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流浪的迪潘”好太多了,看到了爱情的流体力学。露西张塑造的这个华人女孩形象应该载入史册~(某个关于人种歧视的短评把我给气笑了,性解放任重道远) |
|
切勿带着文化和移民的角度看这片,它是日常的、起伏的、普通的。非常轻松顺畅的爱情故事,两段小品串联在一起,熟悉的街区就是爱情的天堂。 |
|
华人女主在银幕里的性解放令人眼目一新,黑白画面视觉上非常舒服,如果彩色(的现实十三区)肯定没有那么吸引人… |
|
4.5 欧迪亚放弃了人文关怀和宏大的格局,不再审视街区里的美好与罪恶,或试图唤起人心的悲悯与自强,而是摈弃一切高谈阔论和社会问题,单纯地讲述一个寻找爱情的故事。黑白画面如白描速写,把爱情的纯粹凸显出来,还原在爱情里角力的你我真实的模样。它无关种族,无关性向,无关时代,甚至无关奥林匹亚或十三区。它只关乎爱本身这一母题,以及在爱中不失自我的自己。 |
|
Lucie Zhang表现很出色啊,她好美!国际电影里这种Chinese girl形象太少见也太珍贵了。故事本身也还蛮喜,摄影也喜。有少量中文部分台词略生硬,不像母语者写出来的感觉。 |
|
# 74 Cannes# 虽然故事发生地就是我住了快六年的街区附近,然而却并没有觉得有共鸣感,描述的人物并不一定是住在奥林匹亚街区而是任何地方都可以 |
|
属于欧迪亚的玩票之作,亮点是终于在欧美主流电影里看到了一个不附带任何标签,单纯享受性追求爱的华裔女孩角色,但爱情戏拍的糟糕,爱情不是性爱加句我爱你就完事了的。糯米演的好,但依然在被导演消费肉体,太可惜了。 |
|
在感情中那些躲闪的又执着的,肆意的又自我的,困扰的又释然的,情感碎片拼接起流动的认知,在黑白影像的魔力下凝聚起被抽离的渴望。 |
|
比眼泪之盐好一整个13区 |
|
这么说似乎有简化和局限老席的嫌疑,但Nora et Amber的戏份真的很像出自她手,也是全片唯一打动我的。 |
|
妈惹居然是部黄片包装下的纯爱电影啊😅怎么随便找部法国电影看都感觉是在看色情片啊……肉与灵的关系真是百拍不腻,结尾扳回来点,男主丑到两眼发黑(各种意义上)非常影响观感,看片怎么也会看到脸,导演勿虐,张润黎不仅名字取得好,演的也不错,有法女那股劲儿,珍妮女士太顶了,我已成她的梦女 |
|
唯一诟病是中文翻译太烂了 |
|
轻盈工致的爱情电影。1.角色塑造。四位主角性格各不相同。用事件反映性格,而非用情绪表达性格,真实且立体;2.剔除刻板印象。露西·张所饰演的华人女性角色,我们在她的身上基本看不见西方人固有的偏见与陈旧想象,她洒脱、肆意、善良而直率。对待性的表达更是直言不讳,大胆追求,很现代、很真实也很难得;3.黑白色调。全片黑白色调很有格调,去除颜色的表达,把交织的情感隔着一层薄雾呈现出来,十分贴合影片中对待爱情与友情间模糊暧昧的主题;4.摄影与分屏,镜头流动,跟随镜头,轻轻摇晃,人们擦肩而过,以人为主,带出街区背景,流畅自然。大量分屏,使用得精准正确,甚至可以说是分屏使用的教科书式呈现,更加有效地凸显了影片的清新质感。私以为本片比同届的现代爱情题材影片《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和《六号车厢》都要好。 |
|
刚开始看得莫名其妙,尤其是糯米出来之前,想说一直喜欢的欧迪亚到底在干嘛?除了啪啪啪就是啪啪啪,毫无剧情可言。真想骂人了,结果后面越来越好,到最后简直神了。欧迪亚也拍出了法国最松弛的影像,一下就让人想到了侯孝贤的咖啡时光,太妙了,还是我欣赏的那个欧迪亚,虽然这次确实完全不太一样的风格。不过,这是一个完全érotisme涩情版的“咖啡时光”。欧迪亚导演,席安玛编剧,糯米主演,以及大概是第一部由中国人(中文流利无比)担任主角的法国电影,也算个王炸组合。顺便,配乐Rone的电子风也很带感。 |
|
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总结,即Emilie那句伪中国谚语/金句“干了他,再看看”。欧迪亚导演只借了用远峰漫画的故事们作为灵感跳板,拍出来的东西已分道扬镳。远峰笔下的敏感孤独温柔,尤其是口吃女孩学单口及丧母之痛那个故事,到了13区荡然无存。干了再看看/从性中寻找安全感,是久经考验常玩坏的概念,一个资深大导再用这个叙事,且结局之俗套,不能不说令人失望。 |
|
扑街之作,看到目前为止最差的一部主竞赛。电影里一切都浅尝辄止,情感生硬,故事七拼八凑,好像什么都讲了,其实什么都没有讲,只剩下各种性别和文化的标签在空洞地晃动。 |
|
谁不想和Jehnny网恋呢!(to love is to live to live is to love)难道在巴黎可以随时蹦Rone吗我不信呜呜呜 |
|
几乎是刻意地回避掉了所有可以发展的议题,而这两组爱情故事又干瘪得撑不起任何东西,于是只能以无害小品的面目示人。我没去过巴黎十三区,但我至少知道那里肯定不像这部电影里所呈现的一样小资且真空…… |
|
#cannes第一场# 3.5全片黑白色,两位少数族裔,一位性工作者和32岁大学生,面临不同的人生困境。十三街区被塑造出一种现代感,当代人支离破碎的亲情和爱情,男女交往始于快节奏的性,害怕爱与责任,此时十三街成为三个人的救赎之地,nora通过一次意外结识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打开了心结;wong和男主在纠葛中抵达了爱情。影片尺度非常大,所以基本上没有困点。 |
|
2021戛纳主竞赛入围。三个主演确实都不错,剧作拉胯的原因可能是心思都在放在托演员上了。难得见一个一番华裔的法国片(其实里面华裔女孩段落还是比不上娄公子的《花》啊,当年这片居然戛纳都不收……)。实话说不是看在导演编剧都是获奖后新片没来戛纳(可能是退货了?)这部强强联手的面上,这部片在2021这个片单里至多是个“戛纳首映”吧。 |
|
超爱这部片!虽然是黑白,但讲的绝对是非常现代的故事,无论是主角身份的多元性模糊性和流动性都是其现代性的核心啊。你不是去看一个亚洲女孩或黑人男孩的故事,而是去看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现代超大城市里年轻普通人的故事,只不过在法国巴黎,他们带着自己和家族的过去都可以在这个街区汇合和相遇。归根结底,三个词就是,human, modern and existentiel。 |
|
落脚于巴黎13区,却未标识过多种族或移民符号,而是穿行在当代都市青年若即若离的情欲交通中,一窥坠入社交网络里的迷失与笃定,探觅性爱关系起点终点的变化转移。偶烛施明的主题配乐仿佛能敲开每个寂寥内心的房门。Lucie Zhang酷似春夏~ |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法式《爱情三人行》我们见得多,然而有华裔面孔参与的三角关系似乎还是头一次观摩。我们注意到,家的概念和领地意识在这个中国女孩的思想里占比颇重,以至于无法被「西方文明」彻底清空。作者借正在《奥林匹亚街区》积极贯彻「兼相爱,交相利」政治哲学理念的中国留学生形象也将东方大国的「用户」画像勾勒出来,当然了,这也是国际社会对于今日中国的普遍刻板印象,至于她的自我认知可以参考《人世间》里某个女性角色。另外,这个人物形象或许也暴露出作者的认知水平和创作意图。和《伊莉娜》一样,创作者一厢情愿地将个人情感需求投射并凌驾于国际贸易需求之上。原本是单纯地想和人家做生意,结果非得和人家谈感情——作为中介,法国师生的分裂和尴尬之处在于:一边抵触中国模式,一边照抄中国作业。希望以此来重塑自身主体性。 |
|
豆瓣评论们太让人惊讶了。Jacques Audiard这么狡猾地(明显地)在歧视华人女性,难道看不出来???!!!真是mérite被stéréotype吗???另外电影本身也很烂,性也没有拍出激情,爱也没有拍出感觉,结尾还贡献了今年戛纳最没有诚意的”我爱你”,男主也写的很空洞、很工具、没有任何角色成长,Noémie的角色三十几岁的人了有工作经验工作的时候还挺机灵,然后被校园霸凌???被写的conne又在电影里确认自己是“la conne”??? |
|
在巴黎最早住的一个街区,日后即便住到别的区,也总是会回Olympiad街区买菜,也因此主人公来来往往的街区显得那么熟悉。它之于其他区的意义,显然在于,它是个多元文化杂糅,各个肤色人种杂居的,中产偏下的街区。在这种条件下,这样的故事确实是有在这个街区里生根发芽的特定与特点,毕竟土壤如此,结出花的故事也就那么日常与寻常。法国电影里永恒的主题,爱与性,性或爱,黑人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两位女主的性探索之旅。纠结与放浪,没有什么好与不好,无非都是人生篇章而已。不过,结局倒是浪漫与美好叠加的俗套。在上海的疫情当下,看着电影里自由自在又熟悉的巴黎,焦虑与迷茫被影像渐渐替换成了美好。 |
|
我要很多的爱,如果没有,那就去做很多爱。 |
|
捕捉到了一些当代爱情的样子。被击中了无数个瞬间。开场太棒了。 |
|
情欲气息在黑白之下的巴黎飞速穿梭,属于这个世代的虚妄、流动以及激情透过每个角色传递,最终也拼凑出一幅有些颓丧却又美丽的画卷。性感中保留了些有趣,有趣中也有片刻深省,Nora遭遇的暴力、Emille在不同文化间情绪间的寻找;相较之下作为某种连接的Camille的部分较弱,似乎也让剧情陷入肥皂剧的尴尬路数。Lucie Zhang的出现有种印象深刻的锦上添花,期待未来。【我丽竟然以某种神奇的方式有了cameo哈哈哈哈,笑疯了】 |
|
men are shits! 除了流动而模糊的爱情,完全不知道欧迪亚的创作动机是什么?女女部分含席马量有点超标 |
|
超过预期的愉悦观感,属于速食却并不轻佻的当代爱情,连同老导演被新世代包围时的手足无措,被揉作一团笨拙的诙谐。摄影机如信号弹般长驱直入,在被分割的空间中,两性大脑左右互搏——公寓双床,办公室两端、电脑屏幕内外;性瘾与性冷淡,假高潮与真动情,肤色、语言与记忆。巴黎十三区似座围城,相逢容易离别难,有太多孪生的灵魂,是亲人,也是敌人。 |
|
欧迪亚的Q&A信息量太大了,讲了好多干货。电影发明了100多年,人们真正用来表达“看”电影的词语只有watch和see。仿佛在电影院里看电影,和在电脑,甚至手机上看电影的感受是一样的。而事实上这两个词语完全无法表达电影给人带来的感官、感情和认知上的巨大影响和刺激。关于他为什么现在用数字拍摄,他觉得自己并不是胶片狂魔,但是胶片比数字更接近于真实,数字给了电影更多的可能,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却打破了和观众之间的“电影展现真实生活”的契约。 |
|
镜头感很好,想起了日本的《你的鸟儿会唱歌》,流动着一股暧昧的躁动的气息,法国的13区也太开放了,音乐很不错,最后白的黄的黑的异性的同性的都找到了爱情。【NOGRP,7.65GB,原声英字】 |
|
一部镜头非常具有情绪张力的小片儿,把一些稍显凌乱的生活碎片穿插在猛烈的爱情进行时之中,期间有迷茫有困惑有宣泄有心碎亦有告别与和解——看罢就好像饱餐了一顿辣味升腾的火锅,短暂的淋漓而满足。 |
|
我草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欧呜呜呜呜 所有人都好可爱好柔软哦………………各种关系和爱的可能,怎么能爱出这样的爱来(叹气中),明亮得是我现实中失落的关系的反面。为什么姐姐妹妹们这么这么这么这么好呜呜呜呜呜呜。可能这才是我想象中的《两生花》。 |
|
自由,随性,真实。 |
|
Emilie这样的华裔女性形象几乎是前所未见的,truly fascinating。片中关于新媒介怎样渗透并影响当代人生活的呈现,完爆一大摞煞有介事的类型片或艺术片。片尾Amber一身清爽地现身于阳光鸟鸣之中,是一种电影的奇迹时刻。 |
|
还是在说情感关系。如何寻找到和自己适应的对象,如何处于好的状态中。 |
|
黑男白女亚女草来草去,最后黑男被白女以经典白左理由甩了转而和华女一起,贱不贱呐,Liberté👍 蹩脚的中文和刻意回避的肤色问题真的不是在美化13区这个鬼地方吗? |
|
【立青映画@微博】网盘下载观看
“我喜欢这样”(做爱)华裔美女的第一部电影🎦值🉐期待 |
|
原本觉得像个Tinder film然后发现是Audiard导的之后突然就有了一个上海cynical爷叔坐在咖啡馆people watching一年后写出来的感觉。 |
|
看得全程好舒服!是我们这个generation 的时代精神! |
|
《法国女孩》节奏感还是好 |
|
元素几乎不见作用与堆砌,而是真正融入了角色,于是我相信那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流动的爱情与街区的生活中充满迷失与碰撞,如何面对家庭与人生、性向与欲望,没有了外部的宏大也可以向内纵深,将多元文化处理得这么松弛的不多见,最好的地方在于最后给了一个相对光明的结局却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观影过程非常流畅,导演镜头下的华人女主自我且立体,好久没有在电影中看到如此坦然面对自己的欲望与爱情的华人女主了。3.5. |
|
两星半。雅克·欧迪亚、瑟琳·席安玛、蕾雅·梅西斯三位有着明显各自风格的作者型导演一起做一个剧本,又是广泛涉及到族裔、性取向、家庭、情感的多层级故事,就像是在奥林匹亚街区做了场大型影像混合实验,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而从欧迪亚的导演身份层面看,则完全放弃了以往的技法,更多的是一种初试啼声的滞涩感,偶有那么几次灵光乍现。整体观感,如同酷似法国春夏的女主角谈论同事社交软件的p图酷似赵丽颖,诡异的真实。 |
|
欧迪亚难得拍了这么一个很轻的爱情片。 |
|
随心所欲的三人行,只对自己负责的生活 |
|
还行啊,只看情感和爱情故事的话蛮耐看的,可能太轻飘飘了;确实床戏多了点但不是很色;剧情最后还是很happy ending的,nora和emilie的故事线更好get些,至于那句je t'aime还是保留个人意见;lucy演的挺好的,没有显得很生涩;不管糯米私生活怎么样,电影里演的还真可以 |
|
2.5 完全不像欧迪亚拍的,感觉像年轻导演的长片首作。最难得的还是在法国电影中看到华人大女主,representation matters(以及我们多久没看到中国女性在大银幕上如此自由自信展现自己的身体和欲望了… |
|
元素很当代,但是核心很纯粹。知性果决美丽的Nora,勇敢去寻找爱表达爱去受伤去伤害的Emilie,坦诚需求坦诚混沌的Camille,温柔耐心眼睛还是亮晶晶的Amber |
|
非常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