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去俄语文化中心,看了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放完后旁边的男生问,刚才那地铁站是Aleksandroskiy Sad吧?卡捷琳娜碰上情人那是白宫吧?两女的蹭住那是文化人公寓吧?我问他,你是在那上学好多年吧,他说:“好想去,但我只是借了本图集画册对着看认出来的。”天才啊! |
|
其实,哪里都可以叫做“莫斯科”,很多事情也让人“不相信”,而且每个人都会有他的“眼泪”
|
|
每个时代都大不一样,然而每代人的青春和爱情却大致相同。 |
|
什么?!这部居然是198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我的口味果然是游离在主流之外的。片子太拖沓琐碎了,总觉得有些不伦不类。最吸引人的果然还是片名,还有配乐吧。其实有些失望啊,打个四星,免得它被淹没在我众多的三星片里。这个片子很普通,导演到底是想讲社会问题呢,还是女性自立呢?什么都没讲好。 |
|
“我想象了无数次见到你的场景,所有精心准备的话语,而现在你在这里,我却不知道该说什么。许多年我都没有停止爱你,但是后来我变得充满仇恨和痛苦,我想让你知道我的成功,来让你看到你有多么错误,但是现在我觉得这样反而最好,如果你当时留下来,我不会这么成功,我很高兴你当时没有娶我,因为那样的话我就不会遇见一个好男人,一个我现在深爱的人。相信我,一切都会向最好的方向发展的,生活在40岁开始,听起来很老套,但是是真的。再见,然后请别再联系我了。” |
|
我们的电影被那个年代的毛子碾压了。开头宿舍那几场戏调度真好,镜头关系运用都非常到位,这就是为什么整部戏看下来会觉得很美,很舒服。电影美学不仅仅是单一画面的美,要在镜头的运动中诠释影片主题,丰富影片的内容让它如花绽放。此外剧情因果相乘,环环相扣,台词含而不露,真是非常好的一部电影 |
|
1980年的电影,到现在也快40年过去了,可你看完后会发现,岁月如梭,可有些事情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部电影里的现实到现在看都觉得就像是在讲述现代故事一样,莫斯科三朵金花也是各有特色,勤奋、质朴、豪放各能代表一个,结局也挺好的,生活就是这样,曾经遗憾到后来再看说不定也是注定的美好。 |
|
让人感动的是俄罗斯风的音乐,卡佳明亮坚定的大眼睛,还有那工厂的轰隆声……我很想为你写点什么,可我好像写不出来…… |
|
“不是所有事都一下完成,莫斯科也不是一天建成,莫斯科從不相信眼淚,它只相信愛。不論是被白雪覆蓋,還是在秋光裡閃耀,它會溫暖一個孤獨的靈魂,滋潤一個樹林裡的小樹。” |
|
很难入戏,但是看完回味无穷的那种剧情 |
|
又名《社会主义三姐妹,围坐哭男人》。多少年以后,书、报纸、戏剧、电视、电影都还在,苏联不存在了~ |
|
每一个女人背后都有一个男人。。。人生,从四十岁开始 |
|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却相信爱情。俄国与德国的电影最擅长传达本国历史,但这部摆脱了政治又跨越十六年的影片却温和地讲述了人与人通过非恶意的谎言和隐瞒来保持联系的生活故事。只是后半部分的高潮戏过于仓促和简单且有着不必要的坏气氛的幽默;但那优美的苏联音乐尤其是片尾的《亚历山大》多么让我感动。 |
|
「我一直以为当下的生活只是彩排,真正的生活在未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人生从四十岁开始。」简单的故事,细腻的生活气息,温暖而光明。女主追求爱情,同时在追问「何为有意义的生活」,不显山不露水地涉及了阶级和性别的话题。(又及,那时知识分子地位可真高啊!) |
|
久闻《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大名,一直以为是战争片,近日在央视电影台偶遇后,才发现是爱情片!而且是很棒的爱情片!!四十年前,苏联就能拍出具有这种现代观念的片子,真让我惊讶,或者,用“惊艳”更确切。渣男存在于任何时代,被渣男抛弃的女人数不胜数,能像卡佳这样自强不息、活出自我的女人从来都是少数。她对人生的感悟“生活从四十岁开始”,让我深有共鸣。人到中年,还能遇到真爱,简直鼓舞人心!她就像我们这些单身中女的榜样,对感情不强求、不将就,遇到对的人却不轻言放弃。“为什么没结婚?”“因为没遇到你。”希望将来某一天,我也能对某个我爱的人说出这句已有几十年历史的台词。——2019/01/24,电视 |
|
古典主义 生活气息 手法沉稳 片尾曲不朽 前苏主旋律电影经典之作 缺点是情节选取上避重就轻和过于美化 胆子应该更大一点点嘛。。。 |
|
7/10。闹钟隐喻:卡捷琳娜为考大学的理想深夜伏案时,精疲力竭地上好闹钟躺在床上哭泣,怀孕被抛弃又一次上好闹钟哭泣,时空跨越到有车有房的卡捷琳娜,用闹钟把床上躺着的女儿叫醒,闹钟几次出现象征角色积压已久的不快,以及女性力量的爆发。服饰隐喻:第一次公园长椅上,鲁道夫的灰色大衣和鸭舌帽都是名流装束显得强势,卡捷琳娜的白色帽子对比下毫无美感,第二次轮到卡捷琳娜回绝负心汉,鲁道夫的土黄色裤子被女性鲜红的围巾、提包映衬得老气十足;电车上粘满泥巴的靴子象征果沙率真的大男子主义;柳德米拉羡慕领取制服的将军妻子,服装厂象征物质爱情观。食物隐喻:卡捷琳娜不知晓吃鱼的进餐礼仪,怕身份揭穿不敢吃;和果沙的感情因食物变得牢固,结尾失踪多日的果沙回家吃放,卡捷琳娜说她找到了幸福;社会隐喻:工厂联谊会和酗酒问题的男权文化。 |
|
经典片的特点就是不论什么时候看,不论哪个国家的人看,价值观爱情观都是相通的,不过时的。本片描述三个女人半生的感情世界,一个求稳定找了个门当户对的男人结婚生子,一个一心想找个有地位有钱的男人靠着,一个只想靠自己。二十年后三个人当初选择的结果是,求稳定的上有老下有小幸福的生活着,想靠男人的男人事业失败酗酒离婚而自己依旧在最底层,靠自己的女主独立抚养孩子长大并且事业有成还收获了爱情。无论什么选择,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没有好坏之分。感叹1956年的莫斯科已经很发达了,女孩们都穿的很时尚,1980年的莫斯科非常现代化,和欧洲没什么区别。这个电影也让观众了解了那个时代的莫斯科普通人的生活,不同于以往的苏联战争片和名著改编 |
|
在苏联集体主义的文化环境下已经开始反思都市给个人带来的孤独和冷漠 自以为是的媒体人蜜汁自信到了多少年依然是那套陈词滥调 不得不说放到现在都不过时 终于明白为什么文人对于田园乡村的感情 因为田园是永久的 一年又一年播种收获 永远陪伴着你 而城市是变幻莫测的 女主命运坎坷 卑微的时候有人因为卑微对你忽视 成功的时候有人因为成功而对你退缩 只有自己坚强和奋斗才能收获自己的幸福 苏联女性时不时展现出的理性 独立 和 镇定 彰显出迷人的美丽和钢铁般的坚毅 |
|
1.她们的目光是评价式的,只有领导人、民警和未婚女人拥有这样的目光。2.“那么就是说你准备种白菜了?”“不,我准备做喜欢的,而不是时髦的权威的和必须做的。”3.一个女人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比人品更重要,这是误会吗?4.“我找你找得多久啊?”“8天。” |
|
这裹脚布,fo了
三个女孩里,不读书乖乖嫁人,生三个儿子的过得最幸福,
从小爱虚荣爱说谎爱钓凯子的,得到了一个酒鬼ex,
自强不息努力赚钱的,先被渣男搞大肚子,最后拿一个自我感觉好到爆的穷逼当真爱。
搞什么?! |
|
本周央六佳片有约,看完已经是周日将近两点了。。里面的剧情和服装即使放到38年后的今天也丝毫不落伍啊!就是不是很喜欢结尾这部分,有些仓促和莫名。。女主的独立女性形象也有点崩了,不过导演的意图也不在于此吧,这并不是讲一个被渣男抛弃独自抚养孩子开拓事业的单亲妈妈逆袭故事,这就是一个小女人的故事,关于相遇,关于爱情。。四十岁,生活才刚刚开始,真爱也终究会相遇 |
|
CCTV6佳片有约观影,孔祥艾新配。毛子的片节奏感一向很差,相对封闭的地理文化氛围造就了他们在节奏和意境之间的摇摆,闷片是真的闷。这部好在在这方面平衡的比较好,一个俗套的故事因为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对其时代风貌的展现,从而显得质朴感人。音乐也是一大亮点,对男女主的心理刻画比较少,但运用音乐和远近景切换足以点缀 |
|
小妇人式的故事结构,做了不同人生选择的女孩多年后成为了不同的人。我以为在戈加表现出一种完美男人的形态后,卡捷琳娜最终会因为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人而幻灭并继续过上不需要男人的生活,如果这样可以加一星。 |
|
以后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不要擅自做决定,好不好.
遵命.....但是,亲爱的,我想说如果你再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我以后就不会出现在这里.我要自己做决定.因为我是男人.
你知道我找了你多久?!!
你知道我找了你多久!!! |
|
八零年的苏联电影竟有露点镜头,除了对劳动光荣的宣扬,内容风格和其他欧美国家没太大区别。独立自主女强人掉的三次眼泪,都是关于男人,最后的幸福结局找的还是个大男子主义的男人,这算不算伪女权?印象深的台词:“人生从四十岁开始”、“二十年后电影话剧书都会消亡,只有电视……” |
|
意外地很欢快~三十多年前的莫斯科的城市阶层、两性困境,甚至是某些思想意识,居然跟如今的祖国如此相似,也是有趣~但作为电影本身完成得一般,前半倒还算标准的电影结构,后半就很像电视剧剪成的。。。又,俄罗斯妹子真好看><~ |
|
PUA教科书。本来前半段女主被抛弃后自强不息成为厂长很励志。后半段突然直男癌,男主也太大男人主义了,为了照顾男主情绪,女主宁可隐瞒自己的工资和厂长身份,最后还求自尊心作祟玩失踪的男主回来。孩子他爹虽然有错,也是被女主欺骗在先,在这片里成了个衬托男主高大形象的反面人物。本质就是即使事业有成,内心依然当自己是奴才。那句“将军夫人”的名言,在我看来就是毒鸡汤。 |
|
有眼泪的地方才有青春和爱。如果最后我们会在灯火阑珊处相遇,那么之前彼此流过所有的眼泪将不再重要。 |
|
很轻快的爱情小品,虽然我并不认为电影里有任何一个人真正找到了爱情—卡捷琳娜最终也逃不脱成为“家庭中的女性”的角色,如果电影再往下讲,她是否会因为男人的自尊心放弃自己的事业呢。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却相信爱情,好像一个所有人心知肚明的谎言。 |
|
和《两个人的车站》一样有好多可爱俏皮又小浪漫的剧情,苏联火车站也太好了吧总能捡到经济适用型好男人!别人只想和你吹牛喝酒约炮,他饱读诗书生活朴实皮鞋脏,只想约你野餐给你做饭帮你女儿男朋友打架,却从不在乎你一点都不了解他。特别喜欢两个男人在堆满书的破屋子里喝酒吵架拍鱼(可怜的鱼!)而三个女人却在另一个黑暗房间里嘤嘤嘤哭诉命运的那段……整个片子有种城市化女性奋斗的朝气,但到片尾我才意识到,主角们还不知道十来年后苏联就要解体了…… |
|
3.5 果沙的出现还是过于理想化了点,缓和了许多现实问题。 莫斯科的姐妹淘,生活从40岁才开始,不论男女,40岁以前该哭的哭,该苦的苦。 |
|
可以说是最“好看”的苏联电影,摄影讲究,美术典雅,角色丰富,故事有起有落、激励人心。最让人感动的是,女性真的是靠自己,完全没有救世主一般的男主,只有寂寞的两颗心的相会。当时苏联确实是把电影拍给世界看的,虽有回避尖锐的嫌疑,但是宣传效果润物细无声,这才是社会主义电影啊! |
|
所以就是 谎言被拆穿时 如果发现对方是贫穷女工人就翻脸不认人 如果发现是土豪女厂长就回来和好如初(。这样的剧情 然而配乐卡斯和导演都是多么的优秀 瑕不掩瑜 想把自己衣柜里全部换成莫斯科小姐姐的同款 衣服和脸和身材都长得好看 女主角是女神本人了 |
|
大概美不胜收在气质吧,但是tag里满眼的女性女权真是把我吓一跳。 |
|
是说为啥戈莎看上去好眼熟,原来是《雁南飞》的男主。感觉本片不同于俄国电影给我的传统印象,观念很现代,甚至有些现代都市爽剧的嫌疑。第一部分那种阶层感仿佛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存在着。但在女主通过努力实现阶层跨越后她对于这一问题的观点的处理有些模糊,她是应为戈莎高级知识分子的身份才认为他完美吗?而她为何能忍受戈莎那种大男子主义和自傲?个人认为两部分之间省略的内容是最契合片名的重点,毕竟大部分人难以在那样的条件下华丽变身。
俄国电影里的小调都好好听啊 |
|
咔,上一条被删了,因为我提到了1和元。电影两个半小时,讲了一个女人大约两个十年的故事,给我的感觉是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我才看完。在看这电影的同时,我偷偷看完了1和○,4星,某某年到97年几十秒的历史,忽而很沧桑。 |
|
#2023俄罗斯影展·宁波#可以说是在讲女性主义的故事,但现在来看也有不合时宜之处。比如说男主角不能接受对象的工资比他高,但是它作为一个梗被消解掉了,这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最后男主角摆出了一个男主人的居高临下的姿态,然后女主角和她的女儿也默认了,这就是没有被消释的地方。 |
|
「生活在40岁才开始,听起来很老套,但这是真的。」 |
|
“你为什么没嫁人”“等你啊”这片子真是绝了,80年要有的情节全都有了,主角配角都性格鲜明,男主实在太帅出来太晚了!穿那一身皮衣我就知道你是男猪脚!! |
|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那里有五倍于男人的女人们,绝代芳华或者平凡普通,大都孓然一身,不管命运多么曲折,她们都坚定地擦干眼泪,从不停止找寻自己的爱情。OST:http://www.xiami.com/song/1770284410?spm=a1z1s.3061781.226669510.9 |
|
7.通俗情节剧,苏俄社会主义制片大方向转变的代表,严重的意识形态国家宣传任务片。避开远离大众的艺术手法去注重故事性,第一部获奥斯卡的影片。 |
|
时代再也造就不出这样平实无华。和真挚的回馈了。 @俄罗斯文化中心。2011/03/31/ |
|
小时候和爸爸一起看过,当时只觉得女主角后来发达了,负心汉找回来被她拒绝了,很解气。长大以后又有意无意地看过很多次,每次看每次体会都不同。苏联电影真的不错,没解体的时候,这国家真是富。 |
|
年少无知心机婊被侮辱与被损害后逆袭的故事。1980年苏联能出品如此女权主义的作品,说明苏联确实开始解冻了。 |
|
考虑到80年代的苏联,全民共产的社会已经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结合背景这部电影真实深刻,很经典。 |
|
1.有些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没法忘记,还会因为影视音乐而一次又一次地回忆起来。看到影片中的爱情缘分一开始是建立在谎言之上,就联想到“放映员”,只不过她们是穷装富,而他是富扮穷;2.本片获得第53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3.据说在这部电影之前俄罗斯就已经流传有「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句俗语了;…… |
|
铁幕下的一席幽梦,手法理所当然地腼腆,但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去思索人生的内涵与价值,从生活的角度切入进而反映了国家命运的变化,所表达的个人诉求与追求理念偶颇为认同;当年奥外能够战胜特吕弗和黑泽明的作品,到底还是有料的 |
|
历尽辛苦之后的人生目标就是找一个“我是男人所以家里我说了算”的玩意儿,我不能理解。 |
|
不只莫斯科,无论故乡与异乡,哪里都不相信眼泪。女主的隐忍和坚强,多少带些理想化的色彩,价值观也很有那个年代的印记。男主的完美简单而单薄。最好的那句是人生从四十岁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