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ique soul,率真,浪漫,执着 |
|
无论把安迪沃霍尔归类为怀疑主义还是享乐主义或是虚无主义,安迪沃霍尔这一生都揭示出一个清晰无疑的既定事实:艺术已经死了。留给艺术的只剩下奢侈品的外壳。 |
|
乘兴而来 |
|
他是现代最伟大的预言家,一个小镇青年、平面设计师,一个有容貌焦虑的人,一个同性恋者,一个剥削者,一个最纯粹的纽约客,一个从不掩盖对名利的渴望,并一直处于名利漩涡中心的人,一个永远戴着面具的人,一个孤独的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一个商业奇才,一直嘲弄世界……他也可能是最适合被拍成纪录片的名人,他本身就是最优秀的记录者,周围也总有优秀的记录者环绕,因此留下了无数影像资料。再加上用AI模拟出的第一人称朗诵私人日记的旁白,对还在世的当年围绕在他身边的人的取材,以及弥漫全剧的动人配乐,足以打动每个对那个群星璀璨的年代有所向往的人。 |
|
AI人声模拟的噱头+故事汇编了一下
确实说来说去就那些事 |
|
音乐很不错 远超过纪录片的品质 |
|
六集,六个小时,每集只有开头稍微讲点关于艺术的内容,大量篇幅是在说沃霍尔的八卦,尤其关注他的同性恋生活。比如他在媒体面前并未承认过自己是同性恋,而使用的无性恋这个词,比如沃霍尔被同性伴侣刺杀,杰德·约翰逊、乔恩·古尔德、让·米歇尔三位伴侣的故事,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尾声是沃霍尔向宗教回归,不仅在个人生活中每周参加弥撒,还在艺术作品里大量融入相关主题。由帕特·哈克特编辑的沃霍尔私人日记构建的沃霍尔生平。奈飞出品纪录片。 |
|
看了两集,被Warhol强烈的商业意识惊讶。艺术家和佛教徒的策略差不多,从权贵入手,secure定价权/话语权,即便他们的最终目的或者艺术形态都是面向最大众。但我感觉Warhol的历史评价会越来越低 |
|
存留下的大量珍贵影像以及艺术作品丰富了纪录片的内容,再加上亲朋好友的记忆描述,让Andy的性格更立体,也让日记展现的内容得到补充与修正。Jed无疑教会Andy如何去爱,Jon是Andy的挚爱及深爱,Michel则思想契合知音之交,这3位结局都很惨,最让我可惜的是Jon。 |
|
一个商品时代的伟大商品 |
|
如果你能意识到Andy Warhol等同于美国的达芬奇,你就能明白他的传记与纪录片或者电影,总是隔几年就有,也许讲来讲去都是那些故事。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化象征,他已经不仅仅只是艺术家,他是一个传奇故事,一个同性恋,一个移民二代,第一个拥有并自建大量影像档案的名人,所有一切构成了一个路径与切口,并借由他的故事通往着战后-80年代或者到今天的所谓的“美国”。 |
|
在warhol的自述里,他是想和cool kids一起混的nerd。纪录片集中在这个视角,给观众一种他才是弱者的错觉。不是的,他一直是天才和教父,是别人攀附他,他挑选一些人纵容他们的攀附。a master hides their weaknesses, a grand master uses his weaknesses. 他是self-invented 性冷淡机器艺人,也是艺人背后经营有方的经纪人,作为经纪公司经理同时还能搞创作,创作的成果又由艺人演艺出来。 |
|
17.3G。纪录片。因为出了一本他的自传书籍而拍摄。了解了一些他的生平,有商业头脑。 |
|
已知Andy、福柯、Kanye都有容貌焦虑 |
|
应该叫安迪沃霍尔的情史,有些地方还是被感动到了。整体非常政治正确,但以这种形式来讲他的故事,还是蛮新颖的,感谢现代科技。 |
|
The biggest price you pay for love is that you have to have somebody around. You can’t be on your own. But then… the best love story is just two love birds in a cage.两年以前的我会以非常不同的角度看待这句话,好奇我以后会怎么想(这片的星级其实没啥必要) |
|
Netflix. 他消费了美国文化,美国文化也在持续消费着他。又见到可爱的basquiat,讲他不喜欢人群,又或者觉得一切无聊,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闻风而动的艺术藏家们觉得他快要死了,所以要来收藏,也是悲伤又现实。"america is a very complex, violent, crazy culture."喜欢最后一集采访者拿着Andy The BIG C的作品问Christopher Makos,这个C是不是gay cancer还是 christ,他说,你怎么知道的,也许他只是觉得C这个字母很适合填满这个空白。Andy对于‘重复“的迷恋,Partner Jed Johnson(有个双胞胎兄弟Jay Johnson),Partner Jon Gould(有个双胞胎兄弟Jay Gould)。那个要拍卖Gould妈妈家东西的中介,以为是个$25的水彩画“家庭日用品”,因为发现了Andy的手写,顺带找到了KEITH,KENNY SCHARF, JEAN MICHAEL BASQUIAT的作品。 |
|
艺术讲的不多,主要是扒一扒Warhol和他的男朋友们❤️想好好过日子的Jed,隐忍又爱的深沉的Jon,直率可爱的Basquiat,个个都才华横溢、帅气逼人。跟他们在一起时,率真、执着、敏感的Warhol很多时候显得卑微又脆弱,但其实聪明如他,是他选中了他们,纵容了他们的“攀附”。The master hides his weakness, the grandmaster uses his weakness. |
|
由于日记都是秘书执笔的 (貌似还是安迪口述,秘书记录的),因此日记类似于以前的书信集,都是经过修饰的。
大部分都是关于安迪的生活与周遭的人,纪录片制作很精良,但是并没那么有意思。 |
|
Eating and learning. What a life! |
|
用六个小时的时间,透过他的日记,尽全力走近一个如此平凡的移民二代、非WASP、Queer。他自卑,他会退缩,他也有他的局限和过错。但他和他扭曲的身体就这样浸润在战后的纽约光影里,变得如此闪耀。btw the original score is breath-taking. |
|
原本以为是记录创作的,看了以后收获了好多八卦的感觉😅··· |
|
sad story really sad | 安迪 太惨了 被扒得一丝神秘感都没了 活脱脱被讲成了一个 觉得自己难看 没有自信 补偿心理各种创作各种刷存在感 情感上很作 还伤害伴侣的gay |
|
用安迪沃霍尔ai说自己的隐秘日记,细听他说掏心里话,有种亲切又恐怖的感觉。
纪录片里分享他深爱男朋友的情感经历(跟两个分别有双胞胎兄弟的男人在一起),展示安迪沃霍尔除了是20世纪最成功最知名的商业艺术人外(打造艺术家即作品的个人品牌,通过登上各大媒体升温知名度,结识有钱客户售卖高价肖像画,还经营杂志、电影制作等这经济头脑是被财神吻过吧,厉害)展示他生活化情感的一面,藏在他抓眼的白色假发下是一个因自己长相而自卑的男人。
|
|
I wasn’t very close to anyone, although I guess I wanted to be. |
|
Resemble AI读日记太逼真了,影像资料也很多……人过世后,他的日记只好任人摆布,他再也没办法干涉哪些不可以发表了……生前把日记交给助手打印,似乎准备好了要被别人看见,这给日记的可靠程度、私密程度打了折扣,加上助手又以时过境迁的视角重新梳理过去发生的一切,解读其中的因果。
至于比较少谈及的艺术,杜尚曾说:任何一个天才艺术家,一生数得上的创造也就四五件,其余不过是投稿交稿,类似商人做买卖……安迪·沃霍尔擅长批发,以量取胜,也一直努力开发下一个热销模式。 |
|
“But I don’t want to talk this morning” |
|
andy warhol silver screen! 片头很可爱;以为是讲艺术创作生涯 but this was really about how andy being a human… 虽然有时八卦到有些无聊—-to me他毕竟也是art god一样的存在,他有那么多聪明的answers和奇怪的philosophy!最后安迪作为一个人类的故事结束了,最后出现宝爷的loving the alien让人好感动啊! |
|
人世缩影,人世虚无。 |
|
波谱混圈始祖巨人 |
|
确实再讲时代,但六集实在太长了,一集就够了 |
|
很喜欢后面半段,巴斯奎特的出现、以及安迪的脆弱 |
|
你以为小四从前抄袭别人的作品,了解安迪沃霍尔的人生以后你会发现。小四在抄安迪沃霍尔的人生····· |
|
浪漫 |
|
一直就陷在是不是gay,有没有asexual ,没意思。但团队很强,服化道配乐资料编辑修复都好出色,不愧是工业水准的标杆 |
|
an ordinary plate, the glorious mythology of a celebrity 喜欢他跟Jed的那段故事 Jed is so sweet. I want Jed. Give me a Jed, God please |
|
看了一集,一直再说gay |
|
即便是一个对自己极度坦诚的人,我也怀疑日记并不能够完全真实的反应一个人是怎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因为越是对自己感受坦率的人,越有更多“没有写的“和“随机但刚好在那一刻被记录下来”的感受。 |
|
通过情史来让观众来了解安迪是个怎样的人~但是,这对我这个观众来说真的很痛苦,况且我对艺术不能说一窍不通吧,也差不多了,哪怕配乐和配图不错,看的也是磨磨唧唧的~到第四集结束,我直接放弃了。
我反而愿意相信他在用自己的行为和生命做一个大型的社会实验 |
|
竟然有那么一些时刻被甜到了。。 |
|
My favorite designer |
|
He cared too much about what ordinary people think, wanted to be accepted too much, but he wasn’t cliche, he’s queer, talented, weird, idiosyncratic, acceptance from mainstream couldn’t happen at that time. |
|
If you watch it, you may get bored. If you feel it, you may cry. |
|
要去公园大道,不要只待在布鲁克林。探索生命的意义,前提得身体健康。love u Warhol🏋🏻♀️ |
|
我这个人没啥好说的,我看起来很害羞,而我也真的很害羞。 |
|
看完。很想哭但是已经没有眼泪了。难说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看得稀里糊涂的Saturday Night Fever在安迪78年的日记里被点明了真谛。那是一个关于要不要过桥的故事。是选择留在布鲁克林还是越过桥去到曼哈顿?过去人们认为美好的事物总在彼岸,但在当下,人们开始认为彼岸会带给你痛苦,所以不如留在原地。我这才懂了那部电影到底在讲什么。太透彻了,他看得。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瑞安墨菲的参与,在pop fame media 的那段叙述里看到了feud的影子。名望 流量 关注度都是金钱游戏,但商业又未必不是艺术。相比被资本玩弄的好莱坞明星们,AW这个玩弄商业的草根艺术家,实在是天才式的人物。或者是神一般的人物。 |
|
四星半吧。六集/六个小时的纪录片适合断断续续慢悠悠地看。原来作为一名跨越多个艺术领域极具权力混迹名流圈的艺术家,Andy Warhol在他生前并没有得到艺术届应该给他的认可,并且他本人果然还真是敏感且奇特,一如想象。他的日记/片中记录了他跟各种人的相遇/相处片段,画风迥异的出现了还是开发商的特朗普、刚开始创业的steve jobs、已经开始取得商业成就的Miles Davis。 |
|
可以更深度的挖掘一下就好了 |
|
很好的纪录片。可能是因为以他本人日记为主线,此片完全没有表现出对安迪过度的崇拜或者怜悯的先决立场,反而时不时展现时代对他的批判,还有着重于他生命中较为重要的三段关系,都使安迪沃霍尔在我心中更加有趣和复杂。最终谁也没活过那个80年代。(就爱看八卦纪录片咋了名人纪录片没有八卦和艺术鉴赏网课有什么区别。。) |
|
2019的8月在SF MOMA 看过他的专展。想想看了这部纪录片后去看该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