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觉除了让梅尔维尔自己过了演员瘾、飙了一堆英语以外没啥值得一提的。情节多少有些生硬(抵抗运动时为法国出生入死,解放后法国人就得拼命维护他的个人名声吗🙄),结尾处摄影记者的转变更是莫名。更重要的还是形式上的:我觉得纽约的灯红酒绿花天酒地跟梅尔维尔的高冷风格不太搭…… |
|
两名记者寻找失踪的法国外交官 |
|
梅尔维尔主演 |
|
氛围好,调度佳,几处爵士乐表演场景非常美。音乐真的是电影的灵魂,这部轻快俏皮的背景乐直接让它有别于传统noir的风格,而对城市街景的捕捉也带着几分爱意,全无憎恶之感。带着法国味儿的反叙事noir。 |
|
梅尔维尔就像表情更丰富的让雷诺 |
|
勉强及格。法国驻联合国的官员失踪了!于是自编自导自演的记者梅尔维尔,拉上自己的摄影师线人,要在这个晚上寻找外交官。剧情还是最古老的循线索不断找人的侦探片模式,本片设计也很粗线条——梅尔维尔跟摄影师要线索,对方啪就扔出来外交官和三个女人的合照,NPC的这么明显吗?后面线索刚断就听收音机得到了新线索,简直是卖萌。梅尔维尔作为主角其实也是个工具人,跟着线索到处跑罢了。本片亮点主要在视听设计上,份大量足的爵士乐跟明暗尖锐对立的曼哈顿夜景包裹着一群浪荡、孤寂的角色——练多久的瑜伽、求多少次佛也不如摄影师的一杯酒一发入魂,气哼哼的裸体舞女和调皮的摄影师,以及两位男主角对是否向媒体揭发外交官多情私生活的终极对立(梅尔维尔钟爱的男性情谊设定)。医院护士等路人角色也很到位。本质上,我觉得这片子是一出爵士乐的MV |
|
3.5⭐ |
|
夜色迷离里的曼哈顿,一切都如真似假,飘忽的阴郁笼罩心头。整体很平,毫无波澜那种。梅尔维尔讲话时总让人脑海浮现道恩强森的样子。囧。 |
|
又noir又有点cult |
|
梅导的角色平淡到不像是演的,但是Jazz很好听。 |
|
摄影记者扒开花篮翻啊翻翻了一地居然翻出了个...照相机! |
|
梅尔维尔爱美国电影爱到要来美国拍,大量的黑色电影元素与他自带的法式慵懒、优雅融合得太完美,尽管追踪解密的情节太薄弱,可是爵士乐一响起,很难不沉迷到这无尽的黑夜里。
(也如梅尔维尔自己所说,他确实不是一个好演员!) |
|
具备了美国黑色侦探片的一切元素,剧作人物还是法国范的,前半成了边看曼哈顿夜景边听jazz边“Cherchez la femme”,优雅而寡淡。后面女演员自杀后气氛起来了,但真相揭露后又蛮泄气的。感觉梅尔维尔就是追求那种情调吧,而且当时已经关注抵抗运动了。中间有个驾车的镜头很可能被《精疲力尽》借鉴了。6.8/10 |
|
梅尔维尔自己主演 |
|
梅尔维尔亲自上场,化身调查记者,追踪法国外交官的女人问题,拨开重重迷雾,结果有点讶异. |
|
85.29 |
|
威信简9+ 中盛D5 |
|
1、原来梅尔维尔也曾着迷于纽约城的夜景。发光的地方,不发光的地方。光明与阴暗交织,酒精与情欲混杂 |
|
梅尔维尔有多热爱美国电影,看了这部你就知道了,其中更是以一些俏皮的对白和视觉笑话闪烁着欢快的调子。影片整体气质还是那股浓浓的黑色硬汉,不过是以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入手替换了往往是侦探和警察该做的事。 |
|
梅尔维尔在自己电影里的银幕首秀。 |
|
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差的角落也是场场见啊。 |
|
梅尔维尔自己上阵效果也是一般 |
|
在白天来临之前,你可以穿过所有的门。 |
|
结局莫名其妙的大不可必 |
|
这片才6.5分主要还是因为太小众了。制作水准明显还是好过现在电影院上映的片子。为什么?氛围啊! |
|
@2020-05-21 23:38:05 |
|
Jazzy new york city in the mist of mysteires and moralities |
|
没有认出主演居然是梅尔维尔本人! |
|
20/4/13 |
|
补标(简介太逗了) |
|
75 |
|
1128 【D】 |
|
3.5 |
|
梅爾維爾把《曼哈頓二人行》的票房失敗歸因於過度實驗性,並且揚言不再拍攝「小眾電影」,不過個人倒覺得本片還蠻妙的,跟前作《賭徒鮑伯》有點相似,即使在敘事方面較為生疏,而且親自擔任男主角的梅爾維爾缺乏銀幕魅力。 |
|
Goofily adorable. |
|
结局太糟 |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1084789/ |
|
有Mercury Theater一刚;《国际歌》;梅尔维尔的黑眼圈好像比我还严重 |
|
3.5 |
|
3.5。還不錯。劇本稍平淡卻也設置完整(法式優閒辦案,異國情調,結尾回歸道義),曼哈頓街拍從日景到夜景幀幀猶如藝術照。 |
|
典型黑色电影。故事的开头超级吸引人:联合国大会上法国代表无故缺席,梅尔维尔亲自出演的记者拉上酒鬼摄影师朋友满曼哈顿边边角角寻找线索,却没发现自己也成为了别人追踪的目标。伴着爵士,一窥夜幕下的曼哈顿。可惜后来的谜底揭晓不尽人意,结尾也太说教。 |
|
标准黑片 法国人学的倒是很快 黑色电影的情节在通信技术发达的21世纪几乎是不切实际的 何必跑遍整个曼哈顿呢 刷刷Facebook就好了 就爱这种六十年代的粗制滥造的感觉 街上随拍就能拍出部电影 在美国的法国人小圈子走了一遭 梅导很有型 可以演私家侦探也可以演变态杀人狂去了 日出时重拾正义 |
|
爵士配樂有種在看王家衛電影的感覺…平淡如水,梅尔维尔賣力演出,甚至不如筋疲力盡里的幾分鐘客串~ |
|
梅尔维尔自认为最差的作品,其实片子里黑白镜头下的纽约多少有点新浪潮先驱的意味(本片早于戈达尔),还不错。一般半是在纽约实拍,另一半是在法国厂棚里拍。 |
|
当梅尔维尔还是一只菜鸟....... |
|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相对比较冷门的一部作品,在片中他作为主角出演一名记者,与一名自由摄影师搭档,调查没有出席联合国会议的法国外交官,还原了外交家的真实面目。梅尔维尔以纽约盛行的爵士乐作为影片的配乐,也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气氛。大部分剧情发生在黑夜,有点像黑色电影 |
|
新浪潮的風味 |
|
cinecinema classic,
氛围是出色的,节奏是很好的,结局是平淡的 |
|
没那么差,讲的还是道义. |
|
梅尔维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