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在香港拍北平电影的大陆导演,一个一生幻想自己是老北京的东北汉子。浓烈的话剧风格,金铨正当正太时,葛兰依稀萝莉样,连审美跨代的李丽华也好看了起来。 |
|
带着左翼电影的火种来到香江,潮湿的枕头里,都是北国胡同巷子里的胡琴、竹板和锣鼓。 |
|
李翰祥大导第一部,张弛有度大师风范。金铨尚还是正太,葛兰还未跳曼波,旷世巨星李丽华小姐真是好,不论是49年前的上海还是49年后的香港,怎么看都好,前几天看邵音音访谈说当时买个房子一两千,李丽华的片酬一部就要八万,果然是巨星中的战斗机。 |
|
李翰祥的这部处女作拍得相当京腔京韵,不管是身段把式还是犀利台词都透着正宗,主题上还是以苦情为主,李丽华饰演的女主角霸气中透着凄凉,最后的雪地气绝落下悲剧注脚,当然演员表现也很好,除了罗维我看着实在不顺眼。 |
|
处女作的京味真是浓啊,剧本其实还是单薄的,但在有限的篇幅两个女主角都表现得很漂亮。葛兰笑起来好看,而后半场完全是李丽华的个人秀,演一个曹七巧式的人物,真是艳光四射。这样两个好女人,怎么偏偏就看中了金虎这种徒有其表、自己给自己挂个贞节牌坊的男人呢。 |
|
台灣豪客唱片公司出版了完整版本(比台北電影資料館及香港電影資料館的館藏影片還要完整)!必看! |
|
一堂生动的民国戏曲曲艺鉴赏课,一出狗血的三角恋撕逼大戏,一个风华绝代的李丽华,一个猴毛腚尖的胡金铨。 |
|
竟然是处女作…无论是故事层面(完美伤感的爱情故事)还是技术层面(极好看的场面调度),李翰祥的第一部作品简直就已经成精了啊…再加上李丽华和葛兰的天后级对决… |
|
胡金铨的猴样,难怪以后杂耍蒙太奇。葛兰的小荷花还嫩,差点被大房撕成一瓣一瓣地。李丽华的舞台表现很好,台下有点端着,可还是演得很好,“要苦大家一起苦”,表现出了受摧残者的哀怨和善良。唱词和剧情呼应,很有心。金虎和罗维这个人一样无趣。“马到临崖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洪波演技一流! |
|
李翰祥处女作,改编自师陀的话剧《大马戏团》,胡金铨亦有参与演出。由巨星李丽华扮演戏班花旦「雪里红」,她本来与卖艺的「金虎」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但她却委身下嫁了班主,虽然对金虎念念不忘,但金虎却爱上了别人,最后竟然阴差阳错地替金虎喝了毒酒……
这部电影围绕中国北方卖艺者的生活讲述了一出爱情悲剧。悬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情节反转充分体现了人性的爱与挣扎,李丽华演得自然是极好,敢爱敢恨,洒脱之下又有着风情万种,电影里的群戏场面和语言台词都充满了北方的味道。
李翰祥善于描绘那些被命运捉弄的女子,从第一部电影就可见端倪。 |
|
李翰祥的处女作。李丽华果然名不虚传,把雪里红这个女性形象塑造得十分经典。天然的骚气十足!喜欢酒馆里那场戏,黄雀捕蝉,螳螂在后,小幽默。只是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两位女人都迷恋胡金铨……哪儿好?片子太老,画质和音质都不太好,但依然看得津津有味。///电影节 |
|
实在是好!!!李丽华 风华绝代啊~! |
|
bjiff6 #11. 在这样年代久远的时装爱情片中很难见到那么立体的人物,无论每个角色都无法单一归结于善与恶,只是在关键的时候做出了善与恶的选择,尤其是李丽华的雪里红,两面的展现更为极致。另外还有人物关系的悬念随着剧本推进而清晰,这再次告诉我们看电影前不要去看剧情简介。 |
|
改编自师陀《大马戏团》。浓烈的华北/北平味道。李翰祥导演处女作,年方三十。更有二十出头的胡金铨,戏里演一个小徒弟。罗维又窝囊又爱酗酒,也没什么事迹铺垫,两大女主李丽华跟葛兰居然爱的死去活来的。后者当时太嫩,光芒完全被前者遮蔽了。 |
|
这里头各位都是搅动香港影坛的风云人物。胡金铨演个郓哥儿。李黑不负小咪姐所托导得一部好戏,京油子贫嘴歇后语真得劲。李丽华科班开口脆,递烟擦火拍头踹脚身段灵动,怨气冲天撕伞。这爱动刀的鹅蛋脸后继有人刘晓庆。葛兰京韵大鼓脑袋一摇我心头跟着颤,小荷花一人终身牵扯多少人的利益。同院大妈是粉菊花吧。无论书生皇帝贩夫,李翰祥倒不避讳男人的自私好面子没担当,“听说那姓黄的挺有钱的”,重利者最易猜忌别人是贱货,雪里红奸计得逞靠的是切身体会过金虎的弱点。一帮吃喜宴的反讽“穷得硬朗骨气”,好猴儿。返身性应验在人性上往往好的不灵坏的灵,雪里红却是应了好的,一杯毒酒抬到唇边四次,杀了一个坏人一个罪人。最后倒在大雪中穿的应该是红衣吧 |
|
可以算李翰祥的导演处女作了吧,女主角李丽华,男主角罗维,还有葛兰,胡金铨,都算巨头了。影片本身质量也极高,远胜李导后来在邵氏拍得那些片,各个人物形象刻画都非常鲜明,最后也真的是雪里红了。。。 |
|
李丽华戏精 念词和对白的火候精准一点儿也不尴尬 虽说不毁一桩婚 但是也同情雪里红… 人物立体善恶兼顾 |
|
卖艺人的嘴皮子,可真是伶俐,单是一个雪里红,就俏皮得很。情与利把这些在底层讨生活的人,磨得世故圆滑,绕是立了这么个不典型的“坏”女主角,也有那底子里的纯良与依恋,就靠这人间大雪里的一点红,把人照得悲怆了。唉,金虎这么个软糯的男人,值得女人们抢成这样。李翰祥才在《花街》小演了个瞎眼乐师,大概不过瘾,长片处女作依然可以重拾这些卖唱的女人。李丽华演得真好。胡金铨客串的小麒麟,怕是片中最可爱的一个。三星半。#桃花岛观影团# |
|
我活不好,谁也别想活得舒坦 |
|
真服了金虎这个傻帽 |
|
旧派电影里颇新的一部,但并不体现在技法和剪辑的新。李丽华的个人魅力太过惹眼,爱憎分明的性格也符合她的大多戏路角色,罗维的角色最开始想着让关山来演,但书生意气的关山无法演出罗维的莽撞劲,李翰祥的处女作还是不俗。 |
|
1.处女作就有这水平,李大师出道起点就不低;
2.这个小镇娱乐业很发达呀,点从业人口多少比例了;
3.雪里红确实个性鲜明,反倒是金虎十分懦弱;
4.金铨身子骨很单薄呀 |
|
李翰祥的黑白片也是很有味的,当年做演员的小胡的确够萌的。 |
|
京味十足,尤其是李丽华和葛兰的京剧表演,可谓是全片最精彩的段落。雪里红在前半段承载的是女性的悲惨命运,被戏班和家庭双重控制,社会空间的内外都并无留有自己的余地。女儿的死去让雪里红重新与曾经的爱人金虎产生关联,一堆本爱着对方的旧情人因为赌气而互相搏斗,李丽华在后半段也与恶女的身份出现,打着“要苦一起苦”的旗号势必拆散金虎与小荷花这对鸳鸯,用自己的不幸换取他人的不幸。雪里红与小荷花都只是可怜的女性,在男性的目光下却无法站在同一阵营,爱上的也是金虎这个表面憨厚实则内心无比软弱的身材走样的男人。想说她们可以为自己而活,可是她们又何尝不想这样。 |
|
没成想在香港居然拍出三十年民国北方的纯正味道,唱小曲的、打把势的、京韵大鼓,各种曲艺都原汁原味。剧本台词非常精彩,既有文人用典、又夹杂许多北方俗语俏皮话,更难得演员说话都接近京片子的北方口音,听上去真舒服。
人物角色也都各具特色,戏班子圈里男男女女的爱恨情仇、一波三折。 |
|
如果雪里红最后一路吐血,最后镜头沿着血摇向远方,可以给更高分。板儿正的穷苦剧本,卖惨部分有些单调,后半段互斗矛盾纠葛很不错,雪里红敬酒前后那段戏表情太到位了,李碧华太适合这角色。金虎如果有些关键反应就好了,目前这个状态单薄了些 |
|
冲着师陀话剧《大马戏团》去的。很失望。先是想必没有人能像石挥那样演一个慕容天锡出来,所以压根没有慕容天锡这个角色。其次是放眼望去的人性恶,不给出路。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一个夜晚,从大西边跑到大东边,电影带来的失望由一位观影老奶奶化解。 |
|
原来《故都春梦》开头抄的是这部,不过这部很有可能是借鉴了1945年的les enfants du paradis. 李翰祥导演处女作就一鸣惊人,李丽华演技太棒了,葛兰这上海人竟然京韵大鼓也唱得这么好! |
|
改编自《大马戏团》! |
|
电影是真的好看。李翰祥大导演的作品。李丽华的演技真的是大气。看着特别舒服。 |
|
听听老胡的老北京话 |
|
2010-11-13 |
|
情感充沛,调度得法,起承转合流畅自然(随着故事推进,各个角色的性格与彼此的联系也逐渐明朗,真是上乘剧本),完全不像是李翰祥的处女作。雪里红可真是个大情大性,敢爱敢恨的好女子,衬得金虎像是个软糯的兔子。她表面上牙尖嘴利,讲话又刻薄又俏皮(「孙悟空也飞不出我这个如来佛的手掌心」),但面对众人误解时却不愿辩白,只能借戏抒情,在台上道出自己的苦衷,无疑是一种「打落门牙和血吞」的自我牺牲;内心善良柔软,面对旧情人彷如少女一般纯洁;最后倒在雪中,真真应了自己「雪里红」的艺名。而李丽华小姐真是天才型演员,短短几场戏就演活了复杂的雪里红,时而惹人怜惜,时而咄咄逼人,结局的喜宴独白和雪地狂奔更是催人泪下(不同情感戏下的妆容做得也用心)。在她面前,稚嫩的葛兰更多只能充当背景板。胡金铨的杂耍少年则完全是诙谐担当。 |
|
我不喜欢这个故事,也不喜欢这个题材,也不喜欢故事里的人物,但李丽华实在是太惊艳了,大气漂亮,演技卓越,李丽华就是“中国的费·雯丽”! |
|
人物非常饱满 |
|
羅維的選角很失敗,他還是適合演董卓…越後面越精彩,收尾有張力,最後雪裡一點「紅」(黑)的畫面有巧思。蒲鋒,〈由《雪裡紅》的改編看李翰祥電影的女性形象〉,《香港電影資料館通訊》第61期。 |
|
老北京风情很不错,李丽华演得很不错,女主又作又动人。 |
|
眉梢眼角风情万种的雪里红和纯真善良小荷花在我眼里各有各的心疼,结局如此也真是一场悲剧。虽然剧情有些薄弱,但是胡金铨的灵气真是从小就带着。 |
|
李翰祥处女作,意外地资金充足,场面华丽。 |
|
【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节展映】胶片版。这部60年前的李翰祥处女作台词京味十足,很接地气。意外的好看。虽然是黑白片,仍然掩盖不了李丽华的光芒四射。她举手投足,眉眼投送之间的神态身段都大方好看,毫无做作,气场十足。主配角演技台词功底都很棒。还有青涩的胡金铨。很小市民的一部佳作 |
|
小咪姐风情万种,葛兰的形象和野玫瑰里判若两人,胡金铨原来是个小可爱,台词里的俏皮话太有李翰祥的风格啦! |
|
李黑导处女作剪切流畅过渡比较自然,怎么到邵氏有不好少那么生硬咔嚓几下硬切过去呢。
李丽华妖媚惊人光芒四射。金铨猴毛腚尖,在里面耍杂的,真稚嫩。
情节是个啥,某【旧社会】曲苑杂坛小荷花搞鼓曲的与雪里红唱京戏的,两苦命人儿菜鸡互啄,互相伤害。
结果么?幸福那是你做梦,要苦大家苦,去你妈的了。
大雪落落一点红。 |
|
少年金铨萌得伤心。。。。 |
|
还不错,很直接的写人电影。 |
|
葛兰长的清新脱俗。雪里红最后得不到心爱的人,干脆成全了心爱的人,也了不起。李翰祥的电影里,耍猴的常常出现。 |
|
老电影原来可以这么好看!李丽华一双眼睛滴溜溜的,真美啊。 |
|
于老师最喜欢李丽华,这部《雪里红》一直想看,圣诞夜看到了,想到本科读书时圣诞都是和老师一起过的,现在老师走了,我自己过圣诞。李丽华的表演果真不错,把女主泼辣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剧情有点问题,一开始小红的死和最后马骁天倒毒酒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表现雪里红表面狠心毒辣实际上心软善良吗?成全了一对恋人,雪里红最后喊着金虎死在雪地里,也关照了片名。 |
|
李翰祥处女作,可以看出日后作品里的小市民嬉笑怒骂、一股子的市井机灵劲,台词颇精妙,说书的与唱戏的,针锋相对妙语连珠令人莞尔。
前半段像社会问题片,后半段则是黑色电影,虽然风格不太统一好在拍得都挺不错,不管前后都有点悬疑的味道,像开始时雪里红与金虎(不懂那么懦弱窝囊的男人大家抢着要……)感情分裂的众说纷纭、后半部分几人各种算计、巧合、计中计、阴差阳错。
说来惭愧,没认出胡金铨来…… |
|
李翰祥处女作已是大导风范;胡金铨二十几还像毛头小孩。 |
|
到现在都不知道李黑自传里说的在片场和男一号“滚花轿”一段是不是李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