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主角没拿起吉他、吹起口琴之前,我以为这是又一部《愤怒的葡萄》,后来才知道它讲的是音乐家的自由意志。一个表演者为什么样的人奉献自己的艺术,去过什么样的生活,既关乎本能,也关乎选择。 |
|
由洛奇纪录片并维基知晓此为斯坦尼康首度亮相,特来欣赏。电影味道对劲且舒适,“基本盘”营运真实,所缺憾者在于对待张力极点、对待韵味、对待表意升华的处理,相比《逍遥骑士》有此不足。影片内容上,感叹个体觉醒先于群体觉醒的悲剧特质,感叹为之奔赴的勇气与代价,感叹盗火者永垂不朽。再说一说玛丽。当个体安全、家庭安稳与社会健康形成某种对立面,我们很难批评这对夫妻各自的抉择乃至于批评其人。人类呀,对完美、完全的执念似乎从未减轻过,对待人物、对待事情、对待世界,诉求永不魇足。这是欲念的表现么,是文化的导向吗,还是人性的出场设定? |
|
这部电影是伍迪·格斯的优秀传记,他是美国最伟大的民谣歌手之一。他在上世纪30年代离开了自己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家,去找工作,发现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苦难和力量 |
|
摄影、音乐都相当出色,美中不足是节奏太缓慢。 |
|
太长了~ 拖沓、没重点、流水账~ 看到最后10分钟也没有结束的意思略崩溃~ 然后影片就匆忙结束了....... |
|
一部有核心有重点言之有物的非一般传记片。PS:原来听了多年的This Land Is Your Land最早是他的歌。 |
|
首部斯坦尼康,韦克斯勒掌镜,不过技术倒不是重点,新好莱坞的独有气质绝非靠技术就能解决的,去比照青年林肯或愤怒的葡萄来看都会很有趣,该是阿什比最好的一部了 |
|
伍迪·格思里(Woody Guthrie,1912年7月14日–1967年10月4日),美国最伟大的民谣歌手之一,为劳苦大众歌唱的游吟诗人。 |
|
Woody Guthrie的传记片,很平实,不用煽情。 |
|
一看到David Carradine那张脸,就会想起比尔跟他自慰窒息而死的结局…… |
|
鲍勃·迪伦在写给伍迪·格斯里的《Song to Wondy》中唱到:并没有许多人做到你曾做的那些事,我想去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自豪的说:我也曾跋山涉水历经艰险。看完此片,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迪伦将伍迪视为他的精神偶像,阿甘不代表美国精神,伍迪·格斯里才是。时代的前夜,迪伦没有做到的事情,伍迪·格斯里都一一去做了。 |
|
伍迪·盖瑟瑞传记片。完美的音乐和摄影,为了自由和理想,搭上头也不回的列车⋯⋯(男主竟然是“杀死比尔”的比尔,帅cry,他要是是我们这一代的,现在很多男星应该很难红。。。 |
|
“赌博是我的天性,
流浪是我的人生
亮出你的底牌来对付我吧!
最终我会赢下这该死的游戏!”
--伍迪·盖瑟瑞 |
|
男主角没拿起吉他、吹起口琴之前,我以为这是又一部《愤怒的葡萄》,后来才知道它讲的是音乐家的自由意志 |
|
音乐片个人今年最佳。一生无法停止的、热爱的为劳苦的人们歌唱。穿过田地、工厂、铁路、窝棚,最落魄时仍然不失骄傲与尊严。 |
|
他是注定流浪的人,因为如果停下来,远离了那些支撑着他的人们,就再也不会上路了。而他知道如果他不再被在路上的人们听到,他就是永远地死去了。 |
|
30年代大萧条后的美国,大量底层人民为了生活来到加州,在这个背景下,伍迪·格斯开启了他的音乐之路,可以说阿什贝将民谣这种来自“民间的叛逆”的音乐呈现出它最原本的样子,火车是去往梦想的希望,而结尾同样是火车却带着理想离开,伍迪来自于底层,他知道自己所有的天赋都是因为那些被歧视、被剥削、被侵犯的经历,而没有了这些记忆与抗争,音乐本身也就没有了意义,在路上的流浪之旅还折射出自由的价值,伍迪想要成为好丈夫和好父亲,但终归只有孤独是唯一的依靠,全片笼罩着金黄的光晕,大量细碎和看似没有叙事价值的片段,都是这部传记电影脱颖而出的地方,它努力地讲述了一个天真地固执、矛盾、平凡又伟大的人,这也是阿什贝许多电影中主角的特点,成功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以疯子般的态度、孩童般的眼镜来看破现实的荒诞与无奈,然后消失在云端 |
|
很纪实朴素的乡村歌手传记片,伍迪生性自由,了解美国工人阶级的困难并愿意为工人们歌唱,这很让人敬佩。可能就是非凡的人往往有着糟糕的家庭关系,也致使妻子孩子离他而去,也许有的人的一生就是孤独的,将自己奉献给他人,奉献给这个社会。 |
|
感动。一个真正有个性的人。不尴尬的人。音乐在这里比文学和政治更加有力,光芒万丈。 |
|
这部电影最大的缺点其实应该是无头有尾。前面对于主角介绍和故事并不足,很淡。从德州到加州的部分故事就精彩,最后一个小时,主角才在加州立足。到了最后结局主角为了理想而离开加州,加上后续字幕的结局介绍主角后面一生,配上主角的歌曲逆转了整部电影前期的缺点才觉得这部电影值得一看。有人把它跟阿甘后传做比较,我感觉两部电影两种不同风格,没有可比性。但感觉这电影更真实一些。 |
|
大萧条时期催生了大量优秀电影与书籍的作者。伍迪奔波流浪了一世,亲历见证了苦难,并从中汲取了灵感。在我眼里,这不啻为一场逆行的西进,且艰苦卓绝而又孤身一人。太多类纪实的场景与画面,偏灰暗的色调让人抓狂,莫名的冲动在体内激荡,急欲破壳而出却又找不到出口。伍迪的歌声响起,这股骚动顿时得到了抚慰。而这或许就是美国民谣长盛不衰的群众基础。伍迪并不完美,也没少干操蛋的事,这份真实也正是影片的动人之处。 |
|
#Required Screening#
|
|
本片的写实风格和情调是我喜欢并且认可的,本片的摄影和音乐是相当的出色,看的版本也是蓝光版本所以可以欣赏到本片优美的画面和独特的情调。但不得不说本片的节奏实在是太慢了,以至于看完电影后我觉得仿佛过去了一天。这是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影片主人公的形象实在不太喜欢,不过音乐人我基本都搞不懂 |
|
運鏡和配樂都太美了,一大早轉到電影台就轉不走了,明明是那麼苦的年代看起來卻那麼舒服,唯獨步調實在有點慢,但已經是一部很棒的電影了。 |
|
因Woody Guthrie的民谣都跟劳苦大众紧密相连,民间称——【抗争歌手】 |
|
他的歌不是唱给吃羊排喝香槟的人听的 |
|
2014.03.29 |
|
在路上多少也是需要一些drama的 |
|
铁路片。 |
|
看了一半 先给满分 |
|
苦难?还是多讲点高兴的事情吧,娱乐,幽默都可以,冯小刚是找到了风口之间,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人混的并不是那么的光彩照人,光彩夺目用自己的手法拍出了文化人的幽默跟娱乐效果。我不是他,感觉生活就那样深深的扎着我的内心里 |
|
公路、劳作、光影,都是人间烟火。 |
|
Haskell Wexler centenary. Gorgeous film on a big screen. Funny, moving, authentic. An epic of the working class. Would rewatch. |
|
没想到确有其人,而且woody还是dylan的偶像。制作上手法用的太多了,在一个胶片时代这是多么呕心沥血的作品,剧情有些拖,像是乡村间的诗,分数不是打给电影本身,而是有机会看一次woody的一生,脱离群众就不是民谣。 |
|
摄影 男主 题材各一分 没有《矿工的女儿》生动 可能导演就是寡淡 |
|
欣赏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一直在回想另一部伟大的影片——《愤怒的葡萄》。同样的背景、同样的主题,伍迪和乔德一样,作为一名无产阶级斗士,在普罗大众中汲取力量,为劳苦众生奔走呼喊。非常喜欢本片最后的那句话——赌博是我的天性,流浪是我的人生。 |
|
经屡次以身试险
对传记片我是着实无感 |
|
当Woody Guthrie唱着I ain't got nobody的时候就是个神仙,背后是持久的对抗。 |
|
很好看很喜欢很有趣很精彩 |
|
一个流浪者的诞生。要是能把union再说详细点就好了,否则显得有点空泛。 |
|
真的演的很好,把Woody的神韵演出来了 |
|
那些伟大的灵魂,如天上繁星,不为名利束缚,只为心灵的自由。赞叹。 |
|
一部能够媲美《阿甘正传》的作品。 |
|
谁能想到The land is your land the land is my land是写给川普他爹的爹——的呢? |
|
很好的片子 |
|
若非生活所迫,谁愿颠沛流离?黄沙万里薰,狂风吉他鸣。节奏缓慢是最大缺点,缩到一个半或者两小时会更好。你可以了解伍迪为什么能成为迪伦的偶像。每个人都可以唱,只是要学着表达出来。生来就是废物这想法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好处。因为你不是太老,就是太年轻……我唱的歌是想向你们证明:虽然这世界害你们栽跟头,可这是你们自己的世界。它可能让你吃尽了苦,不管命运多么不公,日子多么艰难……我唱的歌是想让你们为自己骄傲。赌博是我的天性,流浪是我的人生,亮出你的底牌来对付我吧,最终我会赢下这该死的游戏。这片土地属于我也属于你……再会,认识你真好……前进,哥伦比亚,前进吧…… |
|
一个表演者为什么样的人奉献自己的艺术,去过什么样的生活,既关乎本能,也关乎选择。 |
|
有点优秀! |
|
完美的音乐和摄影,为了自由和理想,搭上头也不回的列车。三十年代的伍迪是流浪歌手,写了很多描述经济不景气而导致贫富悬殊和富人欺压穷人的歌曲,伍迪苍砺的声音和粗糙的吉他声到各地小酒馆和舞台演唱,抚慰那些弱势民族的心灵。真可谓是民歌的英雄
——麦田上的乌鸦(网易云音乐) |
|
奔向光荣 BB蓝带 D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