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哈萨克族的小姑娘,今天的公号介绍写错了,是我太无知,尴尬了。片子就是女猎鹰人版的《摔跤吧!爸爸》,摆拍的够燃,剧本完全是当成剧情片写的。 |
|
很美的片子,蒙古旅游局绝对投钱了,风景太美好了。但是这片子还是局限于儿童片,没有对猎鹰人这一行业有过多的交代,而对小姑娘的努力也并未有太多的表达,好像说说她就行了,反而最后在雪地猎狐多了点乐趣和实感 |
|
同样是爸爸教女儿,它比《摔跤吧爸爸》更有力 |
|
看了这片子,感觉城市生活真是瘫软无力的弱智游戏 |
|
不要给摆拍加纪录片啊,这样纪录片不真,电影又太真。配乐加一星。
最喜欢的是他们带着第一次的猎物回家,莎潘问爸爸:妈妈会不会高兴?爷爷会不会高兴?
而爸爸问她:
“你呢?你高不高兴?” |
|
剧本痕迹太重了,小主人公数次让人觉得是在“演戏”,而非被纪录;但绝大部分时候她脸上原生态的笑容还是非常让人动容的。蒙古风光被这部纪录片拍得美到了一定的境界,让人十分有想去蒙古旅游的冲动。 |
|
extraordinary!!帥炸!!(看哭。。。 |
|
生活于什么样的环境中,必然受着如此环境的影响。这些阿尔泰之鹰们,从小就与雄浑的自然融为一体,承袭自祖辈的一切,就是他们的世界。当然时势的发展,又给这种封闭的社会,注入一种新的活力,如影片中喜欢猎鹰的小女孩。她既传承传统,又让传统为其破例。人类其实就是这么不断发展的。 |
|
《猎鹰人艾索潘》这个名字更恰当。太喜欢喜欢她了,还有一直支持她帮助她的爸爸。她有天赋有悟性有勇气对老鹰也有爱,她就是天生的猎鹰人。前面那几个所谓的长老,很认同那条弹幕说的:你自己看看你和艾索潘谁更柔弱,还好意思说。艾索潘夺冠后,那帮老男的还是一样的论断,这都几百年了,话术能不能改改,还她赢了也不代表她的实力,能进深山打猎才行。她赢了,这就是她的实力。森山打猎,她也已经去了,她就是吃这碗饭的,比你们这帮讲究人的老垃圾可强了不止一点。好喜欢艾索潘的眼神,她笑起来的样子,很纯真清澈。继续向前走吧,猎鹰人艾索潘。以及她爸爸人很好,妈妈也很好。 |
|
讲的是哈萨克族的故事,同蒙古族一样都属于游牧民族,请不要混淆了 |
|
观影过程enjoyable。但是作为纪录片设计感太重,极匠气极刻意,导演的倾向性实在主观性过强,基本全靠剪辑,而且完全为了讨西方观众的巧。不过小姑娘笑容很美。小姑娘的爸爸简直是一个内心liberal的蒙古人- - |
|
燃炸了,老人说“let it gets old with you"。 少女和鹰一起成长,严苛的环境,少女偶尔的笑容,多美的追求,对鹰的温柔。和前几天看的冈仁波齐比起来,真的甩了冈仁波齐10086条街,好看炸了。要风景有风景,要角度要角度,要刻画有刻画,镜头的调度,情绪的捕捉,对鹰的渲染,真的燃爆啊 |
|
看完后我跟旁边的老美说:如果我在蒙古国,估计就是个放鹰的。 |
|
看着草原姑娘们脸上的高原红那大脸盘儿也许不符合现在流行的审美,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真心感觉到一种真实的朴实的美,比网红脸好看多了。 |
|
1. 小姑娘,你好棒啊!2. 她爸爸非常有智慧,不跟那些保守、顽固男人正面冲突,我们就行动好了,小姑娘参加比赛,年龄最小,第一次参赛,第一个女性,就一举拿下了冠军,那些老顽固们还是在那里瞎胡说。 |
|
【蒙古】拍出了一个崭新蓬勃的蒙古:尊重女儿选择并且并不计较她与她不够亲密的母亲;相信男女平等不惧他人议论的父亲还有日渐完善的教育。虽有表演的痕迹,但充满对天地神祗的感恩以及猎鹰人的崇高敬意。纠结在三四星和对导演手法的嫌弃,结果片尾Sia一首主题曲一响,就差没流出两行热泪... |
|
作为一部纪录片镜头抓得过于精准,有些不可信。但是情绪饱满,淳朴得很有感染力。 |
|
话说用升降机拍小女孩放学的纪录片剧组是得多有钱……还以为如此陈腐的拍摄和剪辑策略早就从民族志电影里绝迹了,意识形态模板再好看也不是这么套的,如果Flaherty当年的作品都被定义成殖民电影那这算啥? |
|
作为商业纪录片几乎拍到极致了。小女孩的故事动人,风景也美。 |
|
还是《蒙古草原,天气晴》更能touch到我。有的镜头太像电影了而不像纪录片,不知道导演要站在哪一边拍,感觉让小女孩涂指甲油那一幕完全是导演让她涂的,很多镜头都是因为“剧情”的需要,无可厚非雪山和鹰都会给本片加分,不过一些“布置”只能说是在跪舔西方中产阶级。嗯,尽管如此还是哭了两次。 |
|
摆拍太多了。 |
|
8.0分。外蒙古平民生活、训鹰、女性突破藩篱,为主要看点,尤其是女权。想起一句话:好的纪录片是趋近于剧情片的。许多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其实并不真实,皆有设计好的剧情的,本片也不例外,而真正趋近真实的纪录片更多的是那些独立纪录片,但独立纪录片也有其局限性,也是纪录片自身的属性:主观性。 |
|
看了不后悔。唯一的缺憾是:逻辑太简单了。 |
|
听过刊去蒙古的那一期种草的电影。确实不那么纪录片,不知道拍摄团队对这个故事介入多少,但是剪辑和情节安排上看觉得很能调动人情绪。说纪录片的话感觉雕琢痕迹太重了。但是我听说后来艾索潘去了哈佛,这样的电影在意义上超越电影本身了,能让当事人获得关注和讨论度,让她有更多选择和机会。而且说实话即便有剧本或者怎么样的,我们这些远离草原的人看到这样一部电影依旧是刘姥进大观园的心情,白茫茫的雪山,极具侵略性展翅俯冲的雌鹰。。看到大自然的纯粹真让人心潮澎湃。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形容凶猛和顽强的时候喜欢说“雄鹰”,还看见前段时间说“雄鹰一般的xx落泪”这种梗,但是明显雌鹰就是比雄鹰体型大,而且因为护崽捕食的需求,她们才更凶猛,电影里面艾索潘和猎鹰人选来捕猎的鹰更不消说都是雌鹰。 |
|
“你呢,你开心吗;当然,我非常开心”,相当帅气的女孩儿 |
|
愿意相信人物经历是真实的,而片子完全浪费了这个故事、完全配不上两位主角。摆拍、剪辑拼接、强行悬念,配上英语旁白,一股子给野生动物硬套人格的自然频道味儿。这就是为什么掏鸟窝那段这么精彩,全片verite就牛逼完了。 |
|
有点失望,一次过于工整的商业化运作,格式参照「猎奇的故事外观+现代性议题」。这么好的资源配置,偏偏还是“实况不够音乐/升格来凑”,前半段女孩的状态完全不对,和摄影机的平等关系几乎没有建立好就演上了,这些预热素材本来就是不该使用的。另外不知道录音是不是也有些问题,可能和拍摄大量远景有关。虽然调度得不太好,哈萨克这个猎鹰比赛倒真是很有趣,居然还有比“腔调”的环节!这个民族的冬装实在太酷了,老爷爷和大叔一个赛一个拿范儿啊。 |
|
娜可露露~ |
|
美派纪录片 |
|
现在真的是,纪录片越来越像剧情片,剧情片越来越像纪录片了。完全是按照剧情片的方式去拍摄的,并不一定是坏事,比如《蜂蜜之地》我也很喜欢。但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是,镜头剪切的太碎,把纪实感完全给剪没了(当然,我也不是什么传统纪录片学派那种,我也认为纪录片的边界可以很宽)。剪辑点也太准确,很经典叙事。我都能料想到在影片的某个部分,肯定要出一个矛盾点,高潮点会出现在影片的哪个段落。还有可以的强调女权因素。很多东西不是靠说出来的。 |
|
涨了点姿势,原来还可以这般打猎:驯鹰,让鹰去对付猎物。十三岁的女孩和她的鹰,均出自草原天赋。虽然是纪录片,但拍摄、制作手法完全是剧情片模式的,不过,事实恰好符合“剧情需要”,也是难得。 |
|
比原先预想得平淡许多,而且给人感觉 heavily scripted (小姑娘全程超尴尬,一直在看镜头) |
|
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家庭,父亲看到女儿的天赋,坚信女儿会成为杰出的猎鹰人,因此打破族内陈规,倾力培养女儿,而祖父也不墨守陈规,支持儿子的决定,鼓励孙女成长为女猎鹰人,最终女猎鹰人的诞生不仅是一名女性的成长,也让其他女孩子看到了自己无限的可能性,让她们相信自己有一个飞得起来的童年。 |
|
很好看,这种超震撼的生活环境本身自带好几分敬畏 |
|
3.5 女猎鹰人的成长。摄影不错,拍出了草原的自然风光。令人遗憾的是,围绕女性是否能够猎鹰的矛盾没有真正展开。 |
|
你应该成为一个坚强而独立的人 |
|
好题材,可剪得配得像在逼你看一部主旋律剧情片。 |
|
她想拥有自己的猎鹰,去参加节日比赛,成为女猎鹰人。而比赛已经远远超越了游牧民族的生存要求,成为了娱乐附属品。在这七年的时光里,猎鹰没有自由。另外,既然已经摆拍了,为什么不做成剧情片?为什么要来侮辱纪录片?SIA的片尾曲也救不了。 |
|
也是一部反抗传统的电影,提高女性的固有地位。 |
|
还是同意其中一位老人说的——“成为猎鹰人不是为了炫耀”。鹰的寿命有50年,小姑娘现在上学,长大后会不会为了更好的前程离开这里,留在一个不允许猛禽出现的地方?当然如果她是打算一辈子做猎鹰人,那抓捕驯养的行为就不算草率。故事有些刻意,但是展现的异域风情却很吸引人,马匹、服装、配饰、停在手上的鹰,很美。至于传统的传承发展,女权意识的觉醒,父女之间的感情这些,见仁见智吧。 |
|
给壮阔的阿尔泰山加一星吧。 |
|
虽说是部蒙古国的电影,但是这个女孩子彻头彻尾是个哈萨克人。貌似她们都是伊斯兰教的。sia的歌超赞 |
|
1.5 意圖與腳本極其明顯,非常工業化的配樂,好題材拍得順理成章的平平無奇,全片到最後戛然而止在第一次有協助下的狩獵成功,而後甚至沒有探討要成為真正的女獵鷹人有無可能,女孩面對深冬與鷹合作狩獵是否有自己的想法也無展現。現在看這樣這麼標準產業化又功利型的紀錄片已經會上升到反感的程度了⋯疑問:為何不能叫Femal Hunter而必須造一個Huntress呢? |
|
十三岁小女孩如何在家人支持下成为女猎鹰人的故事。拍摄非常熟练,对话之余加了很多访谈素材,整体观察角度非常美式。作为欧美人,导演好像并没有真正领会到猎鹰文化的那种激励人心的东西,侧重点在话题上,即女猎鹰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尽管有少量鹰和女孩的pov,仍然是皮毛的。三星半 |
|
虽然剧情平淡可是看得好激动,想回巴彦乌列盖,骑马飞奔到Tavan Bogd山脚下,找我可爱的图瓦向导喝一杯 |
|
引发我对蒙古的极大兴趣,我们常常谈论美国,欧洲,甚至日本韩国朝鲜,但对于最近最接壤的国家,说的很少。蒙古爷们真刚!配乐是大片水准 |
|
优点和缺点都是把记录片拍成了剧情片。 |
|
“西方人视角下,他们平淡生活的猎奇膏药。”这算纪录片?导演还是记者出身,这企图心! |
|
看《以鹰之名》中途看到这个片想视觉化一下训鹰之难。结果哈萨克人民与鹰的关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儿,这种血液中的亲近欧洲人怕是几辈子也赶不上。13岁女孩的天赋与鹰之美叹为观止。也的确,城市生活真是弱智屎尿屁 |
|
很精致的纪录片,很多镜头都抓的非常好。但就因为太精致反而又少了纪录片的粗粝感,女孩的坚持和努力很令人动容,父亲的肯定和支持也是质朴感人的。我们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家人朋友的支持,在被怀疑被非议的时候,家人往往是我们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