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准确说,是“男女同校类的女大学生”……比战前比例增加了一成;更侧重人文领域,比例高达三分之二;女知识分子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往往能够更好做到事业与家庭兼顾。 |
|
额,封面和标题都挺误导人的(我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像电视台的介绍类节目似的,不过学科学的女生是真的很帅气就对了。 |
|
当代女大学生现状一览//女大学生是由女高中生长成的 听起来很像某种日本流派的言论 |
|
真的非常「纪录片」既视感了,并不适合侯麦,拿来用作练手。涉及大学城区的扩建,女大学生的学习和娱乐,以及人生规划;实验室出现猫让大家都轻轻“啊”了一下。 |
|
抖墨水 |
|
总共才13分钟,后面3分多钟就垮了。 |
|
侯麦纪录片。12min。 |
|
????!?!?!???? |
|
英语阅读理解影像化?挺无聊的。 |
|
In the 1964-65 academic year,the number of female students enrolled in French universities reached 123,326,representing 43% of all university students。Today, girls are choosing to pursue higher education in soaring numbers,determined to catch up with the boys quickly。 |
|
心电图…… |
|
收录于女收藏家的DVD花絮中 |
|
关于大学城发展的重要记录啊。 |
|
做实验的女大学生 |
|
这个海报很误导啊。活体青蛙解剖了,心脏还跳得那么好啊。 |
|
在看片的时候我构思了一部电影----当代泰斗大学生. |
|
3.0。侯麦拍女大学生是侧面,还是全面?如果是全面全角度,那当下的大学生活与教育就全面溃败。 |
|
记录女性在60年代觉醒期的重要文本,从客体、它者,转为主体。侯麦是新浪潮群雄中对此最为敏锐的人。实验室出现猫,全场惊呼,乌龟开膛测心都没人咦。。。 |
|
大学都在市郊,大学校园的空间设计,女理科生。 |
|
侯麦写论文,阅读影像化,女大爱科学,猫猫脑电波 |
|
Huh? |
|
plus |
|
当代女大学生是侯麦最常用的角色设定之一;HD收录于Potemkine慕德家一夜BD |
|
广岛之恋 小白鼠猫猫瞩目 |
|
妇女之友社科素材 |
|
侯麦为长篇做练习呢! |
|
高等教育出现更多女孩身影,就算结婚,也不妨碍继续专业研究 |
|
真的是纪录片啊…… |
|
生活画卷,特别是兼顾家庭生活那里婴儿出浴的笑脸。那只猫是真不赖。 |
|
侯麦拍纪录片也精心挑选女主角 |
|
很直白 |
|
把说明文的VO去掉,重新编排VO就是一部女大学生情感心路历程的短片!开场简直拍和剪的太好了,中间的几个反射取景也做的很有趣。侯麦根本是拿着拍剧情片的野心来实验纪录片。#豆瓣低估的短片# |
|
#法国影展 大师亲自导演《祖国新貌》?也可以的~ |
|
跟他其他电影都毫不相干的内容 但还是那个侯麦的调调 看完的一瞬间会心一笑。60年代的法国(白人中产?)女孩子 real·可可爱爱 |
|
女性大学生的社会意义,进入理科学习的的趣味似乎比女生更吸引人怎么办?😰 比如测脑电图的猫像一个天线宝宝…… |
|
感觉自己在做TEF听力题! |
|
1966年的法國社會風貌,女性的社會地位大幅提高。 |
|
女大学生学术、娱乐、家庭生活图景 |
|
那个时代的课堂真有意思,那个实验好像小成本科幻片2333也是女权在法逐渐崛起的时代,侯麦对社会变革十分敏感,但他后来把这种敏锐巧妙糅合进了角色特点的设计 |
|
想念大学校园,并发现自己对自然学科的兴趣姗姗来迟。 |
|
记录短片 |
|
侯麦1966年拍摄的关于当时女大学生的纪录片。1966年的法国女大学生,已经是现代化时代的女大学生,从观念到生活,都可见今天的影子。 |
|
无把 |
|
。。跟现在的女大学生很类似啊 |
|
5.5 |
|
看了下短评区,哪里有心电图了?影片中蛙心灌流试验记录的曲线是关于肌力的(一条是心室,一条是心房),如果要扯上电的话,则就是心电活动诱发了机械活动
后面猫咪的脑电图😂其实出来猫咪时,刚开始还以为要做去大脑或者去皮层僵直
影片里讲到:过去人们认为女生上大学是为了land a husband,其实感觉自己周围的好多的女生其实还是差不多这样(也许是因为在中国,因为在医学院的原因?),努力的学习,在毕业后找了工作,结婚生子后其实就越来越普通,因为她们本身就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追星或者刷刷综艺、微博之类的就别了),就比如,看了这则和医学相关的短片,却找不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医学生一起鸡冻一下(?) |
|
结尾突然就转到家庭生活而且只出现丈夫和孩子的画面,所以即使是女大学生,也免不了最后变成家庭背后的支柱而已么。 |
|
1966年法国巴黎大学生纪录片,记录意义大于技法。话说那只猫也太可爱了。 |
|
侯麦惯用的旁白在此处显得短片像极了纪录片,记录了中产阶层女性的生活,思路清晰,镜头干脆,还有可爱小猫为实验贡献自己力量了! |
|
看到实验室里的猫猫吓我一大跳以为猫猫会go d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