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th SIFF# 前入围2021柏林新生代14plus。柏林期间没看大概是个正确选择……查了查资料发现片子第一稿完成于2013年,怪不得片子里好多地方都很别扭。Z世代的穆族小朋友居然会反复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说什么我都是不信的……所以里面有关聊天软件、拍照手机等等update的东西果然是被迫调整嘛。这个故事发生在2010年前后大概还比较合适(不过[瓦尔特]也真是这片里最奇怪的地方)。阶级问题用空间来处理还是挺聪明的(不光是男女主角的住处,他们恋爱戏的空间选得也非常仔细),也尝试把萨拉热窝城市作为一个角色。结尾处理避重就轻,而且事实上用女孩的作文来收(确实挺美的),但男孩那条线根本不解决,那影片一开始的视点选择就有严重问题了。 |
|
苦难的民族背景下,竟然拍出了如此甜美的爱情,苦涩与甜蜜交织,真是太不容易~ |
|
除了结尾那个吻很美以外几乎一无是处,剪辑混乱,配乐不出彩,字幕还漏译,男主应该是被剁了喂狗了吧 |
|
看不进去.. |
|
好甜美的故事 法内克出场的第一个镜头我就爱上他了//// |
|
上影标记18# 老套的故事富家女与街溜子相爱,用爱情讲阶级,导演力度很轻。结尾留白说不清楚,但我觉得对电影完整性够了。 |
|
我喜欢画面;喜欢配乐 |
|
可见俺们拉拢MZ落后小国的成果丰硕:小伙儿们打球嘴里喊的都是“YAO MING”,很奇幻 |
|
Broadened my visualization |
|
下午的米奇展打乱了我原本排好的一天,临时换票出票又收了张免费票看了这部。闷片,摄影不错,但故事讲的晦涩又七零八落的,也没有完全看懂。#2021SIFF24之2@上影美罗城 |
|
@上影节唯一抢到的票……堡垒部分的拍摄可以加一星,前面男孩和女孩的戏份过于碎片化甚至有种iPhone广告的错觉🙈萨拉热窝的历史部分也没有很好的和感情戏结合…不过这次确实是这半年看电影最安静和舒服的体验了…希望明年抢票成功! |
|
典型的“谢谢你给的爱”情节,最后女主在加拿大回忆往事,勾起听者的同情,陶醉在自己的童话梦境中,殊不知那都是站在优越者的视角去评判别人。 |
|
2021上海电影节第二部。朴实的叙述,波黑城市叙景。梦中的白色堡垒,夕阳下的亲吻,夜的都市,消失的男孩。 |
|
三星半。白色堡垒部分那个绝美的长镜可以单独加一星。观感上前后两段有点像两个故事,虽然是足以说明阶级差异和不可忽视的历史印记,但故事完整性上还是稍欠一点。还是会更喜欢后半段更纯粹的young love,连故事的不完整都合上了一种青涩感。男主的表演很不错,又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配乐摄影也很美。 |
|
虽然对柏林新生代单元颇有好感,但是这部确实一般般。剪辑混乱,故事琐碎无趣。后小半段爱情部分可能可以拉点好感,但是为时已晚。 |
|
SIFF 破纪录了,我竟然睡了四十五分钟,错过了这部爱情片所有爱情的部分……(因为前面挺无聊的那就打个三星吧 |
|
不懂为什么这个故事会烂番茄100%,比较惊喜的是萨拉热窝和青岛竟然如此之像 |
|
节奏舒缓,有些镜头很美,无甚新意,睡着了一会……大概是两个破碎的人短暂相遇彼此救赎的故事吧。男主角挺好,背景和最后的去处都模模糊糊。 |
|
#SIFF2021-43 最后那场两个人在白色堡垒上从白天到黑天再到白天的镜头设计得挺有想法 以及今年上影节是从柏林新生代单元打包拿片 一部接一部 |
|
[2021.06.11 @SFC美罗] #SIFF2021·03 今年选的唯一一部没有海报的片子,节奏很迷,但也能看下去。ps.每年上影节美罗的观影体验都是最差的 |
|
霓虹闪烁 不见我心 真爱难求 疲于现实 |
|
当初决定买这一场就是为了在大荧幕上重游萨拉热窝,果然非常多熟悉的景观:清真寺的晚祷声,White Fortress,流浪狗元素,政客选举宣传厢型车······但是故事确实有点乏善可陈。另外字幕把Bosna波斯尼亚直译成博斯纳是不是有点儿仓促大意了? |
|
完全可以看出这位对当地是不抱有希望的。中产还能换个流水线“继续”(女孩被许配)。男孩为什么离开了?因为他的当地只能把他逼去结束,他再没有一个希望是可以落地的。他等待的只是一个像蝴蝶那样的接吻。最后好笑的是:一个求救无门的真实者是由一个靠跳入流水线才得以存活的声音来道出。 |
|
萨拉热窝?难怪小伙子这么爱看瓦尔特,临近结尾更是出现了“钟表匠”谢德·卡布丹诺维奇,哈哈~ |
|
上影节打卡。经典的,大小姐和小混混的爱情故事。好几次以为情节要往激烈的方向发展,结果并没有。就从头温柔到尾。 |
|
很一般 |
|
文艺青年的菜,部分画面像油画风景很美,啰嗦/不知所以然的地方还是有点多,这片适合无聊想放松时看,过于用自己美好的想象填补电影的留白。男主最后怎样,一个近乎无亲无故还欠黑帮钱的人,最后能有什么好下场 |
|
叙事效率低下,行进到四十分钟,男主的行为逻辑都还是模糊错乱,和女主的约会,谈论爱情,也十足的漂浮,在一种别扭中勉强推进,导演能力不济,看着为他辛劳为他长舒一口气,终于想办法完成了。 |
|
【上海电影节】虽然做好了准备,可是电影质量还是在非商业片中属于中低水平。和老妈一起看,也算是唯一开心的事情。 |
|
8.既有青春的美好,又有历史的沉重与厚度,虽然已到新世纪,一切貌似是新的,但历史无时无刻在影响着新一代的年轻人。恋爱的台词写的简洁又有味道,一如男主,那种年轻里的成熟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矫情。两人约会的镜头都很美,让人觉得像是梦境,尤其是最后城市上空从傍晚到黑夜再到清晨。导演应该年轻,纵然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拍出了真诚与美好,即使是无奈作为背景。 |
|
“你知道蝴蝶是怎么亲吻的么?” |
|
男主角的人设的确挺惹女孩子喜欢 |
|
不知所云.. |
|
为萨拉热窝美景加一星 |
|
黑社会和爱情两部分都没拍好,隔空瘙痒 |
|
79/100 |
|
记住了蝴蝶接吻的样子 |
|
我全程都不知道说的是啥语 运镜挺美的 白色堡垒里夕阳下的吻不错 但整体节奏有点迷 女孩子家里也没交代的太清 大小姐和小混混的蜜汁爱情 灵魂一击 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的男孩 又有谁在意呢 |
|
钢琴曲贯穿首尾,基调有点悲伤。
开头的长镜头有种直白的纪录片风格。
祷告的歌声和穿插的老电影片段颇多意味,
反复出现的狗元素尽在不言中。
底层男孩面对伤痛并且挣扎于犯罪的边缘,
少男少女之恋给苦日子添加亮色。
结尾的金色山谷和白色堡垒特别美。
上影节提供很好的机会看有特色的影片。 |
|
主题和立意很好:一部分人的“幸福”生活是靠另一部分人的牺牲和让步成就的,而且前者往往比后者拥有的多。“底层”群众,还是不要被童话、神话各种话骗到啊 |
|
山顶的摄影有想法 |
|
只看最后三十分钟就行了
平和 温柔 |
|
第五场。最后一个长镜头蛮美的,其他都一般。 |
|
回望式的表达能够弥补观众期望的缺失 |
|
我也是不喝咖啡的女孩哟 |
|
看着<桥>也幻想着夏威夷的当代萨拉热窝青年 资讯全球化和经济困顿 石头墙上的夕阳很美 架不住少年们还是要去追寻白色堡垒--把这本当萨拉热窝都市风光片看 是不是会不那么无趣一些? |
|
夸克 |
|
萨拉热窝和青岛好像啊,故事一般,剪辑,调度 ,配乐皆不出彩,席间唱的那首歌还蛮好听的. |
|
画面很唯美,用宣礼声刻画时间的手法倒是很独特。 白色堡垒不是堡垒,是无法逾越的阶级鸿沟。 |
|
前面一小时比较无聊 但是后面半个小时的故事 特别是照片配着那个堡垒的故事 让我一下子被打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