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 中间很多无聊的废话,结尾拖沓无比,4个人物之间的chemistry呈现得很出色,要是剧作再精炼一些,整部片还能够前进一大步。 |
|
德国电影节@百老汇MOMA。I saw a tragic woman who's broken inside. She tried and tried to cope with the world, but only broke herself over and over again. PS:难以置信这次德国电影节竟然有手动马赛克!几部电影放映过程中都出现了。这部电影里有一次是女主的裸上身镜头,我特意回头看,原来是放映员拿着毛玻璃一样材质的东西遮挡在放映机前好几秒,于是整个大银幕都糊了,只能看到轮廓。这可真是开了眼了,在帝都看过这么多电影节/展,再血腥、色情的镜头也都一样放映,头一次遇到这样“文化自信”的“自我阉割”,我真是呵呵呵呵呵。 |
|
目前为止主竞赛的最爱。罗密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茜茜,茜茜却像一张无法挣脱的网,将她困囿于聚光灯下,永远不得逃离。她像茜茜一样,直到离开这个世界,还是那般孩子气。因为一句促狭的玩笑便对媒体充满敌意,却又不惧在镜头面前开心的笑,自在的哭。和此生不朽相比,多希望她做个幸福的普通女人就好。 |
|
讲述德国传奇女星罗密•施奈德在疗养旅店接受的人生最后一次媒体采访。作为小型戏剧构成的半虚构传记,通过内心矛盾的罗密与咄咄逼人的文字记者构成主要冲突,在前者的悲剧与后者的虚伪间铺开双重线索,并汇集到四名角色借采访获得的不同利益中。黑白摄影追求的自然主义最终被剧场风格强调的虚构取代 |
|
完全陷入了女主的情绪当中,她演绎下的Romy Schneider终身试图摆脱茜茜公主的枷锁,却在自己孩子气般炽热坦诚和充满挣扎的痛苦内疚中被两极撕裂。第一晚的酒吧戏最佳,不过最后以鸡汤结尾可惜了。 |
|
黑白光感很柔和舒服,但问题是坐在柏林电影宫的山顶看白色背景里的白色字幕实在要瞎了……节奏很平缓的片子,女明星,她的闺蜜、情人,还有采访她的记者。今年竞赛有俩片,昨天看了7 days in XXX,今天看3 days in XXX... |
|
瑪麗演的相當不錯,肯定研究過羅密那些「非裝可愛」的片子。剪掉10-15分鐘會更好。 |
|
剧本点点无趣,长到几次我都觉得该结束了,女主角演技简直像开外挂,每次女主抑郁崩溃时候我都感觉被情绪影响的厉害 |
|
9分。选取了基伯龙短短三日来一瞥Romy一生经历。童星出身的她,试图摆脱饰演的“茜茜公主”的身份桎梏。情绪两极,她对人毫无芥蒂敞开心怀热情拥抱,却也是情路坎坷亲人远离非议多多喜欢酗酒抽烟的不开心的女人。三位配角的戏也很出彩——犬儒主义的想要做政治新闻的记者却从事于擅长的明星新闻,刁钻的他最终被Romy的脆弱、真实、热情与信任所打动;Romy幼儿园好友在Romy光环之下的孤独平凡(餐厅服务生真的很出彩)被记者挑衅、无礼得刺破,黯然却也安然;默默爱慕着Romy的摄影师小心翼翼守护着她。好几次给出了Romy自杀或者死去的预感,最终影片停留在她人生最后很美好的一幕、和小女儿在一起。把“继续活下去或者继续疯下去”的采访改成了“继续活下去,用尽全力的活”。人生不易,但愿有些时刻永恒。观影于万国城当代MOMA,德国电影节。11/21/2018 |
|
徘徊在深渊边缘的Romy Schneider。前三分之一非常优秀,全员的疏离状态为全片定下了极具魅力的气质。酒吧戏之后臆想多于还原,主演与Romy容貌体态上的高度相似是双刃剑,后来几乎成为障碍。角色关系起了舞台剧腔,Romy和Hilde的冲突想当然了。除了女配,其他人太刻意。冲奥没问题,话题优势。三星半 |
|
总要从角色抽离,即使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也要在自己心里将第四面墙树起。 |
|
与Denis Lavant共舞.(我以为最后会有照片呈现。 |
|
老天爷给了你美貌、才华、名与利的同时会悄悄拿走点什么,比如,快乐。 |
|
希尔德躲在施奈德的阴影里,她不漂亮没天赋,只能以发小的名义陪伴。施奈德活在茜茜公主的阴影中,她很寂寞没自我,逃不出命中注定的悲剧。即便她像风筝飞到高处,命中仍有那么多牵绊的线,自杀的前夫、疏离的儿子、多舛的命运、反复的感情,要么继续生活,要么继续发疯。她在基伯龙的自由,不过三天。 |
|
#Berlin2018# 虽说这种做名人传记的方法并不新鲜了,主题也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个;但是表演真的是太棒了,堪称附体级的演技(影后?)。剧作扎实,摄影出色。比起电影节可能更适合国家学院奖。 |
|
四个人,首先由罗米时而率真时而颓丧时而依恋时而惶恐的情感主导,其余三个人不同的立场牵引出强烈的张力,很过瘾。无法掌控生活的失意人循环往复着誓言努力、放弃、麻痹自我、负疚、丧失信心的轮回,终究走不出自欺欺人的魔障。生活艰难,但仍难掩美丽与魅力,无怪乎大众着迷于斯人。 |
|
# Berlinale 73rd 补课
【D】好像也没做错什么,但是会觉得看完它是在浪费社畜少的可怜的空闲时间的一类电影。 |
|
茜茜公主的修养假日:酒馆共舞,岩石跳跃,和父亲唯一的美好回忆已分不清是现实、梦境、小说亦或电影……玛丽·博伊默的气韵感觉比真实的罗密·施奈德差不少啊 |
|
柏林补课04| 前半部分两段访谈、酒吧那段的调度非常精彩,后半段夹杂在传记片常规叙事的平庸之中。 |
|
连看两部传记电影,这部比期待中要逊色一些,从导演的Q&A中也感受出不是很有掌控力,可能因为不是很了解人物生平吧…等我补完「茜茜公主」再努力感受一下@SIFF2018 |
|
黑白色调下的《基伯龙三日》曝光了明星生活是多么的不自由。困局枷锁显然不是来自房间和小镇而是出土历史,时间对于形象一分一秒地重叠覆盖直接将“茜茜公主”驱逐到了天涯海角。女导演阿特夫就像影片里那个身兼摄影师的隐秘情人把握住了画面和情绪上的平衡,简简单单四个人物却营造出细腻而复杂的调度。洗练的双眼洞悉着女主角在面对冷酷逼问时接近崩溃的神态,也见证了她放松倒地开怀大笑的样子。最终用一组爱意满满的照片将她自信而快乐的心境定格在了公众面前。 |
|
🔹Siff2018🔹在自我怀疑中濒临奔溃,毫无防备的敞开心扉宣泄,她在相机前笑的甜美,在海边舞的自由,那是她最真实也是最脆弱的一面,因为她也只是个普通女人。看完也想有个摄影师对象可以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状态。 |
|
台下德国女导演注意到我这个鬼鬼祟祟提早十分钟退场的魂淡 |
|
少年成名中年落拓的传奇女星,成名于德国长红于法国,八十年代欧洲影坛的侧面缩影。相对集中和封闭时空中的对谈,记者和闺蜜在力量的两端拉扯施耐德。镜头内外情绪大相径庭的女明星。一部各方面都挑不出什么问题的作品,但是整体看起来稍显无聊平庸。 |
|
3.5 女导演的情绪捕捉 |
|
Romy Schneider受困于家庭、舆论与茜茜公主的幽灵,无与伦比的荣耀与诽谤相伴而来,而她孩童般天真的心灵容易打动世界,却也被很快被世界抛弃;电影更像是导演带我们向Romy的致歉信,透过Romy的故事更显世界的肤浅,然而八十年代的氛围真好,演员们更加接近于艺术家,而非如今的市侩。 |
|
不错诶 |
|
格局有点小,带有浓厚的舞台剧色彩,非典型的传记片。女主角表演值得赞赏。 |
|
Du machst mir Angst, ich mache mir Angst - Vergiss mir schnell, aber bitte sag mir noch gute Nacht. |
|
即使没有最残酷的结局,作为茜茜的粉丝也多么希望她可以幸福,看到电影展现的罗密的生活怎能不唏嘘。 |
|
看茜茜公主譯製片長大的必看…女演員神似羅密史奈德,尤其純真動人的眼睛讓人出神,但下頜沒有史奈德那麼柔潤。不過是80年代初的事,可以看懂娛樂產業和「健康」概念的改變,掌控人生和精神的困難。充滿溫柔的一部片子,側重人際關係和人性中最理想化最美好的部分 |
|
3.5, 典型的以小见大,围绕最后一次采访的几天经历折射一代女星的悲欢,虽然新意不大,演员神似,各主角关系细腻入微,还是比较扎实的作品。 |
|
“不快乐的女明星”话题本身毫无亮点,休养与访谈却利用环境叙述了一种密闭空间里四个人物关系的精致渐变,黑白画面很舒服。 |
|
crack me up 发生对话 |
|
上海国际电影节 shengyi小姐相邀 |
|
本来是2个Mrs yes和Mr selfness的冲突对撞+对精神病人的不友好,结尾硬掰成爱满人间he,没头没尾的感觉。
不过,黑白就是赏心悦目啊画面真干净简洁;
罗密演员身材真好要啥有啥(就是越看越像我一男同学,表情都像,太出戏了抱歉);
海边酒馆婚礼小兄弟真漂亮。
|
|
三星半。苦涩、欢乐、无法抑制的酸涩人生,罗密·施耐德在基伯龙的三日疗养,如注解般浓缩其戏剧化人生,曾经有多光鲜,身后便有多少无助。舒缓的叙事节奏,抽丝剥茧般展现施耐德内心世界,女主角玛丽·博伊默极好拿捏施耐德个人气质。架构如若能够精简,定会更加优异。 |
|
Marie Baeumer在屏幕上饰演的Romy Schneider冷着脸,强调“我不是茜茜”,这三个人物瞬间混乱了时空,又无可奈何的变成Romy一个人的脸。记得看过无数遍的三部曲在"年轻的皇后"开头,那个吉普赛女人给茜茜算命,说她厄运缠身,这仿佛就是在给当时17岁的romy算命,太吓人了,真不知道是茜茜成就了她,还是茜茜的厄运真的降临到了romy身上。我记得除了茜茜公主,我只看过她演的另一部拉拉电影“穿制服的女孩”,这位演员的形象真的只停留在茜茜上,我甚至一度以为romy不是现代人,看了基伯龙的三日,去翻看romy的照片和简历,发现这个其实身处二十世纪的姑娘真的何止是茜茜的美丽,作为演员的成就也绝非只有茜茜公主,可惜都被埋在了茜茜和其他非演员的那一切一切里。 |
|
罗密·施奈德在法国的一段时光,拍得太过于刻意,且有些冗长、细碎,还用黑白片来展现,有些做作。罗密其实后期的生活已经相当自我了,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以各种折磨朋友的花招,来展现自己的存在。想一想,曾经名满天下的女人迟暮,可怜也可恨。 |
|
Marie Bäumer演Romy Schneide相當出色。但電影實在有些拖沓... |
|
收尾略啰嗦了,多给一星送给罗密标志性的马尾辫(女主角真是形神皆备啊)。 |
|
一个有着多重困扰并渴望挣脱束缚的国际级女明星,依旧不得不夹杂在记者和镜头之间,承受着盘问和审视。女主角最难得,扮演罗密·施耐德这样的大人物,竟然可以如此放松和舒展。 |
|
黑白影像奠定了电影基调,也为这个故事大加分。在无数人臆想之下的女明星,人物非常立体可爱了,可爱的就像普通人。这就对了,她们就是普通人。 |
|
3.5,从接到大卫的电话开始,后半程的节奏便显得异常糟糕。而且莫名出现了惊悚悬疑片的气氛,可谓是打破了之前精心营造的平缓氛围。罗密·施耐德的人生太过曲折,尤其是暮年过气后的生活。玛丽精湛的演技已经较好地模拟了罗密的内心世界,但我想现实一定比电影里更加暧昧复杂。 |
|
黑白色,四个演员,发生在酒店场景的三天时光,并无大事,很容易拍成沉闷的流水账。但两个小时的观影我却被片中女主罗密施耐德和她与周边人短暂相处发生的化学关系所深深吸引,高质量的演出和拍摄带来宛如现场参与了基伯龙三日的时光,最大程度还原了第一视角。非常享受这样的电影。 |
|
“我不是茜茜公主,我是Romy Schneider”。是风光不再的潦倒巨星,还是一个渴望关怀的母亲,一个事业遭遇危机努力挽救的演员;用酒精麻醉自己、时而清醒时而痛苦的挣扎,靠着其他三位演员的帮衬刻画得很细腻。美中不足是后半段为了注入“希望”,努力穿插进去的鸡汤结局,破坏了标题原有的意境。 |
|
中产阶段的绝望难以令起共鸣 |
|
#SFF2018 条件反射一样的守护 |
|
人们愤怒于“茜茜公主”的堕落,又对她的丑闻趋之若鹜;人们折服于她的率真魅力,又自私地为己所利用。而她,罗密·施奈德,渴望自由,又沉陷困境;要么电影,要么生活。表演很精彩,影片整体抑郁结尾光明的手法略套路,三个配角也有些分散。 |
|
海边没有风却依旧感到刺骨,一个被捧起来又摔下来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