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俩文青最好不要结婚 |
|
失去孩子的苦,就像是《清洁》不掉的纹身、《密阳》下的乌云、《蓝》色的忧郁。生活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打的人一蹶不振,身心俱碎,让生命更重以承受生活之沉。2013比利时选送奥斯卡外语片作品。OST非常好听,配合电影就是《与歌同行》剧情既视感、《曾经》音乐既听感,“If I Needed You”听到心碎。 |
|
翠贝卡获奖作品,真的好悲啊... 各种闪回确实很像《蓝色情人节》,发生在比利时的故事,却由美国乡村歌曲串起,给了片子很特别的感觉 |
|
比国电影,合唱和配乐非常好听,有几首都让人潸然,男女主表演都很不错。别样的《蓝色情人节》,虚幻的西部和乌托邦,真实残酷的生活和爱情,牛仔和刺青、飞鸟和玻璃、找也找不回来的曾经。 |
|
这种残酷又不一冷到底的片完完全全是我的菜 |
|
沉闷,有点看不下去 |
|
在生命与死亡面前,在爱与痛之间,弹唱一首乡村蓝草音乐。 |
|
大赞剪辑!明暗情绪的穿插对照,悲喜情节的起伏交叠,统统汇于光影之间。摄影配乐表演俱佳!镜头且冷静且浪漫,且真实且梦幻,音乐的轻盈弥补了悲痛的沉重。人生是一个既有的约定,纵然前方是茫茫未知,也不能失去触及它的力量,诗意的情怀不正是脱离苦痛的出口么。 |
|
把叙事中的时空碎片化,重组的结局强化出悲恸。这是痛彻骨髓的绝望和哀伤,看得人难受。不忘星星和飞鸟,不忘争吵及相依。音乐很妙,挚爱安息。 |
|
惊艳之作 看到内伤 |
|
延着死亡的逆流回溯往昔,才发现原来分叉口那么多。故事的剪辑像回忆本身一样锐利,再加上音乐的加分,每一种快乐,悲伤,愤怒都感同身受,佳作!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想起高斯林的《蓝色情人节》,那种逝去的痛似乎永远记得。 |
|
果然,除了音乐就没什么了。 |
|
一个悲伤的故事。大体分前后两部分,且各自是过去与现在的双线并置。快乐与悲伤的平行让故事更痛苦。音乐同样起到叙事功能,包括不同部分提供不同情绪的音乐。结尾的出窍或者代表两种世界观吧。音乐很加分。现在真是受不了这种亲情伤感的东西 |
|
看开头就觉得好像与歌同行,女主长得也很像,然后就看到女儿和Maybelle Carter同名的情节,想到一块了吧。男主角口口声声说自己不信神,但他实际上是逃避现实的那个。 |
|
好难过的故事,好夺目的纹身麻麻~~~ |
|
音乐好。非线性叙事结构增加些许可看性。男主反宗教,女主灵魂出窍,信者有不信者无。 |
|
菲力斯·冯·古宁根 Felix Van Groeningen前作《废男家族》是在疯狂中呈现无望,这次通过温暖的形式呈现的同样是虐心般的现实。即便有着自得其乐的内心、毫无压迫的环境,也逃脱不了生命的脆弱。 |
|
连开心的时候也觉得悲伤。 |
|
面临着这样重大的噩耗,夫妻两人的世界崩塌了 |
|
叫我如何活下去。I am an ape. And I'm afraid. |
|
其实关于人生和信仰神马问题的探讨得很深啊,关于鸟儿永远搞不懂玻璃永远一头撞死这个比喻,还有帖上假鸟来临时解决问题的这个作法,很为这片子提出的现实与信仰的问题添点生动。音乐很棒。 |
|
2013/11/23 该甜蜜的时候甜齁了,该残酷的时候也够决绝,看到一半的时候就猜到了结局,让我不禁想起蓝色情人节。真实而美丽的悲剧。最后的冲突有些小突兀,但其实悲伤的种子早就埋下,只是在那个时候发了芽。 |
|
如果你想看绝望,去儿童医院血液科病房。工作关系采访过很多白血病家庭,家长的眼神里总有那么多无辜与悲戚。迪迪尔在舞台上控诉上帝也易于理解,给予人间悲苦本身已足够狠绝。时间线模块化分割,遭遇变故前的明媚和之后的阴郁交织在一起,带来另类体验。音乐消解了观影的艰涩痛感,来体验生活的无常。 |
|
BlueGrass丧女之痛版walk the line.痛而不伤的破碎感表现得太好,剪辑师应该蛮牛逼,碎碎的剧情却达到了意外的和谐,全篇蓝草配乐有缓和悲伤之效 |
|
相爱容易,相处难,孩子没了,夫妻感情亦走到尽头。看到最后,越来越无力,越来越悲伤。命运这东西,太欺负人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理无时莫强求啊!比利时的男主竟然怀揣美国梦,女主的加入,完全使这个小合唱团上了一个档次。配乐为整部片子加分。 |
|
好听。第1072人看过。 |
|
每次他俩吟唱时都挺感动 |
|
说不上为什么就觉得这片子最后有高潮,果然,男主最后开始痛骂小布什痛骂耶和华,搞音乐的总是能和政治挂钩哪怕你是乡村音乐中最纯净的Bluegrass |
|
真难看 |
|
原以為是個耶茨式的故事,但想說的不一樣。 |
|
没看出这么破碎的时空剪辑能结构出什么不一样的悲剧氛围,于是情绪也跟着破碎了。只有那个继续用节奏欢快的蓝草做出的临终结局,才渗透出万般努力也无法抓紧幸福的绝望感 |
|
比利时今年的申奥片。好悲伤的一个故事,痛失爱女后渐渐破碎的家庭,最终走向不可挽回。很无力的那种悲,加上亲情的杀伤力,做父母的应该会更触动;过去与现在、快乐与悲伤的双线平行叙事很能调动观影情绪。生活就像个婊子,你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就会突然翻脸;蓝草乡村风的OST太好听了! |
|
8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比利时和荷兰的一部剧情片。虽然故事过于老套,整体略显沉闷,但穿插叙事的手法以及以乐写悲、以欢叙哀的方式还是很有特色。看似简单的故事里有着大量耐人寻味的东西和各种暗喻的设置。最后的结局很感人,不得不让人深深吸一口气。中国电影很难做到这些,所以总无缘小金人。 |
|
配乐剪辑极妙;往伤口上撒蜜比撒盐更痛苦。 |
|
为何我看完会有困惑,如果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那么这样的人道主义是否太过残忍? |
|
又是一部音乐占很大比重的片子 这次是bluegrass 但不是主题 甚至不算是线索 当然很好听haha 本可以更深入 最后却走向迷幻 有点跳 或许片名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可以给一点启示 打动的地方还是有 但糟糕的是男主角的"american dream”过于恐怖。 |
|
它有手术刀一样精准的非线性剪辑叙事,繁而不乱,这让整个故事分外出彩,在欢乐和痛苦中不停纠缠,观众在这里听到了关于家的建造与倾倒的声音,也看见了主人公思想天翻地覆般的转变。从深层意义上说,这部电影在呈现一个内心中问题,我们的感情是如何影响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的。 |
|
音乐是好 没了。。。。。 |
|
比利时今年的申奥片,一个破碎家庭的故事。全片大量的闪回叙事交叉着动听的兰草音乐,时而让人沉醉时而又令人沉痛。生活就是这样充满打击。时间段的打乱让整个故事有些琐碎,情绪也被削弱了。男女主角表演挺出色,原声很赞~ |
|
叫嚣什么 有用么 |
|
被亲情撕裂的家庭(音乐是亮点)。 |
|
用美国乡村音乐串起的比利时版蓝色情人节。一段又一段的Bluegrass Music,承载了片子过去与现在的双线并置。西班牙人有吉他,意大利人弹曼陀林,犹太人拉小提琴,非洲人演奏班卓琴。愿他们对快乐的追求,能带给天堂的你。愿心醉不心碎。 |
|
为什么大家都拿你跟蓝色情人节比呢 多出来的星星给音乐 |
|
影片讓人想起了《Blue Valentine》,非線性敘事,過去與現在雙線交錯,相愛的時光和分離的畫面剪輯在一起,具有讓人心碎的力量。影片的配樂很搶眼,當兩個人在台上唱歌時,給人《Walk the Line》的錯覺,或許這是導演有意為之吧。 |
|
故事太悲伤了,一个天真萝莉的患病引发了美满家庭的彻底崩溃,叙事结构是亮点,时间线被彻底打乱,现实和闪回的不断交错加深了悲剧情绪,前半段十足虐心,后半段异常痛心,音乐加分不少。★★★☆ |
|
一部普通的好电影,故事很普通,表演不错,音乐好听,非线性剪辑有点意思,如此而已。 |
|
影片的最后三十分钟真的很棒,从演唱会、纹身店、到最后的医院段落一气呵成,灵魂出窍的长镜头,其余嘛就这样了。 |
|
两种情绪 ,音乐叙事 比醉乡民谣更触及G点吧 |
|
三星全部给Bluegrass Music· 这电影除了音乐,真的什么都没有··· |
|
好悲伤,现实和回忆穿插太频繁感觉好乱,音乐太好听了!!!!!但是实在有点喧宾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