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届平遥电影节
本届到目前为止最感人的一部,不长但扎实,从毫不计较的父爱出发,展现了异乡人在纽约的艰难处境,因此偶然的共鸣和理解的达成,那些一起歌唱的时光才显得尤为闪光和难得,片名也点出了不是老爷子的独角戏,也不止于格鲁吉亚人…
不知道为啥没有映前映后 |
|
“医生治不了疲惫”,暮年摔跤冠军,对不成器的儿子和弟弟,一直是毫无怨言地付出,真硬汉,无索取。中欧底层移民,混混、骗子和平民,各有各的难处,所以能把酒言欢,互舔伤口,彼此相敬,悲剧又很幽默。问了在美国取得医师资格证的好友,根本不需要绿卡就能考试,所以这儿子。。。 |
|
麻了,为啥除了妈宝还有爹宝啊?表面是在刻画主角的心理和移民经历,但其实也是在借主角之视角来写群像,但也都比较浅,情绪有点难落地。 |
|
虽然结局差口气但还是。在视频电话里看到的丈夫尸体,再也听不到的许多年。海风带走了人们的过去和将来。 |
|
#2021 VIFF Online# 前获2021翠贝卡最佳国际故事片、最佳编剧和最佳男演员,后入围平遥首映单元。男主角真的是个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两届奥运冠军(片中那段资料录像和获奖照片都是本人),之前也参演过申格拉亚的古装史诗片。男主角是不错的,服气;但片子其实乏善可陈,开头“格鲁吉亚”部分似乎有段落是在保加利亚拍的(为了拿基金……),开头的段落基本是废戏(男主角弟弟这个人物此后根本没出现过,以及开头那个冗长的酒吧看球吵架戏导演在想什么啊!跟 后面有一点关系吗?)儿子这个人物也莫名其妙。可能唯一值得看的就是在美国的格鲁吉亚移民社群,以及居然前苏联加盟国(合法的和非法的)移民再次形成的“共同体”(格,俄?哈,乌——连接点是民歌《苏丽珂》啊哈哈哈)。勉强及格吧(居然还能拿最佳编剧????) |
|
平静而有力量 |
|
#PYIFF2021# 05 如果有一天上帝真的来到人间,那么他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人们的日子活着的景象,定会是跟今天观众看到的这部影片所临摹的世界一模一样。 |
|
第比利斯留住了老爹的一生,约瑟夫的灵魂不时作祟 |
|
老先生站在面前,一个人,就像是贴满了小国小民的全部伤痕,周遭没有可以借力的存在,自己也被抽光了岁月的给养,移民世界的杂烩,就咕噜咕噜炖着那些茫茫然的知觉。天未绝人,人先把路给走绝了,也不是自己走的,但亲人的绝路,也是自己的绝路了,别人都在赌未知的运,他赌的,是已知的命,就那个倒下之前的背影,已够千古。三星半。#VIFF#11 |
|
6.5/10 |
|
《摔跤吧,爸爸!》,《格鲁吉亚人在纽约》(雾)。可以和2020年度爆款旅行文学《失落的卫星》结合起来看,本片多了阿美莉卡这个著名参照系。这些中亚共和国作为前苏联的边缘地带,就像片中的主角一样将近暮年,死气沉沉,生活看不到任何希望,摔跤就成为最后的荣光和尊严。在这片第三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应许之地”、“梦想天堂”,满布的却只有无尽的虚空。 |
|
老爷子太棒了!格鲁吉亚加一分! |
|
平静而沮丧的牺牲。 |
|
【格鲁吉亚】或许可以看作是对《反派》另种视角的补充,男子气概、摔跤、社群还有诸多的约定俗成与行事规则。即使有债务、帮派与种种困境,在绝境中攫取的人性伦常都让角色更值得被了解;更生动的群像勾勒也相辅相成,互相比试以及最后一场高唱印象深刻。 |
|
很好地捕捉了格鲁吉亚和布鲁克林各自的阴沉。让老头老太们冻得终日瑟缩在羽绒服里吸烟的布鲁克林,是最真实的纽约——见过无数在Coney Island取景的电影,把Cyclone拍得雾中风景般凄凉的还是头一回。而灰暗绝望的外表下一丁点的暖流涌动,与In the Heights那样歌舞升平的外表下一丁点的郁郁不得志,形成了移民社区的两种表述——我倾向于认可Brighton 4th的版本。从哈萨克老板到为卖绿卡结婚的女孩,每个人都那么在乎钱,每个人都有比钱更在乎的东西。美妙的手风琴在夕阳中奏响,“坏人”带着美酒出现——能在载歌载舞中寻求慰藉的民族,似乎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
|
这一家子是不是都有赌博基因,我对好赌之人简直深恶痛绝 |
|
去年平遥放过?居然完全没注意到而错过。片子建构起一个布鲁克林俄语共同体,格鲁吉亚、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移民或偷渡者,聚居在这么一套4号小楼里,却没形成牺牲主人公父子的群像戏。在这个能同一首歌《苏丽珂》的共同体之下,高利贷竟然也能通过另一套共同体语言——摔跤——来予以免除,实在一厢情愿到不合逻辑。 |
|
70/100
这故事是很有意思的:不同文化的“外乡人”因为某种原因聚集在一起,却又处处隔阂。身份认同的问题被巧妙地包装在拳击手的身份和经历之下,而在公寓楼之内的叙事又能由小及大,进而推到更广泛的内涵。喜欢这部电影也许是因为它讲了一个在我们身边也存在的故事。 |
|
3.5 你甚至感知不到布莱顿街4号是在纽约 他们聚在一起说着格鲁吉亚语或者哈萨克斯坦语,唱歌喝酒和舞蹈,在生存边缘干着些卑微的活计,收债、门卫或者赌博。卡奇在灰色调延续的寒冷的纽约,带着悲壮的英雄迟暮的色彩出场,为了救赎儿子的负债累累和人生。最后的歌唱家们的姗姗来迟,恰好为老人的死咏叹,收尾得过于仪式沉重。 |
|
故事内容塞太多,也就一群苏联的人最后在美国唱歌可以看看。 |
|
对儿子的溺爱,对弟弟的关爱,对妻子的疼爱,对狗的念爱,唯独可以忽略自己的存在,世界上这样的大爱深沉的父亲应该很多。 |
|
老爷子让我想到了我姥爷。 |
|
平静又有力量,真诚而又坦荡。艺术本该这样纯粹,毫无遮掩。 |
|
一部反映前苏移民在美国生活的影片,影片名布莱顿四号即是这些移民共居的地方。故事的切口很小,却展现了人生中的许多无奈。影片的基调灰暗且忧伤,不过时不时表露出来的冷幽默又让人忍俊不禁。这些在美国的以俄语为彼此交流语言的移民,看来除了黑帮之外,生活得并不容易。挺有趣的电影。 |
|
只有配乐下的某些空镜还能看,其他的都乏善可陈,格鲁吉亚,只剩配乐了 |
|
没什么意思。。。异国屁民的事 |
|
医生治不了疲惫
从父爱出发的一部电影,说的俄语?我也不知道也听不懂,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吧,太缓慢太无聊了,可能有点意思有点道理,但恕我欣赏不来。 |
|
儿子的命是父亲给的,父亲可以不要命,也要给崽留条活路 |
|
废物儿子 |
|
父亲顺从地接受命运的样子让我觉得多么熟悉多么心痛,最后一曲太伤感了,一群不属于纽约的人挤在一个逼仄的房间里歌唱,送给留在异乡的孤魂和依旧漂泊的旅人。 |
|
我恐赌鬼,这种不离不弃还要落在父子亲情的煽情点吃不来。 |
|
老子英雄儿狗屎。格鲁吉亚前摔跤手的儿子本来应该在美国求学,结果欠了一屁股赌债。老头答应老婆去美国,一定带子孩子回到格鲁吉亚。可惜不争气的儿子越欠越多,老头为了儿子拼命与年轻债主摔了一次跤,最终实现了对老婆的承诺——与儿子一同回到了格鲁吉亚——只不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儿子很抱歉,可是父亲说自己摔了一辈子跤,应该为儿子摔一次。中间哈萨克斯坦人回到公寓与大家喝酒那段挺感人。本质上是一个东欧与中亚移民在美国艰难生存的故事,一个父亲的故事。 |
|
#Göteborg# 这儿子 不行 |
|
在影院睡了一觉又一觉。有机会重看吧。 |
|
问他,“需要叫医生吗?”,答,“医生是治疗不了疲劳的”;又问,“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答,“唱那首《许多年》给我听听吧。”对话所揭示的是电影始终没有说穿一个命题:世界的结构性不平等。穷国与富国、穷人与富人、新移民与美国本地人、非法移民与新移民之间不同层次的不平等。连赌博都是,富人赌徒是纯属娱乐,而下层贫民却敢对一场球赛押上全部身家。找不到活路的人们孤注一掷寻求“美国梦”,拥有好嗓子的歌唱家是楼下的门卫,拿冠军的摔跤手却为老年美国夫妇搓澡做家务,穷国格鲁吉亚的精英们却都是富国美国的仆从,被金钱这根指挥棒屈辱地任意支配,在纽约聚居出又一个新殖民“飞地”。唯一的希望是,仁义的人总会受到仁义的对待,新移民“共同体”内部的互助机制让他们找到了一套化解彼此恩怨的办法,这是现代文明的工具理性所无法左右的。 |
|
7分。不知怎么想起了《老兽》。都是那种老人在生活的重压下的抗争。电影本身有些平,特别是前半段,进入主题慢了些。后半段摔跤的戏份出来了才有高潮,但就算这样整体的气氛也很平和,可能这就是生活吧,最后一战就算赢了,也没多少人替你欢呼,更多还是一种老去的无奈。。。。 |
|
看不出纽约 |
|
民族的,普遍的,博爱的,悲剧的。 |
|
欣赏不来 |
|
第比利斯!!!感觉得他们人都好好 |
|
插入的摔跤默片想起神圣车行 |
|
#VIFF2021 |
|
#5thPYIFF#格鲁吉亚音乐很动人,在了解了片中不同语言的交织后更加被那种无处安放的乡愁所触动,故乡是赌,他乡也是赌,前苏联的幽灵在美国这个叫做布莱顿4社区的上空漂浮,老者带着昔日的荣光逝去。 |
|
别样纽约,布莱顿社区,暮年异乡人。一场决斗 一曲哀歌。 |
|
古老欧洲,瓦解的苏联,陈腐的倔强,都输在钱和活着之间 |
|
格鲁吉亚式的忧伤,美国社会少数族群的生存现状,奥运冠军摔跤手担当主演实在让人刮目相看,完全是最佳男主角的姿态。片子较平庸,但我就是很喜欢西亚电影的这种感觉。平静甚至温吞的蕴含着压抑的力度。 |
|
Pyiff |
|
72/100 不窠臼的剧本,无国界的音乐。 |
|
荒凉的美 去做老人看护 被老太婆摸 儿子检查父亲眼睛舌头 玩闹摔跤 住双人床做锻炼 被放走的移民带回了酒 “我摔了一辈子的跤,怎么会不为你摔跤。”那个海边最后的摔跤好悲壮 |
|
2021-352.PYIFF-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