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中韩三明留的手机号是真的,在微信里能搜到他 |
|
贾樟柯导演功力最强片,几乎没有瑕疵。时间必将证明。 |
|
家乡酒认不来哥哥,陈年茶表明爱已过期;芒果烟交一个江湖兄弟,大白兔换一对“忘年”夫妻。上建奇怪建筑,下挖古墓遗迹,文管局那么多的钟表,两千年的历史却只留存于纸币。浪奔浪流的时代,《好人一生平安》就是笑话;金钱至上的社会,《两只蝴蝶》结局注定分离。立于故土思故土,愤恨难消;站在家乡望家乡,山遥水遥…… |
|
拍得太好了!贾樟柯可不止简简单单什么反应中国现实和底层艰辛,这部意外之作在表达对于生活的荒诞、无常和悖谬的思考以及自身电影诗学(美学)的突围与超越上有着极大地野心。基于贾对于构图以及景深更为本质的理解,导演从容不迫的用这些电影语言里最为基本的技法叙述了一个平淡却不乏味的故事。 |
|
不要以为你是大学生你就不是“三峡好人”,不要以为你是白领你就不是“三峡好人”,不要以为你是所谓的“精英”你就不是“三峡好人 |
|
千年奉节沉水底,三峡移民塔升空。“中国现在最大的现实主义就是超现实”——贾科长 |
|
小马哥的烟里吞吐着江湖,韩三明的杯中斟满了团圆。茶香四溢却只能品出苦涩,奶糖入口竟然尝不到甘甜。那边挖古墓,这边搞拆迁,是不是昨天永远比今天更值钱。那边是飞碟,这边是火箭,会不会现实永远比虚构更魔幻。浪奔浪流,是喜是忧,江水淹没的是一代人的变迁。我们都太念旧,所以我们看不见明天。 |
|
失去妻子的人苦苦寻找妻子却空手而归,有妻子的人却有意无意躲着妻子。人最大的矛盾,就是你想要的,却得不到;能得到的,却不想要。 |
|
贾樟柯这辈子不会拍出比《小武》,比《三峡好人》更好的片子了吧,这两部片子基本在贾樟柯努力的方向上做到了极致 |
|
我觉得斌斌老婆喜欢上的人就是斌斌的战友… |
|
小武,站台,三峡好人,它的魅力就在于,像记录片一般真实展现中国某地的人物与风貌。如画卷,缓慢却充满细节。那些陈旧的城镇,质朴的人群,如此真实,如同看见自己的故乡。 |
|
《小武》见才情,《三峡》显功力。细节处理、叙述节奏、时代符号,都摆放得刚刚好。唯一不适的,是现实主义描摹之中,突现超现实境头。贾解释说,巫山多云雨,给他这北方佬以奇异感。也许导演以主角——俩山西人的视角进入;而对于观者,所有角色——川人和晋人,却在同一叙述平面上。 |
|
贾樟柯是中国导演里最好的DJ,“周杰伦、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好人一生平安、上海滩”间接参与了一部金狮奖影片。 |
|
韩三明:“自己的事 哪能忘呐” |
|
依然是原生态演员,不过看过了贾的之前几部后,会对这种演员使用方式产生一点疑虑。有时候明显看得出来那些业余演员是在“演”戏,这与使用他们的初衷是不相符的。韩三明在这里的感觉比在《站台》里的感觉差了不少。但我还是无法掩饰对这种平静叙事风格的喜爱。 |
|
拓展了我的华语电影认知疆域(真是太容易拓展了)。具象的自然生态和抽象的社会生态,仿佛在那个十元特写的近远景中得到了缝合;关乎民族的纵深感,在一次次不经意的横摇中时隐时现;家庭关系名存实亡的因果之问,在两场寻觅中得到了自然又丰富的解答。在三峡汇入了更上游(郭斌)与更下游(麻幺妹)的人们、“烟酒茶”和唯一出字幕时未入画的“糖”,种种有所指引的寓意化设计都透着一种自知刻意的可爱。超现实段落丝毫不让人出戏,大概因为魔幻的语境,从那时候便已悄然而立了。 |
|
人很容易就被一部电影、一部文学作品深深影响而不自知,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或许就是这样。我甚至说不太清自己为什么会喜欢,但很受震动。它很现实,甚至来到了超现实,但细想,世界上哪还有比失去家园、与至亲流离失所更超现实的呢。就是里面的歌儿太洗脑了,现在还缓不回来。。 |
|
5.0.1.一部杰作,任何赞誉都不过分,注定是经典。2.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且待二十年后再看它的艺术价值。3.韩三明是贾樟柯电影的真正灵魂。4.开片客船上横移镜头下的群像,似画轴展开。5.再怎么超现实都比不过现实。6.叙述线索明晰,镜头依然独到,配乐雄郁混沌,与山城气质合,为一次能量的汇聚与爆发 |
|
两岸猿声啼不住 你我已隔万重山 |
|
贾樟柯试图寻找一种风格,他试图表现一种文化探索、社会秩序和历史的诗意。他从历史高度去质疑政策之下的意愿回归,表达对历史的深刻的怀恋和对底层社会生活的反思。长镜头的铺设一贯的朴素,烟、酒、茶、糖恰好串联生活的荒诞和历史的无常,而people多么善良和易欺啊! 8.5 |
|
我的断壁残垣造就你的青砖绿瓦,我的背井离乡成全你的万家灯火。 |
|
值得反复重温的杰作,既浓缩与象征了一个时代(或许也是永远的、注定无根与失家的“现代”),又细腻柔缓地呈现出老百姓生活的本来面目。片头漫长(两次以虚焦-叠化过渡)的横摇长镜(亦是全片最多见的运镜),船上打工者的娱乐便是烟酒茶糖+扑克,配上林强的苍茫音乐与隐约的市井喧嚣声,恍若一曲人世哀歌。两个执著于寻回另一半的男女,未曾谋面,命途亦不同。三个超现实意象(UFO,升空的三峡移民纪念塔,走钢丝的人)实属点睛之笔。废墟与拆迁美学。科长的流行歌曲转场+文化符号叙事。唱[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的男孩,[上海滩]手机铃音,诺基亚广告(玩QD的戏曲演员),模仿发哥[英雄本色]的小马哥,一切都太过熟悉。自豪于钞票上的家乡,跳一段离别之舞,分一个大白兔奶糖,喝一杯团圆酒。拆迁楼洞里看拆迁之景。吃面条那段看饿了。(9.5/10) |
|
几年以后回想,觉得是一部平平的电影。 |
|
三明的电话是真的。 |
|
误导性太强了,看到结尾才幡然醒悟,这部影片跟现实主义、真挚情绪没有直接关系,所有做作的情节、云雾缭绕的山水坝桥、过分密集的社会符号、不着调的文化符号、僵硬的人物姿态、割裂的情境与中断的情绪、抽掉发展的突兀转捩都是一场宏大的抽离美学实验的一部分,通过不断地碰撞不同距离的现实提取出一个如梦似幻的超现实封闭时空,也是时代洪流中的观察者面对毫无实感的现实时产生的神秘荒凉心境。 |
|
看《三峡好人》的这一天,天气很阴。看完电影后,我坐在座位上,怔怔地计算三万除以两百是多少,心情还沉在暮霭里。150天。韩三明要用生死未定的150天,迎回那个不知道是否能回到身边的妻子。生活有时候就是如此荒诞,你在不经意间就被卷入了一场浩大工程的拆除,眼睁睁地看着水位上升淹没你生存的房屋。贴上“拆”后,声嘶力竭的喊叫好像都没有用了;背着蛇皮袋走到江边,那个走钢丝的人究竟是谁,还是自己在凡尘浊世的另一镜像?小马哥说,奉节哪有什么好人。可三峡处处分明都是好人。那些用纸钞背面的图像指认世界的,那些沉默地敲打着榔头,在江岸的风中裸露着背脊的,那些以老婆孩子热炕头为终其一生的目标的,庸庸碌碌的好人。可一切终究会散去,画舫的广播里静静报道着这群好人的牺牲,而轻舟早已驶过万重山阙。 |
|
第一个镜头就看得人泪流满面。都是鲜活的生命。科长选择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记录了传统到现代社会冲突最剧烈的那一瞬间。尽管如此,整个片子却一点儿也不暴烈,充满了云雨的诗意,节奏极缓却扣住了奉节的脉搏,看得人心驰神往。无论是对白还是留白、现实还是超现实,都有着深刻的而神秘的寓意。 |
|
贾樟柯最好的电影。事关中国的一次次“舍弃”,从历史与日常的苦难与诗意中挖掘出了凌厉力量。 |
|
幺妹儿,四川人真厉害,喝酒连干三次都不倒上,你们干的是什么啊,口水也不咽一下。当然,这算贾樟柯唯一的失误。开头小姑娘看镜头可以算是现代性。毕竟这是一部结合了周杰伦周润发斯皮尔伯格搏击俱乐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等因素的当代现实主义电影。到底怎样才能想出恁多不仔细看不出的天才细节? |
|
大量的逆光拍摄,外部世界成了一块白色大幕布,远方是迷茫。在拆迁的废墟里的奉节人像剪影一样贴在上面。为什么16年后才来找回老婆,挖煤险些活埋的剧情交代被省略掉,处理甚妙。 韩三明的章节显然好过赵涛。赵涛的线是为拉出权利和暴力结构,另一种奉节样态。但并未有机结合在韩的那条线里。 |
|
重看,贾樟柯真是一个伟大的导演。轰轰烈烈的大时代过去了,但总还是会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好人”。是小武,是韩三明,是沈红。他们的不合时宜,是轰轰烈烈时代里少有亮色 |
|
江湖儿女前重温。 |
|
不确定这算不算贾樟柯的转型或者说试水,就像西北狂暴的风沙陡然成了西南暗流汹涌的深水,那种窒息感不再是因为空气的污浊,反而成了呛入的流动。
三峡成了建国后最具讽刺意味的工程,当初那些敢于投反对票和弃权的人想必也会有朝一日被苏醒的国人所追忆,只是这权利,是轰然崩塌还是逐渐湮没,尤未知 |
|
这电影越看越觉得好得不像话,瑕疵都被自动过滤掉了。最古老的母题——寻找。烟酒茶糖,最传统的人际交往介质,却失效了。但在爱情和友谊之间似乎又起到了作用。新的介质是那些印有夔门的纸。建设使破坏,分离使重逢。无处不在悖论。空镜头里珍视的被无视。后现代的荒诞感。 |
|
【A+】看的第一部贾樟柯电影,观感甚佳。在如此缓慢沉稳的叙事节奏下,我难得静下心来去细细品味那些“三峡好人”们的故事。很有意思的是,贾樟柯是以两个山西外来者是视角来展示奉节老城的众生相,这两者一个是过客,一个是流民。那些沉默的、浪漫的、怀旧的、卑微的,都将淹没在长江之下。而三峡下的百姓,仍要在钢索之上摇摇欲坠的活着。这就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下跌倒的人,感触良多,却又无言以说.... |
|
四年後重看。服了,從此不再黑賈樟柯。 |
|
贾樟柯的电影里,男人在寻找女人,女人在寻找男人,从前在寻找未来,往后在寻找过去,虚幻在寻找血肉,真实在寻找梦境。 |
|
每个镜头都包含着意义,那几个超现实和荒诞的画面简直惊悚。我们想要活着,想要活着,只是还活着, |
|
超現實(或現實到近似超現實):飛碟、火箭、玩遊戲機的臉譜劉關張、走鋼索的人。「三峽」作為符號展現的中國社會的荒誕,自然景觀也成「回不去的家」。相較過去作品著重環境對個體的壓抑、無出路,這次賦予韓三明、沈紅更高動能,儘管未來走在鋼索上。川劇林沖夜奔與韓三明的關聯(首尾段落)。 |
|
当社会、经济在飞快前向奔走时,它们似乎遗忘了还有一大群人已经累得跟不上脚步,累倒在刚刚爬坡的那个地方。但是没有人会想到回头去拉他们一把。4个突兀的镜头,都让我好生喜欢,飞碟、腾飞的建筑、轰然倒塌的大厦和孤身行走钢索的人... |
|
你可以平凡得根本看不见我们周围动乱暗涌的一切,你也可以以一个资深文青的论调来无视贾樟柯镜头之下折射出的精神废墟,你完全可以就这样生活在你所认为的太平盛世中,甚至不知道我们到底缺失了什么... |
|
你可以说这个电影成功完全在于拍摄地,在那个时期的三峡,你都拍不出烂片。那种废土感,末世感,简直是科幻气质的,那些打虫药的人简直是从科幻电影里穿越来的。另外短短的电影里可谓包罗万象,黑煤矿,买老婆,官商,对底层生命的碾压,打工潮,以及最大的三峡移民问题,每一步都能展开成千千万万的悲剧,然后描绘这些的影像却寥寥无几。虽然说这部是三峡成就了贾樟柯,但也只有贾樟柯,只有他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勇气,记录下了那个被人忽视的时代地点。明明我们有那么棒的题材,但因为各样各样的原因,却没有那么多反思力度的作品,反而是充斥市场的是吴京那些玩意,毕竟这个国家都在癫狂中高歌猛进,一切都是牺牲自己成就更伟大的事业,简直和之后看的那部恐怖片无缝连接了。 |
|
最喜欢的贾樟柯作品之一。这又是一部科长有才华的例证,拍刘小东的纪录片《东》的间隙,抢拍了《三峡好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不是科长的绝唱,这是三峡的绝唱,所以情真意切。科长的影片从来就不缺纪录功效,虽然已不是故乡山西,但仍有回忆与乡愁。 |
|
4.5,两块形状相似但始终无法拼合的拼图构成《三峡好人》叙事的主体:烟、酒、茶、糖。它分别借用男性与女性特质来审视着这个"正在前进"和"逐渐消失"的时代,待拆的楼房与墙壁的巨洞不是魔幻,而是另一种观测现实的方式,"升天"与"走钢丝",两处魔幻现实中,却是无法避免的"向前" |
|
非常非常非常好,丰富、美丽,汗津津,湿漉漉的,弥漫着一股绿意——“千里江陵一日还”。而它又那么真实,被拐卖的女人、卖命下矿赚钱的男人、早早失学打工的小女孩、南下谋生的重庆女人……这无数背井离乡的人,甚至那个搭上资本顺风车的弄潮儿,都太容易让人拥有一个完整中国的想象,而大白兔奶糖、人民币背后的故乡、小马哥的烟……这些符号就这么让那个底层社会的景象拥有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实感。常常想这些人到底在什么样的语境下被认为是底层,因为他们才是这个国家大多数人的样子呀,即便生活根基如此脆弱,依然充满生命力。 |
|
写实却又超实,以小见大,于平凡见众生,被抛弃的人,被遗忘的人,就像老50块变成了新10块,一切都在被替换。他们两个找的人,其实永远都找不到,就像被拆掉的古城、飞天的城池、不复回的飞行器,皆为虚幻。他们也如同走钢索的人,被裹挟挂在风中颤抖。 |
|
文艺范儿压倒了现实主义,好处是捕捉到了中国现实中的魔幻,缺点是演员都象木头,除了那些草根表演之外,场面都很僵硬造作,不行就只能用画外流行曲来补救。中国的地气是小贾电影的源泉,耽于这种表面的写实则是还不成熟的表现。 |
|
沈红等了男人两年,见面却只好淡淡说了句我喜欢别人了;三明等了女人十六年,重逢也只是蹦了句你比以前更黑了。三峡不断标注的水位线浇灭了一个女人的冀望,重燃了一个男人的期望。喝你放了经年的茶,喂我一块藏了许久的糖,历史变迁的背景下,半世爱恨化作一缕芒果烟、一杯团圆酒,被定格在了纸币上。 |
|
历史之不可遏制的车轮终究会将底层人所经历的苦难碾的粉碎,数千年来一直都如此。没有人会记得他们,在宏观视角下的“韩三明”们不过是一个个蝼蚁,不过是一个个不会发出声音的生产工具。在华丽的大桥背后是数不尽工人的血汗经历,但他们已经早早就被遗忘掉了,剩下的只有领导们的谈笑风生。 |
|
音效与画面都很精致!向真诚的现实主义作品致敬!2007年6月23日【武大】重温!历久弥新的片子,三十年后必成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