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感到美,那是真实的,如果你感到痛苦,那也是真实的。必须寻求这种向死的真实,因为这叫活着。 |
|
画面没得说,毕竟是山景,但片子想概括的太大了,结果变成了一部大型山地运动交响乐MV。 |
|
视听观赏纪录片,不止航拍高山这么简单,以“山”为命题表达对高山乃至登山者的敬畏之意,云海雾里雪崩火山,日夜交替倍速光景,融入极限运动精彩闪影,让人目不暇接。其创作动机源于澳大利亚室内交响乐团的主张,于悉尼歌剧院现场演奏录制古典音乐作背景曲,又与各组摄影团队合作储备素材,再根据乐章剪辑成品。PS:我是登山爱好者,所以加星。 |
|
画面优美,内容空洞,旁白又多是无病呻吟。归根结底,纪录片和自带配乐的GIF还是两码事吧? |
|
在交响乐团的配乐下,非常有美感,也让独白更有哲思性。看班夫的人,对里面所有的一切都不陌生,不管是登山,徒手攀岩,还是翼装飞行,走钢丝绳,滑雪,攀冰这些项目,还有这些无畏的人们,比如我心爱的Alex。希望今年班夫回归,让我们看个爽。 |
|
山不求我们爱,也不求我们死,对我们一无所求。 |
|
这个一首接一首的orchestration简直太呱噪了,配合人类活动的场景还能将就,高山的气质您真高攀不上前半小时差点听吐;画面不出意料很美,但大量是拼接jimmy chin及其它户外极限片的素材;唯一就是narrative写挺好 |
|
配上威廉达福的旁白 原生的性感 |
|
解说词,画面和音乐都优美至极,一个小时看下来确确实实身心舒畅。适合疲劳的周五晚上或者是周末看,带上眼睛和耳朵悉数感受就好的纪录片。 |
|
我愿我生命的最后时刻,能与高山同在,与地球永存 |
|
我说怎么解说词那么熟悉,原来编剧是罗伯特麦克法伦,很喜欢他的书《心事如山》。算是新时代的登山吧,很少传统意义的mountaineering(酷孩子早就不想登珠峰了好吗),几乎都是极限 rock climbing, skateboarding, mountain biking, basejumping这些新运动形式。可惜没有在“消费高山”这点上多作展开,创作者在两种观点中游移不定,只好敷衍了事。 |
|
一个问题,Alex H.统共出现了几次? |
|
有人相信神,我说神在登山。间或看到熟悉的山路,又痒的想去爬了 |
|
影片部分节选了红牛的一些户外极限运动,也节选了部分登山主题的纪录片。 整体条理还算清晰,画面的美感也是极好,值得二刷。 不喜欢解说的嗓音... 总让我想到蜘蛛侠里的反派。 |
|
听不到音乐的人会觉得跳舞的是个疯子。 |
|
与高山相邻,在天空舞蹈。以人对高山的两种征服观(一是控制,一是冒险)切入到高山的景观和历史中去。高山是主角,以山的空镜收尾很妥帖。视觉上撼人心魄;素材组织用心;文案写得极好,表达也都是靠它实现。将高山的起伏生长形容为“地球的交响乐”,那么在这时候,隐去配乐会更好。3.5 |
|
若没有能量凝聚,缺少讲述的抽象就会显得很架空的感觉。相比较下,威廉达福的《反基督者》的抽象就很有底气和表现力,而《攀登梅鲁峰》对高山的展示也更加优秀。这部片子也是美则美矣,有爆点但不够强。 |
|
我理解导演想拍出生死边界高山的巨大迷人又恐惧的史诗感觉,画面和旁边白也不错,众多登山界名人露脸。但是这音乐,也,太,出,戏,了,吧!完全用力过猛,way too much,配的跟恐怖片似的一股脑排过来,我喜欢古典音乐的猫都吓到回头警惕状态。 |
|
泛泛地讲了一些大道理,当背景乐不错 |
|
舞台剧 |
|
So so. |
|
Vivaldi是我最喜欢的古典音乐,但是放在本片做配乐实在让人出戏。有几个镜头好像来自Jimmy的Meru,高山滑雪的镜头也好像来自The art of flying,高山骑车的镜头好像来自Everest。内容空洞的纪录片,浪费时间。 |
|
B站,配上音乐有好几个跳山的镜头恐高了 |
|
这片子,好虚无。 |
|
太美了太美了,画面过分美丽。音乐也极其用心! |
|
起初以为只是各种山峦,然后登山运动等等,然后大概也就摊大饼式地囊括了一遍,以宏大的视角来俯瞰高山以及高山极限运动,对了,还涉及一些冰雪运动。 |
|
非常消暑。主摄影师是梅鲁峰里摔断脖子的哥们,还有好多熟人,画面也有一些似曾相识。so what? 这样的东西我可以看100遍。配乐刚开始稍微有点割裂,后面合上了。一座座高山就是大地的交响乐,冰河随着旋律呼吸,截图已无法满足,好多处想把片段存下来。没有中字,认真听解说词还挺棒的,有一句说,那些向着山顶进发的人,通常are half in love with themselves and half in love with oblivion. 有点意思。不光是高山风光片,还有对于一心征服和博眼球的人的批判。可是翼装飞行,看着真的有点好玩啊!!不是单纯的作死。。不知道感觉和跳伞比较类似还是过山车? |
|
对于一个始终恐高、对任何挑战人类极限的人和事刻意保持一定距离的大老爷们来说,《高山》源于我对未知某种神圣的想象。如果生命意味着冒险,我要控制我自己,我要留有余地,我要天地静默,我要人间欢喜。故看此片,面对此间种种,或心有所企及,实不能也。 |
|
发现自己爬黄山华山鸡足山苍山根本不是hiking |
|
DOCUycc,配乐够震撼! |
|
交响乐 |
|
弃了,太鸡汤 |
|
是美的 |
|
山是一首沉静的诗,山是一曲激荡的乐,山是一段驻足的生命,山是呼吸间你得以存在的那段时间。在聋子看来舞者都是疯子,只有爱山的人才会如此膜拜他的威严 |
|
ppt加交响乐 根本不是纪录片呀 |
|
我们所登的山,是心中的险峰 |
|
文案触抵户外人心 画面节奏把控尚可 交响稍稍有点过 Docu框子里面不算出彩之作 但容易得到户外人偏爱 至今都无法精准回答为何深入山野探索 多多涉猎解答自己的那份自然答卷 去谱写Siren Song of Summit. Being in the mountains can ignite our astonishment at the simplest transactions of the living world. Coming back to Earth from the high peaks, you feel like a stranger bearing experiences that are beyond expression and beyond price. Time has flown over you but left a shadow behind. |
|
视听效果大于其内容,登山与冒险二者不可等同。 |
|
交响乐团对着画面像配音演员一样直接演奏 效果杠杠的 但说实话片子本身没啥大意义 而且不知道为啥配音听不太清 可能是达福叔声音太低沉 |
|
Mountains don't seek our love, or seek our death. They want nothing from us. And yet, they shift the way we see ourselves. They weather our spirits. Challenge our arrogance. Restore our wonder. More than ever, we need their wildness.
山才不管你的死活,它比你活的久多了,拍了人类自以为是的征服还有一些翻车镜头,BGM让这些更有意思了hh |
|
基本只有场景没有主题,但一帧帧的画面看着很消暑,特别是在皑皑雪山中俯冲,觉得屏幕都在冒凉气。如果做个“工作中快速解乏”的影单可以选这部,没有文案促人思考,只需当自己是爱丽思掉进画面中游一番。不喜欢VR那种,又暗又晕,所谓身临其境其实是眼睛的负担。 |
|
不仅仅是风光片,更像是极限登山运动展示。很美,很震撼,很感动,也很疼…… |
|
主题太大了,什么都想讲什么也没讲。现场交响乐和音乐制作穿插混搭也是理解不能。 |
|
大而空泛,但…山景是真好看 |
|
群山经历了人类难以理解的漫长岁月,人们对山前赴后继,大概勇敢无畏可参透片刻岁月漫长。 |
|
不论登还是不登,山就在那里;不论征服与否,大自然就在那里。人类给自己的活动赋予了各种意义,有的伟大,有的像可笑的自慰…
这片真是视听享受,最触动的是几段黑白影像和延时航拍。 |
|
太感人了。各种维瓦尔第。想到上个月去世的栗城史多把九根手指献给大山的男人。 |
|
登山滑雪宣传片。b站版《仁者爱山》的翻译好棒,属实给纪录片增色。 |
|
三星半 |
|
5分,觉得导演没想清楚自己想展示的到底是什么,什么都想讲但感觉什么都没想好,身为极限运动和攀登爱好者我觉得极盗者和侣行里对这些方面展示的都更具体 |