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期看得我焦虑症都犯了。非常喜欢大理的妈妈,要足够自爱,才会养出爱世界爱自己的孩子 |
|
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不容易,但我看下来最大的感受是,孩子,才是那个用无条件的爱包容妈妈的人,无论妈妈以爱之名为他她们选择了怎样的童年,自由的push的独立的充满压力的,她们都会说我好爱我的妈妈 |
|
看完后多少是有些惊讶,原来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中,父亲确实是缺失的状态,也许和选择的采访对象有关,但是确实看的压力很大… |
|
片名起的太大了。可以叫了不起的中产妈妈。 |
|
看了四集了,被新加坡这段妈妈最后的独白给说哭了~很复杂的心情,很真实的纪录片~ |
|
了不起的孩子+令人窒息的妈妈+没存在感的爸爸 |
|
看到第3集了,第3集的妈妈好酷,看了1.2集,有点焦虑,别个家庭条件这么好,对孩子的教育一刻都不放松,反观自己,工作占了大部分得时间,而没有时间陪小孩。从这3集来说,每个妈妈都花时间用心陪伴孩子,教育孩子。我要反思下自己,反思下现在的工作,做一个称职的妈妈,不但要有好的经济基础,还要有时间陪伴孩子。 |
|
1.我们一边羡慕谷爱凌式的天才,又一边在说快乐教育,殊不知谷爱凌式的天才并不是你想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
2.任何精英我相信都不会是那种所谓快乐式成长能够培育出来的,他们一定付出了比大多数人更多的努力,包括但不限于更多的时间,金钱,父母的陪伴。
3.孩子成长成什么样子,取决于父母,取决于父母提供的基因,环境,教育方法,提供的资金,物质,情感互动……如果你自己就是条虫,真的不要要求你的孩子成为龙,凭什么呢? |
|
第11集的海淀妈妈太有魅力了,儿子口中睿智的女人,真的有大智慧 |
|
这样的节目才有助于培养母性,但鸡娃成本实在太高了,大家都在鸡娃,我不鸡娃的话就觉得对不起孩子。不鸡娃也行,准备多点钱养他一辈子,父母努力一点鸡自己。 |
|
拍的很好,一直想做女性教育类的内容。第九集实在太窒息了,和第十集形成明显对比。东亚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女孩,过早体验了什么是母职惩罚,“妈妈问外婆为什么生她,我问妈妈为什么生我,以后我不会生孩子,不要再读第二遍书”,这么开朗的孩子说出这么残酷的话,这其中到底谁得到了生而为人的幸福? |
|
了不起的妈妈,其实是妈妈的人生阅历和认知水平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有重要影响,也许是贯穿孩子的整个一生,所以要做了不起的妈妈,就终身学习,提高能力、格局、视野。帮助孩子发现天赋,有价值的活着,做个有想法、会思考、会接受的人。 |
|
应该换个名字,叫了不起的孩子。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教育方式,但唯一相同的就是孩子对妈妈无条件的爱。 |
|
原来就听说有些妈妈特别狠,看了第一集就把我吓到了。因为生活在北京,所以对第五集北京妈妈更能接受。整体看下来,觉得确实小孩的成长早期还是父母的资源和努力拖起来的,父母太不容易,孩子也不容易。 |
|
当妈,首先要坚强独立进取,不管你是事业有成还是在为生活奔波还是闲云野鹤还是全职妈妈,片中的妈妈无一例外都有这种特质;其次,要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特点,进而引导和培养孩子,比孩子更珍惜他的天赋;最后,就是尊重和接纳孩子,即使孩子不再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去走。其中一个上海全职妈妈,可以说"丧心病狂"地督促女儿学琴,女儿也学有小成,看完 ,即便觉得这位妈妈可能偏执,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她的坚韧和强大,这种力量感是当妈最重要的。 |
|
你说…如果一个美国出品的拍妈妈的纪录片,会不会第一集安排一个住在欧洲的美国人或者住在亚洲的? |
|
每一位妈妈都真的太了不起了 |
|
看完8集才来评论。从7集昆明开咖啡馆妈妈、8集台北牛肉面馆妈妈开始,这个纪录片才开始接地气和生活化,这个“了不起”才显得有了意义,这2位普通妈妈对孩子的养育,才是真正的了不起。看看1-6集是什么鬼,那都不是普通阶层的妈妈。尤其是第3集,那个妈妈追求自由和性开放,自己散养孩子,没错,她也是一种了不起,但是她真的不配拥有孩子!PS:5月29日看完了全部12集,第11集最佳。11集里这个妈妈的经济基础和教育方式,尤其是亲子关系的互动,都很赞。【推荐第11集、第7集、第8集】 |
|
惭愧啊,每一位很勇很敢的女性赞歌,必须5星 |
|
第11集的妈妈,我爱了! |
|
要么像剧中的妈妈一样中产,能陪伴能掏钱,要么不要生孩子,最后成为韭菜。 |
|
建议改名叫:有钱人是怎么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的谷爱凌。 |
|
我也要去大理,自在逍遥。 |
|
有焦虑有感动,不管怎样,我就是最后一代了 |
|
只看了茉莉的解说 |
|
前几集可以叫做鸡娃的妈。大理那集的妈妈最随性洒脱。最喜欢第五集乐然小朋友的状态,那才是一个男孩儿应该有的模样。 |
|
无论在教育孩子时多么自持,最后,在给妈妈的一句话那里都会哭。 |
|
五星给那个谷歌大佬 |
|
4.5星。选角家庭非常出彩,不是模式观念那种鸡飞狗跳妻离子散的鸡娃妈妈,而各个阶层不同背景各种观念,培养出来自食其力有一技之长让人舒服的孩子,确实切题“了不起的妈妈”。 |
|
看完觉得自己不是很好的妈妈,也不是很好的自己,或者说因为不是很好的自己,所以也当不成很好的妈妈。很喜欢11集的妈妈。 |
|
作为专题片是不错的,作为纪录片还不够。 |
|
看完第一集:深刻的记住“一句话,不努力,连输的资格都没有”!茉莉一个星期的滑冰学费都要接近一万人民币,这确实是普通人无法拥有的条件,可能每个人的使命不一样吧!开篇妈妈的状态让人感到有一丝的焦虑,但结尾对女儿说的话很温情,很清醒!妈妈给女儿多种条件去尝试,但不强迫女儿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已经是万分之一的妈妈!真的很棒很幸运。 |
|
看这系列纪录片时间线拉的极长,源于疫情关系,用了2个多月,才看完它。对于自我重塑有了更深层的认知。鉴于我没有孩子,所以发言的权利似乎微弱一些,但整体感受与社会共同体的成长序列,是需要了解与学习的。在中国体制下,了不起的不仅仅是妈妈,更多的是原生环境所创造的价值取向,它影响着家庭的基本脉络。情感的依托是最大的教育输出,无论你是柔情妈妈,还是鸡娃妈妈,都是了不起的“风筝线”,这线扯在手里,放飞的是心愿、是反向教育,通过孩子达成自我成长,孩子也在教育成年人。
终其意义是,环境重要,认知更重要,给孩子做引导,并不是简单的学习,要有的也不是头脑,而是怎样用你对生活与未来的眼界当作灯塔,为孩子照亮你认为正确的路,这过程中,考验的是成年人的学习能力,并非孩子。因为灯所照亮的宽度,取决于家长!!! |
|
鸡娃妈妈的日常 |
|
妈妈们真的都很了不起 |
|
不同地区有不同压力,不同圈层造就不同家庭,不同家庭有不同的妈妈,没必要去评论这些妈妈的教育理念好坏,教育理念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对错。世界是多元的,教育亦如此。个人最喜欢第十一集,很通透的妈妈,儿子也很有想法。 |
|
我特别不喜欢用了不起伟大啥的来形容妈妈,这个词的色彩就是无奈且悲情。首先妈妈是一个可选择的身份,她不无奈,其次这个身份可以选择不同的展现形式,她也不悲情。这片子展现了不同的妈妈,或自由或压抑或放浪或克制,如果选择鸡娃,那前提是鸡自己,过程是整个家庭的时间表运作,结果可能是面对平凡。这是充满信息差的时代,不可否认,你的选择会决定孩子的未来方向,但关键是你确定他未来的样子吗?我被11期的妈妈感动,外婆选择相信女儿,为她跟学校争取自由,妈妈选择相信儿子,自由有限度,快乐有节制,而自己的知识储备足以支撑她对孩子教育的自信,这份沉稳笃定是我很羡慕的。育儿只能有一个模糊的目标,谁都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应试机器,但又强迫症般认为考试成绩是人生进阶“硬通货”,在这种矛盾中挣扎的妈妈怎么让孩子不挣扎? |
|
鸡娃的中国式教育,人民币堆积的中产妈妈,第十一集感觉最佳。 |
|
不同的养娃观念,不同的教育路径,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生态度……虽然高知多金家庭有更充足的精力用来思考脚下的路,但还是很想看看底层妈妈们的生活群像,期待能有第二季。 |
|
看到妈妈花时间陪孩子学习,然后白天还要工作,突然觉得自己晚上不学习很羞愧。 |
|
原来这就是中产阶级…… |
|
美国的精英妈妈印象最深,其实我真的不懂,为什么见过更大世界的人,还是传统窒息的挫折教育方式。跟我妈如出一辙,把自己的人生期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什么要让孩子这么小的年纪,就背负沉重的包袱。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啊!怎么算成功,普通的人生就算失败吗?真的可以预见,小孩子的幸福感很低……活的很累,唉真的不懂,执念害死人啊 |
|
看的时候我在想 自己会想成为什么样的妈妈 可能是Lia那样的吧 但每一位妈妈都无一例外地了不起 |
|
透过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也呈现出海内外中国人身处的不同环境与生活方式。里面每个孩子都很可爱,尽管他们也会疲惫、抱怨,但都深爱并理解着自己的妈妈,接受她给予的安排。看到那个新加坡小女孩将来想考中央音乐学院时,觉得很感动。 |
|
最最喜欢第11集的妈妈!观念格局都太棒了。看这个系列最大的收获可能是觉得成家或许还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
|
无数的平凡母亲,一起塑造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 |
|
很不错的纪录片,第11集吧 谷歌创始人之一大神级别的妈妈都不敢看这一集 不过这位妈妈的理念又特朴素 |
|
第一集开始就戳中泪点,那种辛苦感同身受。非常真实,一天里最累的角色就是妈妈。 |
|
北京海淀的这位妈妈真是既优秀又三观令人舒服,妈妈真的了不起。 |
|
中产的焦虑妈妈&消失的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