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这么多Sabine Azéma和Pierre Arditi,始终觉得Sabine演技更优,舞台的动作/声音/表情/个性都更鲜明,而且一直不停吃.不如拍无数个系列,吸烟/不吸烟,上床/不上床,吃饭/不吃饭,喝酒/不喝酒,结婚/不结婚,旅行/不旅行…反正都无关紧要.又长又闷又可以剧情无穷变化,还好演员棒极了,换了谁演也会过足戏瘾. |
|
吸烟明显拍得好过不吸烟。虽然觉得全片角色都要用萨宾·阿泽玛和皮埃尔·阿迪提来演这种事,除了飙出演技新高度以外没什么其他用,但是仍然还是非常叹为观止。 |
|
8/10。单评[不吸烟]:雷乃将前期现实/回忆交织的声画蒙太奇变成现实/假设的分叉结构。偶然只是外因,性格决定命运,无论迈尔斯选择离婚与女佣再婚或出游坠海,自己永远藏进小木屋来逃避问题,妻子改不掉冷嘲热讽,赛丽亚依然向他抱怨家庭生活,因此开头赛丽亚是否打开烟盒来抽,结尾场景都将回归墓地。 @2016-10-30 15:09:58 |
|
6.0 此片作为雷乃导演生涯最长的一部作品,看得出其中基耶的《机遇之歌》和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一些神经喜剧对该作有不少影响。虽然此片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可作为喜剧片而言这近5小时的长度实在是让人吃不消,这是最大的缺点了 |
|
从吸不吸烟的一个五秒的决定开始,长达五小时的孪生影片被划分为五天后、五周后和五年后四个段落,决定下一段落的只是前一段落某个人物一个微不足道的选择,因此存在12个结局,秒杀《罗拉快跑》。只有一个偶然的决定,人生却有多重可能。更令人称奇的是,影片中九个人物,只由萨宾娜和皮埃尔两位饰演 |
|
影片的基质是舞台剧化的melodrama,人生选择题有类于如今的视觉小说类游戏,吸烟部分支庞杂而单个叙事段较短,不吸烟部反之。一般电影竭力把影片的虚构属性置于观影者的前意识或盲点之中,构造移情的可能性,而本片的内容就是虚构性和纯形式,连配乐对情绪的烘托都是如此功能化和目的性,机械性地完成移情的任务便戛然而止。在拟造的叙事现实肌体中,角色自困于自造的必要性和虚幻的执念。“他们”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空无一物之处填补空位,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表演的腾挪轮转和超负荷强力变形使“他们”宛如实验箱中的小白鼠,而观众是人间观察家和窥视者。影片在保守/呆板/套路和自由/偶发/狂欢之间横跳,是方寸之间的囹圄(避世遁形的小木屋),也是饥渴顿踣的漫长流浪。悬崖海雾令人想起《我的美国舅舅》,怅然若失。 |
|
不吸烟,吸烟就算了。实验电影,比《狗镇》更适合舞台,叙事么,就是一棵分枝散叶的树,加强版的《劳拉快跑》、《机遇之歌》、《滑动门》、《一个字头的诞生》,或者成为变异版的《蝴蝶效应》、《穿越时空的少女》......想包揽所有表演奖项是困难的,因为3男5女共8个角色=1男1女两个演员。 |
|
一切都是关于可能性——吸烟或不吸烟,台上都永远仅有那两个演员,但出场的人物突变,另一些人物则消失,或者有本该隐藏的东西被显现,另一个世界中的故事则被埋葬,“Ou bien”:或许什么故事都没有发生,但或许也都发生了。 |
|
没有人看阿伦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已经看哭了,天知道我为什么还要看阿伦雷乃,这部和八美图一起,成为奇葩片儿中的战斗机。好累,感觉不能再爱了。 |
|
若干年前,在北京三里屯附近的一家音像店买了这张片子,当时可能被封面所吸引,记得当时看的很莫明啊,应该啥时候翻出来再重温一下,也许会有新的理解,也说不定,可是现在这张片子在家里的哪个角落呢?找找 |
|
即便有再多丰富的细节,打动我们的仍然是雷乃的世界观。对于他来说,一个男人加上一个女人就创造了世界:一条可能性不羁一格的通路。然而“此刻”不会因此毁灭,它以最高的肯定和不可预测现身在你面前,留下深情的遗骸,然而当你撬开任意一角机关之后,同样肯定的另一条小路又会顺势蜿蜒而来,没有形象被孤单地困在一个时空之中。当我们倾听时,我们不该索问现实,而该索问现实的想象,因为想象比现实更早地存在于“现实”之中,而现实只是它成千上万团灰烬中的其中一簇。 |
|
Smoking_mon dernier film au champo à Paris 2009 |
|
纯粹的游戏性,不像电子游戏或者所谓“互动电影”那般强硬,姿态是邀请式的。决定带来的结果并非环环相扣,而是由一个随机(或心血来潮)带来另一个随机。 |
|
长达五小时的上下部影片中总共九个角色,每一个故事和人物关系以及角色的生与死在不同的决定下经过五天,五个星期,五年后的跳跃下产生了12个不同的结局,有欢喜,有一层不变,有悲伤。这是将人生的多种可能性描绘得最细致的电影,更神奇的是所有角色都是由两个演员饰演。 |
|
欣賞不能。。首先是為甚麼不能直接搬到劇場去 |
|
Resnais音乐喜剧都拍得挺不错的 |
|
To Be or Not to Be,Smoking>No Smoking |
|
开枝散叶平行宇宙叙事学 |
|
既然不在状态本来可以不看但是点都点开了不看完下次又不知道啥时候看了,就任性一点吧:单纯觉得无聊。也给自己一个星期停止思考,保持空转,心情甚好 |
|
怎么看都感觉是舞台剧,拍成电影更加普及?不理解雷乃啊。不过看着还蛮有趣的,只不过不能一次性看完,要一点一点看,毕竟5个小时呢。 |
|
看的我快死了……感觉吸烟比不吸烟好一点,但吸不吸烟对故事走向没什么影响。藏在小木屋里的男人,期望不同命运同时实现(或者说是被无数从过去而来的鬼魂附身一体)的女人。 |
|
吸烟/不吸烟,看过/没看过,或者~~ |
|
看完吸烟后,犹豫了一会儿要不要看不吸烟。。。最后强迫症赢了,但看完后觉得其实没必要。 |
|
用话结点。爆发感的表演让我发笑。绵密的对白(Bacri/Jaoui)和影机的恰当取景在局限的空间也能大做文章。核心事件的缺失让神态分散,最后一截嵌套关系含糊。John Pattison原创小提琴曲很有节奏感。 |
|
如果只选一部雷乃的电影,我会选择《吸烟/不吸烟》,至于为众人烂熟的《广岛之恋》和《去年在马里昂巴》,原著的风格太强了,有时难显导演的功力。关于话唠的导演,很多导演都恨不得在一部电影里塞入太多的观点,有些则耗尽整整一生只不过为了讲一个道理。前者如果没有强劲的生命力和浩瀚的思维广度及精准的思维深度,断难成功。后者如雷乃,他的所有电影,无论是对诗、画、哲学、摄影、散文等多种文体及形式的把握,正如这部电影里的两个人,12种甚至更多可能的生活,在记忆和遗忘中不断闪回:我是谁?人该如何认识自己?烟,生命的又一寓意——要抽出火星,要吐出烟泡,所余的只是烬灭。 |
|
画面好喜感,此女多半也是神经质 |
|
利用舞台形式和人物走位来不断重建“空间-时间-人”的影响力。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就是不同结局走向。 |
|
雷乃版《机遇之歌》。 |
|
一人分饰N角,怪不得我看来看去怎么还是那两个人啊!虽然是电影但是脱不开浓厚的一幕一幕的戏剧感。吸烟还是不吸烟,人生遍布无数个可能性。 |
|
或者~~ |
|
四星全部给美术 我要绿色风衣! |
|
很挑战智力的电影,但确有解构的力量。 |
|
还是挺特别的,结构很有意思,像《机遇之歌》之类假如当初怎样后面会怎样,真的很文艺,要不是名导作品,感觉有些无聊 |
|
雷乃的佳作!!因为实在太长所以一直没敢看,借着这学期叙事学课讲到索性给看了。影片庞大的叙事序列超过了所有同类型影片,分叉众多足以形成树冠结构。现在看来当然有点像观看VR时候做交互形成的不同结局,但毕竟电影还是电影,受景框限制观众没法选择。(最多能选择的就是你先看“吸烟”还是“不吸烟”。)五个小时看下来不觉得累但唏嘘不已,人生就是这么无常啊。想想雷乃真的厉害,这可是1993年的电影!!! |
|
雷乃的十二重结局讨论直指人命运的不确定性,人会在其他人的任何一句话一个行为下完成自身完全不同的生活走向,而在这样的分支之处同样亦是人的情感异化点,人和人的关系远没有人自身所以为的那么牢固,包括阶级/包括权力体系,都会在时间的发展中产生变化。
舞台式的尝试承接《几度春风几度霜》,晚年的雷乃式虚实讨论已经上升到人生命的当下与时间的关系了,在这样的上帝视角下虚无与存在的议题显得也没那么有意义。
and两人的演绎太精彩了,后来很多剧情交互电影的剧本结构应该很大程度的参考了雷乃这部电影 |
|
看的着实有些失去耐心,但是着实非常牛逼。舞台感很强,两个演技帝换来换去将近五小时,我看完吸烟再看不吸烟的时候才看出确实都是两个人演的。等于说导演用了五小时的时间画出了一棵枝节茂盛的关于人生偶然性的树。 |
|
主题其实就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机遇之歌》,一个选择导致后续完全不同的人生。但是主题既然在一个“或者”、两个“或者”之后已经凸显,为什么雷乃还要用五个小时来堆叠十几个“或者”?或者,雷乃更想通过罗列如此之多的选择来表现人在个性上的不稳定性? |
|
电影书写的存在主义的解构文本,片头片尾话语的形式却具有批判后结构主义的范儿。“吸烟”与“不吸烟”彰显的是否定的力量,而两部分都由“或者”分割,皆是为了使存在自己上到前台。 |
|
PLAYERS |
|
Théâtralité assumée, Artifice assumé, Jeu assumé. Resnais讓所有場景既發生在戶外又有明顯的攝影棚取景痕跡,而所有室內空閒則仿佛成為了舞台模型,卻同時又帶有畫外空間。這種室內室外的模糊性和張力在No Smoking裡物化為木楞和海霧,它們的共同點是我們可以往裡看卻不能進入。
Resnais告訴我們不存在théâtre filmé而只有théâtre recréé. 他或許用電影媒介再造了一種被壓迫者劇場,尤其是在Smoking裡(一位被婚姻壓迫的妻子和一位受到性別和資本多重壓迫的女傭)。雖說字面意義上的被壓迫者劇場的觀眾介入是不可能的,但在這裡我們看到它的基礎,既不斷質問“ou bien ?” |
|
4.5 非常有趣 |
|
看了下半部,2个演员演绎了6种可能,课本似的过场,还算很有意思 |
|
为什么我觉得影片简介完全可以代替整部电影 |
|
分了三次看完。我无话可说。 |
|
挺有趣的一部电影,朋友一边看一边在笑,看来是笑点很低¬_¬。 |
|
RPG游戏电影 角色虽然很多 但演员只有两个 还挺有趣的 我更喜欢吸烟 |
|
【草莓主竞赛/评审团大奖&最佳女演员】我们赞美演员的多面表演,便是认同了自身可能存在的数次生命激情,雷乃邀请我们拥抱它。 |
|
无字幕,无剧情,无想法 |
|
语言不通,没看下去 |
|
两位演员分饰多角的设定,让演员精湛的表演反而表现出一种奇异的间离感,让一次又一次的ou bien成为影片的核心。
此外,那间小木屋状的坟墓真是绝妙的设计啊,谁都能进去坐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