实很不合理,路人少妇就那智商真的别带孩子了。 |
|
把着装、价值观和技法都做旧成禁酒令时期,配乐却太古典……四个“好人”迥异的风格、价值观也因故事背景中的社会乱象而调和。康纳利独角戏稍拖,那段入室跟拍显得格外独立,相当精美。站台一场设计不错,但效果尴尬,不够投入的科斯特纳和不够复古的加西亚破功。难怪被白头神探调侃。三星半 |
|
布莱恩·德·帕尔玛的黑帮片。施行禁酒令的30年代。汇聚了三大男星。莫里康内的配乐太过鲜明,充满灵魂,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嫌,或者也可以说电影配不上他的配乐。结尾的楼梯戏算是致敬爱森斯坦了。 |
|
偶然看到的。片头我一惊,居然是BrianDePalma导的,DavidMamet编剧的。开场我又一惊,四大帅哥联袂登场,当年Andy Garcia清秀的哟!好多大俯视啊好多长镜头啊。马龙死的那一幕,杀手的主观镜头我是挺喜欢的。再有就是火车站的枪战戏,酣畅淋漓。再有我要补补课了。 |
|
俯拍,广角,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视觉灵感之一。影响了很多港片港片。还有西部片段落,有创意。视听精彩,政治暗讽。Boss 在法庭对决。 |
|
前半个小时,洛杉矶的警察跟香港黑帮一样源远流长,我准备打三颗星。一个小时的时候,这明明就是赤裸裸地描写的中国现状嘛,四颗星。一个半小时,那场车站里的蒙太奇简直太神奇了,美轮美奂啊,五颗星至少的。最后的庭审看得热血沸腾,寒冷的冬天似乎也没有那么冷了。好电影啊... |
|
抓管账员那里很戏剧。骑马的样子都很帅,哈哈。康纳利居然挂了,唉。 |
|
讲述上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禁酒令管制期间,黑帮与联邦探员斗争的故事。导演是擅长拍黑帮片和悬念片的布莱恩·德·帕尔玛,此导演的电影质量很高,之前看过他的《疤面煞星》《碟中谍》和《黑色大丽花》,都是非常不错的剧情片。本片中还有我喜欢的“西部片王子”凯文凯斯特纳,以及绅士肖恩康纳利 |
|
愚蠢。一到抓捕戏份时便开始滥用莫里康内的弦乐,正派在主旋律配乐的映衬下凭着运气等诸如此类不合实际的元素大杀特杀,而反派的一方在观众眼前如同木头般呆滞,像极了我国的某部大热影片。卡彭这一角色有数不尽的素材可以给电影加料可帕尔玛偏偏说不,只在正派一方进行着墨,于是乎德罗尼的戏份只剩下意气用事并无我想象中与正派斗智斗勇的桥段。 |
|
4.0。24thSIFF天山虹桥艺术中心。1.在我一众残酷物语的上影节选片中,塞入这样一个邪不压正充满理想主义和正义感的影片,真是看得精神异常亢奋。2.作为希区柯克嫡传弟子,这肯定不是德·帕尔玛最好的电影,天台和车站楼梯的戏,配着莫里康内,在大银幕可以说是最佳体验。 |
|
德·帕尔玛的主旋律电影,精彩的场面调度搭配莫里康内极具辨识度的恢弘配乐,回味悠长。特别喜欢港版的译名《义胆雄心》,完美概括了影片主题:小人物扳倒大人物,靠的是兄弟之间肝胆相照,以及不畏强权的壮志雄心。想要战胜不可战胜的敌人,你只有一条出路:绝不停止战斗,直到战斗结束。比起视听的华美,人物塑造可太差劲了,新探员提出问题+老警长出手相助+神枪手弹无虚发+小会计搜查证据,一切都来的那么顺理成章,艾尔·卡彭这么著名的大坏蛋除了展现残暴以外戏份少的可怜,更别提神枪手与小会计神兵天降一般的出现,整体人物扁平化,导致人物牺牲时配乐起来了,观众情绪却还趴着。就算凯文·科斯特纳换成汤姆·汉克斯也没差,这个主角太正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反倒是肖恩·康纳利扮演的老警长颇有神采,最后一举拿下60届奥斯卡最佳男配 |
|
"Somebody messes with me, I'm gonna mess with him." |
|
枪战变成了纯的,搞得有点儿不大像是传统美式黑帮片儿的风格,或许只是应了剧中的内句话:让我们以芝加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吧。 |
|
卡司太奢侈了,光看这些人飙戏就已经很兴奋了~精简的故事用技巧丰富的视听语言包裹起来,也显得特别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相比之下2020年初汤老师的阿尔卡彭和德尼罗的这版比起来真是弱爆了 |
|
强盗片衍生出的警探片,回归到最经典的黑帮时期——三十年代禁酒时期,用另一个视角重新书写黑帮语境下的热血警探。新瓶装旧酒,新好莱坞的超类型延续,德帕尔马是典型的那一代科班导演,技术控和致敬系,把动作系拍的十分有悬念感,并且十分复杂的镜头调度和炫技的手段,车站“敖德萨阶梯”的致敬再明显不过了,将这些古典主义技巧融合到复杂升级的技术调度中,带有着很强的工匠属性。德尼罗沦为绿叶,戏份太少了,只剩下几场耍暴脾气。枭雄与警探的正邪较量,最精彩的还是两季《毒枭》。 |
|
剧情设计得爱憎分明,正义邪恶都很一面倒。基本没女人的戏,正反演员都是大牌演技派,演技没的说。当然禁酒令本身还是太武断,属于把来源于道德的法律凌驾于人性之上。 |
|
2008-10-11:
1)颇有些荒诞。
2)几个老炮那时候就那个鸟样子。
3)那段号称和“奥德赛阶梯”有一拼的东西。
4)砰的一声,据分析,拐弯儿一定要注意。 |
|
在人人犯罪的现实下,正义的抵抗显的那么弱小。然而,就有那么一小群人,他们不畏权贵,挺身而出,铁面无私! |
|
2011-04-23 肖恩康纳利,我还以为看错人了。没想到电影这么早,后继者也没有本质上的突破。具备所又该类型电影的元素,布景不错,每个部分也不错,就是接起来有点不顺。看在年纪够大的份上,原谅它的主旋律,不过单枪匹马伸张正义看着也挺过瘾的,就像一个城市西部片。音乐听起来就像Ennio Morricon
2018-8-5 7年以后偶然再看,发现和当年观影感受居然一模一样。 |
|
#SIFF2021# 3.5。人物挺单调的,后面降智的做法直接让悲剧性大打折扣,“禁酒令可能会被取消”这种像是命运开的一场玩笑也就变得风轻云淡了不少。不过还挺喜欢车站婴儿车那场戏,从啼哭开始就不断吸引&干扰主角和观众的注意力,忍不住想要去预判他下一步的动作。(另外,安迪加西亚一出场恍惚以为阿尔帕西诺,也太像了吧 |
|
安迪加西亚亦正亦邪的形象很有趣,加上增肥的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传奇黑帮阿尔卡彭,很有看点。至于剧情,硬伤多多,俗不可耐。 |
|
看影星彪戏就是爽。救小孩那段的快慢镜头真是棒级了。kevin那时候跟roberdeniro和sean比起来还是很嫩呀。
|
|
配樂太突出了,感染力超強!片子很主旋律,從劇情上講倒是並不複雜,也沒有試圖表現更多的內涵或者從其他角度發揮,是部很耐看的警匪片。不過前提是需要對禁酒時代的芝加哥和阿爾·卡彭這個風雲人物有些瞭解。 |
|
这种旧调子的黑帮年代,面对那么些老绅士坏大佬小警察,你不会太咬牙切齿也不会太热血上涌。那种画面下的争斗追逐乃至叫骂都带着老底子的韵味,就像暴力最终要付诸法律,花落云淡,然后就木有然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