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smus小时候喜欢到处留自己的名字:在窗户上哈气,用手指头写;在海边用贝壳,一片片地拼R-A-S-M-U-S。Benjamin则调皮不专心,吃饭的时候尽想着游泳,在爸爸刚擦好的玻璃上留手印。1982年的圣诞,他们在保罗的家里心神交汇的一刻,童年剪影命运般重叠。只是后来,指印被家人擦花,贝壳被海浪冲散。 |
|
喜欢Paul那种老鸨一样的家伙 |
|
神剪辑,震撼写实。穿插大量意像化的比喻手法,巧妙平滑了现实的粗粝。整部剧就像精雕细琢的斯堪的纳维亚花瓶,打碎后片片割心。那样的年代不该被遗忘,因为遗忘就等于没发生过;而抹去了存在,我们还剩下什么? |
|
Mitt enda liv. Det enda liv jag haft. Det enda liv jag kommer få. Det enda liv jag någonsin velat ha. 人生,我唯一的人生,我唯一拥有的人生,我唯一能得到的人生,也是我唯一想过的人生。 |
|
本杰明跑出家门。在他听到雷斯莫斯噩耗的那一秒中,他终于权衡了亲人和爱人,没有犹豫。发现自己,无愧一生,他做出选择:保罗能帮助他发现自己,但雷斯莫斯才最终促使他成为自己。啊!这便可能是友情与爱情的边界了。 |
|
更喜欢本杰明!爱无对错,但生活毕竟需要指引。往往是,自由与责任同义,完全加诸个人,实在过于沉重。 |
|
Paul 才是真正的主角,完全可以说是现代王尔德了! |
|
四星;穿插剪辑。爱于你于己更多是是责任,偏偏美少年的纯爱故事在艾滋横行20年前的瑞典,幸运的是我遇上了一个这样爱我如生命的人,不幸的是我们不能白首到老甚至不能参加你的葬礼。Never Wipe Tears Without Gloves. |
|
剧情文艺片,插叙倒叙的叙述手法交叠使得故事更加紧凑,导演在小细节暗示方面别有用心,剪辑和配乐也挺出彩。积攒了三集的压抑情绪突然就在最后paul女王极具个人风格葬礼那一幕给化解了。PS:北欧真是盛产美人的地方啊啧啧,演员们的演技也真心棒! |
|
我操,这个太好看了!!!!可惜只有三集,QAF快出第二第三集吧!!!!!!!!!!!我最喜欢本杰明这种王子感角的小男生了! |
|
第三集最棒。过去现在将来完全直接的交叉叙事颇有亮点,但也有很多表意不明的地方。三集感觉有点短,一些角色的形象还不太丰满,稍有点削弱结局的震撼力。总体来说很不错。 |
|
理想主义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以一段沉重的历史叩击心门。给我感触最深的是Paul的葬礼,极其令人动容的存在主义者精神。年度最佳迷你剧。剪辑娴熟,多线叙事中转换时空,繁而不乱。 |
|
大一时因看了这部剧变得恐艾,造化弄人的是在那不久后遇到的对象偏偏是hiv携带者而且在一起三年多,幸运的是正是因为这部剧我才养成了确立关系就检测的好习惯,这样既帮他发现了病毒可以让他提早服药,又避免了自己被误传染。到现在都能记起他发现自己有hiv病毒的时候抱着我哭的比剧集中惨好多。 |
|
我唯一会有,和我唯一想要的人生,它是我活着的决心,它是我前进的祷告。Paul你简直是个尤物啊,连葬礼都变成了狂欢,面对局外人假装未发生过的战争,他们向死而生,开到荼蘼,让人心花怒放,热血沸腾。擦掉那些眼泪吧,死亡将不会存在,我不要戴手套,我只想和亲爱的朋友们在一起,无论地狱还是天堂。 |
|
很多很多男孩,很多很多爱,很多很多葬礼,很多很多眼泪,很多很多欢乐,很多很多活过。 |
|
最难过的应该还是本杰明那句,我们并不邪恶。 |
|
拍得相当细腻,四个时间轴的切换切得非常好。1980s,葬礼的时候父母不能接受死者性取向,多少让我想到30年后的Bridegroom,世俗的力量压过来,个人真的很无力;同时想到的还有SKINS。这部比《平常心》更让我心碎,特别是多年之后Benjamin去Rasmus的墓地。PS,我真的很喜欢Paul,看到I LIVED泪崩 |
|
I LIVED.讣告上6个字母是对生命的坦然,也没过多奢求。足够了。 |
|
傲娇的萌叔Björn Kjellman今年俨然酱油帝了,先是在6部改编自Liza Marklund系列畅销犯罪小说的电视电影里打酱油演女记者的BOSS,还在这里演了中年的本杰明。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以艾滋背景下的美少年纯爱故事再现一个特殊的时代,悲情,凄美,催泪,很难想象那会是20年前的瑞典。★★★★ |
|
顿时觉得,高潮后抽上一支烟,押几口酒,斜靠椅背,望着窗外倒映的霓虹与微弱的星月,
若有所思地存在与虚无,
若有所失地曾经与未来,
都不如躺在棺材里,飘在半空中,看着前来祭奠的亲朋好友遵从我的遗愿:
别控制情绪,最好边哭边跳,边唱边笑。 |
|
Paul Monette在《Borrowed Time》中寫道:“整整一代的男同志正在這麽做,照顧彼此,安葬彼此,其間能有多少次緩刑,就爭取多少。”這部片子亦表現了那個時代的愛與殘酷。剪輯繁而不亂,語言、演員和故事都美極了。不足之処,恐怕就是時間有限而無法完全展現原著中的所有故事。原著寫得非常細緻入微。 |
|
美而且有历史感 |
|
细水长流的剧情很感人,剪辑叙事太巧妙了,男主的大眼睛萌出我一脸血 |
|
美得让人心碎。 |
|
白先勇的tea for two跟这个还蛮像的~ |
|
温馨而残酷,虐的刚刚好。Ben真的是一个完美男友,Paul的葬礼让人笑泪参半,大早晨就以泪洗面啊。 |
|
本以为两组父母有所不同,到最后才发现竟然是殊途同归。信仰与自我的冲突并不恐怖,最重要的是选择了什么,又坚定地走到了哪里。本杰明说我只想爱一个能爱我的人。大雪纷飞的圣诞,他遇到了,也做到了。Ps:这场和平时代的战争带走了太多人,整整一个时代,他们照顾彼此,安葬彼此。I LIVED. |
|
很喜欢男二,那一往情深的双眸。请珍惜这样的爱人,在你罹患绝症第一时间跑去出柜的爱人。(俩人都很受) |
|
没想到看到不喜欢的Paul的葬礼,我眼睛湿了。。。。 |
|
斯德哥尔摩孽子。病毒是雷斯莫斯留给本的寄生兽。是余生与爱混淆的缠绕。保罗的墓志铭好像司汤达。 |
|
Can anybody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Someone that will love me. |
|
剪辑欠佳。不过剧作难得,平淡又感人至深的爱情,意料之外的情感高分。 |
|
上世界80年代北欧同志风情画,所有的一切都恰到好处。 |
|
两个男孩,一个热情大胆,义无反顾,一个谨慎内敛,一往情深。两种家庭,一个偏安于外省乡下的一隅,一个沉浸在浓厚的宗教气氛中。80年代的斯德哥尔摩,性解放的疯狂遇上了疾病的肆虐。一群共同欢脱的青年同性恋,在无法医治的艾滋病面前,一个个独自死去。有人毅然赴死,有人潇洒面对,也有人心怀不甘饱受折磨。多层时空的交错叙事,空灵清冽的配乐都加重了这个讲述成长、相爱和死亡的瑞典往事的残酷性。对比《喜欢,轻吻,快跑》的法式文艺更加写实,更加压抑也更加让人难以释怀。 |
|
北欧少年好美~~把镜子放在临终者鼻子前面,观察上面的呼息,再跳到小男孩在玻璃上吐气,写自己的名字。反复出现的白色驼鹿。真是凄丽。 |
|
比什么‘每分钟120下’强多了,都是和AIDS/SIDA有关。 |
|
剪辑真棒,镜头太美。 |
|
人生不能重來,如果有愛,請全心全意地去愛;如果有喜,請盡情享受地快樂,即便外界風吹雨打,用心活過,絕對比後悔什麼都沒做來得精彩。永不拭去人生中的淚水,請為自己勇敢且堅強地活著,活出自己的色彩。 |
|
煽情肥皂剧 |
|
我不喜欢这种题材,艾滋跟韩剧的绝症一样,都是为了煽情的套路。 |
|
青涩、初识、相爱、离别……在最美好的时候也有着苦涩,在最苦涩的时候也有着美好。 |
|
怕被传染,替艾滋病人擦眼泪,要戴上手套。“艾滋病就如和平年代的一场战争。”某同志家人不支持,得知自己HIV阳性,就自挂东南枝了。“没有人可以从头活过,这才是全部的关键” “这是我唯一的人生,唯一会有和我唯一想要的人生”三星半。没多少爱情戏,更多的是艾滋。 |
|
难得both都是靓仔,多给一粒星星 |
|
残酷的历史,现实的故事,迷幻的配乐,插叙的剪辑,爱情与友情的交织,完整又缺憾的人生:E1→序幕略惊悚,David Bowie-Heroes专辑海报有惊喜,白色神圣的麋鹿,本杰明:“我这一生 其实只想爱一个能爱我的人。”;E2→爱上一个花心的人是专情者的悲哀;用自杀避免艾滋的痛苦;E3→保罗欢快的葬礼。… |
|
虐 |
|
看着身边的朋友、爱人一个个死去,本杰明的身体却变得越来越健康了,好像很能再活很久,再孤独下去。 |
|
finally, something good. |
|
同题材我肯定会偏爱形式上更先锋具有迷狂色彩的《天使在美国》,但《擦泪》让人容易有代入感,记录了基佬在黑暗年代的爱与死。 |
|
“人生,我唯一的人生,我唯一擁有的人生,我唯一能得到的人生,也是我唯一想過的人生。” |
|
各种交叉叙事都恰到点子上,很美好很感动!演中年Benjamin的是再过四年里的那个萌大叔!!看过的几部瑞典电影质量都太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